慈禧太后掌握權力對於清朝來說是福是禍?

爾朱少帥


老子的《道德經》中曾經說過: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意思是說任何事情都具正反兩面性,有利就有弊,是福也藏禍。慈禧太后統治晚清中國近半個世紀之久,期間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使中國逐漸淪為西方列強瓜分的對象,從這點來說,慈禧掌權所帶來的毫無疑問是史無前例的天大之禍。

時代背景

慈禧太后是咸豐皇帝的妃子,替咸豐生下了唯一存活下來的皇子載淳(同治皇帝)。1861年七月,因英法聯軍攻入京城而逃難到熱河的咸豐帝在避暑山莊病逝,享年31歲。長子載淳繼位為帝,尊嫡母、咸豐帝皇后鈕祜祿氏為母后皇太后(慈安太后),尊生母,咸豐帝懿貴妃葉赫那拉氏為聖母皇太后(慈禧太后),兩宮並尊。咸豐病危時,曾召見

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肅順、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等八人,並下旨任命為顧命八大臣,共同輔佐年僅6歲的小皇帝載淳處理政務。

發動政變

慈禧太后對顧命八大臣之首的肅順頗有舊怨,據說是因為肅順向病危的咸豐帝建議效仿漢武帝殺母留子的做法,以杜絕外戚干政,被咸豐帝不小心說漏了嘴,讓慈禧知道了。慈禧害怕肅順掌權後會對自己不利,因而徵得慈安太后同意,派人聯絡在京城主持政務的恭親王奕訢,在護送咸豐靈柩回京之時發動政變,奪取了朝政大權,將顧命八大臣或殺或貶,革職流放,史稱“辛酉政變”。政變之後,慈安太后與慈禧太后實行

垂簾聽政,封奕訢為議政王,主持朝政大小事務,慈禧太后從此掌握了清朝統治權。

主政時期

兩宮垂簾聽政時期,重用漢族官員,推行洋務運動,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在經濟和民生等多個方面都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清朝在經歷了太平天國運動之後,再次煥發出勃勃生機,史稱“同光中興”。不得不說,慈禧太后在這段時期的表現是非常優秀的,國難當頭的情況下,與英法議和,組建團練鎮壓太平軍,各項處置和措施都非常到位。這歸結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由於慈禧與慈安共同垂簾聽政,而慈安做為咸豐帝皇后,地位比母憑子貴的慈禧要高出一籌,因此,慈禧在處理政務,下達聖諭時需要得到慈安的同意,凡事當然不能做得太出格。另一方面,恭親王奕訢當時權柄很大,是實實在在主政的議政王,首席軍機大臣。奕訢是晚清時期精通洋務的重要人才,是洋務運動的締造者和推行者,在他的努力推動下,西方的文化、技術、人才等逐漸引入中國,帶動了晚清中國在各個領域的改變和提升,並創辦了一批官督商辦的企業,如輪船招商局,金陵製造局等。

晚年昏招

光緒七年,慈安太后薨逝,慈禧的權力再也不受任何人束縛,為了掌握權力,囚禁了推行維新變法的光緒皇帝,之後又因洋人干涉她的統治而支持義和團“扶清滅洋”,被八國聯軍再次攻入京城,並賠償4.5億兩白銀。更為可恥的是,在西方列強的淫威之下,竟然恬不知恥得說出“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樣的話來,看來真是被洋人嚇破了膽。這段時期,慈禧的統治是她一生中的汙點,永遠無法抹除。1908年11月18日,慈禧在中南海儀鸞殿病逝,臨死前留下遺言兩則:

一是此後不許女人干政,有違祖宗成法。二是嚴防太監擅權。聽聽,明明知道女人不可干政卻偏偏在輪到自己的時候破例,這大概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由來吧!

歷史茶坊,一個愛寫歷史的屌絲,關注我,瞭解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