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館之寶|這夢緣起於我的身世

镇馆之宝|这梦缘起于我的身世

镇馆之宝|这梦缘起于我的身世

哈哈

第12站

The twelfth station

1

山西省民俗博物館

镇馆之宝|这梦缘起于我的身世

山西省民俗博物館,位於太原市文廟巷文廟內,成立於2003年10月10日,直屬於山西省文物局。文廟建於清光緒8年(1882年),佔地31000平方米,現中軸線基本保留了文廟原有建築格局,自南而北依次為照壁、六角亭、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兩廡和崇聖祠,前後三進院, 1996年被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镇馆之宝|这梦缘起于我的身世镇馆之宝|这梦缘起于我的身世

這夢緣起於我的身世

——“藝術的生活”拼布藝術策展記述

人們常說,藝術源於生活。

生活其實是一件古老的藝術品,它既可以晶瑩剔透,玲瓏百變,也可以大道極簡,樸素無華。

生活就像萬花筒,也猶如多稜鏡,它總是五顏六色、五光十色、五彩斑斕,就像拼布,把零星的、破碎的、稜角的、不規則的拼接、縫合在一起,看似是邊角料,點綴、編制、組合變成了一種美麗,生活有這樣的魔力,也有這樣的藝術範。

镇馆之宝|这梦缘起于我的身世
镇馆之宝|这梦缘起于我的身世

拼布作為一種藝術,本身也是起源於生活。生活像是一個兢兢業業的農人,他首先要吃飽穿暖,因此,他便會把生活中零碎的部分規整起來,當生活精緻到靈光一閃,認真到精益求精,製作到美輪美奐,那,生活變成為了藝術。

中國人擅長於拼布,我們更願意叫它百納。作為本次拼布展發起人和策展人,我更願意去稱呼這些“藝術品”們為生活的結晶。因為,我本身就是一件“拼布”作品,更嚴謹的說,我是中華民族傳統藝術形式中最最生活化的百納衣。

為什麼要組織這麼一場“拼布展”呢?其實它源自於我的身世。

我出生於“不遠不近”的清代,是一件一字襟坎肩。我猶記得那盞油燈和那雙溫潤的雙手。那是一雙母親的手,她要為自己年幼的孩子,親手做一件百衲衣。在中國北方,百衲衣是一種吉祥之物,它有一種神奇的“功效”,祛病化災,保佑長命百歲。

母親是在為孩子納福,她想,只有讓孩子穿上我這件百衲衣,才能讓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這是當時的流行做法,換而言之,這就是一種時尚。

我還記得,母親的針腳在零碎的布片上穿行,按照傳統,布片要從街坊四鄰,村人鄉親那裡“討來”,而後拼納成衣。我雖然只是一件衣服,可我身上卻留存著母親給予的祈禱與溫暖。當我被穿在孩子的身上,聽到孩子喃喃著“遊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線,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詩句時,我更能理解詩中之意,也更能感受到母親的那份濃濃的愛。

我雖然是清代之物,可我卻是在母親手中一針一線納繡地藝術,我來源於生活,甚至可以說來源於點點滴滴的生活期盼之中,然而這生活中樸素的想法卻納出了精緻的衣服,孩子喜歡我,喜歡我身上的蝶戀花圖案,因為在清代,甚至更遠的那些年,我就是時尚的代言人,更是擁有藝術範的存在。

這次策展就是源自於我的這番身世,儘管百衲衣已成為“過去式”,但百納之法卻作為一種手段,在時尚圈依然生機勃勃,而拼布作為百納的一種方式,它的藝術範也越來越濃,那些生活的藝術應該被看見,那些藝術的生活需要被展現,這就是我策展的心機,希望我的過去能成為拼布藝術的未來。

镇馆之宝|这梦缘起于我的身世镇馆之宝|这梦缘起于我的身世
镇馆之宝|这梦缘起于我的身世

清代百納繡一字襟坎肩

清代文物。綢。衣長 64釐米,通寬64釐米。一字襟。銅釦。蝶戀花圖案。平繡。漢族地區用零星雜碎的布片密縫拼綴而成衣服,稱為“百衲衣”,有納福之意。按照風俗,常生病遭災的小孩,須吃千家飯,穿百衲衣,方能祛病化災、長命百歲。百衲衣象徵著母親的期望與祈禱,也體現了鄉鄰的美好祝福。現收藏於山西民俗博物館。

镇馆之宝|这梦缘起于我的身世
镇馆之宝|这梦缘起于我的身世

第13站

The thirteenth station

太原晉商博物館

镇馆之宝|这梦缘起于我的身世
镇馆之宝|这梦缘起于我的身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