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館之寶|我被孫先生寫在紙上,卻也記在心裡

镇馆之宝|我被孙先生写在纸上,却也记在心里

镇馆之宝|我被孙先生写在纸上,却也记在心里

哈哈

第5站

The fourth station

1

河邊民俗

博物館

镇馆之宝|我被孙先生写在纸上,却也记在心里

河邊民俗博物館利用閻錫山故居創立於1989年。故居晉升為4A級景區,博物館也榮升為國家二級博物館。館內陳列品以民俗文物為主,按照農、食、住、行、娛、信為內容的六大系列布局,包括民間麵塑、刺繡、雕刻、飲食、信仰、婚俗和元宵節民俗一條街等共58個陳列室,總面積1980平方米,這些展室的陳列,相互之間既相對獨立,又交叉關聯,生動地反映了晉北清末民初獨特的民俗文化和異彩紛呈的民間藝術。眾多展品中,孫中山手記“博愛”等一系列文物古蹟,是國家一級文物。

镇馆之宝|我被孙先生写在纸上,却也记在心里
镇馆之宝|我被孙先生写在纸上,却也记在心里

訪談方式:當面採訪

訪談人:文博會

被訪談人:孫中山先生“博愛”手跡

被訪談人簡介:孫中山先生“博愛”手跡,106歲,目前居住在山西定襄河邊民俗博物館。作為國家一級文物,受到來訪者的熱捧,他身上不僅寄寓著中山先生的理想,也講述了一段往昔之事。

文博會:先生,您好,很高興能與您一起探尋往昔,追憶歷史。

“博愛”手跡:您好,我也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故事。

文博會:我們瞭解到,您的創造者是孫中山先生,對於您來說,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的?

“博愛”手跡:能由孫中山先生親筆書寫,既是我的榮幸,也是我一生值得自豪的事情。

文博會:您作為中山先生的手跡,應該更瞭解他,在您心中,他是一位怎樣的偉人呢?

“博愛”手跡:中山先生的偉大世人皆知,也就不需要我再贅述了。我作為中山先生的手跡,更是深有體會。雖然已經106年,但我依然記得先生在書寫我時,用筆有力,豐潤遒勁,能感受到先生對我的珍愛和重視。

文博會:是啊,看您精神矍鑠,的確不減當年之雄風。據我瞭解,先生一生特別鍾愛“博愛”二字,可查證的先生“博愛”真跡竟有60多副,不知為什麼先生對“博愛”二字如此情有獨鍾。

“博愛”手跡:其實“博愛”二字是先生一生的宏願。先生在人權上倡導“自有、平等、博愛”,“博愛”是先生盼求的理想社會中人與人的關係,先生曾說過“欲泯除國界而進入大同,其道非易,必須人人尚道德,明公理,重人道,若能擴充其自由、平等、博愛之主義於世界人類,則大同盛軌,豈難致乎?”所以,我作為先生一生理想的寫照,被書寫下來,我是激動的、也是感激的。

文博會:的確,先生的博大、仁愛也成為他天下為公的註腳。那麼,先生為什麼會把您送給閻錫山先生呢?

“博愛”手跡:這就不得不說起一段往事了。1912年,孫先生訪問山西,在太原逗留了兩天三夜,此時接待孫先生的就是閻先生。先生和閻先生相談甚歡,便為閻先生手書了“博愛”二字贈與他。你看,我身上的“百兄屬”,就是送給閻先生的意思。“百”指的就是閻先生,他早年字百川。也許是因為孫先生在太原與閻先生見面十分激動,也十分欣慰,所以才會對閻先生如此吧。

文博會:據我所知,當時孫先生還和閻先生合了影,您看是這張照片嗎?

镇馆之宝|我被孙先生写在纸上,却也记在心里

“博愛”手跡:是的,我記得,孫先生與閻先生兩個人在一起合的影,其他人都在看著他們。

文博會:那您知道孫先生與閻先生是怎樣相識的嗎?既然他們能相談甚歡,一定有著不一般的交情吧?

“博愛”手跡:這裡面有些淵源,閻先生在21歲時被清廷派去日本學習軍事,那一年是1904年,一年後,也就是1905年,孫先生也去了日本,在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閻先生經常去聽孫先生的演講,深受感染,加入了同盟會,開始在心中為未來進行著打算。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0月29日,閻先生等在太原發動起義,清廷在山西的統治被推翻,閻先生也頗為激動,那天是他29歲的生日。1912年時,孫先生到了太原當晚便和閻先生促膝長談,我依舊記得孫先生對閻先生說的話。

文博會:孫先生說什麼?

“博愛”手跡:你原與我約革命軍到河南後,山西出兵接應,你提早在太原起義,對革命影響很大。

文博會:孫先生對閻先生的評價很高啊。

“博愛”手跡:之後我便誕生了,孫先生邀閻先生拿來筆墨紙硯,研墨蘸筆,孫先生一揮而就,寫下“博愛”二字,後書百兄屬,落款孫文,並且鈐蓋陰文篆書印章,上面寫著“孫文之印”。

文博會:看來,孫先生也是有感而發,對閻先生寄予厚望才將心中的“博愛”二字寫在紙上贈送給了他。

“博愛”手跡:的確是這樣,第二天孫中山先生在山西大學禮堂舉行的山西軍政歡迎大會上,又再次提到了閻先生。

文博會:孫先生是怎麼說的?

“博愛”手跡:先生慷慨激昂,言到:“兄弟今日初次到晉,蒙諸君歡迎,實深感激!去歲武昌起義,不半載競告成功,此實山西之力,閻君百川之功,不惟山西人感戴閻君,即十八行省亦當致謝,何也?廣東為革命之原初省份,然屢次失敗,滿清政府防衛甚嚴,不能稍有施展,其他可想而知。使非山西起義,斷絕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不僅如此,孫先生離開山西之前還特意叮囑閻先生,北方環境與南方不同,你要想盡一切辦法,保留山西這一塊根據地。先生如此一番言談,也看得出他對閻先生是寄予厚望的。

文博會:孫先生走後,你再見過他嗎?

“博愛”手跡:沒有,十分惋惜啊。

文博會:那你又是如何從太原到了這河邊民俗博物館的呢?

“博愛”手跡:那就比較曲折了,解放戰爭期間,時局動盪,閻先生舊居的一位廚子在戰亂中得到了我,並且保存了起來。他去世後就把我傳給了他弟弟李會元。1984年的時候,忻州市文管處進行文物普查,我記得好像是第七小組吧,在李會元家發現了我,那是後李老先生已經78歲了,他無償地把我交給了普查小組。當時那個小組好像是負責定襄、五臺的,所以就把我轉交給定襄縣文管所。1995年的時候,定襄縣文管所和河邊民俗博物館合併,我就又回到閻先生故居,也就是河邊民俗博物館了。

文博會:確實十分曲折呀,那當時就沒有人懷疑您的身份和真假嗎?

“博愛”手跡:其實是有的,不過1999年春天的時候吧,山西省文物鑑定委員會給我做了鑑定,然後我就被認定為國家近代一級文物了。

文博會:歲月滄桑啊,您這可算是親眼目睹了中國整個近現代的變革啊。

“博愛”手跡:是啊,可感可嘆啊,我們的國家由貧弱到富強,由動亂到安定,由匱乏到繁榮,我一直在看,在經歷,在感嘆,感嘆我們的國家不屈不撓,在一次次的洗禮中不斷的成長,如今國泰民安,心甚慰,我想中山先生也是高興的呀。

文博會:孫中山先生手書“博愛”真跡是一個歷史見證,他走過了歲月變遷的一個世紀,他感喟著國家的日新月異,中山先生“博愛”二字,雖然書寫在了日漸泛黃的紙張上,可這兩個字也一直寫在孫先生心中、國人的心中,我們國家的“心”上。

節目最後,我們再次感謝“博愛”手跡和我們的分享,歲月流轉,珍視往昔,我們下期再見。

镇馆之宝|我被孙先生写在纸上,却也记在心里

孫中山“博愛”手書真跡為紙質橫幅,長96釐米,寬42釐米,上書行書“博愛”兩字,用筆有力,字體豐潤遒勁,落款為“百兄屬”三字,另鈐蓋陰文篆書印章“孫文之印”。因閻錫山字百川,“百兄”應即指閻錫山,“博愛”二字是孫中山先生為閻錫山親筆書題。

镇馆之宝|我被孙先生写在纸上,却也记在心里
镇馆之宝|我被孙先生写在纸上,却也记在心里

加入我們

镇馆之宝|我被孙先生写在纸上,却也记在心里
镇馆之宝|我被孙先生写在纸上,却也记在心里

長按二維碼關注

為了更好地獲取讀者對【鎮館之寶】欄目的意見與建議,我們邀請對博物館館藏文物感興趣的小夥伴“加入我們”,長按上方二維碼,加入“鎮館·暢聊”微信群,讓我們一起暢聊山西乃至全國博物館館藏文物與它們背後的故事。

镇馆之宝|我被孙先生写在纸上,却也记在心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