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墨香的通知書,你喜歡嗎?

生活中書法的收藏價值與觀賞價值,遠遠大於其實用性。這是源於當今社會,對於文字我們更多的採用的是鍵盤的輸入,很少有人提筆書寫,至於書法那更是少之又少。

不過如果有一天你收到一封毛筆入學通知書,如果你的孩子收到一封毛筆入學通知書,那麼你會作何感想呢,是不是一時間沒有了思緒。

帶著墨香的通知書,你喜歡嗎?

近日杭州市永天實驗小學的一年級同學,都收到一份特殊的禮物-毛筆錄取通知書。

那這封通知書又是從何而來呢?

這是實驗小學的書法老師送給每個即將入學的新生的一份驚喜。毛筆手寫豎式排版入學通知書,以斷句形式呈現。稱:“想給孩子們一個跟別人不一樣的錄取通知書”。

帶著墨香的通知書,你喜歡嗎?

帶著墨香的通知書,你喜歡嗎?

這份特殊的見面禮,很快刷爆家長的朋友圈,不少外校家長也找她“求字”。更是有網友相約“一起重讀小學”。

其實手寫入學通知書的事情並不只有這一件哦。陝西師範大學的老教授們會為每年大一的新生書寫每個人的名字。在今年這封通知書裡的專業報道時間還有校訓校風學風都是手寫的。

陝西師範大學手寫入學通知書已經持續了十二年,不過據說僅限本科學生哦!

陝西師大副校長黨懷興說:"堅持組織老教授毛筆手書錄取通知書,既是學校教師教育辦學特色的體現,也是學校深厚人文底蘊和學術氛圍的彰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把重視漢字書寫的意識和優良傳統傳遞給學生,把漢字文化、書法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

網絡時代,這份抱朴守拙的態度,更透露出一種獨具一格,不隨波逐流的價值取向。年輕人擁有獨立的頭腦和自由的精神是多麼重要,人云亦云不會成就獨一無二的人生,堅定地追尋內心價值,最差的結果也不過是大器晚成。在性情和人格修為上不斷塑造和昇華,在時代車輪滾滾向前時多幾分審慎和清醒,多幾分定力與毅力,就能一步一步開創人生的大視野與大格局。

除此之外,那份堅守傳統文化的大情懷,同樣令人感佩。

面對現在提筆忘字的年代,手寫入取通知書顯的意義非。此行此舉,比墨色染人。

今日送給各位藏友一封書法學院入取通知書哦。

帶著墨香的通知書,你喜歡嗎?

名稱:信箋

釋文:逕啟者,本校因經費支絀商承,貴行自十三年十月份起,至本年十二月份止,計三個月,每月透支銀四千五百元,共計一萬三千五百元,正自十四年二月份起,每月由俄款庫券項下按月扣還,至四月份止,計三個月本息扣清。此致,中國銀行,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徐悲鴻。欽印: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朱)

徐悲鴻(1895年-1953年),我國藝術巨匠,同時也是傑出的美術教育家。在20世紀上半葉中國藝術進入現代之時,徐悲鴻無疑是藝術界舉足輕重的人物,為了扭轉中國畫抄襲、模仿、缺乏生活氣息的萎靡頹風而大聲疾呼,他學貫中西,將西方精湛的寫實技巧融匯到中國繪畫之中,為傳統藝術的革新與發展開拓了新的廣闊天地。由於他在繪畫理論和實踐上的卓越成就以及他在美術教育方面所做的巨大貢獻,他被國際評論譽為“中國近代繪畫之父”。

帶著墨香的通知書,你喜歡嗎?

1895年,徐悲鴻出生在以“盛產”文人、才子著稱的江蘇省宜興縣屺亭橋鎮。其父徐達章是當地知名畫家,他精通詩文、書法、篆刻,尤擅繪畫。徐悲鴻自幼隨父習詩、書、畫、印,打下了深厚的傳統文化基礎。17歲的徐悲鴻已是宜興知名的畫家,在宜興女子師範學校、彭城中學、始齊小學三校任圖畫教師。民國初年的上海,集中反映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狀況,十里洋場則為“西風東漸 ”提供了便捷。徐悲鴻到上海時,適逢“五四新文化運動”蓬勃興起,上海“海派”藝術家隊伍不斷壯大,以康氏為代表的“崇碑派”書家的理論以及先驅們對傳統書畫藝術的改良、革新等,都對徐悲鴻的藝術觀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對徐悲鴻書法藝術風格的形成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帶著墨香的通知書,你喜歡嗎?

帶著墨香的通知書,你喜歡嗎?

徐悲鴻的書法藝術風格受其師康氏影響很大,脫胎於魏碑,參以行書筆意,結體疏朗大方。其書與魏碑相比,不如魏碑凝重,當是其少年時學習趙孟頫書法所致。其書與康書相比,拂去了康書的霸悍之氣,鋒芒內斂,使作品氣息歸趨平淡沖和。其書與其他畫家書相比,幾乎沒有畫家們慣用的墨色的強烈變化,在字的結體上、節奏上也沒有太大的誇張變形和起伏,在線條的質感上則非常內斂和純淨,沒有大多寫碑人的絞轉筆法所帶來的毛澀感和掙扎感。絕大部分作品都是按照心性自然、輕鬆的寫來,一派文人不經意的散淡和儒雅,極富書卷氣。 欣賞他的書法,如晤高士,乍見平常,愈後則回味無窮。

信札中結體寬博而修長,勁鍵而灑脫,豪邁而內斂,鏗鏘渾穆又爛漫天真,古拙雄強又質樸靈動,力透紙背又飄逸飛動,悍野鐵騎又顧盼有情,跌宕欹側又靜若秋水,點化放逸又內緊遒麗。

帶著墨香的通知書,你喜歡嗎?

帶著墨香的通知書,你喜歡嗎?

帶著墨香的通知書,你喜歡嗎?

名稱:書法

釋文: 大用外腓,真體內充。反虛入渾,積健為雄。具備萬物,橫絕太空。荒荒油雲,寥寥長風。裝裱:立軸 款識:秀泉同志正腕,沙孟海年八十七欽印:沙孟海印(白) 賞析:沙孟海(1900年-1992年),原名文若,字孟海,號石荒、沙村、決明,鄞縣沙村人。出生於名醫書香之家,幼承庭訓,早習篆刻,就讀於慈溪錦堂學校,畢業於浙東第四師範學校。曾任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浙江美術學院教授、西泠印社社長,西泠書畫院院長,浙江省博物館名譽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代表作有《印學史》、《沙孟海書法集》、《沙孟海真行草書集》等。是現代高等書法教育的先驅之一。

幼承庭訓,愛好古文字、金石、書法、篆刻。畢業於浙江省立第四師範學校。拜馮君木學詩文,1929年到中山大學預科任教。承碑學流風,得吳昌碩指授。拜趙叔孺等學習書法、篆刻、金石學。又結識況惠風、朱疆村、章太炎、康有為、馬一浮等耆宿,請業問疑。取法廣泛,凡魏晉南北朝、唐宋以下之碑帖皆悉心研習。擅長書法、篆刻,兼治古文字學、金石學。能四體,尤擅行草,氣勢磅礡,博大雄深,形成了具有鮮明個性的書風。曾任廣州中山大學教授、南京中央大學秘書。1949後曾任浙江大學、杭州大學中文系、浙江美術學院教授。生前為浙江省博物館名譽館長,西泠印社社長,西泠書畫院院長,浙江省政協委員、文聯委員、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常委、民盟浙江省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書協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書法五十歲以前廣涉篆、隸、真、行、草各體,晚年尤精於草書,所作參合鍾、索、歐、顏諸家,雄健豪放,氣酣勢疾,韻味沉厚,結體緊密而神彩飛揚,自成風格,全國名勝古蹟多有其題,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治印取樸拙一路,不專師一家一法,形成古拙蒼勁的自家面目。精於書法印學的理論研究,造詣極高,弛譽海內外,巍然一代宗師。

帶著墨香的通知書,你喜歡嗎?

帶著墨香的通知書,你喜歡嗎?

帶著墨香的通知書,你喜歡嗎?

名稱:書法

立軸釋文: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款識:秀泉同志正之,壬戌十月陸儼少書。欽印:儼少(白)、宛若(朱) 賞析:

陸儼少,1909.6.26–1993.10,生於上海嘉定縣南翔鎮。原名岡祖,乳名姬、驥,學名同祖。又名砥,字宛若。齋號萬安草堂、穆如館、就新居、自愛廬、晚晴軒等。中國現代著名國畫大師。1956年,任上海愛畫院畫師,1961年至1966年赴浙江美術學院兼職山水畫教席,在此期間,個人風格得以發展,最終在晚年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他在山水畫中獨創了兩種新技法,一是“留白”,二是“墨塊”。所謂“留白”就是以水墨留出白痕,這種白痕在他的作品種多數用來表現雲霧,也可以被看成泉水、山徑和浪花。留白要以墨色反襯,所以又創“墨塊”法,以濃墨積點成塊。陸儼少先生的筆下功夫,曠世罕見,遊歷山水,從不苦做速寫記錄,他說:“我外出遊歷……只用眼睛看……要得山川神氣,並記在胸。”他作畫無論多大尺幅,也從不起草稿,提筆就來,如唐代吳道子對玄宗所言:“臣無粉本,但墨積於心也!”他作畫用一枝筆,從頭到尾,中間不換筆,他的技法“近乎道矣”,全靠對毛筆天人合一式的神化般使用。陸儼少先生歷任第六屆、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上海中國畫院畫師、浙江畫院院長、浙江美術學院(今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等職,同時還是位出色的美術教育家,提出了“四分讀書、三分寫字、三分作畫”注重提高學生全面修養的獨到見解。此幅用筆如刀,沉者痛快,起倒提按,極其變化。正鋒側鋒兼用筆尖筆肚、筆根齊舉,八面出鋒,把毛筆柔軟的特性發揮到了極致。用筆沒有一般書法家的謹慎,而是比較放縱,隨筆所之,無所羈絆,多了一-些任性,這樣也自然產生了筆底生奇、生趣的效果。結字出乎意外,不蹈成規,依勢就形,大小、正欹等極盡變化,多有意態,又能歸於自然。

帶著墨香的通知書,你喜歡嗎?

帶著墨香的通知書,你喜歡嗎?

帶著墨香的通知書,你喜歡嗎?

尺寸:27.5*18

裝裱:鏡框

欽印:弘一(朱) 賞析: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此幅作品的用筆圓潤,結體瘦長,章法疏闊,毫無縱橫奇崛之氣和劍拔弩張之勢。作品中蘊含了濃厚的佛學美學思想,是佛教精神和書法抽象美形式的有機結合。給人一種寧靜、空靈之美,展現了一個大徹大悟的佛陀世界,折射出燦爛的佛教美學思想。

今日這些書法大師之作,是送給各位藏友的一封書法入學通知書,也是一份拍賣會邀請函哦。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多多提筆寫字,筆墨紙硯,傳承文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