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立方邵延斌:無人零售是傳統零售的補充,不會取代其位置

“在熊貓立方買東西

你拿好商品,直接出門

不用換手掃碼,賬就結了!”

儘管在技術上有著領先的優勢

但邵延斌卻一再強調

無人零售只是傳統零售業態的補充和完善

邵延斌,上海笙業科技創始人,熊貓立方無人零售項目發起人。 華師大MBA畢業。有過二次創業的經歷:第一次成功,又失敗了;第二次,正在從成熟走向成功。邵延斌在創業高峰的時候,在國內曾擁有四家分公司,員工超過150人。後在某A股上市公司有過四年財務融資負責人的經歷;某航空公司三年副總經理工作經歷,具有豐富的財務管理與公司管理經驗。

熊貓立方邵延斌:無人零售是傳統零售的補充,不會取代其位置

BU君眼前的邵延斌,有著陽光開朗的性格,談話間,不時爆發出爽朗的笑聲。最近,他的無人零售項目----熊貓立方獲得了資本方的新一輪投資,雖然已是“板上釘釘”的現實,但是做事風格謹慎的他,還是不願意披露包括投資金額及資本方的更多的消息----因為“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能把話說滿。”這位80後的企業家,歷經過在銀行上班、創業金融公司、到上市公司任高管的多重磨練,其對於商業的理解和處事的成熟、老練非同齡人可比。

“無人零售元年”中誕生的另類

2017年,被渴望揚名立萬的財經人士命名為“無人零售元年”。事實上,也的確如此。艾瑞諮詢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1月底,中國開放貨架累計落地量2.5萬個左右,無人便利店累計落地200個左右。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全年共有30家無人零售企業獲得融資,其中13家明確公佈金額的企業融資總額達到57億元。

去年,乘著無人零售的小高潮,創新工場項目F5在完成3000萬A+輪融資後,利用機器自動化結合算法代替人工的24小時智能便利店,計劃在3-6個月內開出30-50家門店;繽紛盒子在2017年6月落地上海,完成了億級融資,預計今年內將鋪設5000個網點;而財大氣粗的阿里“淘咖啡”,更是一個集商品購物、餐飲於一身的無人零售實體,去年七月初,也高調從實驗室走出亮相。

顯然,不斷迭代的物聯網技術、人臉識別技術、移動支付等技術的發展,資本的湧入,加上亞馬遜、阿里這樣的科技巨頭介入,無人便利店的火爆有著多層次的動因。

但是,與市面上很多的無人值守零售店不同,“熊貓立方”從一開始就劍走偏鋒,採用了創新性的社區無人值守店模式。“我們是針對社區落地,熊貓立方項目項目特色是以RFID+自動化系統作為結算方式,大數據分析優化選品與用戶行為分析。商品支持全程溯源,可根據用戶的消費習慣調整店鋪運營管理。”邵延斌介紹說。似乎是覺得講的不夠直觀,他接著說:‘’在我們這裡買東西,你拿好商品,直接出門,不用換手,賬就結了。”

其實,以社區為服務場景的“社區實體+互聯網電商”新零售業態模式,很多企業都在進行各種嘗試。但從一開始,邵延斌就回避了與眾多酷炫的無人零售店的直接競爭。

2017年11月18日,邵延斌和團隊在上海低調運營了第一個“熊貓立方”----位於莘福路商業廣場兩棟主樓後面的空地上,放置著一座可愛熊貓造型卡通的玻璃小屋,裡面擺滿了日用百貨。“我們希望,熊貓立方無人值守便利店成為一種全新的零售業態,全方位提升消費者的體驗,繼而改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開創一個智慧零售的新模式。”邵延斌說。

先選對方向,再去獲取想要的東西

邵延斌是個勇於探索的青年。2004年,他從大學畢業,在銀行做了沒幾天的公務員,就開始了創業。他和幾位合夥人共同創立了一家名為添銀投資的公司,並很快在投資界取得了良好的市場業績和排名。

“人生第一次創業就取得了圓滿的成功,當時業績好的時候,每天都有幾百萬入賬,數錢數到手軟。那時候,自己很膨脹,覺得自己是無所不能的。”邵延斌回想當年,有點恍如隔世的樣子。但是好景不長,趕上2008年的金融危機,公司的主業受到了致命的打擊,最低落的時候,企業背了幾十萬美金的債。邵延斌本可以脫身,但他意氣為先,說了句:有什麼問題都來找我把。一肩扛下了所以的債務和責任。

2009年底,邵延斌把公司關掉,清理了所有的債務。第一時間去學習企業管理,去考研究生。學習中,他慢慢理清了自己的思路----還是要進入大企業去磨練一下。而他人生第一次面試就順利地拿到了OFFER。那時候,他面試的是上市公司的財務總監的職務。面試當天,邵延斌留著長長的鬍子和頭髮就去了,頗有點仙風道骨的意思。主考官倒是頗具慧眼,是對他只講了一句話:希望你在這裡至少幹滿三年,我保證你會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邵延斌不負重託,在剛泰控股幹了不止三年,期間他學習到了一家上市公司如何進行嚴謹的企業管理;如何配置各種資源,達成企業的經營目標;最重要的是,他學會了站在一個高度去審視大局,回過頭來看當初的失敗,他總結出更多的經驗。後來,邵延斌把這端經歷總結為:先要選對方向,再去獲取自己想要的。

無人零售只是傳統零售的完善與補充

那麼,為什麼項目選擇叫熊貓立方?面對BU君的問題,邵延斌笑著解釋說,當時大家也曾為項目的名字冥思苦想了很久,後來一位員工無意中提到,小區裡的愛心捐贈箱有很多樣式,但只有熊貓造型的捐贈箱每次都被塞得滿滿的。這也提醒了邵延斌,貼近老百姓的生活,就要用百姓的思維和喜好為準,使產品也融入其中。於是,一座具有高辨識度的熊貓造型玻璃小屋誕生了。

“事實上,目前,無人便利店的場景佈局主要集中在流動密度較大的區域,如高檔商區,景區、辦公區等,而我們選擇走進社區,就是為了完善人們從街邊小店到大型超市之間的購物選擇,最大程度地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對於自己所從事的事業,邵延斌有著清晰的認知。

“無人零售的核心價值是提供更便捷、成本更低的產品和服務,除此之外,說什麼都沒用。”

據此,邵延斌進一步指出,“現階段,所謂的無人零售只是一種完善和補充。傳統零售業不會被無人店替代,無人便利店只是在品類上做了豐富、空間上做了擴容,在用戶體驗上可以直接觸摸商品,在互聯網技術的助力下提供更好的體驗和服務。但它只是消費者的選項之一。”

很多事物,只可遠觀不可褻玩

“很多事物,只可遠觀,不可褻玩。”邵延斌說,“沒有經過市場篩選的產品,其價值都是有待驗證的,而只有經過客戶的驗證、市場的驗證後保留下來的價值體現,才是某個產品最後帶來的真實價值。”

邵延斌舉例說明,現在的很多無人零售店,其實只是噱頭,其支付的手段並未做到傳感免支付,更多的還停留在用戶自己在掃描區域手持支付。“這樣的無人模式,更像是一種自助購物。與我們所追求的不同。”

熊貓立方邵延斌:無人零售是傳統零售的補充,不會取代其位置

熊貓立方的技術定位是領先於上述無人零售店的。在推出到市場上之前,熊貓立方曾經做過多次論證和項目展示,其效果是頗為震撼的----當顧客提著滿滿兩大袋的商品走出門時,無需放下東西逐個掃描,所有的商品價款都已經結算出來,並通過電子支付手段結清。邵延斌說,“同樣是基於RFID技術,我們把用戶體驗儘量做倒了極致。在演示現場,當即就有投資人看中了熊貓立方項目並進行了投資。”

“不容否認,無人零售的終極目標是要實現用機器代替人工,以縮減出貨、購買流程、時間成本,使服務更加規模化。但現階段,無人零售無法取代人與人之間交易過程中的互動,在買賣之間的溫暖體驗是冰冷的機器不能及的。”邵延斌想了一下,補充說:“至少,很長一段時間內不能。”

社區類的購物場景,屬於小而美的業態

從邵延斌的話語中,不難看出,他對於技術的更高層面的追求和期望。但同時,對於現在技術增長的瓶頸,他也有著清晰的認識。“說白了,無人零售目前存在三大門檻。首先,其在技術和商品管理上的成太高;其次,無人零售在選址、客群、產品結構、定位上有一定的要求,很難做到快速的規模化複製、加盟;第三,如何實現產品結算的準確性以及被盜、基礎設施被破壞也會是無人零售的面臨的難題。”

熊貓立方邵延斌:無人零售是傳統零售的補充,不會取代其位置

邵延斌的擔心不無道理。不可否認,無人零售的出現打破了線上線下的隔閡,消費體驗不斷升級,消費方式不斷變化。隨著技術的進步,新的商業模式和場景在不斷融合變革,無人超市可以說帶給人們一個顛覆傳統購物場景的購物體驗,但受制於多方因素的制約,這種先進的購物理念是否會成為新趨勢,是否會代替傳統的零售模式,還有待時間檢驗。

“所以我們一再強調,無人超市仍然屬於零售的業態。無人超市仍然需要有人配送、有人維護、雖然沒有所謂服務人員的費用,但會面臨設備採購和升級等問題。那麼,它的壓力和所有超市也是一樣的、房租、店面、選址、乃至貨物等的成本與利潤之間的核算。”邵延斌說。

熊貓立方邵延斌:無人零售是傳統零售的補充,不會取代其位置

“購物是老百姓居家生活的組成部分,人們仍然需要賣場、需要好的服務和產品體驗。熊貓立方的定位是社區類的場景,屬於小而美的業態。”

邵延斌指出:“對於需要隨時購買快消品的住宅、景區、辦公區、學校等地來說,無需排隊,體驗暢快、即刻購買的無人零售具有很大市場。從前在人力成本上的投入將轉移到對於前期基礎設施的購買和後期維護上,正常情況的上貨、更新等將可以集約化管理,這樣算是提高了效率,而關於運營當中的供應鏈管理,也是我們目前在解決的問題。”

創新與試錯同行,不安於現狀成為動力

創業的激情一直不曾消退。邵延斌還記得:當年去MBA面試的時候,老師問我:你的五年規劃是什麼。我說,這個命題我不作答,因為我絕對不知道五年以後在做什麼。最後,老師也肯定了我的答案。所以說,不安於現狀是我創業的最主要的動力。

熊貓立方邵延斌:無人零售是傳統零售的補充,不會取代其位置

這樣的不安於現狀的人生態度,使得邵延斌十分享受每一天的變化。在他看來,創新與試錯同行,熊貓立方的路還很長。”創業是融進我血液裡的一種生活方式。而創業的結果只是對過程的褒獎——好的結果是對過程的肯定,但不好的結果不一定否定我對過程的肯定。”邵延斌說。

“像前一段時間的共享經濟一樣,每一個新經濟業態在中國的發展,都需要接受政策及市場的雙重考驗。而無人零售的核心邏輯在於其背後的零售效率和購物體驗的提升。所以,無人便利店和傳統零售並不是互相取代的關係,甚至不在一個維度上競爭。無人值守的便利店只是表象,其核心是通過智能的手段,來節約成本、提高用戶體驗,以及採集更豐富的線下數據。“

”與傳統零售不同,智能技術會驅動整個零售系統革命,資金、商品和信息流動不斷優化,無人零售也會挖掘出更多元化的場景和價值,未來的想象空間巨大。”邵延斌和他的團隊也在不斷的開發迭代中,等待著一個擁有巨大前景的市場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