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立方邵延斌:无人零售是传统零售的补充,不会取代其位置

“在熊猫立方买东西

你拿好商品,直接出门

不用换手扫码,账就结了!”

尽管在技术上有着领先的优势

但邵延斌却一再强调

无人零售只是传统零售业态的补充和完善

邵延斌,上海笙业科技创始人,熊猫立方无人零售项目发起人。 华师大MBA毕业。有过二次创业的经历:第一次成功,又失败了;第二次,正在从成熟走向成功。邵延斌在创业高峰的时候,在国内曾拥有四家分公司,员工超过150人。后在某A股上市公司有过四年财务融资负责人的经历;某航空公司三年副总经理工作经历,具有丰富的财务管理与公司管理经验。

熊猫立方邵延斌:无人零售是传统零售的补充,不会取代其位置

BU君眼前的邵延斌,有着阳光开朗的性格,谈话间,不时爆发出爽朗的笑声。最近,他的无人零售项目----熊猫立方获得了资本方的新一轮投资,虽然已是“板上钉钉”的现实,但是做事风格谨慎的他,还是不愿意披露包括投资金额及资本方的更多的消息----因为“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能把话说满。”这位80后的企业家,历经过在银行上班、创业金融公司、到上市公司任高管的多重磨练,其对于商业的理解和处事的成熟、老练非同龄人可比。

“无人零售元年”中诞生的另类

2017年,被渴望扬名立万的财经人士命名为“无人零售元年”。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底,中国开放货架累计落地量2.5万个左右,无人便利店累计落地200个左右。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年共有30家无人零售企业获得融资,其中13家明确公布金额的企业融资总额达到57亿元。

去年,乘着无人零售的小高潮,创新工场项目F5在完成3000万A+轮融资后,利用机器自动化结合算法代替人工的24小时智能便利店,计划在3-6个月内开出30-50家门店;缤纷盒子在2017年6月落地上海,完成了亿级融资,预计今年内将铺设5000个网点;而财大气粗的阿里“淘咖啡”,更是一个集商品购物、餐饮于一身的无人零售实体,去年七月初,也高调从实验室走出亮相。

显然,不断迭代的物联网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移动支付等技术的发展,资本的涌入,加上亚马逊、阿里这样的科技巨头介入,无人便利店的火爆有着多层次的动因。

但是,与市面上很多的无人值守零售店不同,“熊猫立方”从一开始就剑走偏锋,采用了创新性的社区无人值守店模式。“我们是针对社区落地,熊猫立方项目项目特色是以RFID+自动化系统作为结算方式,大数据分析优化选品与用户行为分析。商品支持全程溯源,可根据用户的消费习惯调整店铺运营管理。”邵延斌介绍说。似乎是觉得讲的不够直观,他接着说:‘’在我们这里买东西,你拿好商品,直接出门,不用换手,账就结了。”

其实,以社区为服务场景的“社区实体+互联网电商”新零售业态模式,很多企业都在进行各种尝试。但从一开始,邵延斌就回避了与众多酷炫的无人零售店的直接竞争。

2017年11月18日,邵延斌和团队在上海低调运营了第一个“熊猫立方”----位于莘福路商业广场两栋主楼后面的空地上,放置着一座可爱熊猫造型卡通的玻璃小屋,里面摆满了日用百货。“我们希望,熊猫立方无人值守便利店成为一种全新的零售业态,全方位提升消费者的体验,继而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开创一个智慧零售的新模式。”邵延斌说。

先选对方向,再去获取想要的东西

邵延斌是个勇于探索的青年。2004年,他从大学毕业,在银行做了没几天的公务员,就开始了创业。他和几位合伙人共同创立了一家名为添银投资的公司,并很快在投资界取得了良好的市场业绩和排名。

“人生第一次创业就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当时业绩好的时候,每天都有几百万入账,数钱数到手软。那时候,自己很膨胀,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的。”邵延斌回想当年,有点恍如隔世的样子。但是好景不长,赶上2008年的金融危机,公司的主业受到了致命的打击,最低落的时候,企业背了几十万美金的债。邵延斌本可以脱身,但他意气为先,说了句:有什么问题都来找我把。一肩扛下了所以的债务和责任。

2009年底,邵延斌把公司关掉,清理了所有的债务。第一时间去学习企业管理,去考研究生。学习中,他慢慢理清了自己的思路----还是要进入大企业去磨练一下。而他人生第一次面试就顺利地拿到了OFFER。那时候,他面试的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的职务。面试当天,邵延斌留着长长的胡子和头发就去了,颇有点仙风道骨的意思。主考官倒是颇具慧眼,是对他只讲了一句话:希望你在这里至少干满三年,我保证你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邵延斌不负重托,在刚泰控股干了不止三年,期间他学习到了一家上市公司如何进行严谨的企业管理;如何配置各种资源,达成企业的经营目标;最重要的是,他学会了站在一个高度去审视大局,回过头来看当初的失败,他总结出更多的经验。后来,邵延斌把这端经历总结为:先要选对方向,再去获取自己想要的。

无人零售只是传统零售的完善与补充

那么,为什么项目选择叫熊猫立方?面对BU君的问题,邵延斌笑着解释说,当时大家也曾为项目的名字冥思苦想了很久,后来一位员工无意中提到,小区里的爱心捐赠箱有很多样式,但只有熊猫造型的捐赠箱每次都被塞得满满的。这也提醒了邵延斌,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就要用百姓的思维和喜好为准,使产品也融入其中。于是,一座具有高辨识度的熊猫造型玻璃小屋诞生了。

“事实上,目前,无人便利店的场景布局主要集中在流动密度较大的区域,如高档商区,景区、办公区等,而我们选择走进社区,就是为了完善人们从街边小店到大型超市之间的购物选择,最大程度地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邵延斌有着清晰的认知。

“无人零售的核心价值是提供更便捷、成本更低的产品和服务,除此之外,说什么都没用。”

据此,邵延斌进一步指出,“现阶段,所谓的无人零售只是一种完善和补充。传统零售业不会被无人店替代,无人便利店只是在品类上做了丰富、空间上做了扩容,在用户体验上可以直接触摸商品,在互联网技术的助力下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服务。但它只是消费者的选项之一。”

很多事物,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很多事物,只可远观,不可亵玩。”邵延斌说,“没有经过市场筛选的产品,其价值都是有待验证的,而只有经过客户的验证、市场的验证后保留下来的价值体现,才是某个产品最后带来的真实价值。”

邵延斌举例说明,现在的很多无人零售店,其实只是噱头,其支付的手段并未做到传感免支付,更多的还停留在用户自己在扫描区域手持支付。“这样的无人模式,更像是一种自助购物。与我们所追求的不同。”

熊猫立方邵延斌:无人零售是传统零售的补充,不会取代其位置

熊猫立方的技术定位是领先于上述无人零售店的。在推出到市场上之前,熊猫立方曾经做过多次论证和项目展示,其效果是颇为震撼的----当顾客提着满满两大袋的商品走出门时,无需放下东西逐个扫描,所有的商品价款都已经结算出来,并通过电子支付手段结清。邵延斌说,“同样是基于RFID技术,我们把用户体验尽量做倒了极致。在演示现场,当即就有投资人看中了熊猫立方项目并进行了投资。”

“不容否认,无人零售的终极目标是要实现用机器代替人工,以缩减出货、购买流程、时间成本,使服务更加规模化。但现阶段,无人零售无法取代人与人之间交易过程中的互动,在买卖之间的温暖体验是冰冷的机器不能及的。”邵延斌想了一下,补充说:“至少,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

社区类的购物场景,属于小而美的业态

从邵延斌的话语中,不难看出,他对于技术的更高层面的追求和期望。但同时,对于现在技术增长的瓶颈,他也有着清晰的认识。“说白了,无人零售目前存在三大门槛。首先,其在技术和商品管理上的成太高;其次,无人零售在选址、客群、产品结构、定位上有一定的要求,很难做到快速的规模化复制、加盟;第三,如何实现产品结算的准确性以及被盗、基础设施被破坏也会是无人零售的面临的难题。”

熊猫立方邵延斌:无人零售是传统零售的补充,不会取代其位置

邵延斌的担心不无道理。不可否认,无人零售的出现打破了线上线下的隔阂,消费体验不断升级,消费方式不断变化。随着技术的进步,新的商业模式和场景在不断融合变革,无人超市可以说带给人们一个颠覆传统购物场景的购物体验,但受制于多方因素的制约,这种先进的购物理念是否会成为新趋势,是否会代替传统的零售模式,还有待时间检验。

“所以我们一再强调,无人超市仍然属于零售的业态。无人超市仍然需要有人配送、有人维护、虽然没有所谓服务人员的费用,但会面临设备采购和升级等问题。那么,它的压力和所有超市也是一样的、房租、店面、选址、乃至货物等的成本与利润之间的核算。”邵延斌说。

熊猫立方邵延斌:无人零售是传统零售的补充,不会取代其位置

“购物是老百姓居家生活的组成部分,人们仍然需要卖场、需要好的服务和产品体验。熊猫立方的定位是社区类的场景,属于小而美的业态。”

邵延斌指出:“对于需要随时购买快消品的住宅、景区、办公区、学校等地来说,无需排队,体验畅快、即刻购买的无人零售具有很大市场。从前在人力成本上的投入将转移到对于前期基础设施的购买和后期维护上,正常情况的上货、更新等将可以集约化管理,这样算是提高了效率,而关于运营当中的供应链管理,也是我们目前在解决的问题。”

创新与试错同行,不安于现状成为动力

创业的激情一直不曾消退。邵延斌还记得:当年去MBA面试的时候,老师问我:你的五年规划是什么。我说,这个命题我不作答,因为我绝对不知道五年以后在做什么。最后,老师也肯定了我的答案。所以说,不安于现状是我创业的最主要的动力。

熊猫立方邵延斌:无人零售是传统零售的补充,不会取代其位置

这样的不安于现状的人生态度,使得邵延斌十分享受每一天的变化。在他看来,创新与试错同行,熊猫立方的路还很长。”创业是融进我血液里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创业的结果只是对过程的褒奖——好的结果是对过程的肯定,但不好的结果不一定否定我对过程的肯定。”邵延斌说。

“像前一段时间的共享经济一样,每一个新经济业态在中国的发展,都需要接受政策及市场的双重考验。而无人零售的核心逻辑在于其背后的零售效率和购物体验的提升。所以,无人便利店和传统零售并不是互相取代的关系,甚至不在一个维度上竞争。无人值守的便利店只是表象,其核心是通过智能的手段,来节约成本、提高用户体验,以及采集更丰富的线下数据。“

”与传统零售不同,智能技术会驱动整个零售系统革命,资金、商品和信息流动不断优化,无人零售也会挖掘出更多元化的场景和价值,未来的想象空间巨大。”邵延斌和他的团队也在不断的开发迭代中,等待着一个拥有巨大前景的市场的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