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消費主張》中國夜市全攻略:汕頭篇

央視財經頻道CCTV2《消費主張》欄目播出了《中國夜市全攻略(汕頭篇)》。都介紹了哪些特色美食?你都吃過嗎?一起來看看吧。

食在廣州,味在潮汕。去了汕頭,你就會發現,吃是一件停不下來的事,像滷水鵝、蠔烙、牛肉火鍋、手打牛肉丸,以及各式各樣的海鮮等等。走!趕緊和我們去吃一口汕頭的味道吧

作為一座“愛吃”的城市,汕頭的夜晚很長,這裡的夜市就好像汕頭人的性格,不急不躁,但回味悠長。

林貞標 廣東省汕頭市潮菜研究會副會長:這條叫珠江路,汕頭其實還有其他的路段,就比如像長平路、龍眼路,還有中山路,都是琳琅滿目,各種都有,應該說目前最集中還是這條珠江路。

海鮮豬肚米粿湯

林貞標帶記者來的第一家店,是家豬肚店。在汕頭,豬肚的吃法也離不開一個“鮮”字,半熟的豬肚片可以搭配蝦、青口貝等海鮮,一起在骨湯裡汆熟,然後還得搭配汕頭當地的一種特色主食。

央視《消費主張》中國夜市全攻略:汕頭篇

林貞標 廣東省汕頭市潮菜研究會副會長:粿條,它跟米粉還不一樣,這是粿條,汕頭的特色,它也是米漿做成的。

央視《消費主張》中國夜市全攻略:汕頭篇

在潮汕,“粿”一定是個常見的字。豬肚、海鮮,再配上粿條,經過濃稠骨湯的融合,一碗地道的汕頭海鮮豬肚米粿湯,讓食客們吃出無限的滿足感。

央視《消費主張》中國夜市全攻略:汕頭篇

腸粉

汕頭人愛吃米是公認的,還有一種大米做的主食,價格便宜、製作快捷,也是夜市裡出現率很高的明星美食——腸粉。

央視《消費主張》中國夜市全攻略:汕頭篇

林貞標 廣東省汕頭市潮菜研究會副會長:汕頭腸粉跟別的地方區別比較大,因為汕頭的腸粉,它就純是米漿,而且這個米漿還得有講究,這個米漿蒸起來,這個腸粉要比較漂亮,能成漿,講究的是米要是陳米,陳米漿蒸出來的最大的特點,是吃起來比較酥脆,比較容易斷。像廣州那種腸粉的話,做起來就比較黏,韌性比較好。

汕頭的腸粉講究薄皮大餡兒,純米漿在蒸屜裡定型,食客們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加入豬肉、牛肉、蔬菜以及各種海鮮。一份幾塊錢的腸粉裡有肉有蛋有蝦,腸粉皮薄透亮。

央視《消費主張》中國夜市全攻略:汕頭篇

劉東敏 店主:這個算比較豐富的,它裡面有生蠔、蝦,還有雞蛋,這樣一個配比。在汕頭,最基礎的標配是瘦肉、蝦跟雞蛋,早餐、夜宵點的人是最多的,吃這個豬肉的,還有一個牛肉腸粉也是點的(人)非常(多)。

劉東敏、劉東浩哥倆一起經營腸粉店,已經有四年多的時間,每天的營業時間從早七點到下午兩點,和下午五點半到凌晨一點,兩個時間段。兄弟倆告訴記者,因為腸粉相對比較便宜,價錢最低一份只要6元錢,可以算是汕頭最親民的美食,所以早餐和夜宵的銷量非常高。

央視《消費主張》中國夜市全攻略:汕頭篇

撈乾面

接下來,林貞標帶記者來到一家潮汕手工麵店,麵條不是北方的更有名嗎?

林貞標 廣東省汕頭市潮菜研究會副會長:汕頭人的手工面最主要吃法,還是撈乾面,撈乾面裡面會有一些配料,有一些豬油,甚至還會加一些我們當地的魚露。

其實,手工面也是汕頭非常傳統的美食,不用一滴水,純雞蛋和麵,吃法非常具有當地特色。煮熟之後的手工面,要先加入魚露、豬油拌均,放上幾片醬牛肉,撒上一小把蔥花,最後還要澆上一小勺滾燙的豬油,趁熱拌均開吃。

央視《消費主張》中國夜市全攻略:汕頭篇

新式夜宵店

在汕頭,還有一種夜宵,店面很小,人氣卻很旺。比如這家小小的豆漿店,雖然已經是深夜時分,店裡面卻裡三層外三層的擠滿了吃夜宵的食客。林貞標告訴記者,這正是汕頭近些年非常流行的一種夜宵店。

央視《消費主張》中國夜市全攻略:汕頭篇

林貞標 廣東省汕頭市潮菜研究會副會長:掛的是一個豆漿的名字,其實(店)裡面賣的不止豆漿,還有新鮮的羊奶,羊奶煮雞蛋,原來都是早餐的搭配,但是現在大家夜生活豐富了以後,每一個人經營思路不一樣,很多人就把早餐該吃的東西給變成是夜宵。

走進店裡,早餐店的特色就更加明顯。小店裡掛滿了包子、饅頭、油條這些早餐店常見的食物,而店主在忙著煮豆漿和鮮羊奶。

央視《消費主張》中國夜市全攻略:汕頭篇

豆漿和鮮羊奶中加入一到兩個雞蛋,打散煮開,不僅風味發生了變化,營養也更加豐富了。

央視《消費主張》中國夜市全攻略:汕頭篇

甜湯店

在廣東各地,甜品都是夜市裡不可或缺的消暑美食。到了汕頭,甜品店一般叫做甜湯店。

袁麗欣 店主:我們這邊招牌就是手工鴨母捻,還有一個就是五果湯。

鴨母捻,潮汕地區有名的傳統小吃,其實就是橢圓形的湯圓。之所以叫“鴨母捻”,一個說法,因為其形狀像鴨蛋,按照潮州方言就叫成了“鴨母捻”;另一個原因是因為煮熟的湯圓浮在水面上,像鴨母遊於水面,所以叫鴨母捻。

央視《消費主張》中國夜市全攻略:汕頭篇

而五果湯並不限定是哪五種食材,甜湯店裡的銀耳、紅棗、薏米、蓮子、白果、雪梨、枸杞、百合等等,都可以任意搭配。其中還有一種並不常見的食材。

央視《消費主張》中國夜市全攻略:汕頭篇

袁麗欣 店主:這個是亞答子,它主要是泰國那邊的一種植物,我們把它做成糖水罐頭,潮汕這邊的傳統甜湯裡邊一般都會加這個東西。

央視《消費主張》中國夜市全攻略:汕頭篇

林貞標 廣東省汕頭市潮菜研究會副會長:潮汕人做菜,體現的是一個精絕,物盡其用,一菜一味,簡單原味。

夜捕小魷魚

第二天下午,林貞標帶著記者驅車兩個多小時,來到了廣東省唯一的一個海島縣——南澳縣青澳灣鎮後窯村。

央視《消費主張》中國夜市全攻略:汕頭篇

林貞標 廣東省汕頭市潮菜研究會副會長:我們來到這裡(吃海鮮)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南澳島有一個,我一說起來就口水直流的東西,就是小魷魚。

陳達江 店主:我們這邊的小魷魚,要到晚上的時候,要到海里面現撈,然後來這邊吃夜宵。

原來,小魷魚出水很快就會死掉,市面上一般吃到的都是冰鮮或者冷凍的魷魚,想吃到鮮活的小魷魚就要在天黑之後,跟隨漁船出海捕撈。

天色擦黑,當記者再次來到海邊的時候,海面上已經佈滿了漁火。

央視《消費主張》中國夜市全攻略:汕頭篇

陳達江 店主:這些燈都是專門抓小魷魚的,這邊到現在六月份的時候,魷魚就特別多,一直能抓到八月份,大概一晚上一艘船能抓,多的有上百斤,少的有二、三十斤,但是也有抓不到,只抓到沒有幾個,這個要看運氣的。

陳達江還告訴記者,月亮越圓小魷魚就會越少,反而是月缺的時候,夜捕小魷魚更合適。捕小魷魚有專門的船,兩邊有非常亮的兩排燈,漁民會根據經驗,找到自己覺得可能會有小魷魚的海面下網,最後還要在水裡放下一盞發著綠光的燈。這些燈都是為了吸引小魷魚入網。

央視《消費主張》中國夜市全攻略:汕頭篇

一網上來,雖然只有兩、三斤小魷魚,但是陳達江告訴記者,這在農曆十二的晚上,已經非常幸運了。現捕的小魷魚通體不停地變換著顏色,最新鮮的小魷魚最適合白灼。

央視《消費主張》中國夜市全攻略:汕頭篇

淡水沖洗之後,在開水鍋裡煮三分鐘,蘸上芥末生抽,鮮甜味十足。

央視《消費主張》中國夜市全攻略:汕頭篇

魚飯

從南澳島趕回市區,已經接近凌晨,一些飯館已經早早打烊,而街邊大大小小的各種粥城,卻依舊霓虹閃爍,吸引著都市裡的夜歸人。

林貞標 廣東省汕頭市潮菜研究會副會長:汕頭最代表的夜宵,我們第一個要吃的那可能就是白粥。

林貞標繞過大路邊的各種店,直接帶記者走進了一家藏在居民區裡的飯館。一進門,記者就被長長的點菜臺震驚了,上百種食材放在一張長桌上供食客挑選。

央視《消費主張》中國夜市全攻略:汕頭篇

林貞標 廣東省汕頭市潮菜研究會副會長:潮汕有一個很出名的食物叫魚飯,它很講究火候和製作功夫,所以後來這種製作魚飯、打冷的,還成為我們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汕頭打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就是這家店的老闆。

吳鎮城 店主:魚飯,以前就是人家出海去打魚的時候,沒有冰箱,打完魚要幾天才回來,所以在船上就把它做成了魚飯,人家就把魚當成飯吃,所以就叫魚飯。

魚飯就是用鹽水煮出來的海魚,最初是漁民們在海上吃的,現在成為汕頭人和遊客喜愛的美味。

央視《消費主張》中國夜市全攻略:汕頭篇

而“打冷”是潮汕方言,指的是大排檔裡經營的各種冷盤熟食,大多是潮州風味的鄉土菜式,主要由滷水類、魚飯類、醃製品和熟食四大類。

央視《消費主張》中國夜市全攻略:汕頭篇

如今,汕頭人在夜市上吃潮汕打冷的時候,習慣配上一碗白粥,於是白粥就成了吃潮汕打冷的代名詞。

央視《消費主張》中國夜市全攻略:汕頭篇

汕頭的海鮮資源非常豐富,市場上能見到的魚多達幾百種,買什麼樣的魚也是有講究的。吳鎮城的店下午五點開始營業,每天下午三點多鐘,他都會出現在汕頭的幾大菜市場裡,來採購當晚夜市要用的魚。

央視《消費主張》中國夜市全攻略:汕頭篇

18年前,不到30歲的吳鎮城因為下崗而被迫開始在夜市上賣打冷,這一賣就是18年。18年的時間,他把一個60平米的小店變成如今兩千多平方米的大排檔。

18年在市場裡的摸爬滾打,讓吳鎮城對各種海鮮的挑選技巧都瞭如指掌。不過,為了確保每一天的海鮮都要足夠新鮮,能買到的品種也是不完全確定的。

央視《消費主張》中國夜市全攻略:汕頭篇

吳鎮城 店主:那最起碼魚都要買一、兩百種,最少也得保證有幾十種,好像今天買的魚最起碼要70 、80種,大概每天買魚,最起碼要3、 4萬元。

魚飯是吳鎮城店裡的招牌食物之一,製作看似簡單,其實很花功夫。

吳鎮城 店主:做魚飯就要先把肚子剖開,把鱗打掉,洗乾淨,做魚飯泡一下鹽水。

處理乾淨、泡過鹽水的魚,都要整齊地碼放在竹筐裡,然後放進一個特製的架子中,再將其直接放到魚湯裡面。

央視《消費主張》中國夜市全攻略:汕頭篇

魚飯好吃的奧秘,除了食材足夠新鮮之外,煮魚飯的魚湯也功不可沒。吸收了鮮美的魚湯之後,煮出來的魚飯鮮上加鮮,非常獨特。

吳鎮城 店主:這個魚湯就好像我們豬腳,那一個是老滷湯,這是老魚湯,每天有這麼多魚熬,就能熬出這麼好的魚湯來。

滷豬腳

滷豬腳是店裡的另一個招牌美食,汕頭人最愛吃的是揭陽市隆江鎮的豬腳。

央視《消費主張》中國夜市全攻略:汕頭篇

吳鎮城祖籍隆江,他的爺爺當年就在隆江滷豬腳。現如今店裡滷豬腳用的老滷湯,就是當年爺爺傳給他的,已經用了幾十年的時間。

吳鎮城 店主:你們要吃豬腳,就要吃它這個部位,這個部位是最好的,我們隆江豬腳稱它為“四點”它這個有帶皮、有筋,不會那麼肥。

央視《消費主張》中國夜市全攻略:汕頭篇

老滷湯裡沒有特別的調料,每天只需要按照豬腳的多少適量添加鹽、醬油和甜醬。週而復始,老滷湯裡滷出來的豬腳的味道始終如一。

生醃海鮮

除了魚飯、豬腳,生醃海鮮也是汕頭夜市裡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

央視《消費主張》中國夜市全攻略:汕頭篇

鮮活的螃蟹、蝦以及生蠔等貝類,是製作生醃海鮮最好的食材。加入辣椒油、香菜、醬油、芥末等調料,根據食材的不同,醃製幾分鐘到兩天時間不等。

林貞標 廣東省汕頭市潮菜研究會副會長:在潮汕,醃製特別講究功夫,醃製要讓膏很糯,有點像年糕一樣,但是就外地朋友來說,吃的時候三思而行,如果吃得不習慣,可能腸胃會受不了。

央視《消費主張》中國夜市全攻略:汕頭篇

這類生醃的海鮮,因為多吃會上癮,所以又有著“潮汕毒藥”的有趣叫法。

潮汕粥

然而不管是鮮到極致的魚飯,還是讓人上癮的生醃海鮮,在汕頭無論多麼波瀾壯闊的食材,在一碗白粥面前,最終都會淪為“配角”。吳鎮城認為,一碗好的白粥才是宵夜檔的靈魂,沒有這一碗白粥,所有皆浮雲。

潮汕人稱粥為“糜”,大米粥叫“白糜”,稀粥叫“清糜”。在南方悶熱的夏夜裡,喝上一大碗熱氣騰騰的砂鍋粥,對於北方人來說也許是無法想象的。

央視《消費主張》中國夜市全攻略:汕頭篇

老鄭的這家粥店已經開了18年,他告訴記者,粥店的生意往往是越夜越忙碌。

鄭少波 店主:以前主要是鱔魚粥跟田雞粥,我這個店開了18年,從我開粥店開始,就很多人喜歡吃我們的蟹粥。

鄭少波熬蟹粥選用的,是產自他的老家揭陽市地都鎮的青蟹。同樣是青蟹,挑選也是有講究的。

央視《消費主張》中國夜市全攻略:汕頭篇

鄭少波 店主:選這個童子蟹,就是比較年輕的,沒有交配的蟹,這個蟹比較小,比較飽滿一點。

一碗好的砂鍋粥離不開三個要素——生米、猛火、配料鮮。

熬粥的時候,要根據經驗判斷粥的濃稠,不時地撈出部分米。待到粥熬得差不多的時候,倒入處理好的主料螃蟹以及鮮蝦,繼續熬煮。當海鮮快熟的時候,依次加入蝦粉腰果醬、冬菜末、南薑末。熬煮片刻,關火,再撒上香菜末和芹菜末,一鍋熱氣騰騰的海鮮砂鍋粥就可以開吃了。

央視《消費主張》中國夜市全攻略:汕頭篇

一盆熱乎乎的砂鍋粥端上來,再多的煩惱,暫時也忘了,正所謂“粥後一覺,妙不可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