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坑”多多?上海工商已约谈!

你用过拼多多吗?

你还在用拼多多吗?

针对近期媒体反映拼多多平台上销售侵权假冒商品等问题,上海的市区两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已经于7月31日约谈拼多多平台经营者,要求其立即开展自查自纠,对消费者等投诉举报的问题进行整改。

电商平台拼多多登陆纳斯达克的消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但与此同时,拼多多也深陷平台内的商家销售侵权假冒商品的舆论漩涡——盗版皮皮鲁图书、“超熊”、“蓝月壳”……尽管令人哭笑不得,但它们确实出现在了拼多多上。

拼多多,“坑”多多?上海工商已约谈!

上海市工商局表示,不管是第三方平台还是平台内经营者,只要构成违法,都将依法严肃处理。

可以说,如何打假,成了目前摆在拼多多面前关乎生死存亡的一道坎。深陷“山寨”、“售假”旋涡的拼多多,在上市后的第四个交易日,股价继续下跌。截至7月31日晚,拼多多股价暴跌11.2%至19.98元,濒临破发。这与拼多多上市第一天股价收盘暴涨逾40%形成了鲜明对比。

拼多多,“坑”多多?上海工商已约谈!

就在同一天(7月31日),拼多多举行媒体沟通会,针对多方质疑回应称,打假需要各大平台共同努力,拼多多接下来将先从白牌电视机和奶粉两方面入手,解决饱受诟病的“山寨”货、低价奶等争议问题。

拼多多平台上的假货问题到底严不严重?

拼多多创始人、CEO黄峥则表示:

从销售比例上面来讲,真正假货,能够被定义为假货的量肯定比媒体想象的要少。因为它很大程度上是客单价决定的,40元钱的东西做假也是有成本的。山寨的问题我觉得比假货要严重,有些‘白牌机’去蹭流量,消费者没有得到好处。山寨的问题,我们确实做得不够好。

拼多多,“坑”多多?上海工商已约谈!

平台上的经营者销售侵权假冒商品,电商平台是否要承担责任?

我国法律虽没有明确规定电商平台对平台内上架的商品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查的义务,但是平台内的经营者应对其产品质量和合法性负责;在消费者投诉环节,平台还有一些义务需要承担。

从现在的法律规定上来说,买家要首先向具体的卖家去索赔,平台有义务接受消费者的投诉,接受投诉后应当要及时的查处,同时平台要提供相应卖家的相关信息,比如他的自然信息、营业执照等情况。

拼多多,“坑”多多?上海工商已约谈!

也就是说,电商平台在不能提供卖家有效信息时,应承担现行赔付责任,再向侵权卖家追偿。

虽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规定,买家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消协进行投诉,但网络平台作为管理层面来加强管理,加大平台的惩治力度,才是更有必要的。

拼多多,“坑”多多?上海工商已约谈!

该怎样治理假货问题,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呢?

相关专家表示:

首先应强化平台治理。平台可以利用大数据监测等方式加强对假货的打击,把好商品关,对提供盗版和假冒伪劣产品的商家进行警告和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打击售假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上海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裔勇指出:

平台在对吸纳卖家的时候降低要求,审核不严,我认为不光是看卖家交付的那些材料,而且要核实这些材料的真实性。平台的管理上还太滞后了,应该要加强管理。因为普遍质量问题不断的出现,将会影响电子商务发展。

拼多多,“坑”多多?上海工商已约谈!

晓法提醒:

消费者是假货的直接受害者,如果大家维权意识低或不愿维权,导致大多数售假售假行为不能被暴露出来,商家从中获益之后就会增大其售假的能力和欲望,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受害的人将是消费者自己。消费者应该擦亮眼睛,“又想超低价,又想买到正品”,这样的消费观念一定要转变!

当然,有关部门和电商平台也必须畅通消费投诉渠道,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便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