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國結婚登記率減7%,已連續4年下降,對此你怎麼看?


南懷瑾曾經預言,婚姻和家庭會在21世紀消失。

人們剛看見這個預言的時候都舉得駭人聽聞,但是仔細觀察身邊的社會,認真思考婚姻和家庭的產生,你會發現,南懷瑾的觀點並非聳人聽聞。

鐵錘認為,

婚姻和家庭,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產生的事物,也必將會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消亡,無論從哪種主義來判斷,這個說法都不會有問題。
為什麼會有婚姻和家庭,這是最初人類社會要安全生存繁衍和發展的需要。

小牛小羊這些動物,剛剛生下來幾個小時,就能夠跟著父母遷徙奔跑,人類的嬰兒,“三翻六坐七爬山”,七個月才會爬行,一年左右才能蹣跚學步。母親帶著嬰兒,在生存條件艱苦的遠古社會根本無法獨立生存,所以,女性必須要與強壯的男性結合,組建家庭,才能夠得以生存下來,哺育自己的後代。

婚姻和家庭,在產生之日,說到底,是安全和經濟的產物。千年以來,嫁漢嫁漢,穿衣吃飯,仍然是很多人嘴裡的口頭禪。
但是現在,世界變了!

隨著教育的普及,男女經濟地位已經平等,有的女人比男人賺錢更多,單身媽媽撫養孩子在經濟上根本沒有問題。

女人不會因為要撫養孩子而依附男人。

從男人的角度呢,男人需要傳宗接代,繁衍後代,但是這種觀念也在慢慢變化,丁克家庭越來越多就是一個明證。在日本,除了丁克家庭,很多人根本沒有結婚生子的慾望。男人對繁衍後代,不再那麼看重。

那麼,今後人們還有什麼理由結婚呢?一個收入豐厚生活瀟灑的單身女人,有什麼理由嫁到一個男人家裡,生兒育女,相夫教子,面對無法理清的婆媳矛盾和千頭萬緒的瑣碎日常呢?單身的女人,四五十歲還可以保持良好的身材容貌,自由獨立的生活方式以及說走就走的旅行。結婚的女人呢,三十之後就可能被生活折磨成一個充滿怨言的黃臉婆。

她們圖個啥?

羅振宇在《知識就是力量》脫口秀裡,說男女結婚成家,最後目的是為了互相成長,這是一個比較體面的答案,但是沒有人味兒。

鐵錘認為,將來的社會,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結婚,組建家庭,穿衣吃飯不再是原因,相夫教子不在是主要目的,繁衍後代不再是主要目的。

將來的社會,結婚的主要動力是,相愛!

因為相愛而吸引,因為相愛而選擇長相廝守。可以沒有子女,可以沒有房子車子,但是不能沒有感情。

將來的社會,沒有感情是絕對不能容忍的事,感情出現問題是絕對不能容忍的事情,離婚率會變得越來越高,人們會對配偶要求越來越高,在這樣的內在動力和外在壓力的撕扯下,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對婚姻和家庭失望,會有越來越少的人選擇結婚。最終的歸宿,就是婚姻的消失和家庭的解體。


鐵錘歷史


我覺得結婚率持續走低,是有兩種原因決定的:一,適婚青年自身原因;二,外部環境或社會原因。

適婚青年自身原因,仔細分析有以下幾種:一,婚姻觀念的改變。現在的適婚青年,基本都是80後,90後,他們的婚姻觀念,和上一輩人截然不同。老一輩人認為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娶妻生子是人生大事。現在當婚的年輕人,大多數人認為,趁著年輕多玩幾年,有志青年想趁年輕闖蕩幾年,好好奮鬥幾年。至於婚姻是錦上添花的事,有了好的就談,不好的不將就,他們的婚姻觀念是寧缺毋濫。二,因為學業導致了婚齡推遲。老一輩人 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率特別低,人們到了23、24歲早早就結婚了,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數人都能接受高等教育,等到大學畢業,已經23、24歲的年紀了,出了校門,再忙於找工作,等工作穩定了,也就到了24、25歲年紀了。還有些上進的青年,在本科唸完了以後積極考研,如果考中了,還要有三年的上學時間。當然,讀研也可以結婚,可是你沒工作,你敢結婚嗎?如果不是家庭條件特好,你拿什麼餵養你的婚姻呢。所以,婚姻只能給學業讓路。三,還有一部分不婚族,不願意被婚姻束縛,有固定的異性伴侶,但不辦結婚證。有好多明星是這樣,但有好多漂泊在北上廣的普通人也這樣。我身邊的朋友就有好多,平時北漂族,年輕時沒錢,沒結婚,現在混得不錯了,年薪幾十萬,有能力買房了,就是不結婚,真是匪夷所思啊。

結婚率逐年下降外部環境或社會原因,總結了一下也有幾點:一,由於前幾年的計劃生育政策,致使這幾年人口逐漸減少,具體減少了多少,我沒有具體統計數據,但我每年都關注高考人數,近五年都在逐年下降。今年因為特殊原因高考人數出現了一個小高峰,但明年還會減少。人口的減少造成適婚人員的減少,很正常。二,高昂的房價,已經成了年輕人婚姻的殺手。如果一個年輕人,不是富二代和官二代,自己沒有成功的事業,即便在一個很正規的企業上班,有穩定的工作,父母不給提供幫助,也是買不起房子,結不起婚的。話又說回來,人在剛剛走出校門時,有幾個有成功事業的,除非你有強大的背景。現在的社會,白手已經不能起家了,白手會讓你沒有家。那些沒事罵女人物質勢力,丈母孃不通人情的噴子們,不要老盯在女人身上找原因,沒事兒多分析分析社會原因,居無定所,誰敢和你走進婚姻啊?有膽兒大的認為愛情高於一切, 沒有房子照樣結婚的人,最後多半兒敗給了現實,最終以離婚收場,成了婚姻的反面教材,讓本來相信愛情可以戰勝一切的人望而卻步了。三,持續走高的離婚率讓年輕人對婚姻充滿了畏懼感。據全國2017年婚姻人口數據統計,上半年有558萬對結婚,185萬對離婚,離婚率33% 。看到這組驚人的數字,連我這種已經在婚姻圍城裡摸爬滾打了N年的、自以為婚姻經營的不錯的人,都對婚姻有了些許的懷疑。我常想,幸虧我結婚時還沒有房子問題,也沒有這麼高的離婚率,傻傻的嫁出去了,要是等到現在,說不定也成了恐婚或不婚族啦。

記得錢鍾書說過:“婚姻是座圍城,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我只想說,這只是過去婚姻的寫照。現代走進圍城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的人跳出來,而沒有走進圍城的,有的在門口好奇的觀望 ,試圖獲得更多的經驗;有的看到大批的人出來 ,徹底斷了想進去的想法。


雲兒87905


根據民政部數據,2013年各級民政部門和婚姻登記機構共依法辦理結婚登記1346.9萬對,比上年增長1.8%。不過,在經歷歷史高峰後,2014年,辦理結婚登記1306.7萬對,比上年減少了2.98%。到2015年,結婚登記1224.7萬對,比上年下降6.3%。至2016年,全國共辦理結婚登記1132.88萬對,環比下降了7.5%。

對於結婚登記率下降的問題提,先來看人民日報的一個小調查:

人民日報小調查的內容是——年輕人,你什麼年齡結婚的?在1萬多人參與的投票中,其中未婚人數達到7933,佔比50.7%。在已婚人群中,28歲結婚的最多,1586人,佔比10.1%;其次是30歲,1305人,佔比8.3%。

結婚主力90後結婚越來越晚

這說明什麼呢?說明結婚的主力軍,90後們,越來越晚,甚至越來越不想結婚了。而這背後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一方面,現在普遍接受大學教育,本身畢業就比較晚,普遍畢業在22歲左右,結婚至少在這個年齡以後了;另一方面,各種壓力和生活成本提高,房子、車子、奶粉……

老齡化嚴重

政部發布的《2017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60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7.3%,其中65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1.4%。

老齡化日趨嚴重,新生代晚婚晚育,斷層的趨勢就會顯現,對於整體生育率的影響也是客觀存在的。

接下來發展趨勢

所以我們看到,國家現在放開二胎,如果效果不明顯,可能會放開三胎、給予二胎獎勵、提供其他措施和便利……


郭一鳴


2017年全國結婚登記率下降7%與我們的感受比較接近,這應該是比某些經濟數據更靠譜的統計結果了。


結婚率下降,顯然是光棍和剩女增多的結果,這是最為直接的答案。當然如果更全面的分析,則要從多個角度解讀。


1、城市剩女增多,而農村光棍普遍。

城市受教育水平高,女生大學畢業就已經是晚婚年齡了,如果再考研出來往往都已經25歲以上了。

即使說的再樸實,剩女的核心原因還是因為條件太高

學歷不能比自己低、個子要高,長的要帥,收入高,有房有車有存款,肢體健全還要幽默風趣等等。但是符合條件的男士一般都喜歡比自己年輕幾歲的女孩,並且往往已經成家。

光棍普遍則更多是經濟問題,因為窮,買不起房,付不起彩禮,不得不光著。


2、重男輕女的結果。

墮胎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話題,具體數值相當驚人,每年損失的人口堪比一個歐洲國家。

男多女少已經相當嚴重,就是想結婚,也沒那麼多女性可以結婚,並且這種情況還在加劇,短時間難以改善。


3、學習態度差異上,女孩學習較好,向城市集中,農村適婚女性少。

農村男孩不愛學習的越來越多,熱衷於遊戲娛樂,而越來越普遍的大學生就業難使得讀書無用論升溫。

相比之下,女孩成績要好不少,或者讀書走入城市,或者務工進入城市,普遍不願意再返回農村。這是農村結婚難的重要原因。


4、老齡化社會來臨,獨生子女一代到了結婚年齡,適婚人口總數有所降低。

獨生子女一代目前成為婚姻主力,適婚年齡的年輕人在人口中的比例降低,必然帶來結婚登記率的降低。


5、高房價下,不買房不結婚,房子扼殺了無數愛情。


不需多說。


最後,離婚率高企,一方面是誘惑太多,婚外情導致,另一方面為了買房不得不選擇假離婚也是重要原因。


財智成功


結婚登記率連續下降,其實要考慮到計劃生育帶來的人口原因:適婚年齡人口比例本來就在下降。

所以結婚登記率並不能直接體現當代年輕人組建家庭的意願在下降。但是全球範圍內,大家確實是喜歡用這個數據來說明問題的。

數據也的確說明問題:相對發達國家的獨居人口比例越大。


初婚年齡不斷增長

另一個數據:平均“初婚”年齡(年度等級結婚中,初婚年齡統計),就能夠摒除人口比例的因素,直接說明當代年輕人組建家庭的意願了。

給個刺激的數據:作為中國經濟發展強省的江蘇省,2017年的初婚年齡竟高達 34.2 歲!拔了個頭籌。初育年齡更不用說了。

中國已經開始非常快速的老齡化進程,而同時,中國在未來幾年也將迅速進入“單身社會”。

不需要陪伴,也可以過的好

物質發展帶來的精神發展,延遲結婚幾乎是必然趨勢。

20-30歲的黃金年紀,並不是找個人共度餘生的年紀,而是好好的體會自己的社交生活、精神生活、豐富眼界、開闊心胸的年紀。

所以,有相當比例的人,即便是在戀愛中,也會進入戀愛長跑的階段,自覺將婚姻安排在30歲以後的人生中了。

不結婚,不生育,不是自私,是自覺。

其實現在的年輕人壓力也大。

用養成類遊戲來舉例吧,兩種玩法:肝,或者氪。這個大家都懂。窮就多花時間在上面。有錢就快速養成。

組建家庭,需要培養感情,經濟基礎——傷肝,氪金;

生兒育女,需要物質撫養,時間陪伴——氪金,傷肝。

OK,所以玩家要進入婚育這款既肝又氪的遊戲,必須要衡量的是:我肝得了嗎?我氪得起嗎?

大的遊戲環境是:在高教育、高房價、高醫療和高養老成本的前提下,越來越多的玩家,連個服都買不起了。

肝又肝不動,氪又氪不起。於是自覺擱淺這款遊戲了。沒毛病的。

不結婚,不生育,是審慎地做過物質和情感上的各方衡量之後的自覺行為。

無奈的成分非常顯著。


你財知道


李銀河老師提出了這樣一組數據: ·上世紀80年代美國和法國已經有30%的人選擇不婚。截至到2015年8月,美國人16歲以上的人群,50.2%是單身。2016年國家民政局的數據顯示,中國單身男女的人數已經接近2億。有多少在婚姻中掙扎的人,想跳出圍牆?不計其數。

不管人們怎麼評說,婚姻制度消亡正在上演。

首先,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是反人性的。有人對這種觀點嗤之以鼻,先別慌罵我。看看數據。

2000年,男性出軌率是11.8%。到了2015年變成了34.8%。翻了3番。女性出軌率達到13.3%。同樣翻了3番。

錢鍾書在《圍城》裡說過一句話:“結婚無需太偉大的愛情,彼此不討厭已經夠結婚資本了。”有多少人連這樣的底線都守不住。而且向來以家庭為重的社會,正在邁向出軌率最高的國家之路。更別提歐美國家。中國夫妻中,只有30%是真的相愛的,剩下70%根本不相愛。但是他們也照常過。

其次,人類平均壽命的增長,也是婚姻制度消亡的加速劑。

第三,世界變了。男女更加平等。女性再也不是男性的附屬品,她們有自己的生存價值,其中也包括自由選擇伴侶和性伴侶。

第四,離婚成本和結婚成本太高了。讓選擇變成了一場賭博。人類是不願意拿幸福做賭注的。

第五,對待性的觀念變了。性到底是一場愉悅不是一場生殖。

婚姻就是一場錯,長久婚姻的秘訣就是將錯就錯……


藏香豬場主


近幾年來,中國社會之所以出現結婚登記率呈逐年下降趨勢,而離婚率顯示出攀升的強勁勢頭,這是中國社會幾十年來發展演變的結果,是中國社會進程中的“變形記”,眼下,需要政府的大力正面宣傳塑造才能“轉型”的。

一、隨著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口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和改革開放政策的落實,中國社會家庭人口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由原先的搶生強生帶來的家庭負擔中認識到少生優生於國於家於己皆有利的許多好處,嚐到了自由、輕鬆、幸福、快樂生活的美好與甜頭,更對西方社會的婚姻、家庭和夫妻生活、撫育子女觀念有了更新的理解、認識和吸收。在西方婚姻觀念的影響下,加上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強力推行,晚婚晚育觀念的大力提倡,人們,特別是年輕世代的結婚、生兒育女及成家立業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青年生活走上追尋“三獨”的道路——經濟財產的獨立,人格、內心思想的獨立和身體的自由獨立,青年男女把自己不再依附於任何人。賺到錢就是幸福。至於結婚成家,生兒育女、傳宗接代則成了此“物”上的附屬品——隨便。

二、當然,計劃生育政策給人口老齡化和男女比例失調的嚴重敲響警鐘的同時,青年男女人口下降趨勢日趨突出,這是結婚登記率上不去的一大因素。而更主要的因素是如今的青年男女對成家立業、生兒育女、傳宗接代的人生使命有了顛覆性認識,她們不再追求人生的婚姻殿堂,而是“自由性福”。突出個人主義、享樂主義。視生兒育女為精神枷鎖、生活負擔,加上現代生活的節奏,城市生活的重荷,買房買車的憂慮和壓力還有獨身主義以及其他因素,自然結婚率低,離婚率走高。

三、 結婚意味著付出,離婚就是“脫累”。這種思想在青年男女當中特別流行。特別是城市青年,她們追求自由性福、個性、享樂的生活,而結婚就要生兒育女,就要擔負責任,為兒女辛苦勞碌奔波。何況生產兒女的過程是十分痛苦難熬和疼痛難忍的過程,養育兒女又是非常艱辛的事。在他們看來,寧可單身一人,也不願兒女纏身。這就是現代部分年輕人的觀念。中國人口雖然根基龐大,但如果不及時扭轉這種局面,恐怕成為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歐美社會人口負增長的現狀,到底有多可怕?再如,遇到戰爭,中國人口優勢就會很快消失。


戒掉嗔心


其實看圖的話,能夠明顯感受到就是結婚率從2013年到達頂峰後走向拐點,而對應的是離婚率這些年是逐漸走高的。

中國人為什麼不願意結婚了,原因不外乎下面幾點:

1、婚姻自由度提高了 (影響結婚率不外乎兩個因素:觀念 和 人口結構)

觀念好理解,就是社會比以前更開放了,女性地位提高了,不願意犧牲生活品質,另外受歐美日韓的影響,不婚族成為潮流;人口結構主要是說適合結婚的人基數相比較之前而言大大降低了,而且晚婚晚育成為共識,自然會降低登記結婚的人數;而且相比過去現在同居的多,結婚的人少了。

2、經濟影響,現在的房子、醫療、教育;甚至有的地區結婚時候高昂的彩禮,都是阻礙結婚的因素。而且這塊沒有質的變化

3、越落後的地區,結婚率越高;相反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的結婚率基本都是中位數,另外有一個數據統計結果是,東三省基本是全國離婚率最高的地區。可能根東北經濟這些年不好、夫妻分居兩地有影響。


DQ視角


關於近幾年結婚率持續下降的問題,很多人看到的只是一個現象,就是好像很多人不願意結婚了,其實這只是一個表象,其實有兩方面的主要原因:

1,一個佔一定比例的原因就是無論男女現在結婚的慾望下降,當然這個也有很多因素,例如首先女人知識文化結構的提升,結婚就需要找一個真正能兩情相悅的,學歷水平差不多的,收入能夠相匹配的人。其次知識女性帶來的結果就是收入的上升,女性可以自己養活自己,不需要像傳統女人一樣只有結婚了,靠老公才有經濟來源,這就讓女人變得結婚沒有那麼著急了。再三,現代的女性越來越自立,也越來越自我,不想那麼早結婚,被婚姻所束縛,被小孩,家庭所拖累,做一個家庭主婦是她們不能容忍的。

2,第二個主因,也是結婚率下降最大的因素就是結婚適齡年輕人減少了。中國1980年開始事實計劃生育一胎化政策,經過了十年的高壓政策以後,1胎化越來越執行的非常徹底。到了90年後,基本上就是1胎是家庭標配,一家三口也成為了家庭的標配,這讓中國出生人口減少了1/3-1-2,而現在的結婚年齡基本上都是90後到00後。因為00年出生的今年也已經18歲了。人口的大量減少,當然沒有那麼多人結婚了。

3,計劃生育政策的後遺症還有一個就是男女比例失衡。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中國人都喜歡男孩,為了第一胎生兒子,不知道流產了多少帶出生的女孩。沒有那麼多女孩,很多到了結婚年齡的男孩,只有單身著。句統計,現在中國男人比女人多2000萬,也就是說按照年齡匹配,將有2000萬男人找不到結婚對象打光棍。


李小波談兩性


這個事情,不只是中國,從1980年以來,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是這樣子。

上圖是美國近144年的結婚率(藍色)和離婚率走勢(紅色),可以看到,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的結婚率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

上圖是日本民眾終身不婚的比率(藍色男,紅色女),同樣可以看到自80年代後,選擇終身不婚的日本人越來越多,比例從男女均在5%以下陡然上升到23%(男)和14%(女)。

再來一張對比圖:

這是部分國家的結婚率走勢圖,從全球來看,除了俄羅斯、瑞典、中國等少數國家在2000-2010年間左右有所反彈外,基本也都是80年代後開始滑坡且一去不復返。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1980年以來,全球結婚率都持續下滑?個人認為,主要理由有:

1、經濟壓力的增加。

下圖是美國居民消費佔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可以看到,在80年代後,美國居民越來越多使用了槓桿消費(信用卡)。這固然是源於美國消費主義的社會生活方式,但也從另一方面反應出經濟壓力正在增加。

2、女權主義的覺醒。上世紀60到80年代,是全球範圍內女權運動的第二次高潮,這正好是一代人出生、生長的時間。在這一期間出生的女性,普遍受到女權主義的影響,相較於她們的前輩,無論從人格還是經濟上,都更加獨立,這也導致了女性結婚率的下降。

3、平均教育水平的上升。大量研究數據已經證明,居民(尤其是女性)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其初婚年齡也就越大,兩者呈現正相關關係。而80年代以來,得益於西方國家平均受教育水平(尤其是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初婚年齡也隨之水漲船高,結婚率自然相應下降。

4、社交方式的改變。隨著互聯網(1969年發明)、移動電話(1973年商用)、有線電視衛星信號(1970年代)的逐漸普及,西方的社交方式逐漸發生了轉變,原本的鄉村集市、舞會、教堂、運動場等傳統社交方式部分被“宅”所取代,民眾對於婚姻、對於家庭的社交功能的需求降低。

5、此外,生活節奏加快、年輕人遷徙率提高等等因素,也是結婚率下降的因素之一。

把視角轉回國內,我們可以發現,當前中國不僅同樣存在著經濟壓力增加、女權主義覺醒、教育水平上升、社交方式轉變等因素,而且還要算上房價高企、社會福利保障不足等等不利條件,多項因素疊加之下,出現結婚率下降離婚率上升的情況,也就不奇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