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全國人口第一大村,地少人多被迫離家到海外,全村只有一個姓


全國的村莊總數有七百萬左右,而人口最多的是普寧市軍埠鎮大長隴村。常住人口4.5萬人,為陳氏單姓聚居之村落,其海內外人口約為20萬,潮汕地區五大村落之一,被譽為全國人口第一村。

大長隴村始創於元朝至正年間,至今已680多年,歷史悠久。始祖公陳秋月從福建莆田來潮陽任將仕佐郎,秩滿攜楊氏媽來創大長隴村。大長隴村人世代相傳明宗法,敬祭祖先。

明朝正德年間在老寨內建始祖祠,堂號萃渙堂,嗣後宗支綿延,鄉人外出謀生,子孫繁衍,裔孫為緬懷敬祭始祖公,分別在聚居地泰國、香港、深圳、流沙建立起萃渙堂。全鄉建起紀念歷代祖先祠堂六十餘座。

大長隴村因原這裡是大長隴山而得名,東接仙城鎮,西至軍埠鎮,南是下架山鎮,北為樹腳村。鄉里鍾靈毓秀,風光宜人。境內有南山林、後山、踏石塌、獅山等丘陵地帶,有草尾溪等縱橫交錯溝渠與池塘。民居現存有老寨,寨有四門,許多民俗活動在東門外舉行。

大長隴最出名的民俗活動是正月賀燈。村裡風俗是誰家生了男丁就要去始祖祠或三山國王廟掛一盞燈籠以示報喜。

正月初三在老寨東門搭神廠,從廟裡請出老爺在神廠供奉祭拜。正月十四傍晚,生男丁者準備一個T字型架子,在中間點起香火,架子兩邊各掛有燈籠,上書“陳”或“千子萬孫”“五世同堂”“囍”,然後圍神廠繞圈,名曰賀燈,實是慶賀生男丁。

元宵當晚,藉著月色,各家各戶點燃“平安燈”,從四面八方彙集到村裡的東門埕,排成長龍,形成一道獨具特色的風景線。因為鄉人口多每年生男丁的人不少,賀燈者形成長長的隊伍,雖無人維持,但秩序井然。

作為全國人口最多村莊大長隴村,是著名僑鄉。歷來由於地少人多,鄉人紛紛走出家門,向海內外發展,遍佈世界各地。他們篳路藍縷,拼搏奮鬥,有的事業有成成為佼佼者。早在清朝時期,十四世裔孫陳玉齋中年致富為紅頂商人,被選為蘇州廣東商會會長。

上世紀70年代陳克威陳克光從老撾到法國創業,成立陳氏兄弟公司,至2000年營業額達10億法朗,列為法國企業名單首家企業。

每年農曆四月十四為大長隴村置寨日。緣於在清咸豐四年,作為洪兵首領的鄉人陳娘康與金浦鄭油春率眾在陳店墟起義,攻潮陽縣城,破惠來縣城殺知縣等數名貪官,與官兵戰鬥中又殺死膺保、章坤及十餘名頭目。後陳娘康兵敗,清兵剿平大長隴村,村人逃離走散。兩年後村裡長老擇日在咸豐六年四月十四復置寨,以後年年在這天食炒麵線紀念,嫁出的女兒也要回孃家團聚。


村聚落呈塊狀分佈,建築多為傳統貝灰三合土結構潮式民居,現代新建有鋼筋水泥樓房局。有古寨圍多處,神廟眾多。旅居東南亞、歐美僑胞及香港同胞三四萬人,僑眷佔全村人數70%以上。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華僑捐資建影劇院、產育院、僑聯樓、福利院、學校等多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