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震撼了馬可波羅的世界上最繁華城市,如今變爲了「佛系」小城


說起閩南,文藝小清新的廈門總是會被第一個想起,但是在距離廈門高鐵30分鐘車程的偏安一隅,有一個古老的“佛系”小城——泉州。泉州至今已有1750多年的歷史,是閩南文化的源頭,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所以,隨著後來泉州海外交通的發展及繁盛,各類宗教在這片自由的土地上紮根、成長,並各收因果。

開元寺就位於鯉城區的西街上,該寺始創於唐初垂拱二年,初名“蓮花寺”,唐開元二十六年更名開元寺,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福建省內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朱熹曾為開元寺題聯:“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此非虛語。每月的農曆廿六,是開元寺勤佛的日子,“勤”即閩南語“圍繞”之意。在這一天,各家男女老少不約而同地前來進香祈福,開元寺內人頭攢動,香火繚繞。

寺院內有兩座巍峨的宋代石塔又稱“東西塔”——東塔鎮國塔、西塔仁壽塔,在經明萬曆年間泉州八級地震以及多次颱風的考驗後,仍屹立不倒,雙塔塔身浮雕精美。

東西塔是我國最高的一對石塔,五層六角形,高40餘米,抬頭望去,挺拔秀美,直刺藍天。塔基須彌座上有浮雕的釋迦牟尼本身故事30多幅神態生動,巧奪天工。風雨侵襲的痕跡顯然可見,有的浮雕像已經分辨不清面目。歲月變遷,王朝更替,但石塔依舊平靜如昨。

泉州承天寺又稱月臺寺,始建於南唐,宋代鼎盛,現存建築為清代重修,與開元寺、崇福寺併成為泉州“三大叢林”,有“閩南甲剎”的美譽。

跨進掛著“月臺”牌匾的大門,似乎有一種穿越感,喧囂聒噪霎時被拋之腦後。

月臺寺的採用了閩南傳統燕尾脊的風格,從外表看來十分的低調,門面也不張揚,大隱於鬧市之間,無懼市聲喧囂擾其清修,相反能以其沉靜的力量化解外界的嘈雜,在入世中接納眾生,給人以安寧與平和。

府文廟位於鯉城區繁華的商業中心地段,始建於唐,宋太平興國初移建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府文廟建築規模宏大,是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建築形式的孔廟建築群;歷史悠久,規制完整,氣勢宏大,文化內涵豐厚;是東南地區聞名遐邇的最大的文廟建築群。

在車水馬龍的塗門街中也藏著一座古老的寺廟。這是一座清真寺,一座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國創建的現存最古老的清真寺。你可以從這座清真寺中,瞭解到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榮光。

在唐宋元時期,近10萬阿拉伯穆斯林跟隨海上絲路來到泉州,建造了7座清真寺,泉州成為伊斯蘭教第三大聖地。

隨著歷史的變遷,泉州清真寺一一被毀,僅清淨寺得以留存下來。

泉州關帝廟位於塗門街,毗鄰清淨寺,每年前去進香的都有數十萬人,其中不少是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600年來,泉州七個城門的這七個關帝廟香火興盛。

在很多人心目中, 關公是神通廣大、有求必應的神明。因此,不論是婚姻、生意、疾病、求職,他們都要到關帝廟抽籤,希望得到指點,以求心理上獲得安慰,而籤詩就成了人們與神明溝通的方法。

泉州,作為曾經馬可波羅認為的“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如今卻早已迴歸古樸,風光歲月讓其成為一個充滿內涵的城市。沒有廈門的商業,也沒有對岸臺灣的熱鬧,安靜低調的泉州,把閩南的文化發揮得淋漓盡致。 攝影師:張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