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木不可雕也」流傳千古,其實後面一句更經典,卻很少有人知道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有人只靠口才就能混得風生水起,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簡直讓人羨慕的不行。古人云: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然而,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皆不喜歡聽那些逆耳之言,反而喜歡被別人讚揚,甚至是阿諛奉承,並樂此不疲。

“朽木不可雕也”流傳千古,其實後面一句更經典,卻很少有人知道

同樣一句話,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尤其是批評、指責的言語,若能委婉地表述,會讓人覺得很舒坦,如果直接劈頭蓋臉地講出來,極有可能會得罪別人。如此就能理解,為何古代忠臣總是得不到重用,而善於諂媚的奸臣卻平步青雲,成為皇帝身邊的大紅人。

千百年來,古人給我們留下許多名言警句,教會世人應該如何為人處世,孔子他老人家,生前在給弟子講課時,說過的話不計其數。等到他駕鶴西遊後,弟子為了將他的思想發揚光大,把他以前的言語整理在一起,從此產生了經典之作《論語》,被古代讀書人奉為寶典,北宋宰相趙普更是憑藉半部論語輔佐皇帝治天下。

“朽木不可雕也”流傳千古,其實後面一句更經典,卻很少有人知道

孔子作為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才華肯定是毋庸置疑,否則也不可能有那麼多學生擠破腦袋跟他學習,他對學生要求也很嚴格,嚴師出高徒,所以孔子門下很多學生日後都成了聞名於世的牛人。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在孔子那些弟子當中,也有讓他頗為頭疼之人,孔子一氣之下說出流傳千古的“朽木不可雕也”。

對於這句話,可以是無人不知,意思也不難理解,“朽木”指的是爛到無法使用的木頭,即使技藝再高超的木匠,也不能用其做出好的東西,言外之意就是無可救藥之人。孔子他老人家,在說“朽木不可雕也”之後,還說了另外一句話,其實那一句的經典程度,絲毫不亞於“朽木不可雕也”,卻極少有人知道。

“朽木不可雕也”流傳千古,其實後面一句更經典,卻很少有人知道

它就是“糞土之牆不可杇也”,究竟是啥意思呢?此處的糞土之牆與朽木相對應,可理解為破爛不堪的牆壁,無論如何粉刷都沒用,按照現代的話來說,形容爛泥扶不上牆的之人,已經頹廢到骨子裡,費多大勁都改變不了他,名副其實的渣渣。

孔子的修為必然很高,是誰惹得他如此大發雷霆,說出這番話的呢?不是別人,正是極具個性的弟子宰予。據記載,宰予與其他同學不一樣,時不時提出一些天馬行空的問題,甚至不提倡守孝三年,認為這是一種愚孝,在當時人眼中,幾乎是個另類。

“朽木不可雕也”流傳千古,其實後面一句更經典,卻很少有人知道

有一回,孔子發現宰予沒來上課,作為老師肯定很擔心,害怕他出現什麼意外,就趕緊讓弟子分頭去找。結果發現宰予躲在宿舍睡覺,孔聖人怒氣衝冠,指著他喊道:“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覺得宰予以後不會又出息的。但是,孔子卻看走眼了,宰予憑藉過人的智商,成為才華橫溢之人,並且位列“孔門十三賢”,不知孔子對此有何感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