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女子註定不平凡!

因讀唐詩而想起了唐代歷史上的一代女皇“武則天”,由於這位女皇而牽連起一位歷史上褒貶不一的巾幗宰相上官婉兒。她在出生時就被傳言稱“持此稱量天下士”,在678年與武皇后相遇的那一刻開始,就與朝廷脫不了干係。不知為何,突然對她產生了很濃的興趣,於是找來了後人寫她的一本傳記來讀。雖然不及《全唐書》那般都有史料記載,但是這本書終究還是初略地看懂了婉兒悲情的一生。《自是花中第一流:巾幗宰相上官婉兒》將史官記錄的婉兒形象做了一些修正,還她一些清白和難言的苦衷,也讓人感嘆這樣一位曠世才女竟被政權之爭奪走了鮮活的生命。無論是被李隆基一刀下去,鮮血滿地還是被劉幽求的一句求情而賜予了白綾一尺,都能恍若見到一代女文豪凋零的身影。

這個女子註定不平凡!

婉兒

這一天婉兒穿上了銀紅的抹胸和長裙,把自己的頭髮整理得一絲不苟,翻看著自己整理成冊的詩稿,幽幽的燈光下,她那輕輕摩挲著詩集的手上,濺上了幾滴眼淚。翻開詩集的第一頁,赫然映入眼簾的就是那首非常有名的第一天遇上武則天時寫的春日剪綵花的詩歌,從此改變了她做婢女的身份,居於朝堂百官之上,一人之下。第二首就是堪稱絕品的《彩書怨》,說是寫給曾經的太子李賢的詩,那個風度翩然的皇子,是她一生的掙扎。

這個女子註定不平凡!

婉兒

彩書怨

葉下洞庭初,思君萬里餘。

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

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

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

上官婉兒將書稿放在火爐中,看著火焰明亮地搖晃,拿出當年與太平公主一起擬定的遺詔,從容地面對她必須面對的結局。婉兒看到的是當年她非常欣賞的李家後代,那個高大魁梧的李隆基。之前才華橫溢的小孩已然長成了一個成熟偉岸的男人,這個能文能武又血氣方剛的男子讓婉兒好像看到了當年的李賢。婉兒的紅裙在燭光和火把的映襯下如血般紅豔,眼裡的淚花在搖曳的火光與晚風中閃爍。她語氣平淡地對李隆基說:“我的心,你不知道,你的父親和叔父、姑姑,他們應該知道。不過我知道即便如此,我也是罪不可赦,我知道我的歸處。”接著又微笑著說:“臨淄王既然是執意要臣妾死,臣妾死就是。只是懇請給臣妾一個體面,一尺白綾,或者一杯毒酒都好。”讀到這裡,一陣陣心疼,一個權秉國政,叱吒風雲的女政治家,一個引領一代詩風的女文學家,一個在黑暗殘忍的後宮裡為生存和信仰遊刃於男人之間的尊貴的昭容娘娘,她的骨子裡是高貴的。

透過歷史的文字,可以看到她那額頭上美麗妖嬈的紅梅妝,看到她那獨具風情的上官髻,還有獨領風騷的詩體“上官體”。站在大唐風雲裡,在淡淡地微笑,然後轉身,她的身後是眾多文人的追捧或者詬罵,是朝廷百官的惋惜或者稱快,誰也不能去判斷她的功與過。

白綾滑過夜色,掛在了硃紅的門稜上。婉兒含著晶瑩的淚,把頭輕輕地扣在了懸掛的白綾上。朦朧裡,似乎看到了當年武則天與她秉燭夜談的身影;朦朧裡,似乎又看見她與李賢皇子品讀詩詞文學的談笑風生;朦朧裡,似乎看到她與坐上皇位不久的李顯道不明說不清的曖昧關係;朦朧裡,似乎還能領略到她在“文學館”中召見各種有才之士一起寫詩作文,品鑑賞析的場景。然而,我讀完這本書始終無法釋懷的,竟是為何她一生為“李家”登上皇位殫精竭慮,為“武則天”耗盡了整個青春年華,最終卻無一人保她平安?為何她一輩子對權勢小心謹慎,毫不貪心,只為在皇宮裡求一絲生存的機會,李隆基非要取她性命?為何她極力引薦眾多有才之士謀得了一官半職,到性命攸關之際,竟無人通風報信,可以給她一條生路?

對於唐朝的政治,忽然覺得瞬息萬變,就是男子在朝政中也是朝不保夕,人人自顧不暇,更何況一個知道國家眾多機密的女子婉兒呢?她的犧牲,可能是因為她的才華太盛,也可能還是因為她生不逢時,當她遇見武則天時,武則天已經垂垂老矣,相伴之日不多,倘若兩個女子年齡相當,是否婉兒又是另外一種結局呢?

附上當年獻給武則天的那首應制詩:

奉和聖制立春日侍宴內殿出翦綵花應制

密葉因裁吐,新花逐翦舒。

攀條雖不謬,摘蕊詎知虛。

春至由來發,秋還未肯疏。

借問桃將李,相亂欲何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