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獄卒用他的後半生來報恩,重情重義之舉,死得其所!

從姑臧到長安相隔千里,如今開車走高速或者乘坐火車,都只需要十多個小時,而十六國時期,騎馬需要好幾天,靠一雙腳走路步行的話,則需要大半個月。

一個獄卒用他的後半生來報恩,重情重義之舉,死得其所!

齊難的四萬大軍,押著後涼君臣和一萬多戶的姑臧百姓,拖家帶口,不情不願,那速度就更慢了,偏偏還遇上了風沙揚塵天氣,這個隊伍走得狼狽不堪。離開家鄉遠征的軍人脾氣本就不好,加上一路上諸多不順,老百姓可就遭了殃。許多人受不了這份罪,半路上病倒了,嚴重的就倒斃在了路旁,老百姓哭哭啼啼,慘不忍睹。

呼延平自從呼延超怒殺後涼軍官之後,一直擔驚受怕,又不堪路上的顛沛,竟然也生了重病。晚上,段氏和呼延氏衣不解帶地照顧著他,白天,呼延超揹著他跟著隊伍前進。呼延平的病越來越嚴重,隊伍裡卻找不到大夫,也找不到藥,只能一天天捱著。

此刻,呼延超才真正理解了呼延平這十多年來照顧他們一家人的艱辛和不易。想當年,呼延平丟下張掖的一切,帶著年邁的公孫氏、大著肚子的段氏和幼小的呼延氏,從張掖逃入羌中,一路上還要防範官兵和盜匪,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這段路程可是要比姑臧到長安艱險多了。現在,呼延平倒下了,呼延超肩負起了這個守護全家人的重任,才懂得“看人挑擔不吃力”的道理。為了家人,他必須學會隱忍,你不找別人麻煩,別人也就不會來找你的麻煩。

一個多月後,隊伍歷經跋涉,終於來到了長安城外,齊難帶著呂家兄弟和後涼宗室大臣進城見後秦國主姚興去了,老百姓則被暫時安置在了城外。這時,原本一萬多戶的百姓,一路上已經倒斃了十之二三,呼延平也已經只剩下了最後一口氣。

呼延超說:“我偷偷溜進長安去找大夫來吧!不能再拖了!”

“不要為我浪費錢了。孩子,你的心意我領了。”呼延平虛弱地說,“我老了,死不足惜。只是我還有一件事放心不下。”

“你說吧,我一定會幫您辦好的。”呼延超握住呼延平顫巍巍伸出的手。一家人都跪坐在呼延平的身邊,聆聽他最後的遺言。

呼延平望了望呼延超,又望了望女兒呼延氏,欲言又止。

段氏見此情景,已經明白了,說:“您放心吧,我會讓超兒娶您的女兒為妻,照顧她一輩子的。”

呼延平聞言,艱難地露出了笑容,他用盡全部力氣說:“我呼延平只是一個普通人,我的命是慕容德大人給的,能夠在有生之年親手報答他的救命之恩,我這一生死而無憾了!”

段氏和呼延超都感動得落淚:“您言重了,您保住了慕容家三條人命,這份恩情應該是我們欠了您的!”

呼延平最後告訴呼延超,他把段氏一直當成主母,他們之間的關係清清白白,從未逾越主僕之份,在外人面前是為了掩人耳目才謊稱夫妻。因此,他呼延超從來就不是什麼“拖油瓶”,現在,他可以名正言順地恢復身份了,他就是慕容超,慕容家族的王孫公子,一個將來要幹大事的人。

說完了心裡話,呼延平終於可以安心地上路了。

呼延平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義僕、義士,雖然他的身份並不顯貴,只是一個獄卒,但他能夠知恩圖報,不計個人的利益,他的後半生,幾乎就是為了別人而活的,他的妻子早早死了,他也沒有再娶妻,一心一意照顧著慕容超母子和恩人的母親公孫氏,並且為公孫氏養老送終。相比歷史上其他一些留下美名的義僕,例如春秋時的豫讓,為了給家主智伯報仇,吞炭燒壞聲道改變聲音,用漆塗身改變形象,伏在橋下行刺趙襄子;三國時期,許貢的三名門客躲在獵場,刺殺武力高強的“小霸王”孫堅,這些捨生忘死、玉石俱焚的舉動固然在青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像呼延平這樣默默堅持了十多年的義舉,更能打動普通人。如果當時也有“感動中國”的評選活動,呼延平必須要入選,他詮釋的是知恩圖報,是一個大大的“義”字。

可惜,天不佑好人,呼延平沒有等到慕容超長大成人,建功立業的那一天。長安城就在眼前,呼延平再也看不到那裡的繁華了,一個小人物,他的事蹟沒有湮沒,至今還被人從史書中一次次地讀起,為他擊節叫好!

呼延平,你的人生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