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再現國寶,藝術大師王輝復原「琺瑯雙絕」

瓷器是歷史的見證者,讀清代歷史和宮廷用瓷記錄,不難發現,一個國家的命運能夠和瓷器緊密相連息息相關的只有中國。自從中國的瓷器流傳到西方,有了一個被稱為China的名字後,中國的命運起伏,就和瓷器的燒造起伏吻合在一起。國興,瓷就興,國家衰敗,官窯瓷器也走向衰敗,就像清代最受皇帝喜愛的琺琅彩瓷一樣。

盛世再現國寶,藝術大師王輝復原“琺琅雙絕”

紫禁城內燒造琺琅彩的舊址——養心殿

琺琅彩起源於康熙晚期,發展於雍正時期,興盛於乾隆時期,是唯一在宮廷燒造的瓷器,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是極為名貴的皇家御用瓷器。乾隆時期琺琅彩歷經兩代帝王的大力發展,工藝趨於完善。乾隆皇帝為彰顯琺琅彩的巔峰技藝,親自督造《清乾隆款琺琅彩芍藥雉雞圖玉壺春瓶》和《清乾隆御製琺琅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被後世譽為“琺琅雙絕”,是300年宮廷琺琅彩第一國寶,清代寶庫中最為頂級的收藏!

盛世再現國寶,藝術大師王輝復原“琺琅雙絕”

《清乾隆款琺琅彩芍藥雉雞圖玉壺春瓶》(左一)《清乾隆御製琺琅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右一)

乾隆後期國力逐漸衰退,琺琅彩開始斷燒,這項清朝獨有的宮廷秘技也隨之失傳。清朝末期,政治腐敗,時局動盪,列強侵華,華夏大地滿目瘡痍,“琺琅雙絕”也隨著國家命運的起伏,開始了他們跌宕起伏的百年滄桑。

盛世再現國寶,藝術大師王輝復原“琺琅雙絕”

《清乾隆款琺琅彩芍藥雉雞圖玉壺春瓶》

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紫禁城時,慌亂之中夾帶了幾件最頂級的國寶出宮,除了4件《石渠寶笈》,還有一件《清乾隆款琺琅彩芍藥雉雞圖玉壺春瓶》,這是溥儀唯一攜帶出宮的國寶瓷。1925年溥儀移居天津,一段奢靡的生活過後,錢財用盡,此時他自己也生了重病,為了保命溥儀就把這件琺琅彩典當給了來看病的醫生。後歷經輾轉,在1960年這件琺琅彩被收歸國有,保存在天津博物館,成為了鎮館之寶。

盛世再現國寶,藝術大師王輝復原“琺琅雙絕”

翟健民與《清乾隆御製琺琅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合影

翟健民是亞洲知名收藏家,《清乾隆御製琺琅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原為清宮秘玩,在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搶掠圓明園時被搶走,流落海外多年。1975年5月12日在倫敦佳士得第一次被拍賣,以16000英鎊(合22萬人民幣)被一位香港收藏家買走。幾經輾轉在2005年初,這隻瓷瓶被拿到蘇富比公司拍賣,最終被香港古董商人翟建民以1.1548億港元拍得並捐贈給國家博物館。這只不過巴掌般大小的瓷瓶,成交價刷新了當時全球清代瓷器最高拍賣記錄,改寫了亞洲單件藝術品拍賣的最高成交價,也成為亞洲第一件破億的拍賣藏品,令全球收藏界咂舌不已。

盛世再現國寶,藝術大師王輝復原“琺琅雙絕”

300年宮廷琺琅彩第一人王輝

300年宮廷琺琅彩第一人王輝大師,與琺琅彩緣起於一見鍾情。2005年天津市著名陶瓷工藝美術大師王輝先生,受邀到訪天津博物館。在這裡,他第一次見到了鎮館之寶《清乾隆款琺琅彩芍藥稚雞圖玉壺春瓶》,驚鴻一瞥間,他便被瓷瓶精湛的畫工和繁複豔麗的色彩所吸引。而此次天津博物館邀請王輝大師,也正是為了尋找一位能夠復原國寶《玉壺春瓶》的大師。最終,歷經層層甄選,王輝大師經過所有專家的一致認定,由他親自主持國寶復原工程。

隨後的時間裡,王輝大師潛心研究琺琅彩技藝,歷時12年,耗費鉅額資金,行程7萬里,易稿300次,終於將國寶《清乾隆款琺琅彩芍藥稚雞圖玉壺春瓶》和《清乾隆御製琺琅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1:1原樣復原,再現宮廷琺琅彩精美絕倫的皇家技藝!其中復原作品《玉壺春瓶》受到博物館專家一致認定,代替國寶原件永久展出,成為當之無愧的國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