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實力」背後是「中國威脅論」升級版

“銳實力”背後是“中國威脅論”升級版

2017年年末,西方輿論場上突然冒出了一個扎眼的新詞“銳實力”。不同於聽起來類似的“軟實力”或“巧實力”,這個“銳實力”明顯充斥著惡意,被炮製用來抹黑中國提升國家形象和國際影響力的正當努力,甚至視之為所謂“穿透文化壁壘,改變西方價值觀的利刃”。

藏在“銳利之刃”背後的顯然是在美歐等西方國家陡然抬頭的新一輪所謂“中國威脅論”。

眾所周知,經歷四十年改革開放的中國正在取得一個又一個舉世矚目的成就。面對中國的成功,西方國家中的一些人願意選擇認同中國發展經驗、道路與方案,進而積極與中國合作,學習中國經驗;但也有一些人則順勢鼓吹起“中國威脅論”,他們拒絕認同或學習中國,反而認為中國的成功之道將最終取代符合西方價值觀的政治模式和發展方向。

如此冷戰思維沉滓泛起的最大背景即中國的加速發展與西方世界的急劇衰落。

首先,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西方諸國遭遇發展困境,中國的實力、地位卻穩步上升。這種“一升一降”的鮮明對比,發酵出西方的深度擔憂。

其二,上升中的中國仍被西方某些人固化認定為所謂意識形態“他者”。進而,中國所提供的完全不同於西方經驗的發展模式,加劇著焦慮與基於“模式之爭”的“中國威脅論”。

其三,在某些西方國家不斷推卸國際義務的背景下,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符合國際期待地引領著經濟全球化,為國際社會提供互利共贏的公共產品。這種符合大國擔當的“有所作為”被西方某些人視為是在“修正”他們主導的國際體系,從而叫囂“中國威脅論”。

其四,新世紀以來特別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歐等西方國家內部困頓,政治衰敗無效、經濟降速乏力、社會分裂混亂,對外政策遭遇失敗、陷入泥潭。面對這些內外壓力,無法有效回應選民訴求的政治人物,為推卸責任轉而選擇了將矛盾外引,進而渲染“中國威脅論”。

針對“銳實力”的無稽之談,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曾公開表達說,中國為國際社會貢獻的不是什麼“銳實力”,而是“新選擇、智實力和正能量”。這種回應,不但正面否認了“銳實力”強調影響、介入他國的負面評價,而且強調了作為負責任大國的中國基於自身發展經驗為世界源源不斷提供中國智慧、推動國際社會持續和平、發展、繁榮的積極角色。

同時,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的世界角色並不需要被西方冠名,中國已明確了自身的國際擔當與責任,即建設“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經驗、方案、道路的成功在於能否持續發展經濟、能否提升國計民生、能否造福人民大眾、能否作為負責任大國來維護全世界的和平、繁榮與發展。事實證明,中國做到了,而西方卻沒有。這不是所謂誰威脅誰的問題,而是願不願意對人民、對世界負責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站在了歷史的正確方向上。(刁大明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