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指日可待”到“不测增多” 美俄关系改善步履维艰

从“指日可待”到“不测增多” 美俄关系改善步履维艰

美俄关系是全球最重要的大国关系之一,其好坏直接牵动着世界格局的发展走向。回首2017年,美俄关系从特朗普上台时的“改善指日可待”,历经“通俄门”事件不断发酵、美出台“制裁遏制美国对手法案”、轮番驱逐外交人员和关闭外交场所、互相要求对方媒体注册为“外国代理人”、美颁布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围绕伊朗示威活动在联合国安理会尖锐对峙等一系列事件,中间虽穿插有两国元首两次会面、多次通话等回暖迹象,最终仍以两国关系陷入前所未有的历史最低点、行进路上“不测增多”而告终。

进入2018年,美俄先后又释放出新一轮改善两国关系的信号。1月5日,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表示:2017年美俄关系非常困难、紧张,但特朗普总统和他本人都明确表示,美俄两国需要建立更具有建设性的关系。11日,普京通过会见俄知名媒体机构负责人向美方喊话:美方应在发展对俄关系方面表现出“勇气和正常思维”,俄美关系的改善首先符合美国国家的利益。当天,俄驻美大使安东诺夫和美驻俄大使洪博培在华盛顿会面,开始讨论如何改善俄美关系等问题。安东诺夫向媒体表示,俄美双方应重建军事和外交之间的直接联系,恢复“2+2”会谈。

那么,美俄两国新一轮改善关系的信号能否落地成真呢?目前来看困难重重。因为困扰和阻碍美俄关系的因素一个都没少。

一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尖锐对立。俄罗斯的立场是众所周知的,即美国须停止干预乌克兰这一俄最重要的邻居,不向乌克兰提供任何军事援助,直接或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断掉对乌克兰的拨款,避免顿巴斯冲突再升级。而美国的意见是,俄罗斯不仅应该履行明斯克协议的所有条款,停止对“乌克兰的侵略”,还要归还克里米亚,不再支持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州独立建国,同意派遣维和人员驻扎俄乌边境。所有这些要求,对俄罗斯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因此现在还看不到双方有所妥协的可能。

二是互相指责对方干预自己的内部事务。对于“通俄门”事件在美国掀起的风波,有人说很快就会结束,有人说会在俄罗斯3月大选后结束。但现在看,不会那么简单。因为这牵扯到美国国内的政治斗争,牵扯到反对还是支持特朗普继续执政的斗争。这一斗争是公开的,激烈的,为美国历史所罕见。正因为如此,“通俄门”事件很可能是有始无终的。它会沿着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持续地、一波又一波地延伸下去,从而为弹劾特朗普搭建起一层又一层的阶梯。而在俄罗斯看来,美国向俄国内亲西方社会组织和媒体提供资金支持,同样是在干预俄国内事务。根据已经曝出的数据,2015至2018年,外国机构设在俄罗斯国内的新闻广播站点,就将花掉8000多万美元。这比2014年向乌克兰独立广场提供的资金支持要多一倍。2017年美俄互相要求对方媒体注册为“外国代理人”,将以往台面下的暗自交手变成了台面上的激烈对撕。

三是围绕网络空间斗争激烈。毋庸置疑,美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强大网络作战能力的国家。但在美国国会、政府和媒体的口中,美国却常常是网络攻击的受害者。虽然至今拿不出充足的证据,但美国对俄罗斯“黑客”行为的指责却从未停止。其中最大的罪名就是俄在2016年通过网络攻击干扰了美国总统大选。这个罪名连特朗普本人也认为是个“神话”,荒唐到了极点。但“三人成虎”,就连美国政治权力机构中比较温和的一派、如美驻俄大使洪博培等人现在都认为,美俄有必要就这一话题展开“诚实”的交谈。“诚实”在他们的理解中意味着,俄罗斯应当承认确实对美国进行了网络攻击并应为此受到处罚,然后双方便可开始对话。俄罗斯能这样去做吗?答案绝对是“不”。2017年9月,美国甚至以存在“技术性可能”为由,在美全面封杀了俄罗斯的卡巴斯基杀毒软件。

四是美国对俄罗斯制裁不断加码。2014年4月28日,美国以俄罗斯继续“干预”乌克兰局势为由,宣布对7名俄罗斯官员及17家公司实施制裁。此后,美对俄制裁数目不断增加。2017年7月出台的“制裁遏制美国对手法案”,可谓美对俄规模最大且最全面的制裁。该法案直指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建设的向西欧输送天然气的“北流2”项目(绕过波兰、乌克兰等国,从俄北方通过波罗的海进入德国),力图将俄挤出欧洲能源市场,削弱俄的政治影响力。

五是在阿富汗问题上存在分歧。2017年,俄罗斯再一次要求美军从阿富汗撤出,因为俄方认为美军已经不能胜任联合国安理会16年前赋予他们的使命。美军打不赢塔利班,无法在阿富汗建立起一个有活力的国家,只能在那里挑起各种内部的冲突。此外,美国人还放任毒品在与阿富汗接壤的中亚国家的边境贩运。而美国反过来指责俄罗斯与塔利班“调情”,间或向塔利班提供武器。2017年8月,特朗普宣布美国在阿富汗实施新战略,否定奥巴马的对阿政策,放弃此前尽快撤军的说法,转而增加军队驻扎人数和扩大权限。

六是在伊朗问题上针锋相对。特朗普上台后,不断威胁退出伊核协议。2017年10月,特朗普拒绝向美国国会证实伊朗在遵守伊核协议。2017年底伊朗发生示威活动,特朗普即刻在个人推特上发声,要求美国政府迅速介入,并强势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以形成某种决议,有意将伊朗问题国际化、复杂化。美国的这一做法,遭到安理会各成员国的普遍谴责,以俄罗斯最为猛烈。俄罗斯的要求是,美应充分尊重伊核协议,从根本上取消强加在伊朗身上的制裁措施。

 七是在朝核问题上意见不一。俄罗斯作为朝鲜的邻国,将实现无核化作为解决朝核问题的根本目标。俄罗斯对“萨德”入韩强烈不满,要求特朗普停止武力威胁朝鲜,并一再表明俄反对通过一味施压来逼迫朝鲜就犯的立场。普京近日又进一步表示,无论实现半岛无核化目标看上去有多复杂,只要包括朝方在内的各相关方都能确认并确信,朝鲜即使没有核武器,他的安全也能够得到保障,那么无核化的目标最终是有可能实现的。这一立场,显然与特朗普政府的底牌大相径庭。此外,俄罗斯还希望同朝鲜和韩国发展经济联系,特别是铺设联通朝鲜和韩国的能源管道,可以带动远东和东北亚经济的发展。

八是在叙利亚问题上目标迥异。俄罗斯的目标是维持阿萨德政权的存在,防止叙利亚国家分裂,为此一再要求美从叙利亚撤军,放弃反对阿萨德政权的种种做法,不再向反叛分子特别是叙利亚境内试图武装推翻阿萨德政权的伊斯兰圣战团体“努斯拉阵线”提供资金和武器支持。而美国不喜欢阿萨德政权,一直试图推翻它,并打算以支持地方自治、与阿萨德政权对抗的方式保持存在,使伊拉克分裂的局面在叙利亚重演,因此拒绝从叙利亚撤军。俄美双方的利益与立场均难以调和。

事物的发展总是存在着两重性。在分析不利因素的同时,也要看到美俄关系还存在着以下一些有利因素: 一是特朗普与普京两人相互印象不错,无论形势多么复杂,两人从未说过对对方不友好的话,并都反复公开地强调愿意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与个人友谊;二是俄着眼长远,一直希望改善两国关系,多次主动要求展开各相关领域的实质性平等对话,为关系正常化创造条件,因而对美态度较为克制;三是美俄在反恐等领域存在合作的必要性;四是法德等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希望美俄关系持续恶化,更不希望因此更多连累欧洲,因而抓住一切机会尝试缓解俄美的紧张关系。

但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相比,有利因素处于明显劣势,反转不仅需要美俄双方及相关各方的努力,还需要时间。

美俄之争的实质,是两国对国际秩序、地缘政治、国家利益的看法完全不同。因此,美俄关系的改善,必然是一条步履维艰之路。毕竟,蕴藏其中的单极与多极世界之争,同样也是一条步履维艰之路。(周力 盘古智库高级顾问,李佳 盘古智库研究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