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化溼除煩 悠然爲樂

大暑:化溼除煩 悠然為樂

7月22日是24節氣中的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溼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攝氏40度的高溫天氣。俗語說"小暑連大暑,熱得無處躲",面對高溫悶熱天氣的"烤"驗,大暑時節人們該如何消暑養生呢?

化氣生津,化溼除煩

化氣生津。今年大暑節氣在“頭伏”後,易消耗人體的氣津,有“暑天無病三分虛”的說法。老幼和虛弱者更易出現頭暈、心悸、胸悶、多汗等症狀。此時應補充身體氣津的虧耗。李時珍提出“粥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意思是喝粥能健脾益氣、生髮胃津以補虛損。大暑適宜喝荷葉綠豆粥、薏米百合粥、菊花粥。虛弱的人還可以放些淮山藥、茯苓等以健脾胃。

化溼除煩。大暑多悶熱桑拿天。中醫認為溼為陰邪,其性趨下,重濁黏滯,胸中氣機不展,人就容易心生煩滿。此時,可用新鮮的藿香葉、薄荷葉、佩蘭、艾葉等水煎,並用它來泡澡,可醒神除煩,還可祛溼解表(過敏者慎用)。大暑時適當吃點苦味食物,可開胃醒腦。

大暑運動 悠然為樂

按照中國的八卦五行理論,此節氣人體正處於脾臟的旺盛期,所以此人體的消化功很旺盛。順應四的養生原則,應多做些體育運動,並可適當進行輕補,此肝腎處於衰弱狀態中所以應注意加強肝腎的保養,調養情志,保持心情的愉悅對身體會有很大好處。

對於身體健康的人們,加強飲水合理飲食及睡眠充足的前提下可以多做些運動讓身體發發汗對身體也有益的。只根據每人的身體素質不同運動量亦應有所差異。一般來說,身體健康的人做一些較大的運動後大量的出汗會使身體有一種舒服的暢快感,運動量應該以此為度。值得注意的停止運動後不可用冷水給身體降溫,也不過量地喝冷飲,最好喝些熱茶或綠豆湯等防暑飲品。剛剛做完較劇烈的運動,也不可馬上臥床休息並且也不立刻用餐,當然如果你不怕髒運動後躺地上伸幾懶腰再站起來對身體不會有什麼害處的。

對於老年人來說,高溫天氣可到室外進行一些健身活動,但運動量不可過大以身體微汗為度。當然最好選擇散步或靜氣功為宜,氣溫高的中午不要外出,而居室溫度亦不可太低不但要做好午睡白天只要微感睏乏,即可小睡片刻。一天也不無所事事應當有意地進行一些活動,如下棋、練書法、繪畫、觀看演出等但嗜好,不可太深,應適可而止。

三伏貼好 不治百病

三伏天已至,“冬病夏治”的“三伏貼”可謂名聲在外,它方便快捷無痛,療效不錯,“性價比”高。有的人想通過三伏貼來治療哮喘病,有的想為嬰兒調養身體,有的人想以此幫助睡眠……那麼,三伏貼能人人都貼嗎?

“冬病夏治穴位貼覆的時間是在‘伏天兒’,那是一年中最熱、陽氣最盛的階段。這時候人腠理稀鬆,毛孔擴張,陽氣容易外洩,”北京中醫醫院傳統療法部門副主任醫師馬彥旭說,“三伏貼屬於熱性的藥物,它針對特定的溫陽通絡的穴位如肺俞、天突、腎俞等,在三伏期間使用來固住陽氣,溫煦咱們的肌膚和五臟六腑,可起到預防一些虛寒性疾病的作用。總的說來,三伏貼的藥性溫熱,不會對人體產生很大的危害,適合慢慢調理體質。然而,要發揮三伏貼的功效,還要注意些事情呢。”

實際上,三伏貼並不能包治百病,而且三伏貼有多種配方,每一種藥方適用的具體病症並不相同。

馬彥旭介紹說,三伏貼最早是應用在呼吸系統上,尤其適合預防因為秋冬季受寒誘發的呼吸疾病如哮喘、鼻炎、支氣管炎等。

當然現在三伏貼也應用到關節炎的治療上。俗話說“肝主筋,腎主骨”,身體在肝腎陽虛的情況下就會出現常見的“老寒腿”,那麼這就可以敷三伏貼,起到預防的作用。

馬彥旭醫生說,三伏貼還有一大用處就是調理病人體質。“特別是女孩,陽虛體質比較多,用類似的後天溫補的辦法至少能對一些疾病起到預防和輔助治療的作用。”

馬彥旭認為,出現“實熱”的症狀都是不能貼敷的。比如說,大便比較幹、長口瘡,舌苔比較重或者感冒有些發燒等,這時候身體處於發熱狀況,那絕對不能貼,因為藥物本身是溫熱的,這時候貼敷會引起身體不協調,導致疾病發作。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半月談網"的所有作品,均為半月談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任何報刊、網站等媒體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如需授權,點擊 獲取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