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精英還在演戲,戲子們卻已化身金融精英

網絡朋友圈裡最新流傳的一個段子

金融精英還在演戲,戲子們卻已化身金融精英

大眾曾經仰視的金融精英,

不知何時卻已被群嘲……

再沒見過比中國的金融精英更蠢的精英

在中國,除了那些毛都不懂的菜鳥,但凡炒股超過3年以上的正常人,沒幾個看得起中國的基金經理以及其他阿貓阿狗般的金融精英。

這個看不起,主要是指看不起那幫“精英”的水平,當然,對那幫“精英”無論盈虧都很豐厚的收入,大家是羨慕、氣憤卻又無可奈何的。

也正因為大家雖然覺得不公,卻又無可奈何,那幫“精英”才會如此洋洋得意。他們素來最享受的就是“你看不慣我,卻又拿我沒轍”的快慰,簡直比自yy都更讓他們滿足。

大眾看不起基金經理們,是有原因的。

數據說話:

金融精英還在演戲,戲子們卻已化身金融精英

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竟然為-11.89%,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為-4.73%,可謂兵敗如山。圖中收益最高的,也就貨幣型基金,半年收益率1.98%,這個收益率,比銀行定期都不如。老百姓把錢委託給你,你回饋的收益率還不如老百姓自己存定期,要你何用?這些所謂的金融精英,丟臉丟到姥姥家去了。

而且,歷年最讓人想不通的,是出兵海外的QDII基金,在美股繼續大漲的今年,收益率竟只有0.5%,而在去年、前年持續的美股大漲中,中國的QDII基金也素來沒有稍好的業績,可謂“外戰極度外行”,在過去幾年美股持續長牛的大背景下,QDII們的業績差得令人不可想象。不得不讓人問一句,這些所謂的精英,是幹嘛吃的?

中國的金融精英們,普遍恰恰被錢矇住了視野和心智

金融精英還在演戲,戲子們卻已化身金融精英

金融投資,實際上是世界上最需要天賦、最無法溝通的事情之一。金融遊戲,本質上是少數天才的遊戲,那些天才在各自的世界裡打坐、入定、冥想、苦思,而後在關鍵的節點出手,四兩撥千斤。從索羅斯到巴菲特到華爾街許多對沖基金大鱷,無不如此。

金融投資,本質上就是極少數金字塔頂端的極少數人的競技,在數字化的今天,其實,一個天才作手,獨自一人操作電腦,足以戰勝上萬庸人組合而成不的金融團隊。

中國的金融領域,一直不明白這個道理,一直不著力於培養金融天才,而是著力於培養大量金融精英。殊不料,其實在金融領域,只有學識、知識的精英,唯一的意義就是成為韭菜,被極少數的金融天才收割。

中國金融領域不重視培育天才,不重視滋生金融天才的土壤,而是把金融當作機器,把培養如同機器裡螺絲釘的“金融精英”當作制勝法寶。殊不料,現代金融並非機器,而是怪獸。

區別在於:機器是死的,但怪獸是有靈魂的。

區別還在於:機器需要螺帽和螺絲釘,一個蘿蔔一個坑去對應,而怪獸身上沒有螺帽,只能靠感覺、嗅覺、直覺,去應對。

用培養出的機器螺絲釘,去適用於怪獸,會發現其實格格不入。這就是中國的金融精英們,偏偏駕馭不好金融的根本原因。

金融是怪獸,而不是機器

金融精英還在演戲,戲子們卻已化身金融精英

於是,問題來了——

中國的金融精英們從一開始培養,其實方向就錯了。錯的原因是把金融當作了機器,而沒當作有生命的怪獸。

理解怪獸、領悟怪獸、掌控怪獸,是需要少數天才去寂寞面壁的事情,因此,金融在本質上是一個極其寂寞、極其私密化的事情。然而,中國大把大把的螺釘釘金融精英們,無法滿足金融真正的需要,他們在怪獸身上其實永遠尋找不到需要安裝的那顆螺絲,於是,他們只好成天開會、座談、交流、調研,把他們自己以及他們行業,弄得似乎很忙碌、很高大上的樣子,唉,真的是一群可憐的傻蛋。

多數金融精英都很傻,要麼讀書讀傻了,要麼是天生悟性就不高,於是,他們根本無法想象也無法認同"金融是怪獸而不是機器"這一內在精髓。

有些金融精英,水平還是能夠認識到"金融是怪獸而不是機器"這一精髓,但是,他們無法改變大局,只好用不停的開會、不停的調研,來證明他們在努力工作與研究,在積極為投資者效勞。從而樹立“勤勉而專業”的形象。

換言之,金融精英們成天忙碌開會,像模像樣地研究探討,原因無非兩個:

第一,他們慧根不高,無法看明白實質,夢裡不知身是客;

第二,若不是第一點,則是——他們在演戲。

演戲給誰看?給投資人看。

投資人,無論是有很多錢但並不懂得股市的土老財,抑或喝了點洋墨水的新生代老財,又或者是廣大的如同螞蟻般積少成多的買基金或理財產品乃至P2P的老百姓,實際上,他們中的99%,是從來不清楚金融真諦的——"金融是怪獸而不是機器",於是,廣大投資人會被很多假象所迷惑,包括他們會被一些最傻的假象所忽悠,以為一個基金或其他什麼金融機構,成天開會,成天調研,那才叫專業,那才叫厲害!於是會把自己的血汗錢,雙手奉上。

而只有買基金或理財產品或P2P產品的人多了,發行量大了,提取的管理費、獲得的有形或無形收益才更多。

例如,當前的公募基金,不是根據投資收益來提取管理費,而是根據管理資金的多少,按一定比例提取管理費。從這個角度講,一個高手,管理的基金大大增長,例如收益達到100%,但是,如管理的基金只有1億份,那麼他能提取的管理費,還不如一個平庸但管理了10億規模的基金經理,後者所獲得的管理費,遠遠多於前者。因此,水平高低,不再是決定金融精英們利益鏈的關鍵,而搞好關係、做好表演、營造話題、吸引關注,才是金融精英們牟利的關鍵。

這種機制,導致了在金融領域,劣幣驅逐良幣。

導致了金融精英們,不是把心思放在追求寂寞、面壁苦思上,而是放在了做秀上。

金融精英還在演戲,戲子們卻已化身金融精英

原因很簡單,做秀,才能被更廣泛地關注,有了更多關注,才能吸收到更多資金,將自己所管理的基金規模做得更大,提取更多的管理費。

至於吸收到更多資金後,如何把收益率提高,則不是他們最在意的。

當然,他們也希望提高自己基金的收益率,但他們水平所限,沒那個能力,於是,也就只好裝做“長線投資”,滿嘴巴非特,時刻告戒投資人不要只看眼前收益率,而要看“時間的玫瑰”,如此一來,別人質疑他們收益率低,他們也就面無愧疚之色了,還自得地以投資家自居。

一言以蔽之:巴非特和“價值投資”,成了普遍的遮羞布和萬能擋箭牌。真是為巴非特和“價值投資”感到不值啊。

這也就是中國金融精英們裡,巴菲特和“價值投資”門徒特別多的原因,其實他們那哪裡叫價值投資,他們叫“被動挨套”。

所以,一出國門,就是肉雞,只有挨宰的份(歷年的QDII的成績足以證明),我時常為我們浩浩中華感到難以名說的憂慮——金融領域,又一些天才型民間高手,卻報國無門,而那些事實一再證明無能的公募基金經理為代表的金融精英們,卻繼續如同蠕蟲一樣盤踞在這A股裡。可以想見,若西方列強金融資本在天才型獵手的引領下,襲擊中國金融,國家如何能靠這些蠕蟲般的只擅長演戲的金融精英們去抵禦?

再沒見過比中國的戲子更牛的戲子

一個有趣的對應是:當中國的金融精英們普遍忙於演戲,並且演技越來越高超時,中國的演員戲子們,卻紛紛脫掉戲服,搖身一變,成了金融精英。

說起演員黃曉明,多年來在網絡上,因身高問題而飽受質疑。

其官方公佈的身高為179釐米。

但從他和黃海波的身高對比來看,看起來比黃曉波高不了3釐米。

金融精英還在演戲,戲子們卻已化身金融精英

金融精英還在演戲,戲子們卻已化身金融精英

金融精英還在演戲,戲子們卻已化身金融精英

那麼,黃曉波身高多少呢?

上圖很清楚,173左右。

所以,黃曉明一再堅稱的身高179,不得不說有點尷尬。

更尷尬的是,黃曉明畢竟是個演員,而演員最核心的自然是演技。但不少網友在網絡上如此公開評價道:“黃曉明尷尬的演技,只剩下經常露出意味深長而又毫無意義的微笑。”

然而,在戲子的世界裡演技欠佳的黃曉明,在中國的金融領域裡,卻長袖善舞、盈利豐厚。黃曉明名下公司有48家,其中最多的當屬投資類公司,竟然多達14家。

金融精英還在演戲,戲子們卻已化身金融精英

最近爆出的高勇操縱股票案,根據證監會披露的信息,高勇通過其直接控制的兩個信託賬戶和十四個委託其操作的個人賬戶,以連續封漲停方式大筆買入精華製藥(002349.SZ)股票並抬高股價,在6月5日至7月22日期間,其將股票大量賣出,以上賬戶最終賣出總計金額16.84億元股票,獲利8.97億元。證監會最終裁定,沒收違法所得8.97億元並罰款8.97億元,合計金額達到18億。

決定書中對於案件細節的通報顯示,上述十四個委託交易賬戶其中之一,為黃某明賬戶開立後由其母親張某霞管理使用,並經過護城河投資另一個合夥人路某介紹,張某霞將黃某明賬戶交由部分委託高勇管理。

雖然,該賬戶涉案交易由高勇作出。但是,黃曉明的賬戶從中到底分到了多少盈利?是否合法合規?這些,都值得思考。

再看看黃曉明的老同學趙薇。她在萬家文化這隻股票上,引發的滔滔非議。

情況大致如下:

趙薇與丈夫黃有龍註冊的龍薇傳媒於2016年11月成立,註冊資本200萬元,尚未實繳到位,未開展實際經營活動,總資產、淨資產、營業收入、淨利潤都為零。

就這樣的一家空殼公司,卻在2016年12月23日,與萬家集團簽訂協議,擬收購上市公司萬家文化29.14%股份,本次收購共需資金30.6億元。

收購資金中,龍薇傳媒自有資金只有區區6000萬元,剩餘30億資金均為借入,槓桿比例高達51倍。

很顯然,這是一種幾乎空手套白狼的操作手法。承擔風險的主要是兩個方向:一個是為其提供融資的金融機構,另一個是成千上萬的股民,因為這種重組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事實上,趙薇夫婦犯了兩個大忌:一個是高槓杆,中央政策一直在努力推動去槓桿,如此高的槓桿監管部門豈能不管?二是空手套白狼,中央要求資本市場要為實體經濟服務,而趙薇所為事實上收購公司僅是一個空殼公司。

所以,該項目最終並未獲批,而其他銀行也口頭反饋表示無法完成審批,“因此,龍薇傳媒判斷無法按期完成融資計劃。”2017年3月31日,龍薇傳媒棄購萬家文化股票。

而在其披露股權轉讓到終止此次收購行為的過程中,客觀造成了萬家文化股價的大幅波動。讓很多股民短短時間裡遭受巨大損失。

很有意思的是,以上事件中,趙薇和黃曉明都並未承受多大損失,對於身家N億的趙薇而言,最終僅僅處罰60萬罰款,相當於對咱們一個擁有6萬鉅款的草根萬元戶,罰款60元左右吧,甚至可能比重更輕,這就不得而知了。

而黃曉明呢,他已經申明瞭,證監會對他無任何懲罰。

這不得不讓我等草民感嘆,為啥戲子們如今在中國的社會地位,就這麼高呢?

為此,我專門查了一下,全世界其他國家的戲子們,乃至所謂的超級巨星,在各自的國家,到底有多高的地位。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在我們的近鄰,日本和韓國,戲子們的社會地位很低,哪怕知名影星、當紅明星,也並無太高的社會地位。可以說,在目前的地球上,再沒有比中國的戲子,更牛的戲子了。

金融精英還在演戲,戲子們卻已化身金融精英

又查了一下歐美那邊,雖然影星收入不低,但影星的收入和普通國民的收入差距比例,是遠遠小於中國的。並且,即便有錢,影星也不會在社會上獲得任何特殊優待。

不像黃曉明,當證監會去聯繫他進行調查時,他竟然是百忙中“專門抽出3個小時和證監會調查人員見面”。哇,好大的官威,哦,說錯了,好大的戲子威!

長期以來,無數國人,對於戲子們在今日的中國社會里,有如此高的社會地位,都大惑不解。以至於在知乎,有個關注度極高的話題。

我本來想去回答一下那個問題,但想一想,卻又覺得,千言萬語,無法回答。

如果此刻,非要我用一句話做一個精簡的回答,我只能這麼說:“因為在中國,戲子已經不止是戲子,他們已經化身為金融精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