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有錢不存銀行不理財,而是只買房子,說只有房子是升值的,對此你怎麼看?

靜靜131504141


俗話說,雞蛋不能放在一隻籃子裡。為什麼,一旦籃子掉到地上,一籃子的雞蛋就都有被打爛的可能。

投資也是如此,必須進行合理配置,而不是認定一種投資品,將所有的財產都投資到這款投資品上。把收益與風險全部押在一款投資品,其實是很危險的。即便這款投資品被認為是最保險的,最可靠的,也難免會存在風險,會給投資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我們並不反對,住房投資是當下中國比較好的一種選擇,也是這些年來投資者常常投就必成的經驗總結。很多投資房產的人,都或多或少地發了財。有的還因為房產投資,成為了億萬富翁。

不過,有句老話,叫做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住房投資順風順水的同時,誰也無法保證,不會有“禍”潛伏,不會隱藏著巨大風險。因為,房價如此上漲,風險還是存在的。不顧一切把財產全部投到房產之中,就不可避免地會帶來風險。

而從眼下決策層對房價上漲的容忍度來看,顯然已經達到了“零容忍‘地步。所有的政策,都是朝著”房子是用來住的“目標進行的,都會直指高房價。別看房價還處於上漲之中,實質已經是帶著風險在漲,是非理性上漲。其中,不排除炒房下房價上漲的一種內在動力,加上棚戶區改造實施貨幣化安置的推動。一旦這兩大因素消除,房價就有可能出現下跌現象。此時此刻,如果還在帶著美好願望去投資房產,風險會越來越大。尤其是槓桿投資,必然會將自己陷入風險漩渦。

所以,家庭財產投資,還是要合理配置,不要將所有的財產都放到房子一個品種上。多方位合理配置,才是家庭財產投資最合理、最科學的選擇,也是風險最小的選擇。成功的投資者,決不會以賭博心理去投資,而是會以良好的心態去投資,將風險控制在最小,而不是一唯地追求最大效益。


譚浩俊


正好好些網友詢問了類似的問題,就在這兒一併答覆吧。

首先,請提問的網友反問您同事:房子一定會一直升值嗎?

正好剛回答了《2018年到底是不是房地產全面下跌之年?》(https://www.wukong.com/answer/6580655659358880013/),裡面提到有篇調查文章《多地房價正在偷偷下跌?200個買房人真實故事!》,請百度搜到此文看一下吧。

在那篇文章中提到了樓市下跌的具體信號:

1、 二手房下跌、成交週期變長。樓市漲了還是跌了,你直接去二手房中介店走一圈,問問L家小哥最近看房的人多不多,房東好不好還價,成交週期有多久就清楚了;

2、 開發商死扛價格,但偷偷調低備案價、具體成交價打折、推出特價房、送車位等活動;

3、 和二手房恰恰相反,新房是不管多少人排隊搖號、開盤情況多麼盛大,都不能反映真實的市場。尤其是現在,大部分城市新房有備案價管控,比二手房低太多。新房已經淪為套利工具,大家買房不僅為了住,更多為佔便宜而已。

小結,目前的樓市充滿了煙幕彈,已經無法確認房子是否依然升值了。

篇幅有限,點到為止吧。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陳思進


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投資方式。題主同事所選擇的投資方式也是一種選擇性。當然如果他能夠負擔得起房子的投資,說明其實資產是比較穩定且規模較大的,我想你不必為他擔心。

至於是否只有房子升值,我是認為是有些絕對的說法。但是房子在目前的情況下將是持續的升值趨勢,這一點我仍認同。雖然每年我們都會聽到說明年房價一定會大跌,但是目前而言卻一直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也就是說明,如果有一天房價暴跌,只能說明有嚴重的經濟動盪,到時恐怕不只是房子,而是所有的理財產品都將受到影響。

而且買房對自己也是一層保障,無論是自住還是租售,還是賺取倒賣的差價,總之都還是賺的。而且如果你購買的房子遇上拆遷,拆遷費與購房費之間的差價也是非常可觀的。如果要進行房子的投資,那麼首先要考慮的當然是城市和地段。如果現在在北京買一套房用於投資,當然是非常了不起的行為,並且如果沒有遇到意外還是升值的。但並不是說不可能遇上金融危機這樣的巨大風暴,如果不幸遇上了,一線的城市首當其衝的會收到強烈的衝擊。如果你在二三線城市選擇房子,也要關注未來城區的規劃,比如一個荒地上要建一個小區,目前看起來很荒涼,但是其實已經在未來做好了規劃,甚至是城區功能中心的轉移,那麼升值的空間也不會比一線城市小。


變革家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陶子認為,房子只是保值增值的投資手段之一,但是說只有房子是升值的,未免有些太片面,現在投資理財的方式還是有很多的。

你的同事說“只有房子升值”,是因為近10年來,在一二線城市買房子的人都發家致富了,而做實業、炒股票的,少部分人發財,大部分人賠得底褲都不剩,因此她得出結論,只能買房子,別的理財方式不能動。然而,做炒股票致富這種方式沒有錯,錯的是方法。

我見過太多民間所謂“股神”,太注重技術分析,天天盯著K線圖,對於公司基本面,能瞭解這個公司是做什麼的,行業內有什麼地位就不錯了,更別說對公司財務情況以及未來業績作考察和預測了。股市想獲得收益,基本面的研究是不可少的,因為股價上升的根本動因是市場預期公司未來業績上升。對於公司一無所知,光盯著K線圖,被割韭菜也就不意外了。

因此,股市想賺錢,對於知識儲備的要求是很高的,而房子就不同了,買房只要有錢,有購房資格,地理位置好點,交通便利的房子隨便買,過去幾年間都升值了,因此老百姓覺得,還是買房好啊!

但房地產形勢也是有周期的,上一波上漲剛過去,國家限購限貸各種手段限制買房,短期投資還是不建議房地產,可以考慮各種基金理財。至於長期房價走勢,房市本質代表著國家和城市未來的經濟形勢,你看好國家和城市未來經濟發展,就可以買入房產,否則就不買。


首席投資官


股市下跌、P2P爆雷不斷、銀行理財打破剛性兌付,債券市場不定時發生信用危機,而與之相比,房地產市場唯獨讓各方利益趨於一致,存房子從一定意義上確實比存銀行要好,更容易跑贏真實通脹率,但存房子仍需要看具體區域、具體城市以及其潛在的增值空間等,如果未來預期年化收益率僅有2%左右乃至更低的水平,那麼存房子的意義也就不大了,只有當預期收益率高於6%的時候,存房子的價值才可以得到體現,當然這不僅僅是資金回報率,增值潛力,而且還包括了租金回報率等,這些因素都是影響房產投資的關鍵所在。


郭施亮


如果這是在前幾年,你同事這樣的做法是對的,因為房價處於上漲通道中。其一,把錢存銀行和理財的回報率實在太低,根本跑不贏通脹,只有房地產能跑贏通脹。其二,房地產有高槓杆的效應,在房價上漲的勢頭中,能使資產快速翻倍。其三,房貸利率實在太低,不貸白不貸,當時房地產又沒有限售令,只要買到房子就是賺到了錢。


但問題是,這種情況不可能一直保持不變,樓主的同事只知道買房,但是房子的流動性是最差的,就是房子要想變現是比較麻煩的,再說房產也不可能一直無序的漲下去,如果一直堅持只買房,恐怕將來也很難說沒有大的風險。


目前一二線城市嚴格執行了限購、限售令,要多買幾套房並不容易的,而三四線城市房價經過了大漲之後,棚改貨幣化安置將會收斂,未來房價可能出現大跌,所以只買房待升值的思維需要改變了。


房價真的能升值嗎?近期北京通州等地的業主要求開發商退款,因為這些業主去年以4萬元買入的小區房產,現在已經跌到了2.8萬元/元。同時,香河的樓盤去年開盤價是3萬/平方米,現在跌到了1.8萬元。


大家有沒有發現,只買房子盼望升值的市道已經變了,買了房子不一定會升值了,是有風險的了。所以,樓主的同事過去這樣的做法無可指責,現在如果繼續下去,就會存在一定的投資風險了。


不執著財經


有錢就買房,10年前、5年前都是比較不錯的投資選擇,哪怕是去年買也可以,如果今年還是這樣操作的話,可能並不明智!

投資買房,過去10年是最好的選擇

前幾篇我們分析過,過去10年國內的平均實際通貨膨脹率為:

7.26%,而三年定期存款央行基準利率是2.75%,即便是理財產品收益也就在5%左右,很難跑贏通脹,我們的錢時刻處於貶值當中。而房產投資,每年平均收益可達20%以上,甚至更高,跑贏通脹肯定沒有問題,資金翻幾倍也不是沒有可能。

房價未來不一定下跌,但也漲不到哪去

自今年初始,房住不炒的概念已經被多次提及,商業銀行收緊了開發貸的申請標準,住房貸款的利率也隨之提高,全國住房信息聯網,開證房產稅,都進一步說明了國家控制房價的決心。

雖然部分城市的房價還依舊處於上升通道當中,但漲幅已經少了很多;甚至於部分城市房價已經開始下跌。前段時間不是有,北京燕郊地區房價腰斬,買房人要求開發商退房的新聞報告!

顯而易見,未來買房,不再是最佳的投資選擇,甚至會有可能成為接盤俠。有多套房產的,我個人建議,能變現儘快變現吧,錢到自己手裡才算增值,指望買房一夜暴富的夢,該醒醒了!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操盤手信一】!!!


操盤手信一


就以往的歷史而言,他這個選擇是無比正確的;就目前的情況來說,其實也不算錯誤,很多人,都說房價處於極高的位置了,不合理,未來一定會大幅下降的,所以要儘量等。但我個人認為未來房價趨於穩定,或者有小幅下跌的概率遠遠高於崩的概率,原因如下:

房價大幅下降的後果

如果對房地產市場有所瞭解的應該知道,房地產是個高負債的行業,2017年的年末我國上市的房地產公司資產負債率平均值高達79.04%;可說房地產開發公司開發樓盤的資金基本來源銀行貸款;截止2017年年末我國的房地產貸款餘額32.2萬億元,同比增長20.9%。2017年年末我國商業銀行的各項貸款餘額129萬億元,同比增長12.4%。

房地產貸款的佔商業銀行貸款總額的24.8%,可以說如果房價大幅下降,我國的房地產開發商及商業銀行最少有一半以上的數量要掛,開發商掛了,涉及到眾多的爛尾樓,銀行倒閉涉及到眾多的儲戶,兩者均會引起不穩,甚至是經濟**,這個現象是ZF不願意看到現象,故而會盡量避免出現。

房價的決定因素

房價最為關鍵的因素在於地價,正是因為地價的不斷上漲,所以房價才不斷提高,在我國房價的構成由四部分組成:樓面價(也就是地價)+建安成本+運營成本+開發商的利潤。

1、地價

雖然是老生常談,但是不得不說,土地是稀缺性的,特別是大城市,城市的容量是有限的,所以越往後供應的土地越少,拍賣的價格越高,這也是為何很多大城市要設立新區或者建立衛星城的原因,一切都是為了擴容,因此地價下降的概率不高;

2、建安成本+運營成本

建築成本(鋼筋、水泥等原材料)以及運營成本(員工薪水、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等等),這兩部分整體佔比不是很大,但是受通脹因素的影響,這幾十年來,基本是一個上漲的趨勢。

3、開發商的利潤

中國確實有不少房地產開發的富豪,但是嚴格來說,我國開發商的整體利潤水平一般,無論是利潤率還是利潤總額。2017年A股上市企業利潤排名前二十的僅有一家萬科地產,而且利潤總額只有280億元,不到工行的十分之一。

我們再來看看上市房企的最近幾年的利潤率,上市房企最近十年的淨利潤率在15%左右,這個和我們印象中的暴利相差太大;其實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所在地區的房價,再去查查當初的拍賣的樓面價,房子的銷售價格—樓面價—建安成本—運營成本及稅費,剩下的就是房企的利潤。房地產公司整體利潤並不高,所以期望房地產公司壓縮自身利潤的空間不大來降房價,概率也不大。其實房價高最主要的成本在於地價,而地價是誰拿走的,大家最清楚了。

調控政策

雖然各地出了各種調控政策,但目前來說,除了廉租房還未發威,其餘的政策影響均不大,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大家最期盼的房產稅,這個政策雖然還沒有全國推行,但是在重慶及上海已經試點多年了,但是上海及重慶的房價依然一路高歌,主要是因為房產稅可以轉嫁給購房者或者租房者

總結

我個人認為只有三種情況房價可能大幅下降,一是取消房子與戶籍的掛鉤關係;二是取消學區房的概念;三是改變社會風氣(比如結婚必須買房);這三種情況如果可以落實,房價絕對會有一個大的下降,否則最終房價趨穩的概率大於下跌(趨穩就是在去除泡沫了,因為我們的收入是一直在增長的,如果房價不再上漲,就等於去除泡沫)。

PS:如果目前主推的廉租房可以兼具戶籍及小孩讀書,那麼有可能房價會下跌,但是這個還必須廉租房的量足夠大,不過這個又涉及到了稅收,所以我估計最終也很難成行。


鯉行者


二十年前,我表叔55歲,勤儉節約在當地農村信用社存了5萬6千多元錢。心裡感覺是多麼的自豪,誰知天有不測風雲。就在那年農曆八月十四的晚上,兒子和兒媳因回孃家的事發生了爭吵,兒媳一氣之下,喝農藥甲安磷自殺。兒子精神崩潰,再也不做任何事情,時不時的傻笑,孫子當年十歲。

養孫子的重任,自然落在了他的身上,為了孫子讀書,娶老婆。這筆錢一直都不敢取出用,要麼急用的時候也只取一少部分,撈到錢後又補上。

按二十年前的房價,他可以在縣城全額買一百平方的房子。2008年,縣城房價已漲到1200多元一平方,他的錢可以做首付,然後每月按時還款,因孫子只有二十歲,他也沒有買房。二年之後,孫子職業學院畢業,房價每平方漲了整整一千。由於孫子缺少母愛,叛逆不聽話,自己有67歲了,買房的事就不敢想了,孫子現已做上門女婿。今年,表叔已經75歲,手中依然有5萬多元的存款,縣城房價最低3700,買房的事更不敢想。

你同事買房的事,現在不好說,因為中國人口的老齡化,房子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少。朋友自己住的是需要,保值增值,與市場無任何關係。但現已有三套,市場上空房子好多,只有賣一套或者兩套,錢到手了才算增值。要不然也只是看著臘肉吃白飯,房子位置不好出租都不容易。

房子,熱門話題。現已迴歸理性,發財夢,也該醒醒。


手機用戶好大一顆樹


只有滿足這三個條件!才能說明你買的房子很划算。

2017年,小縣城的房價令人震撼。許多小縣城的售樓部也都傻眼了,認為著簡直是買彩票中大獎了。據一些網友說,他們所在的小縣城房價簡直是翻倍的節奏,春天看的時候還是4000,冬天的時候已經是五位數了。所以,許多人紛紛準備著跑到小縣城來買房子。

對於這一點,我並不是非常支持。特別是在剛剛到來的2018年,實際上小縣城的房價仍然存在著很多變數,今天咱們就來好好說說其中的三個關鍵要素。

第一,經濟產業。

許多小縣城的發展定位其實並不是主推經濟產業,而是打造養老基地以及休閒旅遊。但實事求是說,旅遊城市的格局早就已經註定了,現在許多小縣城就是很幼稚,拿著真金白銀去投資搞什麼旅遊古鎮,結果不倫不類,一年到頭都沒有什麼遊客來旅遊。所以,我的建議就是,我們一定要好好看一下小縣城的經濟產業,如果有前途,則大膽購買。如果沒有前途,那還是再等等吧!

第二,外來人口。

這麼多年,大家應該對房價有一個基本的認識了,那就是外來人口的規模和速度決定了房價的增幅。但今天我要說一個新的觀點,那就是外來人口的質量才是最重要的。就像是一些西北的小縣城,的確這幾年湧入了很多外來人口,但都是周圍農村的進城務工人員,把整個縣城搞得烏煙瘴氣,治安混亂。而精明的投資客怎麼可能來買房子呢?

第三,教育資源。

許多人都知道,現在教育資源是稀缺的。尤其是良好的基礎教育,都存在著巨大的需求矛盾。但現在的問題是,小縣城在整體教育水平上遠遠不如大城市。可是別忘了,大城市的中小學也只有那麼幾所堪稱優質。而那些致力於發展基礎教育的小縣城,我表示非常看好。

當然,這個過程可能有點漫長,畢竟教育是一項長期投資。但是呢,我覺得,投資房產本來就是一個長期的事情,如果只是為了賺個差價就跑掉,那都是過去十年的玩法,現在都是在做價值投資了,大家覺得呢?再說房產稅、個人所得稅、遺產稅。。。。都要考慮進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