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壇泰斗喬羽,一座座高峯緊相連

喬羽,一座座高峰緊相連

青山在

六十一年前,他寫出了《我的祖國》。

而今,夏日的北海公園裡不時會傳來《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歌聲,每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還是《難忘今宵》激盪億萬人的美好情愫,《我的祖國》六十多年傳唱不衰……

詞壇泰斗喬羽,一座座高峰緊相連

解放後,喬羽迎來創作生涯的一個又一個高峰。1955年,創作歌詞《讓我們蕩起雙槳》;1956年,與時佑平合作創作電影文學劇本《紅孩子》,1960年將1959年廣西柳州彩調劇團原創的彩調劇《劉三姐》改編成電影劇本《劉三姐》。同年,創作歌詞《我的祖國》;1959年,創作歌詞《人說山西好風光》;1963年,開始創作歌詞《思念》,並於1988年發表,同年,在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由毛阿敏演唱;1964年,參加了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詩詞部分的寫作。粉碎四人幫後,與樹園等合作創作了話劇《楊開慧》並繼續創作了歌詞;1980年,創作《牡丹之歌》的歌詞;1984年,創作歌曲《難忘今宵》的歌詞,同年,該歌曲在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由李谷一演唱,之後該歌曲在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被多名歌手演唱;1997年,創作《大風車》欄目主題曲歌詞《大風車》;20世紀90年代初,創作歌詞《愛我中華》。

《讓我們蕩起雙槳》是北海划船劃出來的。1954年,接到給電影《祖國的花朵》創作歌詞的任務,他帶著新婚妻子佟琦去了北海公園,租了條船,在北海泛舟。恰巧碰到過隊日的少先隊員,喬羽和小朋友們比賽划船。

兩槳斜插水中,小船隨波起伏。佳人在側,靈感緩緩流淌:“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

後來有人問他為什麼這首歌能傳唱多年不衰,他說:“那個時代是咱們中國人心情最為舒暢的時代。我用最好的心情寫下了最真實的生活。”

給電影《上甘嶺》寫主題曲時,喬羽把自己關在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小白樓裡,一關就是十來天,他想到了長江,終於寫出了“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

《難忘今宵》則是急就章。1984年,《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簽訂,當年,港臺演員頭一回被邀請到央視參加春晚。總導演黃一鶴想要一首和當年氣氛合拍的歌曲。找到喬羽時,他正在為音樂舞蹈史詩《中國革命之歌》排練。歌詞要得急,喬羽凌晨3點開始寫,早上5點交稿。那年春晚結束後,觀眾盛讚,《難忘今宵》“寫得好,唱得好”。沒想到,一唱,就是幾十年。

從20歲到90歲,喬羽寫了一輩子歌詞。

詞壇泰斗喬羽,一座座高峰緊相連

人未老

“喬老爺”的名號源於上世紀的電影《喬老爺上轎》。喬羽從此被叫上了“喬老爺”。後來,排練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時,周恩來親自抓,喬羽是總負責人。周總理和他熟了,也喊他“喬老爺”,從此,一錘定音。

“喬羽”是1946年參加革命前自己改的。他說:“中國古代的關羽、項羽人都不錯,還有寫《茶經》的陸羽,現在又有個喬羽。”

在成為“喬老爺”之前,喬羽原名喬慶寶。1927年在山東濟寧城出生後,父母就給他起了這個名字。據《喬氏家譜》記載,喬氏一族“大明永樂三年自山西平陽府洪洞縣遷於山東省東平縣,卜居城東南沙河站”。喬氏家族從清朝咸豐年間始修家譜,至今凡修六次,時間分別為:咸豐十年(1860年),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民國十一年(1922年),民國二十年(1931年),1955年、1985年。每次修譜都有序文記述其事。

《喬氏家譜》共分五卷,以福、祿、壽、禎、祥為序。在“祿”字卷內,有喬羽先生的世系記載。從始祖開始算起,到喬羽這一輩,已是第十五代人。據《喬氏家譜》記載,當年因家境貧寒,為生計所迫,喬羽的祖父喬東垣先生在清光緒年間領著家人到濟寧定居。

九月重陽,秋高氣爽,山色如黛,長河凝碧。2009年9月10日十一時半,喬老來到東平縣沙河站鎮喬村,來到屋外的臺階上,雙手抱拳向鄉親們深情地致意。他以濃重的魯西南口音說:“很高興來到老家喬村,鄉親們對我這樣歡迎,我心裡感到很激動。喬村是我的老家,我爺爺小時候就在這個村裡住。我對老家感情很深,祝願鄉親們事業發達,日子越過越好,生活幸福美滿。”行駛到村口時,喬老看到刻著“喬村”兩個鮮紅大字的村名碑,示意停下來,一家人在碑前合影留念。

詞壇泰斗喬羽,一座座高峰緊相連

不了情

“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好像一隻蝴蝶飛進我的窗口,為何你一去便無消息,只把思念積壓在我心頭……”這首由毛阿敏演唱,傳遍神州大地的《思念》,是著名詞作家喬羽先生創作的。鮮為人知的是,這首感人肺腑的歌,是喬羽寫給他那為3天的婚姻苦守了66年的二嫂。

喬羽的二嫂名叫張福貞,1915年生,與喬羽的二哥喬慶瑞同歲,兩人是在父母的安排下閃電結婚的。在外當兵闖蕩了8年的喬慶瑞,難違父母之命,只好糊里糊塗地把“堂”給拜了。

不把新娘放在眼裡的喬慶瑞,處心積慮地想著怎樣才能擺脫這個不合理的婚姻。熬到晚上,當新娘張福貞伺候他洗腳時,他頓時覺得眼前一亮,發現蒼天賜

給他的原來是一個美人。他像當時的文人墨客那樣,給張福貞起了個格外美麗的雅名:婉君。這一夜,他們備感相見恨晚,發誓相愛到永遠。

喬家小院呈現出一片洋洋喜氣。然而,家裡突然接到了部隊的急電,命令喬慶瑞火速歸隊。那是1937年7月8日,抗日戰爭爆發的第二天。國難當頭,喬慶瑞不得不與家人、愛妻告別。

這一別就是51年,喬慶瑞一直杳無音訊。張福貞一直苦苦盼著丈夫的歸來,從青春少婦到白髮老太婆,終於盼到了從臺灣來大陸探親的丈夫。

原來,喬慶瑞當年隨國民黨某兵團,於1949年10月離開大陸前往臺灣,之前他曾想盡一切辦法與家人取得聯繫都未成功。後收到一封奇怪的信件,說濟寧州文大街的居民被日本鬼子的炮火血洗一空。從此,他萬念俱灰,到臺灣後娶妻生子,專注于軍醫事業,直至升任國民黨三軍總醫院院長。

喬羽在大陸成名後,經美國華僑從中打聽喬慶瑞的消息,兄弟之間才建立了聯繫。隨後,喬慶瑞回到了闊別51年的家鄉。

詞壇泰斗喬羽,一座座高峰緊相連

1988年,當喬慶瑞從火車車廂裡顫顫巍巍地走下來時,盼望了51年的喬家人頓時抱頭大哭!小汽車在喬家門口“嘀嘀”一響,張福貞的心亂跳亂撞,呼吸都困難。聽到有人喊她的暱稱“婉君”時,她頭腦發脹、兩腳不聽使喚、半走半跪出屋來。終於見到人,心裡知道是他,淚眼卻認不出來。

“婉君婉君”,還是喬慶瑞連連喊了她。驟然間,幾十年有過的全部委屈、全部痛苦、全部折磨,一齊湧上心來。她瘋癲一樣地喊他,想撲過去,腿卻不聽使喚,“咕咚”一下,竟和他跪在一起,摟著頭號啕大哭。

喬慶瑞和張福貞團聚了29天又匆匆返回了臺灣,因為那邊也有他難以割捨的妻子兒女。回到臺灣後,喬慶瑞一病不起,於1997年辭世,享年82歲。離世前三天,他給喬羽打了個電話,詢問張福貞的近況,反反覆覆地說很想念家,一做夢就回家,就見到了父母,出奇地想吃老家的水煎包子。

二嫂的執著痴情,一直在喬羽心裡沉澱盪漾,他回想到多年前邂逅的一隻盤旋身邊久久不肯離去的蝴蝶,詩人的情懷被激盪起來,一首溫情得讓人流淚的作品《思念》寫成了:

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好像一隻蝴蝶飛進我的窗口/不知能作幾日停留/我們已經分別得太久太久/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好像一隻蝴蝶飛進我的窗口/為何你一去便無消息/只把思念積壓在我心頭/難道你又匆匆離去/又把聚會當作一次分手。

2003年,張福貞病逝。這個為了短短3天婚姻而堅守了一生的老人,臨終彌留之際,用手指著那個她從來不當人面打開的紅漆木箱子,讓人打開。一看,箱子裡裝著的是她當年的嫁衣和兩雙紅繡鞋。家人明白她的意思,把嫁衣和紅繡鞋往她臉邊一靠,她就安然離世了。

詞壇泰斗喬羽,一座座高峰緊相連

藝永恆

在劇本創作中,《劉三姐》、《紅孩子》、《勝利列車》、《花開滿山頭》、《果園姐妹》、《森林裡的宴會》、《八十大壽》、《宇宙的駿馬》,堪稱藝術經典的高原與高峰。

在堅實的根基上長成的《我的祖國》、《牡丹之歌》、《人說山西好風光》、《讓我們蕩起雙槳》、《思念》、《說聊齋》、《巫山神女》、《夕陽紅》、《難忘今宵》、《祖國頌》、《播種希望》、《一方沃土》、《大風車》、《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等等又堪稱藝術高峰上的高峰,迴歸藝術的本真。

他的作品歌頌偉大的祖國和人民,歌唱美好生活,呼換人間真情。他的作品家喻戶曉,為幾代人所傳唱。他的作品超越了時空,屬於當時,也屬於現在和未來。他的作品幾十年經久不衰,具有很強的藝術生命力。他的歌詞立意深刻,詞境獨特,風格多樣,詞情俱佳,平白如話,極易於傳唱。他的歌詞既折射出深厚的中華文化,也記錄著歷史的風雨與時代的精神。他與其合作者所創作的歌曲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永久煥發迷人的藝術魅力。

詞壇泰斗喬羽,一座座高峰緊相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