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十五年》書評——大集團衰亡的小轉折

《萬曆十五年》書評——大集團衰亡的小轉折

1,明朝的轉折

萬曆十五年,四海昇平,全年無大事可敘。

可黃仁宇先生為什麼要以這麼一個年頭來命題,寫這本書呢?

最大的可能,是黃先生在創作這本史學著作時,借鑑了當時歐美流行的意識流文學手法。

從某個時間點延伸,進入帝國政界的一些人的視角,然後返回原點,再去深入另一些人和事,多線拼圖間,他選擇了萬曆十五年。

這本著作最初的推崇者,也並非史學界。它的第一版序言是由美國著名作家、“兔子三部曲”作者厄普代克執筆。

厄普代克認為,該書開創了一種全新的、令人愛不釋卷的史學閱讀體驗。它今天巨大的聲譽和銷量,已經證實了厄普代克的遠見。

不過今天我要說的,並不是這本書的文體,而是它所呈現、諷喻的核心問題——在萬曆十五年前後,如日中天的大明,怎麼就忽然就由盛轉衰、最終幾乎不可逆轉地走向滅亡?黃仁宇先生究竟想在書中表達什麼?

《萬曆十五年》書評——大集團衰亡的小轉折

當時的大明,在前代理CEO、一大名臣張居正(萬曆十年已去世)的改革之下,猶如一個戰略目標明確、人才濟濟、現金流充裕的巨型企業集團。

南方倭寇早些年已平,北方一直有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坐鎮,對少數民族幾乎是百戰百勝。

可在黃仁宇並不轟轟烈烈的闡述中,大廈似乎已在傾斜。

2,史上最懶的皇帝

萬事從頭說起,大明的頭無疑是萬曆皇帝。萬曆是中國歷史上最懶政的皇帝,沒有之一。

《萬曆十五年》書評——大集團衰亡的小轉折

在他48年的職業生涯裡,有將近30年不上朝。為什麼不上朝,在黃仁宇的講述中,大體有直接和間接兩個原因。

直接原因,萬曆皇帝一生寵愛一位姓鄭的貴妃,愛屋及烏,他對鄭貴妃為他生的皇子朱常洵喜愛有加,明裡暗裡,萬曆都想立朱常洵為太子。

但按照嫡長子繼承製,他得立皇后生的皇長子朱常洛(後來的明光宗)。

當萬曆透露出立朱常洵的願望時,一石千層浪,無數直諫之臣跳將出來,堅決反對皇帝廢長立幼。

而且大家還高舉祖宗家法、天理大義的旗號,誓死不退。

最終,皇帝和群臣槓上了。

《萬曆十五年》書評——大集團衰亡的小轉折

作為大明集團董事長兼CEO,這時萬曆皇帝有兩個選擇。

其一,如果他有馬雲、任正非那樣的魄力,在集團內部一言九鼎,什麼企業規章條目,說變通也就變通了。

想當年永樂皇帝連造他侄子的反都敢,正德皇帝生不出孩子,還差點弄了個孕婦暗度陳倉,這哪個不比廢長立幼更生猛、更具想象力。

可惜,萬曆並沒有(魄力)這樣做。

《萬曆十五年》書評——大集團衰亡的小轉折

既然此路不通,一般CEO通常會選擇另一條路——積極擁護規章,先凝聚人心,再見機行事。

但萬曆也沒有這麼做。他選擇了第三條路:用“不上班”的方式,來消極報復自己的財產——大明帝國以及帝國的群臣。

從此,帝國老大內心深處與管理層開始離心離德,不僅如此,他近30年不上班的一個後果是,這些年帝國一直沒有任命官員。

到策劃薩爾滸大戰時,中央官員已經缺額70%,地方官缺額50%,此時兵部尚書已經空缺很久了。

《萬曆十五年》書評——大集團衰亡的小轉折

不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企業,這都是絕對災難性的。為什麼萬曆會做出這第三種選擇呢?

在黃仁宇的描述中,這與皇帝的老師張居正有著密切關係。

3,張居正帶來的世界觀衝擊波

張居正死於萬曆十年,死後,和他關係密切的一代名將戚繼光也受到牽連,黯然去職。

遼東名將李成梁目睹了戚繼光的從威震天下到鬱郁而亡的全過程,心有慼慼,於是開始有意無意地養寇自重。

大清開國之主努爾哈赤,正是在這段時期悄然崛起的。

不論從黃仁宇那兒,還是其他歷史學家那兒,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張居正再活兒20年,以他在邊事上的睿智果斷,努爾哈赤可能早已成了大明邊將的刀下亡魂,那麼,《繡春刀2》裡面的薩爾滸之戰也就不會發生。

不過對於大明,張居正活著時就埋下了許多更深層的影響,例如他對萬曆。

《萬曆十五年》書評——大集團衰亡的小轉折

萬曆皇帝十歲登基,張居正是他的老師。

《萬曆十五年》裡描繪說,在小皇帝眼中,這位張師傅堪稱國家棟梁、睿智化身、道德楷模。

老師給小皇帝講授為人為君的道德大義,他都悉心領受,並一直努力去做到。

可這一切,在張居正死的那一年坍塌了。

當萬曆發現自己的老師生活如此奢靡,為老不尊縱情聲色,享用著官僚大將送來的歌姬美人,而自己身為皇帝,多年來都按老師的教誨日省吾身、盡力律己……他的價值觀震動了。

那些年,萬曆或許在一直在憤憤地想:事件還有更偽善、更滑稽的事嗎?自己身為人君,是傻子嗎?

隨後,憤憤變成怒海,張居正被挖出來鞭屍,他的改革統統廢止。

而萬曆皇帝,內心從此對朝廷大臣滿口仁義道德有強烈的蔑視。

在黃仁宇看來,萬曆不上朝,很大原因是懶得與這幫人為伍。

張居正人死茶涼,他的戰略規劃被新CEO全盤推翻,同時他還在無意中將新CEO塑造成了骨子厭惡管理層的領導,接下去大明國運可想而知。

其實不論是國家還是企業,一旦因為人事變動而引發劇烈的政策波動,那它離內部黨爭就不遠了。

4,從海瑞到東林黨

《萬曆十五年》裡,黃仁宇用“古怪的模範官僚”來形容海瑞。

海瑞忠君愛民、道德高尚,其克己幾近刻板。

《萬曆十五年》書評——大集團衰亡的小轉折

在萬曆十五年,他壽終正寢。

這個道德楷模很幸運,因為他沒有機會看到,在不久的將來他尊崇的道德大義都成了朝堂上黨爭、打嘴炮的利器。

所謂黨爭,就是大家討論事情只看派別、不論是非。

萬曆時最有名的黨“東林黨”,後來因勇鬥魏忠賢而博得好名聲。但越往明末,這些清流們在朝堂上的空辯越激烈、什麼事都盲目批評。

萬曆時期力阻皇帝立福王為太子的就是東林黨。天啟年間,東林黨在朝堂上放嘴炮,彈劾他們看不順眼的熊廷弼,致使名將蒙冤而死。

黨爭的後果,就是朝堂上人人滿口大義,卻既不務實,又心口不一。

最諷刺的例子是李自成圍困北京時,大臣李明睿建議崇禎帝南遷,去南京,可一位特別忠君愛國、慷慨激昂的大臣光時亨跳出來彈劾李明睿,說李明睿誤國,該殺。

結果城破了,崇禎上吊,主張南遷的大臣大多戰死、自殺,而光時亨則第一時間投降了。

從《萬曆十五年》裡,我們已能看到明代即將發生的黨爭之端倪,也看到了放嘴炮與真正愛國者的行事不同。

如果回頭看現在的企業,那些頻繁開會,會上大家熱衷爭辯,卻始終形不成可行決議的,其實離完蛋也都不遠了。

5,大明必然要亡,大清必然要興嗎?

一個大集團,CEO萬曆持續不上班,和高管離心離德,還不讓HR招人,高管間搞派系鬥爭,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孫傳庭這些業界精英在和對手激烈競爭時,敵對派系都在背後捅刀子。

而對基層員工,企業還經常盤剝,弄得李自成、張獻忠等組織工會帶頭鬧事……萬曆十五年,強大的大明天空漸漸陰霾。

再看大清(後金),努爾哈赤創業時一窮二白,是有十三副盔甲,最後自己硬是創出了自己的品牌。

他死後,創業元老們心平氣和地推舉出最能幹的皇太極接任CEO,而皇太極重用漢人、緩和民族矛盾、最終進駐中原的戰略目標一直被最後的CEO多爾袞、福林、康熙幾代人延續。

從萬曆十五年到崇禎十七年,大清與大明高下立判。

在對以上這些波瀾壯闊大歷史的描繪中,《萬曆十五年》堪稱是一部連接著過去、現在與未來歷史脈絡的、有趣的史書。

《萬曆十五年》書評——大集團衰亡的小轉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