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英國人不反對英國每年花這麼多納稅人的錢養王室?

j江麗


客觀地說,有人擁護就有人 反對,只是當前的英國社會更多的聲音是支持和不反對政府每年花這麼多納稅人的錢來養王室。其實其中的“不反對”也不代表就是持積極支持的態度,其中不乏有些人覺得無可奈何而有些人覺得無所謂。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國際形勢的轉變,英國王室的存廢早晚或將被真正提上議事日程。就當代而言,之所以英國王室沒有被時代所拋棄,說明有他存在的必然性,他不屬於過時的產物。當下的存在既有憲法賦予的權利和歷史傳統的沉澱,也有現實的依據和國際影響的訴求。要知道,經過了數千年的發展英國王室的作用和意義已經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君主由過去的統治演變為今天的統而不治,由曾經具備實質性權力蛻變成只作為凝聚國家力量的象徵。正是這種

順應歷史潮流,與時俱進的轉變,英國也由君主制國家變為君主立憲制國家。王室雖讓出了治理國家的權力但卻保有了至高無上的地位,並且贏得了民眾廣泛的尊崇和擁戴。


對於英國人而言,君主是國家名譽上最高的統治者,是國家元首,也是英國宗教領袖。王室的統而不治看似沒有權力,但卻能在英國政府中調解執政黨和在野黨的矛盾,起到平衡政治的作用。也因此下議院反對派被英國民眾冠以“女王陛下的反對黨”。特殊時期關鍵時刻,君主還可行使君主權力,確保英國政局平穩過渡。英國前首相麥克米倫受間諜事件影響下臺後,女王隨即任命霍姆為首相。霍姆也成為最後一位由英國君主指定出任首相的人。除了在政治上發揮作用,王室憑藉自身的影響力和關注度還能為英國經濟的發展產生無形的效益,譬如帶動英國旅遊等產業的發展,刺激民眾的消費需求。諸如王子大婚、女王的生日、以及王子和公主的誕生、都會吸引不少人的眼球。再有如威廉王子結婚時給英國帶來了大概10億英鎊的收益,喬治王子出生時又帶給了英國零售業幾億英鎊的刺激。包括英國女王在白金漢宮後花園開闢的一塊地,所種植的一些蔬菜瓜果,每天都會吸引一大批人前去觀賞。除此之外,王室成員還不遺餘力地發展公益事業,大部分核心王室成員都有以自己名字成立的慈善基金。比如查爾斯王子建立了“王子慈善基金”,每年招募一億多英鎊用以改善教育,保護環境等。威廉王子與其弟弟建立了“威廉王子與哈里王子基金”,用以改善底層青年的生活、教育條件、環境可持續發展和軍人福利等。而女王本人則以嚴於律己,勤懇工作,愛民親民的形象成為英國民眾崇拜的偶像及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所以說,雖然英國政府每年撥出一部分款項用於王室生活以及維修,看似增加了納稅人的負擔,但王室的貢獻亦是巨大的。


就國際環境而言,今天的國際社會普遍認可並接受了英王室的存在。大英帝國雖然瓦解,但英女王仍是包括英國本土在內及海外15個國家的名譽元首:在大洋洲有澳大利亞、新西蘭、巴布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和圖瓦盧五國;北美洲有加拿大;加勒比海地區有伯利茲、巴哈馬、巴巴多斯、牙買加、安提瓜和巴布達、聖基茨和尼維斯、聖文森特何格林納丁斯、聖盧西亞和格林納達。除此以外,英國王室還是英國與英聯邦國家保持友好關係的關鍵紐帶。對維持英聯邦發揮著重要作用。再有英國王室和歐洲國家的王室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據統計,歐洲王室的許多成員都和伊麗莎白一世有密切的聯繫,有的是她的後代,有的是聯姻關係。這種關係的存在,對英國來說無疑又縮小了英國與這些歐洲國家的距離。因此說,英國王室的存在是英國出於國際環境的需要。多數的英國人對此也毫不懷疑。


貝貝和豆豆的視野


每年英國政府要給王室大約4000萬英鎊,也就是差不多4億人民幣左右的補貼。每年王室自己的地產收益差不多在3億英鎊左右,也就是人民幣30億。

胡哥曾經出於好奇問過英國的小夥伴:你們怎麼還留著王室?(注意,這樣問很不禮貌,大家不要學習。和英國人打交道除非你們特別熟,不然不要問他們王室的問題)

英國小夥伴像看智障一樣看著我:那是我們國家統一的象徵啊,幹嘛不留著?

王室的作用有:

1、維護國家統一。

是的,英國是一個聯合王國,王室是共主。要是哪天王室沒了,英國本土分分鐘分裂給你看。

2.維護英聯邦存在。

女王還是英聯邦的共主。目前英聯邦有52個成員國,鬆散但密切地團結在女王周圍。比如加拿大,雖然大家都知道加拿大的政府首腦是總理,但上面還有個總督,名義上是英國女王任命的,定期是要來述職的……

現在英國的經濟和政治一定程度上會依賴這些英聯邦國家,所以,一旦王室沒了,英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估計會下跌還幾個層次。英國女王就好像是《紅樓夢》裡的賈母一樣的存在,一旦不在,家裡立馬雞飛狗跳。

3.給英國人民掙錢。

王室不光花錢,人家還能製造就業機會,給人民掙錢啊。王室的花邊新聞養活了多少八卦記者和報紙先不說,開發王室的周邊和用王室的名頭搞旅遊業,參觀白金漢宮等王室景點每年都是上百億英鎊的收入啊!

前不久哈里王子大婚,就給英國帶來了10億英鎊(100億人民幣)的收入。

說完英國王室的重要性,再來說說政府給的撥款,也就是那4000多萬英鎊。這些錢叫做主權津貼,基本的協議是,通過交換“王冠資產”——王室大規模地產和資產的全部利潤,女王從政府得到補助。女王每年得到的錢相當於兩年前地產利潤的15%。例如,2013年,王冠地產利潤2.67億英鎊。這意味著,在2015年,女王的主權補助金總數為4010萬英鎊。

也就是說,政府打著王室的名義管理王室的財產,獲得收益之後再給王室15%……自己花自己的錢不可以嗎?!

這些錢是用來家庭旅行、宮殿的維護和公用設施、龐大的員工工資,花的都是自己的錢啊!你們還有啥不滿的呢?

你還想了解哪些和老外有關的話題呢?歡迎向胡哥提問!

長得好看的都點讚了,你還在等什麼呢?

【看老外,找胡哥!想看更多老外在中國的逗比生活,歡迎關注嘿老外頭條號!】


嘿老外


首先回答,不是花英國公民納稅人的錢養著英國王室,而是英國王室從17世紀喬治三世開始把自己財產交給英國政府管理,獲得收入一部分政府支配,一部分由英國王室所得,為此英國有個專門的英國皇家財產局專門幹這事兒,而且英國公民很樂意這樣做。

因為英國王室花的是自己的錢。英國王室作為歐洲最古老的王室,在世界各地有著無數的財產,包括礦產、發電、商業,土地等,比如土地就有14萬公頃,特別是在英國本土的地產,比如溫莎公園、雅仕谷賽馬場等,在倫敦的購物廣場,辦公樓,住房等,比如攝政街都是英國王室的私產。這些私產由英國政府來經營,獲得的收入是非常可觀的,英國女王就是個現代版的包租婆。

另外,英國王室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那些為王室服務的各行各業的人,甚至英國的媒體也要靠英國王室討生活。英國王室帶來了發達的旅遊業,而英國政府運營著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品牌-英國王室,每年有大把的人衝著英國王室而去英國旅遊,參觀英國城堡,倫敦塔,皇家護衛隊,購物等,甚至威廉結婚,小喬治出生都帶來了數不清的經濟效應。比如2016年吸引250多萬遊客參觀英國王室的熱門景點,給英國帶來5.5億英鎊的收入,現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儼然一個吉祥物。

就在上個月,英國品牌評估機構Brand Finance公佈研究結果,英國王室品牌價值高達670億英磅,而英國王室每年為英國經濟帶來18億的收益,雖然每年支付英國王室開支有2個多億,也遭到了一些人反對,但是大部分人是贊成的,而且2個多億的費用大部分是用在接待外國賓客,支付1000多名工作人員工資,維修建築設施等。

英國王室的梅伊城堡,5萬英鎊住一個星期。

英國的王室存在肯定是有意義的,文化、信仰、民族自豪感這些東西都不是能夠用錢來衡量的,另外英國王室也在用外交來促進英國和世界各國的聯繫,有著重要的經濟意義。


圖文繪歷史


怎麼不反對,很多英國人都覺得花那麼多錢養活一個王室沒意義。

但是英國政府心裡跟明鏡似的,這個王室不能丟啊,這是一面大旗啊,就跟當年曹丞相,到死也養著一個漢獻帝,那是一樣一樣的。

首先沒有王室,蘇格蘭肯定獨立了。蘇格蘭之所以加入英國,那是因為蘇格蘭國王跑去英格蘭,成了英格蘭國王。

現在歐洲白左橫行,自由無邊界,獨立成風。再加上英國的歷史失誤,本來日不落時代英格蘭和蘇格蘭已經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自豪,但白左政府人為製造民族認同感,又形成了認同分裂

——這跟八十年代我國胡亂綁時代是一模一樣的,藏毒彊毒都是那時候抬頭,各地爭先恐後要當自治縣,大批漢族削尖了腦袋加入少數民族,多年後由於漢奸效應(即日本兵默認是忠誠的,而漢奸默認是不忠誠的,則漢奸必須更加殘暴來證明自己的忠誠),變得比少數民族還少數民族。不信,你們瞧瞧網上之前上躥下跳的那幾個漢穆,他們的激進連老回民都看不慣。

所以結果就是,如果女王不存在,英國也不存在了,這是英格蘭和蘇格蘭唯一的共同認同了。

此外,在國際上,英國女王還是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名義上的首領。這面大旗也不得了,可不能輕易扔了。

——還是看歷史教訓,當年土耳其盲目的拋棄了奧斯曼蘇丹,結果喪失了復興的所有機會。時至今日,當年的東亞病夫中國已經崛起,而當年的西亞病夫土耳其還是和所有鄰國都是敵人,在任何國際組織都是邊緣人物。要是當年學英國,把蘇丹供起來,現在就是一面大旗,土耳其就天生是伊斯蘭世界首領了,早知道蘇丹的合法性可是從穆罕穆德時代一路傳承過來的,斷了就永遠不可恢復了。

英國政府並不傻,否則也不會如此果斷的脫歐了,否則藉口民眾請願,重投一次,歐盟給個臺階,順坡這個驢就下了。如此精明的政府,豈會因為每年養王室的那點銀子,就放棄如此好用的一杆大旗?

就當養了個寵物了。君不見有些愛狗人士家裡的狗,花費的銀子按比例,遠高於英國政府養女王,也沒見大家嗶嗶。


駐馬店頭號貪汙犯


首先糾正大家一個觀念,皇帝並不代表著它可以掌管天下所有的錢財,或者說天下所有的錢都是皇帝的。實際上,在中國古代的話,每一個皇帝都是有自己的私人小金庫的這個筆錢不屬於國家,屬於皇帝個人的名,有的時候國庫裡面沒錢了,作為大臣還有可能,向皇帝進行貸款,以填補國家的虧空,比如說歷史上面最為著名的和珅,他掌管的內務府,這就是皇帝私人金庫的管理機構。

我們把事情轉到英國王室身上,英國王室現如今使用的所有錢,這並不是英國納稅人交的錢,要知道這幾年,英國政府一直都是缺錢,英國納稅人交的那點錢,英國政府自己用起來都不夠,何況支持一個英國王室呢?

實際上,從17世紀開始,也就是英國國王喬治三世,自己手底下大量的財富。一個人的名義交託給政府進行管理,如今英國王室手底下的財產,少說有上千億的英鎊價值,如此龐大的一筆數目,有人就會問了,為什麼英國政府方面不對這筆財產動心,或者說,英國政府現如今一直供養著英國王室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首先,無論你如何否認英國王室是現如今當今世界上為著名的皇室品牌,英國作為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英國王室也作為英國向整個世界推廣自己形象的一個代言人。

事實上,英國人通過英國王室不斷的炒作,從中可以拿到不少的利益,比如說比較著名的小喬治的出生,就給整個國家帶來了巨大的利益,是就是為什麼進入新世紀以後,各個國家都在淡化封建勢力對於自己國家影響的時候,只有英國人通過不斷的炒作自己,英國王室的各種緋聞來給自己的國家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和形象,雖然說有些形象比較負面,比如說同性戀啊,或者是……但是在現如今這個網絡時代,關注就是價值,流量就是金錢。

並且,英國女王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直活到現在,英國女王對於政治的處理可以說是得心應手!每一次當英國首相出現一點點岔子的時候,所有的英國人民都把希望寄託在他們女王身上,而他們女王也確實能夠帶領整個國家走出混亂,走出陰影,這也就是為什麼英國人對於英國王室有著一種另類的自豪感。這個國家存在著兩個統治者,一個是英國首相還有一個是英國女王。

此外,英國王室曾經經營整個歐洲達到數百年在歐洲各種各樣的市裡可以說是盤根錯節,曾經與英國王室一起相伴的各種各樣各國的王室都已經衰弱,或者說已經消失在了歷史的塵埃之中,但是英國人與歐洲各資本主義勢力之間的交流是十分頻繁的,可以說,英國一旦在國際上出現問題,英國女王就是各個勢力最心儀的出使人。

另外,根據之前所說的英國王室是在日不落帝國的時代向全世界推廣了自己而日不落時代的輝煌,對於此時的英國人而言,唯一能夠剩下的就是英國王室,一種民族的榮耀,也是一種民族的自豪感也正是英國人,對於日不落帝國的那種嚮往,還有那種懷念,才能夠使得英國王室能夠一直生生不息。在英國人的眼中,繁衍壯大。

反觀中國當時的清政府不僅簽訂了大量放權辱國的協約,而且讓整個中國顏面盡失,因此人民放棄這樣的代言人是情理之中。


漩渦鳴人yy



人家養皇室可是一本萬利的收入,每年英國人才投入4億人民幣左右養王室,可王室給英國人帶來的收益卻是無價的。


我就知道全世界最出名的博物館-----大英帝國皇家郵票博物館,每年接待全世界的遊客數量不少於中國的故宮遊客,光這筆收入每年就有幾十億人民幣了。以上是該館最珍貴的1855年毛里求斯總督夫人郵票。該館珍藏1840年以來大英帝國全球殖民地郵票幾萬枚(本館2萬枚,為亞洲第一多)。
英國在維多利亞女皇時期就建立了全球最廣大的日不落帝國,現在全球一半左右的國家和地區的最早期郵票都是以維多利亞女皇頭像為圖,之後的愛德華及喬治五世、喬治六世和伊麗莎白女王頭像郵票同樣遍佈全球,讓英國皇室的影響遍佈全球。

世界上約有三分之一的頂級珍郵就出自英國,其中包含世界第一珍郵1855年英屬圭亞那紅一分及1840年世界首枚郵票黑便士等。英國王室對各大國來訪元首都是贈送郵票冊。


英國皇室不僅是英國本國的象徵,也是許多英聯邦國家的形象和名義上的元首,靠著其國際形象每年給英國帶來的旅遊及文化收入極大,英國人對這麼一個既能給國家賺大錢又能帶來巨大榮耀的王室,能不養嗎?再說也不叫養,人家那是自己賺的錢,估計英國皇室每年賺錢交的稅都不止人家用的這點錢。


湘平古珍郵館


我覺得英國人願意養王室最重要的一點是英國王室不只是英國一個國家的王室,還是整個英聯邦共同的名義君主。英聯邦一共有52個成員國,等於是曾經日不落帝國的當代遺存。而英國的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英聯邦,如果王室被廢,可能英聯邦的繼續存在會有很大不確定性,從而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英國的經濟。所以從保持經濟穩定的角度看,英國目前還不會廢除王室。

英國王室

至於英聯邦為何還願意接受英國王室,第一同樣是經濟問題,英聯邦是大英帝國的歷史遺存,而歷史上大英帝國就是以英王為核心形成的,所以英國王室被廢可能對很多英聯邦國家的經濟也會造成影響,但養英國王室其它國家不需要付出什麼,所以他們不介意保留英國王室。另外英聯邦的主要國家,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英國後裔在人口裡比重都還比較大,所以對英王室還有一些感情。而另外一些國家則是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一般都還保留有很多過去的傳統思想,許多國民想到沒有國王了反而會不自在,所以也不反對英國王室的存在。

英聯邦圖

不過支持王室的民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身上帶有大英帝國最後榮耀的現任英女王過世之後,英王室恐怕也很難再保持目前的支持率,英國王室的存廢恐怕早晚會被真正提上議事日程。


桃花石雜談


首先,這個問題本未倒置了。應該說一個老牌殖民國家,你不應該考慮人家王室花錢。而是應該知道錢是不是英國人出的。

據調查,英國收稅的地多了去了。不信,請看:

百慕大、福克蘭群島、開曼群島、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英屬維爾京群島、安圭拉、蒙特塞拉特、聖赫勒拿、直布羅陀、皮特凱恩島、迪戈加西亞群島

曾經是英國殖民的國家共56個,地區2個(現在的國名):

大洋洲14個:澳大利亞,新西蘭,瓦努阿圖,圖瓦盧,所羅門群島,薩摩亞,瑙魯,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盧西亞,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巴布亞新幾內亞,斐濟,巴巴多斯,基里巴斯.

非洲21個: 南非,尼日利亞,喀麥隆,萊索托,博茨瓦納,加納,馬拉維,坦桑尼亞,津巴布韋,斯威士蘭,贊比亞,烏干達,湯加塞舌爾,毛里求斯,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塞拉利昂,肯尼亞,岡比亞.

美洲8個: 加拿大,伯利茲,圭亞那,特利尼達和多巴 哥,牙買加 ,格林納達,巴哈馬,安提瓜和巴布達.

亞洲10個:印度,巴基斯坦,馬來西亞,新加坡,孟加拉國,馬爾代夫,斯里蘭卡,緬甸,文萊,民主也門.

歐洲3個:愛爾蘭,塞浦路斯,馬耳他.

地區2個:美國的一部分(指紐約州及周圍),中國香港.

看見了吧,出錢的主多著呢。日不落帝國那是瞎叫的嗎?人家英國王室花那點小錢 ,能礙著英國人啥事。

所以說,吃瓜仔散了吧。


n版風從者


作為世襲君主,女王擁有皇室產業,包括12萬公頃的農業用地以及英國海岸的海床。此外還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權益,比如所有被衝上岸的鯨魚及鱘魚理論上都歸女王所有。2000-2001年間這些產業創匯1.477億英鎊,但所有都收歸公有。女王的個人收入來自於蘭卡斯特公爵領地,大概包括19000公頃土地,單靠這些收入2000-2001年間女王的稅前收入就達到730萬英鎊(女王在自願的原則下納稅),而佔地50000公頃的康沃爾公爵領地收入被收入威爾士親王的錢袋。英國納稅人需要為王室掏腰包的主要是女王的“政務支出”,就是女王為了履行公共責任而產生的開銷,2000-2001年間有3500萬英鎊。王室支出最有爭議的一部分叫做Civil List,是支付女王家庭的開銷,2000-2001年間是650萬英鎊,2011年開始固定每年是790萬英鎊。

英國人對王室的態度總體來說比較積極。英國社會態度調查(British Social Attitude Survey)近30年來一直監測英國人對王室的看法。總體來說,大部分人都認為王室對英國重要或非常重要,但是支持王室的比例在30年中經歷了明顯的下降。1983年86%的人都贊成王室,1994年這一數據降到了66%並一直持續到2011年。民眾對王室好感度的下降剛好與查爾斯王子的不忠醜聞及最後與戴安娜王妃的離婚時間大致吻合。但是從2011年開始,民眾對王室的好感度又開始上升,目前73%的民眾仍然支持王室。這一時間又與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大婚(2001年)、女王慶祝登基60年(2012年)以及小王子和公主的誕生(2013年和2015年)吻合。


波羅的海之月


這就要從喬治三世說起了.這個前前前國王日子過的不太好.入不敷出債臺高築.!儘管皇室擁有大片的土地和物業.這個租金也抵不上他的花銷呀.於是向國家議會提出.願意把今後他所有的土地和物業的收益全部拿出來.條件是以後讓他擁有固定年薪.並優先清償他現在的債務!議會決定接受他的請求.覺得租金收益長遠來看非常划算。一直到現在加上通貨膨脹.養皇室一年大概五六千萬英鎊.可是這些土地和物業的租金收益高達兩三億英鎊.也就是說英國政府每年從皇室身上賺來四倍的收益!再除以人口數.平攤到每個公民身上應該是減少了那麼幾塊錢錢稅收.!那麼納稅人想把皇室廢掉獨享這些錢省下幾千萬那是不可能的!.喬治三世可沒那麼傻.他只是出讓了收租的權利.。土地和物業所有權還在他手上.後來每一個繼承皇位的君王都願意繼續履行這個合約.除非政府不再願意支付固定年薪給皇室.他們就不得不收回這些土地和物業來自己管理了.而且保留皇室的理由並不只這一個.還有那些讓本地人很討厭的觀光客.雖然他們不只看皇室這些景點.但是最貴的景點就是皇室的物業!別的國家也有城堡呀.但這些觀光客說法國的城堡有腐臭味.!為什麼英國的就沒有?因為仍有君王在使用它們.你能看到的每一處都沾滿了女王身上的仙氣.這對觀光客有具有難以抵抗的魔力.。每年一千多萬的遊客都要來這裡花掉差不多70億英鎊!比起這個每年給皇室的就是蠅頭小利了.。最後在政治上,女王也不再是一頭雄獅了.只是一隻有爪子的貓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