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思維與西方思維是沒有交叉的平行線?

最近高善文關於中美關係的演講火了,他很多觀點非常獨特,人們說他敢講真話,可惜那篇文字實錄就跟所有有爭議的話題一樣,很快消失不見,我讀過一遍,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他說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有點像是兩條平行線,坐在一起只能各說各話,誰也理解不了誰,所以中美貿易戰將是一場異常艱難的戰爭。

為什麼說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有點像平行線呢?高善文認為中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從本質上與西方不同,人家西方人看世界靠的是觀察測量、邏輯推演,而中國人呢?一靠陰謀論,二靠無腦類比。

什麼是陰謀論呢?就是中國人喜歡嘴上一套,心裡一套,所以外國人跟中國人打交道很費心思,他們怎麼都不理解中國人為什麼明明想要卻說不要,明明想去為什麼偏偏說不去,明明沒吃飽為什麼非要說夠了。外國人不懂這個,中國人可懂了,所以中國人老喜歡猜測別人的真實意圖,他總覺得你沒講真話,背後肯定有什麼難以啟齒的話語、不可告人的秘密,這就叫陰謀論。

中國思維與西方思維是沒有交叉的平行線?

什麼是無腦類比呢?“無腦”這兩個字是我加的,高善文原話沒這倆字,但意思差不多,原話大概如下:

我們用比方來理解世界,你要給他講一點複雜的道理他弄不懂,你打個比方他馬上就明白了。大量的政府文件,大量所謂中國人的研究都是在講故事、打比方,一打比方老百姓就明白了,不打比方,你弄一堆數學公式、弄一堆模型,大家不知道你在幹什麼,都覺得你在瞎扯淡。

照這意思,打比方看似並無不妥,但高善文認為打比方與“科學”相去甚遠,不是所有知識都可以用打比方的方式來解釋的,特別是那些“高深的”、“複雜的”東西,一打比方就會失去內涵,理解起來可能簡單了,但意思可能全錯了。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打比方呢,這或許跟舊社會的“愚民”政策有關。

是以聖人之治也……恆使民無知、無慾也。——《道德經》

在舊社會,老百姓們都被教育的無知無慾,當然不可能聽明白什麼高深莫測的大道理,你只能給他打比方。

另一方面,那些智商頗高的人也喜歡打比方,或許因為這能顯示出他的水平來。有個詞叫做“一語雙關”,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楚王請莊周出山,莊周說:“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曹操欲立世子,問賈詡,詡不答,曹操怒,詡曰:“正有所思。”問何思,答:“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

中國思維與西方思維是沒有交叉的平行線?

不光是打比方,中國人在類比這塊,更多的是體現在食物和藥材上,中國人說吃啥補啥,看核桃長得像腦子,那吃了肯定補腦,看蓮藕那麼多眼,那吃了肯定補心眼,看黑芝麻烏漆嘛黑的,那吃了肯定治少白頭,外國人可沒這套思維,他們在想:你們中國人在搞些什麼玩意?有沒有點科學依據啊?

老實講,從小接受科學教育的我,有時候也很懷疑老祖宗的這些東西,但架不住咱是個中國人,該懷疑懷疑,該用還得用,畢竟科學也不是萬能的嘛。

話說回來,陰謀論+類比這兩條本質上還是一條,表裡不一唄,歸根到底就是中國的陰陽文化,一陰一陽之謂道嘛,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它本身就是分不開的,你問一箇中國人這樣行不行,他說行,問他那樣行不行,他還說行,好像怎樣都行的樣子,但如果你沒有真正體會到他的意思,真的以為怎樣都行的時候,你就不行了。所以孔子說當一個人跟你講話時,你要“聽其言而觀其行”,孔子又說當你想要說話時,“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中國思維與西方思維是沒有交叉的平行線?

表裡一好呢,還是不一好呢?這就難說了。我只能說“表裡一的人”搞不懂“表裡不一的人”的世界,那是正常的。


PS:我並不相信老外們都是直性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