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音樂出版研發基地」落地

□本報記者 章紅雨

6月4日,上海音樂出版社、上海音樂學院中國儀式音樂研究中心合作成立的“中國傳統音樂出版研發基地”在上海音樂學院落地,這標誌著上音社在高等音樂院校建立“產學研”一體化機構項目啟動。

與專家、學者、師生攜手合作,共同致力於中國傳統音樂精品工程的大規模研發和集群化出版,是上音社實施該項目的宗旨,也是該社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思路,對出版社內部研發機制、選題結構、內容升級改革、創新的開始。獲得“中國文藝原創精品工程”獎的中國音樂學院教授沈洽認為,基地讓傳統音樂圖書出版有了“家”。

傳統音樂圖書出版成重點

以供給側思路對出版社內部研發機制、選題結構、內容升級作較大力度改革,是上音社近年的發展思路。上海音樂出版社社長、總編輯費維耀說:“當作者把書稿交由出版社編輯加工、印製投放到市場時,作者和出版社就共同成為讀者的供給側。”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瞭解到,在圖書研發部門,上音社新設立了古典音樂、少兒教育、傳統音樂、舞蹈藝術4個全媒體出版中心,其中古典音樂全媒體出版中心是由上海市新聞出版局授牌的正中心,其他3箇中心均是順應國家發展戰略和出版市場新變化組建。費維耀表示,4個全媒體出版中心的建立,改變了上音社過去偏重鋼琴音樂圖書、西方經典音樂理論圖書出版的格局,而中國傳統音樂圖書選題將成為重點研發出版的內容。

多選題入選國家“十三五”

供給側思維方式帶給上音社的直接成效是多種傳統圖書選題入選國家“十三五”重點出版規劃。在5月17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公佈的《“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出版規劃》中,上音社入選的10個項目涵蓋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三大領域。其中圖書7種、音像製品1種、電子出版物2種。在10種入選項目中,中國傳統文化項目有8.5種。

“非遺”項目《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西安鼓樂卷》、“百年經典”系列項目《百年樂府——中國近現代歌曲歌詞大典》、《中國戲曲百年經典大系》(分京昆越滬淮5種)、“絲路”項目《絲綢之路上的音樂》、《中國古代舞蹈線描圖典》、《民族民間舞蹈傳習教程》……均為傳統文化項目。“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上音社因加強中國傳統文化選題佈局,在入選國家重點出版規劃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基地將成為出版社選題庫

對於“中國傳統音樂出版研發基地”運作思路,費維耀表示將打造古籍保護工程、非遺傳承工程、理論創新工程3個工程。

這個被濃縮為上音社“112出版工程”,將因古琴減字譜數字化應用平臺的建立,使古琴打譜告別手工時代;將因“全媒體版的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大系”,及專題性學術論著叢書、學科性理論教材叢書選題的陸續落實,豐富我國音樂圖書品種。

費維耀說:“今後,基地將參照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制定的學術出版中心的相關考評制度,建立常態化的工作機制,組建專家學者智庫和選題庫,收集學術研究信息,設立項目評審辦法,制定工作考評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