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學習八年的武術,爲了家人開始拍戲,成名後創辦自己的學校

“陽光總在風雨後,請相信有彩虹”。一首老歌,總能撩起心底塵封已久的故事,觸動那根典藏已久的琴絃,或美好,或疼痛的畫面,在記憶的窗口完整的播放。漫步在歲月的洪流裡,挫折和不幸是人生的伴侶,但又是人生的一筆財富。弱者會在挫折面前一蹶不振,而有志者則會鳳凰涅槃收穫新生。

曾學習八年的武術,為了家人開始拍戲,成名後創辦自己的學校

我們平凡的生活尚且有百折千回,更何況是錯綜複雜的演藝圈。對於常人而言,我們只看到了明星藝人表面的風光,但卻鮮少問津他們背後的痛楚。也許,只有走過歲月的風塵,經歷了滄桑才懂得歲月的薄涼,經歷了明媚才感知陽光的溫度。今天我們說的這一位,他13歲到少林寺學武,妹妹因交不起學費自殺,如今片約不斷終成名,他就是李奇龍。

曾學習八年的武術,為了家人開始拍戲,成名後創辦自己的學校

在這個以名氣衡量演員的時代,李奇龍並不算是家喻戶曉,但翻看他的人生經歷卻是充滿勵志傳奇。出生於河北威縣的李奇龍,自幼家庭條件並不富裕,很小的時候他便踏入社會闖蕩。13歲那年,李奇龍在機緣巧合下結識了少林寺住持素喜長老,並由此開始了他的少林寺學武生涯。在少林寺八年的時間,他不但練就了一身好功夫,還多次在搏擊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曾學習八年的武術,為了家人開始拍戲,成名後創辦自己的學校

人生既有燦爛的陽光,也會有淒冷的風雨。2000年,李奇龍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他含淚告別了多年的恩師,隻身闖蕩演藝圈。然而由於並非科班出身,他並沒有太多證明自己的機會,更多的是以打零工維持生計。而且更為令人惋惜的是,李奇龍的妹妹經過十年的寒窗苦讀,終於取得了夢寐以求的大學通知書,但是高昂的學費卻阻擋了她的大學夢。最終妹妹在無助絕望中,喝了一瓶農藥自殺,這也成為了李奇龍的一生之痛。

曾學習八年的武術,為了家人開始拍戲,成名後創辦自己的學校

我們大家都知道,回擊流言最犀利的武器,就是更加拼命的奮力拼搏,有些無關痛癢的中傷,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雖然在演戲的道路上,李奇龍遭受過別人的質疑,也經歷過不公平的待遇,但他卻並不為之所動。苦心人天不負,經過多年的起起伏伏,李奇龍終於出現在了熒屏。從最初的武術替身,到有頭有臉的小人物,無論戲份的多少,李奇龍都全力以赴盡其所能。

曾學習八年的武術,為了家人開始拍戲,成名後創辦自己的學校

在李奇龍的刻畫之下,我們認識了《特殊使命》裡的唐雲、《少林寺傳奇》裡的霸刀、《新三國演義》裡的夏侯淵等。每個角色除了汗流浹背的付出之外,他的敬業精神也是令人欽佩,不厭其煩的重複著每一個動作。而且在不使用任何安全防備措施,不添加任何電腦特技下,李奇龍用身體換回了“拼命三郎”的稱號。

曾學習八年的武術,為了家人開始拍戲,成名後創辦自己的學校

熟悉李奇龍的朋友都知道,除了樂此不疲的參演作品之外,他還是多部電影的動作導演。比如《兄弟小偵探》、《吉祥四寶》、《飛毛腿的夏天》等,這些電影精彩的動作設計,李奇龍都有參與其中。縱觀他的武俠作品之路,時而豪情俠義,英雄橫掃眾敵讓人拍案叫絕,時而撲朔迷離的男兒淚讓人不禁心酸。

曾學習八年的武術,為了家人開始拍戲,成名後創辦自己的學校

尤其是最近幾年,隨著李奇龍的拼勁和名氣大增,他的作品片約也是絡繹不絕。他除了在抗日戰爭劇《我的抗戰》裡,飾演了日本的頭目“工藤少佐”;還和樊少皇合作了電視劇《兄弟們上》,在劇中依然扮演了日本人“小林”;以及又在自導自演的電影《超級武神》裡,飾演了一位功夫高手“奇龍”等。而且在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他還得到了好友李連杰的支持,堅持用實力和演技回饋觀眾。

曾學習八年的武術,為了家人開始拍戲,成名後創辦自己的學校

在獲得一定的知名度後,李奇龍並沒有揮霍享受,依然恪守佛家的慈悲本性。而且他還創辦了自己的奇龍勵志學校,專門救助那些無力支付學費的家庭,幫助更多有夢想敢於拼搏的孩子。就像他自己說的一樣:“一個藝人不應該只顧自己拍戲、揚名,也應該拿出一部分精力為社會多做點事”。

曾學習八年的武術,為了家人開始拍戲,成名後創辦自己的學校

衡量演員成功的標準有很多,李奇龍即便沒有大紅大紫,但是作為演員,他無疑是被值得尊重的。回首過往,或悲或喜哭過笑過,都是人生一段必經的修行。從13歲遠赴少林學武,到遭受妹妹離世的打擊,李奇龍用踏實努力換回了自己的成功。祝福李奇龍,期待未來帶給我們更多精彩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