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會說一句俗語:「兩口子一樣,活不過天亮。」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官馨思


“兩口子一樣,活不過天亮”還挺押韻,讀起來也是朗朗上口。

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也深刻地體現了我們勞動人民在生活中總結的智慧。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我小叔和小嬸嬸將近30年的婚姻生活,就驗證了“兩口子一樣,活不過天亮”的真理。

我小叔是村裡有名的暴脾氣,一般人真是不敢惹。

作為他的侄子,我沒事也是遠遠地躲著他,但是小嬸嬸剛好相反,是村裡出了名的慢性子、好脾氣。

聽村裡人說,他們兩個剛結婚的時候,關係並不好,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動不動小叔還會打我小嬸,村裡人一點也不看好這一對鴛鴦。

不過,後來隨著孩子們慢慢地長大,他們之間的關係也緩和了許多,雖然小叔經常嫌小嬸幹活慢、效率低,但是,日子就這樣不緊不慢的過著,一直到現在,都快30年了,一路走來,真心不易。

七夕節馬上到了,祝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能夠長長久久,日子美美滿滿。



鮮農場


農村老話“兩口子一樣,活不過天亮”的意思就是說:如果夫妻二人的脾氣秉性一樣的話,生活中就容易發生分歧,就會因矛盾不可調和而不能過得長久!

那麼對於性格脾氣一樣的兩口子來說,為何會有這樣的說法呢?!下面就簡單聊一下關於這方面的話題,僅供參考:

一、夫妻性格一致,容易產生分歧

其實還是很容易理解的!人們說“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就是說男人和女人都有自己的優勢所在,而如果兩人的脾氣性格一樣的話,就會在一些瑣事上產生分歧,容易互不相讓,弄得家庭不和睦,最終走向了婚姻的終點!

例如,對於家裡的一些日常生活安排,如果夫妻兩人都是倔脾氣的話,一旦兩個人的想法不同,就會產生分歧。由於兩個人都是倔脾氣,就會互不相讓,日積月累的話,就會漸漸過不下去了!一般到了最後,往往因為兩個人的互不妥協,最終分道揚鑣,選擇離婚了!

二、如果夫妻性格互補,就會生活美滿

對於夫妻二人來說,即便夫妻中有一方的性格是倔脾氣,也是可以化解分歧的!

例如,也是和上面一樣,對於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排,如果也出現了兩個人的想法不同,即便倔脾氣的一方最終固執己見,而另一方懂得遷就,就會最終選擇妥協,使得糾紛頓時沒了!就像家裡老公怕老婆一樣,最終還是選擇遷就老婆的意見,不敢堅持自己的想法。所以說,這句老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就像磁鐵“同極相斥,異性相吸”的原理,其實對於人的性格也是一樣適用的!

以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繼續補充觀點看法,共同探討!


龍百曉生


“兩口子一樣,活不過天亮”到底是啥意思呢?

在農村有很多老人都沒有什麼文化水平,而且見識也比較少,但是農村的文化底蘊是非常深的。在農村至今還流傳著很多古老的文化。這些文化不是通過文字記載,而是人們口口相傳留下來的。農村俗語是農村人智慧的結晶,也是農村人對某些事物經驗的總結,蘊含著很深的道理。其中有這樣一句話至今一直流傳,那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兩口子一樣,活不過天亮”,這句話到底有啥含義呢?


按道理來講,兩個人脾氣性格都差不多應該是很幸福的事情,因為脾氣相近的人很好相處,共同的話題也比較多,那為什麼還會有這樣一句俗語呢?我覺得有以下幾點是關鍵問題,也是導致婚姻破裂的罪魁禍首。

首先,夫妻之間是不可能沒有摩擦沒有矛盾的,牙齒還有咬到腮幫子的時候呢!如果產生了矛盾,就得有一個人先服軟或是找出矛盾的原因並把它解決,這樣才能更好的生活下去。但是兩個人脾氣性格都一樣,誰也不服軟,更別想解決問題了。所以就會僵持下去,雙方陷入冷戰,同時矛盾也會越來越多,最終感情破裂,導致離婚。


其次就是兩個人的秉性一樣,面對對方就像是面對自己一樣,時間長了就沒有什麼新鮮感了,這樣一來就會有種種事情發生,比如出軌等!最終導致婚姻破裂!

所以找對象的時候儘量不要找脾氣性格跟自己一樣的,像脾氣性格一樣的這類人比較適合做朋友(俗話說臭味相投嘛,是不是?)。最好找一個能跟自己性格互補的人,夫妻之間才能互相包容理解,這樣婚姻才能幸福,才能長久。

這樣看來“兩口子一樣,活不過天亮”更像是農村老人對年輕人的一種告誡或暗示呢!這話雖然聽著感覺很俗氣,但話糙理不糙,仔細思考一下感覺非常有道理。你們還聽過哪些關於夫妻之間的俗語嗎?記得跟大家分享嗷!


農夫愛學習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夫妻二人的脾氣秉性一樣,兩人的婚姻就不會很長久。強調婚姻中兩人的互補性。


如果用玄一點的說法,就是萬物負陰抱陽,孤陰不生,獨陽不長。萬物的身上皆有“陰”和“陽”兩種屬性,一旦陰陽不能調和,變成了“孤陰”或“獨陽”,就要面臨死亡了。


而“兩口子一樣,活不過天亮”這句話,就是把在婚姻狀態中的兩個人看作為一個整體,只有陰陽互補,才能使婚姻長久下去。


如果用生活中的實例來舉,大家大可以觀察一下身邊的夫妻。如果兩個人都是火爆的性格,發生矛盾時就各不讓步,甚至感情破裂;如果兩個人都是軟弱內向,婚姻中就會缺乏交流,從而生出很多嫌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