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傳位雍正,真的是因爲康熙喜愛弘曆嗎?

程老師侃史


絕對不可能。

康熙作為一位靠譜的政治家,不會把傳位這麼重要的事當做兒戲。

康熙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如果說喜歡孫子,他最喜歡的應該是廢太子胤礽的兒子,嫡長孫弘晳。這可是康熙髮妻、皇后所生的嫡子的嫡子。出身的高貴程度遠遠高於庶出雍正的庶出兒子弘曆。如果康熙想傳孫子,弘晳應該是第一人選,而不是弘曆。

所以,康熙考慮傳位的還應該是從兒子裡挑。對於廢太子的兩立兩廢也可以看出康熙對於從兒子選擇接班人的重視。一定要選一個靠譜的兒子。兒子幹好了,才能把大好江山傳給孫子。兒子就幹砸了,還傳給孫子啥?

造神運動永遠是帝王的一個手段。史書上哪個皇帝出生的時候不是天降紅光,不是夢見龍,就是和什麼神仙有什麼關係,神話自己吧。也許就是弘曆對自己庶出身份的一種自卑,才弄了各種花樣,比如給在宮中撫養過他的兩位奶奶、康熙的嬪妃以最高規格的妃嬪葬制——康熙的景陵妃園寢才有超出規格的雙妃園寢。其實,當時養在宮中的康熙的孫子絕不止他弘曆一個人。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員 嶽忠豪

首先,康熙對弘曆非常喜愛,這一點是毫無疑義的。史載,康熙五十年弘曆出生於雍王府邸,隆準頎身(身形俊美)。康熙見而鍾愛,令入宮讀書。乾隆自小聰穎,過目成誦。曾經跟從康熙木蘭秋彌,康熙有意成全弘曆獵熊的美名,令他在已中槍的熊身上再補一槍。誰知熊突起,眼見傷人,弘曆鎮靜自若,康熙及時補槍,化險為夷。康熙回帳後對隨駕的妃子說:“是命貴重,福將過予。”隨後召見弘曆生母,亦讚歎“有福之人”。可以說康熙對弘曆充滿了自然流露的喜愛和某種天命所歸的感覺。《清高宗實錄》也說乾隆繼位是“聖祖深愛神知,默定於前”。但是這些資料也多是乾隆故意表露的,也很容易給人造成康熙與乾隆後來繼位之間有某種聯繫。並不構成康熙一定要使弘曆即位的充分條件。

(康熙)

值得一提的是,皇家圍獵中悄然對皇子暗下觀察的場景不止一次在清廷出現,乾隆五十六年八月,旻寧(道光)隨乾隆行圍,引弓獲鹿,乾隆大喜,賜旻寧黃馬褂、花翎,稱讚他“不墜滿洲家風”,並也自誇似的提起自己十二歲獵熊的事,可見乾隆對此事一直掛懷。道光最終決議立儲咸豐,也是因為咸豐在射獵時,表現出萬物春生不忍射獵的“仁愛”之心。圍獵場也成了皇室爭奪皇位的競賽場。

(雍正)

再次,以邏輯推理康熙有無因弘曆而傳位雍正的可能。康熙一朝,做的最不盡人意的就是立儲之事,康熙晚年更是出現了史稱“九子奪嫡”的事件,使得康熙大動肝火,大費心神,但最終也並無定見。康熙之死和雍正即位都成為清朝的懸案,眾說紛紜。兒子一輩的事兒都掂量不明白,就早早定下孫子的事,確實是不符合常理。而且“因弘曆而傳位雍正”的說法顯然是邏輯混亂,即不考慮雍正賢能與否,只要能保證能使弘曆即位就只能傳位雍正,這顯然將弘曆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理想化了。康熙又如何能保證雍正一定能立弘曆為太子呢。

(乾隆)

所以,綜合考慮,弘曆的表現確實是雍正能得到康熙青睞,最終繼位的加分項,但也並非是充分條件。康熙對弘曆的喜愛是一個老祖父對孫子的正常喜愛,也更像是疲於應對兒子糾紛不斷的一種逃避。

參考文獻:

1、《清史稿》本紀十《高宗本紀一》

2、張宏傑:《乾隆皇帝的十張面孔》,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


季我努學社


康熙喜愛弘曆的故事,多來自於歷史小說和清宮電視劇的渲染;而這一故事情節,也並非毫無根據,而是根據《清高宗實錄》的記載而形成的。

乾隆在《實錄》開篇,就接連講了好幾件事,來說明康熙皇帝有多喜歡他:

一、

“上生而神靈,天挺奇表,珠庭方廣,隆準頎身。……洎康熙壬寅,年十二,祗謁聖祖於圓明園之鏤月開雲,見即驚愛。命宮中養育,撫視周摯。”

乾隆長得又高又帥,第一次覲見康熙時,康熙“見即驚愛”——世上竟有如此出塵絕豔的美男子。於是康熙把乾隆留在宮中,親自養育。(沒見過誇自己這麼不要臉的)

二、

“備荷飴顧恩慈,親授書課,教牖有加。偶舉愛蓮說以試,誦解融徹,獎悅彌至。命學射於貝勒允禧,學火器於莊親王允祿。……觀者莫不欽為天授。而神槍寶韘,準的具存,貽誨有深焉者。”

這段說的是乾隆文武雙全,深得康熙肯定。另外康熙還把習武用的火槍和拉弓用的扳指送給了小弘曆,原本可能只是出於對幼孫的寵溺。但到乾隆這裡,自己腦洞大開,說什麼“貽誨有深焉者”,倒成了康熙未來要傳位給弘曆的暗示了。

三、

“其年秋,隨侍聖祖巡避暑山莊。……一日望見御舟泊晴碧亭畔,聞聖祖呼名,即趨巖壁而下,顧謂勿疾行,恐致蹉跌。愛護殊常。……特命孝敬憲皇后率孝聖憲皇后,問安拜覲。天顏喜溢,連稱有福之人。”

乾隆不僅說康熙喜愛自己,還把自己老媽孝聖憲皇后也搬了出來(而且是否為親媽還存在疑問)。康熙稱讚孝聖憲皇后是有福之人,福是什麼?自然就是她的寶貝兒子弘曆了。

四、

“木蘭從獮。入永安莽喀圍場。命侍衛引射熊,取初圍獲熊兆,甫上馬,熊突起,控轡自若,聖祖御槍殪之。事畢,入武帳,顧語溫惠皇貴太妃曰,是命貴重,福將過予。”

上面這則故事流傳比較廣。說是乾隆跟隨康熙打獵,突然被一頭熊襲擊,但卻鎮定自若。康熙一槍把熊崩了之後,回帳中對溫惠皇貴太妃說,這孩子命很好,福氣也會超過我。

問題是,康熙在帳中說的話,乾隆這麼會知道?

《清高宗實錄》,是在雍正駕崩之後開始修纂的,這時離康熙去世都十幾年了。死無對證,乾隆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上面這幾個故事,應該是真假參半。康熙晚年時將乾隆養在宮中,這件事是有的;允禧和允祿教乾隆拉弓射箭,也是有的;甚至木蘭秋獮時獵熊那段故事,也是真實的。

但所謂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乾隆很大可能對之前在康熙身邊發生的故事,進行了藝術加工再創作

——康熙養在宮中的皇孫,並非只有弘曆一人,何以見得康熙只對弘曆偏愛?

——康熙如果因為弘曆才把皇位傳給雍正,如何保證雍正一定把弘曆立為皇儲?

——弘曆入宮時只有12歲,陪同康熙不足一年。以康熙的政治智慧,怎麼敢把大清江山託付到這個認識沒多久,而且年紀這麼輕的皇孫身上?

另外,康熙傳位雍正一事,至今仍是疑案。即便康熙真的心許雍正,也和喜愛乾隆之間沒有半毛錢關係。

乾隆之所以在《實錄》當中造作出如此多自擂之語,也無非是試圖為自己繼承皇位,增加一些合法性而已。


搞哥讀史


可以這麼說,愛屋及烏就是這個道理。

大家都知道,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女性買東西都會是因為看中了那個東西的包裝,或者是盒子什麼的?而對所買的東西本身,卻並不是那麼中意,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買櫝還珠,就是買了一個很好的盒子,把盒子裡的珍珠還給賣家了。從這裡來說明愛屋及烏的道理。就很容易能夠讓人理解了。


不管是資料上還是各種文獻,還是康熙接待朝鮮來訪大使等各方面的資料顯示,康熙確確實實是很喜歡他的孫子弘曆的。也就是說很喜歡雍正的兒子。

當然啦,如果說從人之常情,爺爺喜歡孫子這個角度來說,這道理也是能說得清的,但是大家要明白的是康熙可是有數十個孫子的 那麼多孫子,他為什麼獨獨喜歡雍正的兒子弘曆這個龜孫子呢?


大家知道,他這個孫子弘曆可是相當有兩把抓的,首先從外貌上就很好,康熙喜歡他長得英俊又帥,而且智商還高,不光智商還高吧,情商還高,在這種情況下,康熙那是愛的不要不要的,天天把它帶在身邊,唯恐隔天不見,就會心裡想的慌,外出打獵,按說這麼小的皇孫出去是很危險的,那也要帶著,還事有湊巧就一次在打獵的過程中差點被一個熊給咬死了,還好他命大,不過當時他的表現也讓康熙非常吃驚,因為大熊撲過來的時候表現的非常鎮靜,確實像有一個大將風度,或者能夠統帥天下的那種君臨天下的感覺。


你說康熙這麼喜歡他的孫子他爹不就撿了個大便宜嗎?這跟朱元璋喜歡孫子,最後把皇位一定要傳給兒子朱標這個身體不好的病秧子一樣。


文心採露苑


不管是翻閱史稿還是看二月河所著的《康熙大帝》,康熙傳位給雍正都有喜歡乾隆,希望雍正之後由乾隆繼位的原因在裡面。康熙二十幾個皇子,一百多個皇孫獨獨喜歡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並帶在身邊親自教導,當然能肯定他的確是非常喜歡弘曆啊。弘曆能得到康熙的喜愛和看重與雍正暗中揣測康熙失望於自己兒子之間對皇位的爭奪,內心渴望有一份濡慕的親情慰籍有關係。而且雍正買通的康熙身也近伺給他透露的,康熙有"教導出一個好皇孫可保大清三代盛世"的打算,於是雍正在對康熙表現出不願爭奪皇位的表像時把弘曆推到了康熙的面前,並讓弘曆說了一句"兒臣要做皇爺爺那樣的大清第一巴圖努"而贏得了康熙的喜愛和關注。除了雍正格外的用心,不可否認的是弘曆的確也年少聰慧。這之後康熙把弘曆帶在身也親自教導,不僅教他文治武功,還刻意傳授他帝王心術,在臨終前招見雍正時,明確叮囑他,繼位後要立弘曆為太子,以後皇位要傳給弘曆。這一點不僅是我國的史實有記錄,朝鮮的歷史史稿中也有提及,很多學者都查閱過各種史稿得以證實,在資訊發達的今天,我就不在此再多贅言了。總之康熙傳位給雍正除了看好雍正擁有“堅鋼不可奪志"的辦事能力,深信雍正能重振朝綱外,看好乾隆也是選雍正繼位的原因之一。



陳晨孕育育兒專欄


個人理解,沒有乾隆的因素,康熙見到乾隆後是很喜歡,也接到宮裡去教導乾隆,但時間太短,不到一年的時間。以前也有過別的皇子進宮撫養過,再有,廢太子二阿哥小時侯也是十分重視,親自教導,且也是十分有才的一個人,最後也是兩立兩費,所以說老爺子不是看一個人幾個月就決定把皇位給他爸這樣的荒唐人!再要說明一點的是皇位交接過程可能存在問題,但這絕對不代表康熙想把皇位傳給別人的,這爺兒兩都不是白給的,為什麼有那麼多版本的篡權奪位之說,我想可能因為他上臺後的舉動得罪了太多的利益集團,大刀闊斧地改革,再加上老八老九的明槍暗箭,那時的消息還荸薺,所以都說他壞話,對不?


佟鎧銘


沒有什麼因果關係。自二阿哥太子二廢之後,雍正是當時康熙唯一可選的接班人了。因為八爺黨陷害太子(當然太子也不爭氣)和結黨營私的原因,康熙絕不會傳位給八爺黨的任何一個皇子,包括十四。雖然老四也有心機計謀,但是他畢竟是少數幾個將朝廷將百姓將天下放在心上的皇子之一,且是最實幹的一個。歷史證明,康熙的選擇是正確的。雍正是歷史上最勤奮的皇帝,沒有之一。他完成了康熙晚年想做卻又無力做成的幾件大事,為康乾盛世的確立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