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只有3億人,爲什麼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美國消費市場是如何崛起的?

心若有情


這主要是美國消費文化和超前消費理念的“傑作”。與東亞地區這樣的儲蓄文化佔主導不同,美國是一種消費文化,直白點說就是有錢趕緊買買買,啥都金錢花和市場化。

你要問了,萬一生病呢,怎麼也得備點錢救個急啊?話說以備不時之需這點是人之常情,但是老美也把這個給商業化了。大概很多人知道美國看病那叫個貴,除非你特富,不然你存那點錢根本不管用,民眾有了錢只好去買醫療保險(也算買買買),這樣看病時才有個著落。就連醫療這樣事關人命之事也納入了商業領域,還有啥不能買買買的。從這一意義上說,也不是老美不存錢,存了也沒用,不僅主動去消費,為了自身安危,也只好硬著頭皮去消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習慣。為什麼3億就成了最大消費市場?就是因為啥都商業化了,自然成了最大消費市場。

不僅是有錢就買,而且美國還奉行超前消費理念,說白了就是買小東西刷信用卡,下月還,買房買車買農場這些貸款,分期還,把以後的錢放在現在花,這種把幾十年後的錢都拿現在了,自然“增加”了民眾的購買力了。如此“強大”的購買力,消費市場不崛起才是怪了。不過好像咱們現在也有點這超前消費的意思了。

就說這麼多吧,不全面,真要回答全面這個問題,不是幾百字能解決的,先說個皮毛吧~歡迎留言討論


北玄武


這裡的前面半個問題,答案非常簡單,那就是美國雖然人口不多,但是消費力很強,消費力很強的原因在於它的人均GDP非常高。

美國的人均GDP目前已經達到5萬多美元,相比之下我們的人均GDP在2017年達到了8500美元,兩者的差距還是很大的。如果我們同時把美國的人均GDP與德國相比就可發現,兩者之間也差了1萬美元左右。

人均GDP高,自然消費能力強,這是一個必然的邏輯。從世界消費發展歷史來看,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間,被稱為”生存型消費”階段。顧名思義,那是一個賺來的錢只夠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年代。但是,跨越3000美元之後,就進入了”享受型消費”階段,也就是說,那是一個有了餘錢之後,開始關注自己精神享受需求的時代。

如果把世界消費歷史的這些發展歷程與我們自己走過的路做一比較,就可以發現,其中幾乎完全是一個模板刻製出來的。

大家都記得,上世紀末我們為小康目標設定了一個財富標準,那就是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這個目標在本世紀初加入WTO的時候已經達到了。這之後,我們的經濟發展速度突飛猛進,與日俱增: 2007年經濟總量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僅過了三年,我們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今,我們當老二已經整整八年,因此才讓美國感到如芒在背。

如上所述,2001年入世時,我們達到了人均1000美元。2008年,我們的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開始進入”享受型消費”階段,因此國人的海外遊和出國遊大多是從2008年前後開始的。2010年,我們的人均收入達到了4200美元,一年後衝破5000美元,2014年達到了7594美元,2016年達到7900美元,2017年突破8500美元。進入8000美元大關之後,我們的消費開始逐漸從“享受型消費”體驗型消費”轉換,因為消費水平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邱震海


這是一題兩問。筆者先回答第二個問題,那麼第一個問題就相對簡單了。

美國消費市場的崛起是在上世紀70、80年代,有三個標誌性事件。也代表了美國消費市場崛起的進程:

國際貨幣體系變遷

1970年代初,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佈雷頓森林體系時期開始。美元仍然是世界主導貨幣,但擺脫了黃金約束,支撐基礎是美國政府信用。美元資產是全球最具吸引力資產,不論是美國政府、企業和個人都可以低成本融資。對於美國民眾來講太有誘惑了,只要低成本地融資借錢,就可以買到想買的任何東西。

美國變為貿易逆差國

大量資本湧入,決定美國必須保持經常性項目逆差。1976年美國出現商品和服務貿易逆差60.82億美元。1976年是具有標誌性的一年,二戰後美國貿易順差的局面徹底終結。從這一年開始至今,美國連年保持貿易逆差,且愈演愈烈。大量廉價商品湧入,讓美國消費者目不暇接,消費選擇很多,進一步激發了美國消費的發展。

美國實現了金融大繁榮

1980年代,美國大幅放鬆金融監管,推動金融自由化。1980年,美國頒佈《吸收存款機構放松管制及1980年貨幣控制法》。1987年,美國頒佈《公平競爭銀行法》,1989年提出金融機構改革、復興和實施方案。這些法案放鬆金融監管的效果,改變了美國高儲蓄傳統,消費和私人信貸激增,是推動美國消費市場繁榮的最重要原因。

因此,再回到第一個問題。美國最大的消費市場成因在於:

第一,美元地位(上面已經闡述)

第二,消費信貸支撐

金融大繁榮徹底改變了美國高儲蓄模式,和民眾消費習慣。美國轉變成為消費驅動的經濟模式。1985-1987年,美國私人儲蓄率連續三年降至10%以下,分別為8.6%、8.2%和7.3%,此後再也無法回到1945年22.5%的高水平。2017年,美國儲蓄率已經跌至3.4%,處於歷史低點。可以透支未來的消費信貸,支撐了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

第三,硬實力支撐

美國經濟實力世界最強,2017年GDP突破19萬億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4110美元。具有全球範圍內較高平均收入,自然消費能力超高。

第四,新興市場的默默貢獻

在美元主導的國際經濟體系中,美國可以依靠美元地位大量進口。新興市場只能依靠犧牲本國國民福利和資源,並處於國際產業鏈低端,加工低附加值產品再出口到美國。價格極低的產品,幫助美國壓低了通脹水平,提升了美國消費者的購買力,鞏固了美國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的地位。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只有3億人口,但成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的奧秘……


經韜


美國雖然人口只有3億多,但由於美國經濟水平高,個人可支配財富多,購買力強,這是決定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的主要原因。長期跟蹤中美經貿和美國經濟等問題的【小哥哥】認為,衡量消費市場的指標不僅僅要看消費群體,更要看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和購買力。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在自由女神和“美國夢”的感召下,來自全世界各地、擁有各種膚色的富裕階層、高科技、特殊才能人才、各國留學生、各領域的尖端人才,前赴後繼,移民美國。

除偷渡到美國的非法移民外,一般而言,大部分移民美國的人,或有一定的財富積累,如果是通過投資移民美國,那就更不用說了;或有一定的特殊技術能夠創造財富;或是高智商的外國留學生、高科技人才,或至少將來屬於這一範疇、具備未來創造巨大財富的群體。

這部分人,當然也包括大量中國投資移民者,尤其是最近這些年,他們的消費能力都超強,已經遠遠不是改革開放剛開始那幾年,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刷盤子、洗碗的時代了。

這是從國際的角度看,如果從美國國內看,【小哥哥】認為,美國消費市場的崛起伴隨著中產階層的興起、不斷龐大而逐漸崛起。

在美國曆史上,約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隨著美國經濟的發展,城鎮化加速,美國民眾的文化信念也逐漸改變——由剛剛移民到北美新大陸時期的崇尚節儉的新教文化,逐漸轉變成一種大眾消費文化,正是這種文化理念的變化,不斷助推美國消費市場的不斷崛起。

【小哥哥】曾行走美帝一線,目前關注中美經貿和美國經濟等問題。親對回答滿意嗎?歡迎點贊和留言,別忘了關注頭條號【小哥哥打算盤】奧。後續更加精彩奧,麼麼噠。


摩羯財經


消費大小取決於三個條件:一是人口多少,二是錢的多少,三是花錢的意願。

美國人口3億,看似不多,但美國人口在世界排名第三,僅次於中國和印度,所以美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大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

其次美國人均GDP5萬多美元,相比德國4萬多美元,日本3萬多美元,所以美國不但人口多,而且人的收入還高於其它發達國家。

美國經濟主要依靠消費拉動,所以人越消費,經濟就越發展,所以美國政府非常鼓勵人們消費,比如減稅之類。我國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所以需要高儲蓄,這樣才能投資。比如蘇北的存款,江蘇會拿到蘇南去修路,這樣蘇北就窮了,蘇北的消費就起不來,廣東、全國也是一樣的道理。所以美國人願意消費,但我們不敢消費,因為沒錢了沒人幫助。

綜上幾個因素,所有國家的企業都以能夠進入美國市場為最終的目標,因為進去了就等於能賺到美元,所以小國都得聽美國的。

美國消費市場很早就崛起了,殖民地時期,美國的人均收入已經超過宗主國英國了,這也是想獨立衛生的原因。再憑藉後來的大量移民和領土擴張,美國人的生活水平很早就超過歐洲,所以歐洲人喜歡把美國人叫做暴發戶,來諷刺美國人沒文化。


上丞工作室


我不太想多說!我就說兩點!第一!美國的消費市場是配合石油美元存在的!他必須貿易逆差才能輸出美元!第二!發展中國家輸出廉價商品勞動密集工業產品換取美元外匯!而美國人只用一堆綠色的紙換來!在這種貿易中美國輸出高利潤產品!站在產業鏈上游控制整合國際工業體系!說白了!這一切都是人為建立的體系,用美元換取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美國就是在享受廉價勞動力,享受廉價自然資源!給你一堆紙!而這堆你倖幸苦苦賺取的血汗錢,美國人都不會讓你拿著舒服,這堆紙還會每各幾年利用匯率在全世界剪羊毛!敲骨吸髓!覺得殘酷嗎?這就是真相!這就是美國人建立的全球殖民體系!沒有鮮血的殖民體系,號稱最文明的吸血!那些所謂的發達國家也是這個體系當中的一員!無非是站的位置稍微靠前一點僅此而已!這個世界重來沒有停止過戰爭,每天都在開展!一個國家想要真正擺脫這種吸血,必須要有完整工業體系,要統計美國全球工業體系外的製造業強國!只有工業科技強大軍事才能強大經濟才能強大!你打掉他的美元或者美軍!這個體系就會土崩瓦解!這也是為什麼美國人最近像發了瘋一樣到處給中國製造事端!到處給中國甩釘子!他害怕的不是你的GDP!他害怕的是你的中國製造2025!這就是真相!


西風日雨


這裡請大家一定要注意,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依靠的主要就是內需,當然有外貿,但是外貿的佔比從一定程度上講對於大國特別是自身擁有巨大市場的國家來說作用很小。

所謂的內需說白了就是國民對於商品的需求以及消費水平。這裡影響消費水平又收到諸多條件的限制如,自身擁有龐大的市場,這個市場包括消費的人群以及商品的種類,以及政府對於消費的政策,和消費者個人的消費能力和習慣。本人愚見認為消費者的能力以及個人消費習慣是重中之重。

美國人口在世界上來看不是最多的,但是消費能力卻是很強。反而人口多的一些國家國民並沒有太多的錢來進行消費。如印度,印度的人口超級多,但是他的國內消費情況並沒有太樂觀,就是因為沒有錢。這也就是古話“藏富於民”,因為只有百姓有錢了才有購買能力,商品生產出來才可以及時的被消費,這樣才可以再生產,以此來拉動經濟的發展。

從上圖可知印度的人均gdp只有1723美金,那麼除去日常的生活開支,印度人沒有多餘的錢來進行消費。所以他人口眾多也沒有帶來巨大的消費市場。

現在我們再來看美國,美國的人均gdp達到了5.76萬美金,也就意味著除去必要的生活開支美國人手裡餘下的錢都是可以用來消費的。從其他的一些數據中我們也可以瞭解的美國人基本上是沒有存款的,甚至於今天話明天的錢,這些錢不就成就了美國巨大的消費市場嘛?這就要引出下面我要說的另一個因素,消費者觀念。

說到了消費觀念我不得不提一個東西,信用卡。起源於二十世紀初的美國,是以金屬做成,發行對象與使用場所均相當有限。在一九五一年大來卡問世以後,奠定了現代信用卡的雛形。當時持卡人消費時只要出示卡片,由大來卡公司代墊帳款,之後再向持卡人收款。由於其便利性使得信用卡業務漸漸擴展到飯店、航空公司各種行業,髮卡機構也從大來卡公司、美國運通公司擴及到各銀行。

所以我們不難發現美國人早早的就養成了提前消費的習慣,沒錢也要消費,何況他們有錢呢。這便是消費觀念,相比較於我們國家平民,有錢了很多人把錢都會放在銀行,而這些錢都是用來支付子女沒來的房子,車子,教育,嫁娶等,所以錢成了一種“收藏品”而不是用來改善自己生活的媒介。所以我們政府也開始鼓勵我們的民眾消費,採取了一些列政策,從而拉動生產,擴大消費市場。這也是美國消費市場龐大的原因。

還有一個不是消費者決定的。那就是商品的品質問題,如果美國的商品基本都可以做到保質保量,因為有著嚴厲的規章制度。一個好的東西及時你不需要放在你面前,你就會被他的美感與藝術感科技感所折服,那麼就會使你從不需要到想要購買的衝動。這便是美國的商品的特點。加入你需要的東西,製造商總是以次充好那麼消費者即使需要也不會去購買,反而會去其他國家購買,這便是國家巨大的損失。

這也是我們國家需要的給我們企業提更高的要求才行,用嗯每年都會歐美各國購買幾萬億的商品,這不就是資金的巨大流逝嘛?不過我對我們國家有些巨大的信心,對政府的決策也有些巨大的信心,相信我的商品越來越好!

最後希望大家理性閱讀,謝謝大家!


樹先生776


一、1776年7月4日由美國13個州代表共同簽署《發佈的《美國獨立宣言》,無疑是美國最重要的立國安邦的國家文書之一。△美國憲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憲法。1787年5月各州(13個州)代表在費城召開制憲會議,9月15日製憲會議通過《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直至1789年3月4日(獨立戰爭勝利後6年),法定建國日13年,1787年憲法前半部方以生效,聯邦政府得以運行。憲法規定,美國最高法院有權宣佈總統法令違憲。憲法規定美國是聯邦制國家,聯邦權力大於各州權力,採用議會(參、眾兩院)立法監督、總統政府行政、最高法院執法的三權分立、相互制衡的的權力政體架構,能夠有效確保美國的長治久安。 二、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可耕地面積,美國2.5%的農業人口卻是世界最大的農牧產品的出口國,可見美國機械廠現代化程度之高,美國是世界上縣縣有機場,高速公路不收費,油價底廉而交通極其便捷的國家。美國是世界上教育強國,在世界200個著名大學中,美國佔一半以上,在世界10個最頂尖大學中,美國獨佔8席。在世界"諾貝爾獎"中,美國獨佔2/3。在當今世界,美國無疑是世界上政治影響力最大、科技教育水平最高、GDP產值世界最高、軍事實力最強、美元是世界上最主要通用貨幣等,美國佔據了世界科技高地的頂點制高點,高消化源自於高收入水平…

-


留研


首先看看數據,2017年美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57564億美元,同比增長4.2%,位居世界第一。而第二名的是中國,2017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66262億人民幣(摺合54246億美元),目前中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相當於美國的94.2%,所以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在2018年很有可能就會被中國取代。但是中國大陸總人口高達13.9億,而美國人口約為3.2億,中國人口總數是美國的4倍多,這也間接說明了美國的消費能力強。



那麼,美國區區3.2億人口,為什麼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

首先,美國擁有3.2億人口,與中國相比當然不算多,但是放眼世界,美國確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人口大國。美國的人口總數位居世界第三,僅次於中國和印度。其次,美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強國,2017年美國的經濟總量高達193906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人均GDP為59501美元,位居世界第八。而2017年中國的人均GDP為8836美元,美國人均GDP是中國的6.7倍。換個角度看,中國人口是美國的四倍多,而人均GDP不足美國的1/6,但是中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要超過美國,這其實說明中國人的消費也不弱了,而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消費市場實至名歸。



美國政府鼓勵消費,甚至部分美國人有貸款消費、超前消費的觀念。美國的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70%,下圖是美國GDP的各項佔比,個人消費支出佔據GDP的65%,由此看來,消費對美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性。

美國作為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其第三產業極為發達,佔其GDP的比重達80%,屬於消費型國家。美國消費市場很早就已經崛起了,經濟越發展,人均收入越高,消費能力就會跟著提升。美國從1894年就已經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此後兩國的經濟實力差距越來越大,因此很早以前,美國消費能力就已經超過英國了。


錦繡中源


美國消費市場的形成,得益於美國經濟危機,也就是“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以後的一系列經濟政策,四個字:鼓勵消費。也就是凱恩斯主義。

都不願意花錢,將錢存入銀行;銀行不僅僅要付出利息,還要為這些錢尋找投資的機會。

但是不消費,又哪裡來的投資機會。因此,凱恩斯首先在理論上為美國消費市場提供了理論基礎。

就業、消費;消費、就業。首先要有地方掙錢;掙了錢,還要願意花錢;只有花錢去消費,才能進一步推動就業。

其二,美國本土在二戰期間沒有受到戰火的蹂躪。和平的環境下,美國人沒有任何後顧之憂;而二戰後世界各國的恢復重建,反過來又讓美國人大發一筆橫財。

其三,中東地區大油田的發現。福特生產線的發明、5—8美元一桶的廉價石油讓美國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汽車輪子上的”國家。

汽車製造業、高速公路、旅遊業的發展、就業人口的流動性又大大刺激了美國的經濟發展。因此,一個個迅速轉換的增長點使得美國消費市場長久不衰。

其四,社會保障。相對完善的社會保障系統,讓美國人“敢”消費、願意消費。美國人的保險意識很強,琳琅滿目的商業保險品種應有盡有。

只要就業,老闆就必須為你買保險。當然公司越有錢,這種福利也就越多。所以,美國的商業銀行也就不必付出利息,甚至是負利率。

其五,信貸。今天化明天的錢,是美國人的主流意識。美國還有一個段子是這樣的:招聘時如果你從來就沒有貸款,老闆是不會錄用你的。

不光是個人,就連美國作為一個國家,也是如此。美國的外債幾十萬億美元。反正都是借的錢,只要借的到,不花白不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