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在外地被交警開罰單,能回家交罰款嗎?

前幾天開車去了趟安徽,在銅陵境內的某個高速公路收費站被交警攔下,說是有超速違法行為。

現在的執法手段確實先進。在收費站一旁的警務亭裡,一名交警讓我看了看他手裡的手機,上邊有一張照片,拍的是我的車尾,照片下方有一組數據,其中最關鍵的一個數據是車速:91km(公里)。

我無話可說,老老實實認賬。

剛跑的這段高速,經過了大量隧道,全部限速80公里。我的小算盤是:限速80公里,超10%以內不處罰,也就是能跑時速88公里,再加上車上的時速表顯示會比實際時速略快,只要時速指針不超過90公里那一格,就沒問題。

開車在外地被交警開罰單,能回家交罰款嗎?

▲經過隧道時,限速值通常會降低(圖片來源於網絡)

事實證明,小聰明是靠不住的。在通過某個隧道時,腳下拿捏得沒那麼準,恰恰這個隧道里有測速攝像頭,雖然時速只是略超上限3公里,但確實已經達到處罰標準。這裡插一句,現在的手機導航軟件可以提示絕大多數的測速點,但也不是萬無一失,開車時還是要多留意路邊的限速和測速標誌,以免中招。

交警同志宣佈了處罰結果:罰款100元,記3分。在開罰單之前,我問了一句,我是河北的,是不是可以回河北交罰款?交警想了想,答覆說,安徽和河北是聯網的,可以回河北到當地的銀行交。

由於是和朋友結伴而行,我匆匆忙忙簽字確認,拿了罰單開車追趕朋友的車去了,沒考慮在當地找家銀行交罰款的事兒。

等回到家,想想又有點後悔,因為我聽說交警現場開的罰單,一般需要在當地交罰款,異地是交不了的。我馬上打電話給本地的交警朋友,答覆也是應該在開罰單的地方交罰款,我一下子就慌了,難道為了這100塊錢還要再跑趟安徽?

平時處理交通違法,我都用一款叫做“交管12123”的手機APP,在裡邊綁定自己的車號和駕照後,查違法、交罰款都可以在手機上完成。這次打開軟件,發現車的名下沒有違法記錄,這次超速記到了我的駕照之下,3分已經記上了,顯示未交罰款。但點擊這條違法記錄後,又顯示“暫時沒有合適的繳費渠道”——這是不是不能異地交罰款的意思?

開車在外地被交警開罰單,能回家交罰款嗎?

▲12123 APP是公安交管部門的官方平臺,裡邊有繳罰款功能

我又到網上查到了銅陵交警支隊的電話,電話諮詢的結果是,他們也不確定是否可以異地交罰款,建議到本地的銀行去試試——我越想越氣,感覺給我開罰單的交警太壞了。這種攝像頭記錄的超速違法,完全可以做非現場處罰,而非現場處罰是可以網上處理的,也沒有15天逾期不交罰款就產生滯納金的限制。

我還是不甘心,因為開罰單之前我問得清清楚楚,那個交警說河北和安徽已經聯網,這個“聯網”是什麼意思呢?

我又接著上網檢索,關鍵詞“異地+交通違法”在搜索引擎上排名靠前的結果,都來源於自媒體或“百度知道”、“百度經驗”之類,口徑也出奇地一致,就是提醒你,哪裡的交警現場給你開了罰單,就要在哪裡交罰款。如果回家後想再想交罰款,可以委託當地的朋友代交、或者通過專門的代理機構或郵政代交云云。

以我的直覺,這些互相抄來抄去的信息未必靠譜,必須找到權威的消息源。檢索新華社等權威媒體的報道時,終於找到了準確的信息。

實際上,早在2014年底,公安部就會同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開始部署跨省異地繳納交通違法罰款工作。2015年7月1日起,在河北、安徽、山東、四川、貴州、雲南等6省開展跨省異地繳款試點工作;2016年5月1日起,試點範圍新增北京、山西、遼寧、黑龍江等10個試點省(市);從2016年12月1日起,全國範圍內實施跨省異地繳款工作。

安徽銅陵交警跟我說的安徽和河北已經“聯網”,應該指的就是這個。跨省異地繳納交通違法罰款,重點指的也是我這種外地人被交警現場開了罰單的情況。

關於異地交罰款,中國政府網曾在《國務院“便利貼”》欄目中推出《跨省異地繳納交通罰款全攻略》,一張圖把這事兒說得清清楚楚。

開車在外地被交警開罰單,能回家交罰款嗎?

▲什麼叫秘籍,這才叫秘籍

照這張圖的意思,現在全國應該都能跨省異地交罰款了。

我打開手機上的中國工商銀行APP,在裡邊果然發現了一項“交通罰款”,點開後,輸入罰單上的編號,就顯示出那條超速信息,交款後,一張“電子回單”就出現了。

開車在外地被交警開罰單,能回家交罰款嗎?

▲在手機上能辦的事兒,就沒必要去銀行了

交完罰款,第二天我又看了下手機APP“交管12123”,在駕照一項的違法信息中,顯示“已繳款”。

這事兒給我的啟示是,在自媒體時代,信息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混亂。很多自媒體會亂支招,但實際上“交警現場開罰單必須在違法發生地繳罰款”已經是老黃曆了。自媒體們不去核實,互相亂抄一氣,誤導讀者,那些真實、專業、權威的信息反而淹沒在大片信息垃圾中,很難分辨。更詭異的是,全國異地繳罰款的新政實施一年多了,這個重要的信息卻沒有廣為人知,就連很多交警內部人士也是一知半解。

《東拉西車》也是自媒體,不敢說寫得有多好,至少能守住媒體的底線,保證言之有據,不信口開河、不胡說八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