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成長股,科技股是否有大機會?

股海潛龍2018


可以參考一下目前科技股的情況。

科技公司手裡有無“硬技術”“硬資產”很重要
社交類科技股頹勢漸顯

美股市場納斯達克指數近期連續調整,在蘋果、百度交出了不俗的財報後,科技股終於迎來難得的反彈。信息時報記者梳理中發現,目前科技股前景正出現分化,掌握“硬技術”、“硬資產”的科技股股價逼近前高,而社交網絡類科技股則始終未見明顯的反彈。有分析認為,社交巨頭必須加強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硬技術的研發,才有望獲得下一步增長空間。

在多個明星級科技股持續調整後,全球科技股終於迎來了難得的反彈。週二,納斯達克100指數上漲了0.55%,A股上的納指ETF昨日收盤上漲了1.28%

本次反彈是由蘋果、百度交出不俗的業績報告帶動的。蘋果公司週二發佈了超出華爾街分析師預期的2018財年第三財季業績。報告顯示,蘋果公司第三財季淨利潤達115.1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87.17億美元大幅增長了32%。同日,百度也發佈了截至6月30日的2018財年第二季度未經審計財報,同樣給科技股加了把油。報告顯示,百度第二季度淨利潤為人民幣64億元,同比增長45%。靚麗的業績讓蘋果和百度股價分別上漲了近3%和6%。

社交科技股仍未有起色

蘋果、百度的財報似乎一掃科技股持續調整趨勢,但卻仍未能解除港股“股王”騰訊的紅色警報。昨日騰訊控股收市,股價仍未有起色,下跌0.06%,報355港元,距離475.72港元的最高位越來越遠。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同屬於科技股範疇,但據記者統計發現,掌握“硬技術”、“硬資產”的科技股如蘋果、微軟、谷歌,實際上近日股價下跌非常有限,甚至只是創新高後的輕微回調。蘋果、微軟等股價均在歷史最高點附近,谷歌A類股和亞馬遜與歷史最高股價差距大約也只有5%,但臉書、騰訊、推特、微博這種並不掌握“硬科技”,主打規模效應的社交平臺,目前股價與最高峰相比,都出現了20%到30%的跌幅。

需藉助雲計算突圍

據記者瞭解,社交平臺遭到投資者拋棄的第一個原因是增長碰到天花板,而且活躍用戶數在減少。比如推特的財報就明確顯示其月活躍用戶量從3.36億下降到3.35億,臉書在北美的日活躍用戶幾乎沒有增長。而騰訊一季報披露數據顯示,目前微信用戶數突破10億之後,也面臨天花板考驗。而騰訊QQ的數據則更悲催:QQ月活躍賬戶數為8.05億,比去年同期下降6.4%;QQ空間月活躍賬戶數達到5.62億,比去年同期下降11.0%。

除了活躍用戶量這個關鍵指標面臨天花板,全球社交平臺似乎面臨第二個則更致命的麻煩。“看似牢不可破的社交網絡的護城河,其實並非那麼牢固。”戰國策諮詢首席分析師楊群向記者表示,今日頭條、抖音的快速崛起,雖然不能替代微信,卻大量搶佔了刷朋友圈、玩王者榮耀的使用時間,“而這兩點,正是騰訊的生命線。”

根據QuestMobile近日發佈的《中國移動互聯網2018半年大報告》,上半年騰訊系獨立APP的使用時長出現較大幅度下降。2017年6月,騰訊系應用總使用時長佔比高達54.3%,但到了2018年6月,騰訊系應用總使用時長大跌6.6%,只剩下47.7%。而今日頭條系應用則從3.9%暴漲到10.1%,成為變動最大、增長最快的黑馬。

“雲計算成為亞馬遜、微軟、谷歌,乃至阿里巴巴的新增長點,而云計算就是硬科技。”艾媒諮詢董事長張毅向記者表示,隨著市場越來越看重硬技術,騰訊和臉書都需要加碼其雲計算,人工智能等領域的佈局。

(來源 信時記者 潘敬文)


大洋網


長期看應該有發展的機會,畢竟經濟發展的模式越來越向著效率化、智能化方向在發展,所以從這個角度看估值較為合理的技術比較領先的科技股會受到投資者的追捧。但是中短期而言,影響科技股的幾個制約因素要受到重視,一是科技股面臨的泡沫化傾向嚴重,絕大多數的PE普遍偏高,短期股價技術性回調壓力較大;二是目前金融監管趨於嚴格,風險投資融資難度普遍加大,融資利率以及規模受到制約;三是歐美股市處於歷史高位,潛在的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更加審慎。

但是近期證監會鼓勵科技企業上市,政策有利於成長型科技板塊的發展環境,所以一旦市場有所回調,對估值相對合理、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戰略的還是很有投資價值的。


王紅英金融教育


科技成長股是否有牛市,這個誰也無法確定。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優秀的公司肯定會帶來超額匯回報。

14-15年超級牛市和股災過後的16-17年市場發生的典型變化有以下幾點:

第一,沒有14-15年度以及之前的所謂全面牛市裡齊漲共跌,雞犬升天的所謂牛市,但是分出了“好的“”壞的”,人多人在抱怨16-17年更加虧錢,那是他們停留在之前的牛市思維裡,沒有對之後發生的市場巨大轉變做出反饋,在國際投資即將逐步加大介入中國市場的趨勢裡,好的和壞的走勢差異不是一個過程而已,而是一個開始,這也是一個可喜的改變,投資股票不就是尋找優秀的公司,尋找合理的買入價格,分享優秀公司的成長帶來的長期回報嗎?難道買股票誰是心裡自願和出發點就是尋找垃圾的公司,那還不如去賭博,來的快?之所以會長期這樣,多數人不關心公司的好壞,更關心短期賺錢快慢,是因為市場長期的畸形和多數人注重博弈甚於關心價值。

第二,藍籌從估值折價走向長期估值溢價。

歷史造成了藍籌長期折價,是有很多原因的,這裡不詳細展開。這裡只是說一下為什麼會從長期折價轉向必然的長期溢價。

首先,中國的經濟結構的巨大改變,簡單來說,就是經濟發展從人口紅利的支持轉向了產業鏈優勢的支持,巨大的人口紅利帶來的雞犬升天在今後只會越來越少出現甚至根本不會出現,而產業鏈的價值和在全球產業鏈的領導力的出現和提升既是全球經濟體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必然現象,也是我過從人口紅利轉向產業鏈優勢的必然現象。

其次,投資者結構的巨大變化。之前是散戶為主,簡單的散戶為主,現在是90後和00後的散戶必將佔據主導。之前是國內投資者為主,現在是國際投資者逐步增多,之前是國內機構投機為主,現在是逐步走向價值研究價值博弈,這點從日本臺灣和韓國的股市發展也可以看出,歷史的印記不會簡單重複,但是往往有驚人的相似。

第三,交易價值和流動性價值的潛移默化的改變。

試想,你是一個手握數十億資金的人,買一個每天成交不足千萬的股票,也許把他打到漲停很容易,但是如何退出來,在近期常見的個股走勢裡可以看到,沒有交易流動性的個股為什麼頻繁閃崩?因為缺失了對手盤,因為沒有流動性,那麼,也許你投入一千萬,打漲停你可以滿打滿算賺個100萬,但是你卻無法賣出,而相對於藍籌的交易流動性優勢,也許手握數十億資金的人可以拿出1億,在交易流動性的優勢下,可以輕鬆地賺到1%就是100萬卻沒有前述的這種被動風險,也許拿出2億賺1%就可以賺到200萬,這就是所謂流動性溢價,藍籌具備這個價值,績差和流動性差卻只有風險。不知道大家有沒這個感受,多數時間很多個股別說買入一千萬,就是我想買入100萬,買賣都困難。

第四,科技股投資有幾個問題。

首先,科技股本身就存在巨大的邏輯風險,第一,你的科技技術不是最先進的,第二,最先進的也會出現技術更替風險,第三,科技股需要鉅額高佔比的研發投入,而研發投入並不必然帶來利潤,第四,就算前述都滿足,那麼估值一定非常高,只有公司長期保持壟斷地位,才能在長期保持高估值基礎上賺到公司持續保持領導地位帶來的錢,問題在於,這一類公司都不在國內。

第五,我們假設一下,這些優秀的公司在國內上市了,他們保持了高估值和高流動性,那麼,為什麼我們要買現在小創裡的所謂科技股,他們面對阿里百度騰訊的價值在哪裡?他們被吸收交易流動性後憑什麼出現估值溢價?他們在各自的產業上有巨頭在研發上面的風險承擔能力嗎,有研發的水平差異導致的研發利潤兌現能力嗎?有巨頭國內上市後的人才和股權吸引力嗎?

總結起來,優秀的科技公司目前都不在國內上市,優秀的公司上市後,經過一段時間和格合理定價時間後,國內目前多數的所謂高估值科技股只會失去交易流動性,在失去交易流動性之後,自然就會逐步失去融資能力,從而更加失去在產業的發展能力。

送大家一句話,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龍哥fei0598


2018成都智博會開幕,多種智能科技產品亮相,科技股機會來了!

今日(2018年7月20日)早盤隨著人民幣繼續走低,兩市快速下探,隨後在科技股逐漸活躍的帶動下觸底反彈後繼續震盪,權重集體調整再度成為拖累市場反彈的元兇,科技股逐漸活躍。

板塊上,翻紅板塊逐漸增多,一些科技板塊表現亮眼。科技是國家政策重點關注的領域,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科技,有關注有重點才會有機遇,我認為科技方面同樣也存在很多的投資機會,映射到股市上,相對應的板塊軟件服務、半導體、元器件等在中長期來看同樣是具備上漲效應的。而在消息面上,一些與科技相關的消息面也是層出不窮。

2018成都智博會開幕 多種智能科技產品亮相

7月19日,2018中國(成都)智慧產業國際博覽會開幕,博覽會吸引了地方政府和眾多智能科技企業參與。此次博覽會聚焦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及熱點,共分優化設置信息安全、人工智能、智能製造、軍民融合、智慧城市、數字娛樂6大專題展區,通過展覽與會議、洽談、賽事、互動體驗的有機結合,多形式、全方位展示數字經濟發展成果,助力貿易合作、投資促進、技術交流。

著這裡我從軟件服務和元器件板塊跟大家從技術面上講解下。

在軟件服務板塊上,大趨勢上屬於反彈之後的企穩階段,短期均線相互糾纏,MACD指標在弱勢區域金叉,紅柱有漸漸增長的趨勢,KDJ指標三線聚集於一點之後J值拐頭向上,而今天板塊內多支個股漲幅較高,可對於板塊內具有低估值的優質標的記性重點關注。

而對元器件板塊,目前處於5日、10日均線之間,屬於上有壓力下有支撐的狀態,可以看到在5日據悉奶附近多空爭奪較為明顯,分時圖上可以看到盤中兩次處於高位都被打下來了,而KDJ指標目前出現了死叉,後市大家要關注板塊盤中量能是否出現放大以及指標的情況,不過對於中長期依舊有必要關注。

總而言之,對於相關科技板塊,大家可具體根據板塊內個股的回調情況進行把握,但是對於中長期來看,科技板塊依舊存在機會,可持續關注,但是對於目前大盤反覆震盪的局面,大家密切關注成交量放量等信號,不易過分激進,始終要把控制風險放在第一位,注意穩健操作。


股海擎天


我是一個老股民,股齡二十二年。人說“在股市待過二十年,你會很富有;超過三十年,你會有很多經驗可以分享”,很遺憾,我沒有很富有,發了點小財而已,但我確實有很多經驗可以分享!

2018年,成長股,科技股都沒有大機會!要謹慎!

看到了吧,這就是我給的答案,不,確切的說,一盆冷水。

我在股市幾十年,歷經多次牛熊,我知道股市的特點。我瞭解主力操盤的手法,它們的套路在我面前沒用。你要問我為啥這麼狂?

我的答案是:我被它們坑慘了!

所謂:久病成良醫,我吃的虧多了,也就記住了。畢竟虧的是錢,是錢啊!

為啥我說沒大機會?因為,中國股市一大特點就是時效性。牛市最長不超過兩年。

05年牛市,漲到07年10月見頂;

14年牛市,15年6月見頂;

本輪牛市,16年初開始,到現在,兩年!

有人說,這是牛市嗎?大多數股票不漲,漲的都是別人的股。

我答覆你:是牛市,就是成長股、科技股、藍籌股的牛市。而且以後也可能一直這樣,不是所有股票都漲,誰業績好誰漲。業績不好的?業績不好你還買?虧錢你怨誰?

上證50指數漲了50%多


藍籌成長股代表格力電器,漲了五倍!


貴州茅臺漲幅接近十倍!

科技股的代表中興通訊漲幅四倍!



牛市時間,跨度兩年,到位!

幅,到位!

所以,我的結論,小牛市結束了,今年,股市整體基調,調整!

你要說,還有很多沒漲的。我說,沒錯。漲的,有漲的理由;沒漲的,也有它自己的原因。以後,中國股市也不可能齊漲齊跌了,股票太多了,三千多家,再發下去,就奔四千家了。憑啥業績不好的,還有人買你?下跌是正常的啊!

再一個,美國因素也很重要,要打貿易戰了,美國一發瘋,連它自己都怕,這個氛圍下,還能逆世大漲?

我是不信的!

我在今年的操作策略,保守。

逢低買,見好就收,賺點就落袋為安,不貪。年底能賺20%,就是大成功!

要是對你有啟發,我很欣慰!

你要不同意我的觀點,請留言!


淨空不是空




總結,高科技,高成長個人都非常看好。也看好中國復興!對國家發展非常有信心! 7 目前發展的好的公司都是高成長,行業細分龍頭公司,,講故事,空炒概念的時代已經逐漸終結了,所以樓主講的問題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投資的時候不能盲目跟風,從各個方面深入研究公司基本面,平時要多花時間研究公司的各項指標,市場佔有率,行業發展前景,股權分佈情況,市場估值情況,還有多學習高科技和新興產業知識,有條件和空閒的可以去公司拜訪等等,最後在來做投資決策,這樣才能避免落入陷阱。因為是信息化時代,基本很多公司數據都能查到,就看大家在明牌的情況下,誰能把牌打的更好了!看好高科技產業,如果有需要交流和分享的可以留言和發信息,願意一起學習進步!


谷月軒1


VR、AR退潮,是不是一個進入的好機會?(附股票) 黑科技挖掘者 2018-03-04 08:29:26 2018年2月正值狗年春節,受此影響國內VR/AR行業的融資消息不多。本月國內外VR/AR圈總共完成13筆融資,其中國內僅有三家,且都未公佈具體融資額;國外共有10筆,總融資額超8800萬美元,似乎VR/AR已經到了冷卻期,經歷過16年17年的熱潮,其已然退去了原來的光環,取而代之的是現在的人工智能,那VR、AR到底發展的如何了,是不是在低潮有機會介入呢? 社交平臺VRChat用戶破300萬,人氣飆升 據非官方數據追蹤網站SteamSpy的數據顯示,不久之前有100多萬人註冊了VRChat賬戶,之後突破200萬用戶,而現在已經接近300萬。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快速增長。這是一款虛擬社交軟件,玩家可以在虛擬VR空間打造自己阿凡達化身,人人都可以參與到一起,進行互動交流。增長速度之快,也源自於VR的普及、瞭解。 VR在商業端開始接近大眾生活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開始發現到,包括萬達廣場、新城吾悅廣場、等等一眾廣場在內,開始新興出許多VR體驗館, 這些圖片均來源於VR館,消費人群明顯非常熱門,包括小編自己看到商場裡的VR體驗人群,真的有些難以置信,有消費人群,就有大增長的空間,這個是必然,只要消費人群常在,VR發展就會越來越快,因為有不斷的資金流入,能夠獲得資金補助。 高端VR銷量持續增長 目前高端VR,主要是索尼、Oculus、以及htc vivo,銷量也是索尼一馬當先,已經超過200萬臺,而且2016年僅僅100萬臺,增長率驚人,除了上表中的VR還有一個三星VR ,其很大一部分銷量來自於銷售手機贈送的VR設備。 2017年VR普遍處於降價銷量,降價來源於設備成本的變低,以及為了推廣VR設備,VR設備銷量其實是為後面VR遊戲、軟件等服務性收費做準備。 我們中國的股票投資機會在哪? 因為軟件服務、遊戲等國內的VR創作都掌握在大公司手中,而且國內VR在軟件上沒有大資金的投入,目前還看不到適合的投資標的。 所以可以從硬件端下手,或者從服務端入手。 星星科技:已經向HTC供應虛擬現實穿戴 設備結構件。 高新興:與國內虛擬現實的開拓者北京蟻視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順網科技:2015年公司與HTC 戰略合作,獲得在大陸公眾上網場所的獨家代理權,當前已啟動順網VR 全國旗艦店招募,落地VR 推廣,通過在網吧搭建VR 體驗區、鋪設HTC VIVE 設備方式進行。 易尚展示:公司在3D掃描成像、虛擬展示技術方面進行了專項研發投入,已經成功研發出高效率的全方位3D掃描設備,擁有基於結構光掃描、雙目視覺為原理的3D快速掃描及彩色3D模型快速重建技術。 水晶光電:公司專注於光學、光電子及藍寶石襯底相關產品的研發銷售,公司正在觸及虛擬現實產品領域,旗下晶景光電已研發出相關零配件,將向設計廠商供貨。 聯絡互動:國際化視野佈局VR產業鏈。公司通過全資香港子向美國3D和虛擬現實內容的製造Avegan增資1500萬美元已取得其21.02%股權。Glyph是一款提供獨特影音一體化解決方案的虛擬現眼鏡,擁有領先的視網膜成像技術。公司5%戰略入股雷蛇,有望為VR遊戲的研發和運營奠定重要技術和平臺基礎。 歌爾股份:為ps vr Oculus 獨家代工,研發能力較強。 在冷卻期投資是最理智,祝君成功,歡迎關注我


打坐僧人


在進入2018年之後,主力資金從上述白馬股獲利撤出現象明顯。另外中小創市場經過將近兩年半深度回調後,創業板整體估值趨於合理,其動態市盈率與2013年曆史底部位置相近,尤其是中小創市場中以科技創新成長股為代表的泛科技股在狗年開市以後大受資金追捧,反彈走勢強勢。如東土科技3個連續漲停,東方國信節節新高,匯川技術創出歷史新高等。

個人認為科技股在整個2018年會有較好持續的表現。一方面是科技股目前整體處於底部位置,看好今年的反彈。另一方面是我國對於科技發展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政策扶持也越來越大,如權威官媒新華社發文《中國資本市場的“BATJ夢”該圓了!》,具有風向標的意義。在市場投資心理層面提高對戰略新興產業成長股的偏好。

再結合近期科技股、軟件服務、網絡安全等題材股的活躍,筆者建議短線可以參與到相關芯片和人工智能等科技創新行業中超跌具備較好成長性個股反彈行情中。


東海鑑股


如果說2017年是價值投資為導向,以白馬股為先鋒,週期股為側冀的投資結構。那麼2018年,很有可能走出繼續秉承價值投資導向,白馬股、成長股、科技股、週期股等百股齊放的繁榮局面。

說到科技股,怎麼說都應該是成長之王。看看去年的美股、港股中新經濟獨角獸的表現,吸引了全球投資人的目光。特別是國人,在美港上市的阿里、騰訊、百度、京東為代表驚豔表現,羨慕死了我們A股的投資者。好在近日有消息稱,證監會稱將對包括生物科技、雲計算在門人的四個行業的獨角獸企業開綠色通道,企業申報ipo即報即審,並深化ipo市場化改革。而滬深兩大交易市場也發出了類似的指導意見,或許這對A股投資人的安慰吧。

客觀地講,中國經濟結構正處於新舊經濟並存,新舊結構轉換的重大歷史轉折期,突出地表現出近幾年來,以新技朮、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新經濟增長迅速。而目前A股市場仍以傳統產業為主,金融地產工業原村料佔主角,股票市場結構失衡。這就使得A股在指數上漲到一定階段,就不得不回調,因為缺乏股指上漲的新動能。

所以新經濟下表現出來的對一國經濟的影響力、拉動力,對任何一國經濟有質量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能,資本市場必定會作出的積極回應。春節過後,很多科技股(包括假科技講故事的)都走出要麼築底回升,要麼大幅上揚的走勢。但目前的A股,真的需要象那些走出去的公司呀。

非常一般相信,如果現在的一切變成現實,以科技股為成長之王的春天一定會有。

讓我們拭目以待。


非常-般


本人老股民,股齡21年,我認為2018年,成長股科技股機會一般,總體將處於築底階段,個別業績增長較好的個股會表現較好。但將目光放遠一些,未來3到5年,成長股科技股還將會有比較大的機會,從目前創業板的指數看,已經下跌3年,從4000點跌倒1500點,無論時間還是空間看,都已經調整到位了。創業板目前整體估值並不高,已經具備較大的安全邊際了,成長股科技股的成長性還是值得期待的,科技興國也將是未來最基本的方針,因此建議挑選一些真正具有科技實力和成長性較好的公司,買入後持有2到3年,一定會獲得不菲的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