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信林:黨內政治文化的基本內涵

潘信林: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内涵

潘信林: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内涵

相關內容:《黨內政治文化怎麼看怎麼辦》內容簡介與主創人員

《易經》先有“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說。孔穎達《易正義》釋為:“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聖人觀察人文,則詩書禮樂之謂,當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文化連綴成詞,則屬劉向《說苑·指武》:“聖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後武力。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近現代意義的“文化”,來自拉丁文Culture(拜神、耕作等)的意譯。

1871年,“人類學之父”泰勒在《原始文化》中將文化定義為“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律、道德、風俗以及作為一個社會成員所獲得的能力與習慣的複雜整體”(《中國大百科全書》社會學卷)。馬克思主義認為,文化是人類社會活動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類所創造的一切物質的和非物質的東西。在結構上,文化是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統一,精神文化是最深層、最內在、最核心的文化。政治文化是社會的政治象徵、政治過程、政治制度、政治活動、政治思想等在人們精神領域的反映,是一定的社會主體對於政治問題的認識、態度和價值取向,主要由政治物質文化、政治制度文化和政治精神文化等構成。黨內政治文化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信仰、思想、理念和精神的深刻反映,是黨性的集中體現,是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的重要保障。

1.黨內政治文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集中體現黨性,與政治生態、政治生活相輔相成。馬克思主義是黨內政治文化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根本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在帶領全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實踐的進程中,形成並不斷豐富和發展了黨內政治文化。我們黨把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作為自己的政治靈魂,作為精神上的“鈣”。體現在政治文化上,自然就是革命理想高於天,勇於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奮鬥,為共產主義事業獻身;就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虔誠而執著,至信而深厚;就是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因此,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旗幟和指南。

黨內政治文化充分體現中國共產黨黨性。黨性思想是黨性自覺的集中表現。黨性思想是無產階級政黨對自身本質特徵的認識和概括,以此區別於其他政黨。樹立正確的黨性思想是開展黨性建設的理論前提。黨的十八大以來,黨性建設的實踐開展和理論創新進入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尤其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反腐敗鬥爭等實踐過程中,研究黨性思想,實現黨性自覺對於轉變黨的作風,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於黨性的核心、黨性的根本、黨性的表現方式等重要理論問題的深刻概括和闡述,更是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現實針對性。其一,黨性的核心是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性,核心就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其二,黨性的根本是堅定的無產階級立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產黨人特別是領導幹部,都應該心胸開闊、志存高遠,始終心繫黨、心繫人民、心繫國家,自覺堅持黨性原則;其三,黨性修養必然表現為黨的作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在作風問題上,起決定作用的是黨性”。這表明黨的作風是黨性修養的外在表現。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重要思想是對黨性建設實踐的最新總結,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政黨黨性思想的重大發展。

良好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態風清氣正的關鍵。如果沒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底蘊和滋養,信仰信念就難以深沉而執著。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必須切實把握黨內政治文化的精髓,不斷增強對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自信和自覺。黨內政治文化是我們黨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黨的生機活力要以黨內政治文化健康發展並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為支撐。無論從黨的整體來看,還是從黨員和領導幹部個體來看,高度重視和大力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對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構建黨內良好政治生態意義重大。

2.黨內政治文化是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以革命文化為源頭、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體的文化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黨內政治文化的基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和底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大發展為條件。中華民族之所以是個偉大民族,是因為她創造了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孕育了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崇高的價值追求,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它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根”。中國共產黨產生於中華民族,來自於中國人民,黨內政治文化也是建立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齊治平等思想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等,都為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提供了豐富滋養。

革命文化是黨內政治文化的源頭。對中國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革命文化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革命文化包括黨在革命戰爭時期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培育形成的各種革命精神,比如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這些都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革命文化是黨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展示著我黨歷史的主題、主線、主流和本質,深刻揭示了歷史事件、歷史現象背後深層次的文化原因,深刻蘊含著黨團結凝聚、純潔先進、成功發展的秘訣。革命文化是黨內政治文化之“魂”。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用革命文化塑魂鑄魄,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代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偉大斗爭中,就會更有底氣、更加自信。

延安精神

延安是中國共產黨和軍隊的根據地,勤勞勇敢的老區人民用生命和鮮血哺育了中國革命;延安是中國抗日戰爭的總後方,在極其殘酷的條件下,廣大軍民開展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大生產運動,為奪取革命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延安是毛澤東思想從形成、發展到成熟的聖地。毛澤東同志關於中國革命的政治路線問題、軍事問題、黨建問題、哲學問題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理論著作大多是在延安撰寫的,黨的七大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也是在這裡。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就是在延安實現的。

延安在革命戰爭年代曾是中國共產黨的指揮中樞和戰略後方,中國共產黨在這裡運籌帷幄,作出了關係中國革命前途命運的一系列重大決策,為奪取全國政權奠定了堅實基礎;這裡孕育了偉大的延安精神:“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傳家寶,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的延安精神教育滋養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凝聚人心、戰勝困難、開拓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弘揚延安精神,要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始終牢記“兩個務必”,保持延安時期那麼一種忘我精神、那麼一股昂揚鬥志、那麼一種科學精神,為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懈奮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延安幹部學院考察時強調,要繼續挖掘延安精神這個寶藏,教育各級領導幹部始終保持和發展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黨內政治文化的主體。黨內政治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中國共產黨政治實踐中的文化反映。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離開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馬克思主義認為,任何一個社會佔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都是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社會主義社會的意識形態必須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導。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從社會主義改造到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起,就開始形成了我國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們黨又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借鑑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經驗,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由此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發展道路是: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因此,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黨內政治文化的主體,這個主體內容極其豐富,形式極其生動,我們需要進行認真地提煉、總結、概括和發展。

3.黨內政治文化是政治物質文化、政治制度文化、政治精神文化的有機統一。黨內政治物質文化是維繫黨內凝聚力的重要紐帶。它是以物化形式存在的我們黨的政治象徵,如:黨旗黨徽、革命舊址、人民英雄紀念碑、革命紀念館,等等。黨內政治物質文化遺產為我們黨所獨有,並深深地打上了我們黨的烙印,體現了我們黨獨特的思維方式、世界觀、價值觀、審美意識、情感表達等因素,反映了我們黨對自身特性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以及被世界認可的程度,它是維繫黨內認同、提升黨內凝聚力的重要紐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光榮傳統不能丟,丟了就丟了魂;紅色基因不能變,變了就變了質。”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黨內政治文化的光榮傳統,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黨的寶貴財富。黨內政治物質文化遺產正是黨內政治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通過對政治物質文化的瞭解、學習和傳承,有利於鞏固對黨的認同感,加強黨的自豪感,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黨內政治制度文化是政治文化建設的保障。制度建設是關鍵環節,只有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制度體系,黨內政治文化才能以比較完整和規範的形式存在。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要注重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明的紀律作為全黨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步調一致前進的重要保障,既是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又是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保證。新時代,我們黨面臨的執政環境和執政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仍舊嚴峻、複雜。要有效化解黨面臨的重大挑戰和危機,首先應把黨內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解決好,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完善規範、健全制度,紮緊制度籠子。黨中央出臺了《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堅持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相統一,對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提出了系統全面的要求。

黨內政治精神文化是政治文化建設的基礎。黨內政治精神文化是最深層的黨內政治文化。理想信念,是黨內政治精神文化的核心。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指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也是保持黨的團結統一的思想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注重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不斷培厚良好政治生態的土壤,旗幟鮮明抵制和反對關係學、厚黑學、官場術、潛規則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建設好黨內政治精神文化,就要緊緊盯住黨內政治生態出現的新變化新問題,激濁揚清、扶正祛邪,積極引導黨員幹部將良好的黨內政治文化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以良好的政治文化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嚴肅健康的政治生活。

(本文摘選自《黨內政治文化怎麼看怎麼辦》緒論)

初稿者簡介:潘信林(1982-),湖南漵浦人,中共黨員,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湘潭大學研究基地常務副主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湘潭大學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於2008年、2011年獲湘潭大學管理學碩士、博士學位。近年來,主持、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省部級項目十餘項,出版著作《毛澤東鄧小平行政管理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參著)、《毛澤東政府管理思想與服務型政府建設研究》(湘潭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獨著)、《地方政府文化管理理論與實踐》(湘潭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合著)、《黨內政治文化怎麼看怎麼辦》(黨建讀物出版社2018年版,合著)等多部,在《馬克思主義研究》《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新視野》《湘潭大學學報》等CSSCI來源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多篇文章被人大複印資料《毛澤東思想》《公共行政》等全文轉載複印;指導本科生獲國家級創新創業課題並獲結題優秀等級,指導學生在中國社會科學網、人民網、光明網、中國網、紅網等多家網站發表60餘篇理論文章,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的文章《學習馬克思鬥爭精神:主義真,同志以奮鬥不止》被光明網、中華網、鳳凰網、網易、搜狐、央視網、中國日報網、人民日報海外網、中國青年網、今日頭條等全國一百多家網站全文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