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醫院病例:13歲女孩嚴重心衰伴間歇性跛行,找到病因後竟然能治癒

阜外医院病例:13岁女孩严重心衰伴间歇性跛行,找到病因后竟然能治愈

這是一例13 歲女孩,因“間歇性跛行1 年,加重伴胸憋、氣短半年”入院。

患者1 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雙下肢間歇性跛行。半年前雙下肢疼痛較前加重,出現活動後胸憋、氣短。

超聲心動圖示全心大,左心室射血分數22%,肺動脈收縮壓約71 mmHg。

外院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

入院後,查四肢血壓示右上肢血壓138/98 mmHg,左上肢血壓110/100 mmHg,雙下肢血壓測不到,超聲心動圖示全心大,射血分數為 29%,肺動脈收縮壓達102 mmHg。

查體:雙上肢脈搏不對稱,雙下肢足背動脈搏動消失。

心臟濁音界向兩側擴大,心率90 次/min,律齊,心尖區可聞及3/6 級收縮期吹風樣雜音。

CT掃描結果顯示降主動脈遠段- 腹主動脈上段管腔極重度狹窄幾近閉塞、左頸總動脈近段重度狹窄、左鎖骨下動脈近段閉塞。

實驗室檢查: NT-proBNP 20 822 pg/ml,血沉23 mm/h。

阜外医院病例:13岁女孩严重心衰伴间歇性跛行,找到病因后竟然能治愈

圖注:1A:術前 CT 示降主動脈 - 腹主動脈上段極重度狹窄(箭頭所指);1B:術中夾層(箭頭所指);1C:術後 6 個月 CT 示主動脈狹窄明顯改善,夾層消失

診斷:大動脈炎,心力衰竭,紐約心臟協會心功能Ⅳ級。

積極治療心力衰竭同時,予強的松20 mg qd 口服,症狀無明顯改善,曾發生一過性急性左心衰竭。

鑑於患者胸腹主動脈極重度狹窄接近閉塞,心力衰竭進行性加重,危及生命,經會診決定抗炎基礎上儘早行胸主動脈球囊成形術。術中出現輕微降主動脈局部夾層(圖1B),術後收縮壓壓差由99 mmHg 降至29 mmHg。

症狀明顯改善,複查四肢血壓示右上臂血壓125/62 mmHg,右下肢血壓77/46 mmHg,左上臂血壓94/58 mmHg,左下肢血壓78/47 mmHg。查NT-proBNP 2 633 pg/ml,血沉8 mm/h。

繼續口服激素、抗心力衰竭、抗血小板等藥物治療。術後6 個月隨診,患者體重增加10 kg,無不適,複查CT 示降主動脈及腹主動脈上段狹窄較前明顯改善、局部夾層消失,超聲心動圖示左心房內徑為 33 mm,左心室內徑為47 mm,射血分數為54%,NT-proBNP 及血沉正常。

討論

該患者以間歇性跛行起病,臨床注意監測四肢血壓。發現血壓不對稱或肢體動脈搏動減弱時,需行主動脈CT 明確有無狹窄、閉塞等血管病變,警惕大動脈炎 可能,並與先天性主動脈縮窄相鑑別。

本例患者為女性,以間歇性跛行為特徵,影像學提示主動脈及其一級分支狹窄或閉塞病變,符合兒童大動脈炎的診斷標準。

此外,患者激素及抗心力衰竭治療後仍未緩解,出現一過性急性心力衰竭。為挽救生命,本病例首次在抗炎治療基礎上,於大動脈炎活動期行胸主動脈球囊成形術。

術後症狀明顯緩解、心臟結構及功能逐漸恢復、NT-proBNP、血沉及血壓恢復正常,提示球囊成形術有助於以後負荷增大為特徵的TA 併發心力衰竭的近期預後,其遠期療效有待進一步隨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