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生活停滯不前的,不是舒適,而是服從!

讓你生活停滯不前的,不是舒適,而是服從!

如果現在有個機會讓你改變自己的身份,並踏出熟悉的生活圈子,你會這樣做嗎?

我相信,絕大數人都會猶豫不決,他們甚至根本沒這樣想過。可能會失敗的想法被放在了第一位,因此壓力和恐懼感總是縈繞著他們。實際上即使很多時候,做出決定並不是為了利益,也會如此。

無論如何,一旦你被他人或者自己認定為“需要保持原狀”,你已經離自己真實的偏好越來越遠了。

因為此時讓你停滯不前的不是舒適,是服從。

這種情況在生活中太普遍了。大多數人選擇在一條路上一直走下去,並且為了培養相關的技能,不惜花時間和重金投入,結果會發現越來越難以自拔,想要轉身已經不可能了。

這種人有個特點,不但被自己觀念束縛著,同時也很容易被人際關係和文化背景影響。

讓你生活停滯不前的,不是舒適,而是服從!

愛在藝術,激發更多的熱情

我曾經看到過一篇關於藝術家Marla的採訪。在Marla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對藝術的天賦和興趣。從小便喜歡讀書寫作,不僅如此,在她長大後也對戲劇、舞蹈和現代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但是,父母卻給她的人生規劃了路線,認為她應該去做傳統而穩定的工作。並且她自己也僅僅把藝術當成了一種業餘愛好,去選擇了法律行業。

這樣做的結果是,即使她對法律沒有一絲厭惡,依然沒有辦法集中精力投入其中。在法律行業摸爬滾打歷時多年,終於有一天,她做出決定換種活法——投身先鋒藝術經營。

Marla說,做出決定之前,這件事情折磨了她很久。那些複雜的情緒,如今已如釋重負煙消雲散了,但是剛接觸新行業的時候,滿腦子都是恐懼和內疚。畢竟熟悉並擅長的法律行業,更能讓她感覺舒適安穩。

“藝術才是我的所愛,它更能激發我的熱情”,Marla很興奮的說著。

雖然開始總是感到焦慮,做什麼都得小心翼翼的,先鋒藝術世界的魅力,讓她有了共鳴,激情就起飛了。現在的她感到非常的滿足、愉快,並且這種感覺讓她創造力不斷,6年來沒有衰減過,反而越來越強烈了。

讓你生活停滯不前的,不是舒適,而是服從!

一味的“服從”,是自我安慰和陶醉

實際上,重獲自由的Marla,僅僅是職業方面的一個代表,這樣的情況在其他人身上也有著不同領域的現象。

例如,一些MBA學生就是如此。大多數學生,包括平時在交流中侃侃而談的人,一旦到了大學課堂上,面對老師教授的提問,敢於舉手回答的人寥寥無幾。

這是因為,從小他們就被灌輸了一種權威不可批判的不可反駁的觀念。這不符合文化背景要求。

但在美國課堂,學生卻能夠解放自身的這一方面。他們能夠舉起手、說出所想、質疑權威,而且最重要的是,做自己。對跳出舒適區的恐懼和焦慮是正常的,人們總是對未知的東西好奇而又不敢接近。

但是你以為的舒適區,如果只是一味的“服從”,在這種情況下獲得的只不過是自我安慰和陶醉。

因為在“服從區”裡,你除了按照父母規劃的路線,文化背景限制下的做人方式,在日復一日不斷重複,看似盡職盡責,也許只是在滿足他人寄予的厚望,而並非是自己想要的舒適區生活。

讓你生活停滯不前的,不是舒適,而是服從!

脫離舒適區,去發現真實的自我

我們要怎麼樣去判斷一直自己認為的舒適區實際上是服從區?

首先可以把問題真正所在找出來。找出某件特定的事情,然後嘗試著去質疑它。這可以是你想改善提升的事情,也可以是你不滿意的事情。

最快速度清點個人價值觀。你的激情何在?動力何在?你喜歡做什麼?如果沒有誰或事會阻止你做任何決定,你最想做什麼?

分析匹配度。在你做的事情中,你能否找到自己價值觀和激情的影子?如果可以,那麼你做這件事可能不是出於服從,或至少不全是。

但如果你難以在其中看到真實自我,那麼你可能就身處服從區,這或許是你重新考慮現狀、考慮有沒有必要做出改變的時候了。

其實,在工作和生活中,為承擔那些基本職責,我們必須完成很多特定工作要求。在微觀層面來看,服從是職場生活的核心要素。但是當服從在各方面都碾壓你的個人意志和激情時,你就必須從全局角度反省一下,你是否正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們發現每個人的日常習慣很難打破,這是有原因的:日常習慣是我們存在的根基,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穩定性。但是,迴避變化會使我們停滯不前,而踏出舒適區有助於培養新技能、從而讓自己自信十足。

一旦發現並脫離服從區,你將能發現真實的自我——你真實的興趣和激情所在。它將讓你過上更充實、更有意義的生活。

讓你生活停滯不前的,不是舒適,而是服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