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做情感勒索?

詩莫顏


正巧最近剛讀了一本書,名字就叫做《情感勒索》。不妨來和大家探討一下。

一、先來看三種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情景

第一種:你本來已經打算週末和朋友出去玩了,父母雖然知道,但是他們要帶你去走親戚,你試圖和父母溝通,父母卻說:是你和朋友出去玩重要還是我們重要?怎麼這麼不孝順?

第二種:你的男朋友做了一件讓你很不舒服的事情,你希望他道歉,最起碼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是,當你和男朋友溝通的時候,他卻說:我這都是為你好!你要是不理解我,我們就分手!

第三種:你已經連續加班很久了,996,特別累,想休個假,當你和頂頭上司提出來的時候,領導說:現在是項目的關鍵時期,你想請假?可以啊?那你好好考慮一下你有沒有責任心!考慮一下你今後在公司的前途吧!

二、何謂情感勒索?

上面舉的例子,就是典型的情感勒索。大家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在生活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形?

根據調查,情感勒索主要發生在三種關係中:

父母與兒女之間

情侶與夫妻之間

領導與下屬之間

如果下個定義的話,情感勒索很好理解,就是:在人際關係中出現問題時,沒有道理、拒絕理性溝通,不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的一方,用道德(你怎麼這麼不孝?自私?)、愛情(你不順著我的意思就是不愛我,如果不聽我的我就離開你)、責任(你不按照我的意思辦就是對工作不負責)來綁架對方,逼迫對方不得不主動退縮,甚至會令明明沒有過錯的對方產生一種錯覺:“我是不是的確很自私?我是不是不夠愛你?我是不是不敬業?”,從而在心理上陷入很深的痛苦。


三、我們既是情感勒索的加害者,也是受害者

我想,讀到這裡的讀者,多數會下意識的把自己帶入到受害者的角色中,事實上,仔細觀看,我們在很多情況下也是情感勒索者,是加害者。

因為,人際關係是相對的,在這種關係中你是加害者,另一種關係中可能就是受害者;同樣,今天父母可能會以“你不聽我的就是自私不孝順”來對兒女進行情感勒索,明天可能兒女會以“你們不順著我就是不夠愛我”來對父母進行情感勒索。

此外,情感勒索並不是一種罕見的現象,而是經常的、無意中發生在這些人際關係中。很多加害者不一定是故意的。

因此,既然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加害者,又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遭遇,所以,我們每個人要經常反省,不要對自己的親人進行情感勒索,不要把自己擺在加害者的角色上。

四、如何應對他人對自己的情感勒索?

設想一下,如果有人在金錢上勒索敲詐你,最好的辦法是什麼?

最好的辦法肯定不是逆來順受,因為你今天被敲詐,明天他還會用同樣的方式來敲詐你。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把你們的問題擺出來,拿到陽光下,你自己不害怕了,對方也就無法敲詐你了。

金錢如此,情感也一樣。

對待別人的情感勒索,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問題擺出來,不要怕激怒對方。回到最初的例子:

第一種:當父母說:是你和朋友出去玩重要還是我們重要?怎麼這麼不孝順?

此時你不應該真的認為自己自私不孝,更不應該服從,因為如果你屈從了,那麼有這一次,還會有第二次。你應該說:爸媽,我已經和朋友約好了,在你們安排你們的事情之前就約好了。你們有新的安排,卻不問我的安排,這樣是對我的不尊重。我很愛你們,並不是不孝順,我只是希望我也有自己的空間。

第二種:你的男朋友說:我這都是為你好!你要是不理解,我們就分手!

此時你不要害怕,認為他真的要分手,事實上,把分手掛在嘴上的男人也不值得交往。在這種情形下,你應該問:你說都是為我好,那你能詳細說一下嗎?我確實不太理解你說的“好”在哪裡。另外,我們是戀人,你不應該拿分手威脅我,這樣對我們的關係是不利的。

第三種:領導說:現在是項目的關鍵時期,你想請假?可以啊?那你好好考慮一下你有沒有責任心!考慮一下你今後在公司的前途吧!

在職場裡,很多人面對情感勒索最大的擔心是怕得罪上司。事實上,如果你真的已經比較敬業了,已經問心無愧了,那麼,面對上司的情感勒索,你要銘記:“如果他不怕得罪你,那麼你也不必害怕得罪他”。所以,此時你應該說:我已經連續加班很久了,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如果我不休假,我的身體很可能出問題,這樣對公司的影響也不好吧。

當然,以上只是舉例,現實生活比這些問題要複雜,很多人可能心理有問題,一般性的說服也可能不起作用。但是,這不能成為我們任由他們情感勒索的理由。

只要你認為遭遇了情感勒索,就一定要積極應對,主動出擊,解決問題,否則,你會被對方的情感勒索越捆越緊,直到你精神崩潰,一個人偷偷的哭,而這個時候,那些勒索你的人,是沒有人會來安慰你的。


danyboy



小美最近打算去健身,和男朋友說每週有2個晚上會晚回來。小美男朋友聽了:“你自己早就決定了,還和我說這些做什麼?反正你從來都是自己做主,我反對也沒用,只能妥協。” 小美覺得男朋友這番話聽著不是滋味,難道自己真的這麼任性和以自我為中心嗎?

學姐想說,先別急著懷疑自己,你很可能是遇到情感勒索了。簡單講,就是用各種手段在情感上綁架你,讓你痛苦,讓你無法離開他。

為什麼放著好好的戀愛不談,他們要用這樣的方式?學姐看了《情感勒索》這本書,受到了一些啟發。

01. 從挫折到一無所有

從表面上看,情感勒索者似乎和普通人沒有區別,但是情感勒索者總有一種恐懼心理,在生活的穩定性受到動搖、失落感被引發之際,我們就會看到他們的這種特質。

情感勒索者會將他人的拒絕不斷放大,即使是一點輕微的挫敗,他們也會當成潛在的災難,相信只有以更激烈的手段反擊,才能從世界或受害者手中得到自己生命的必需品。

這些念頭不斷縈繞在心頭,情感勒索者最後便會深信,唯有使出強硬手段,才會有人重視他們的需求。

02. 失落感與依賴性

對某些情感勒索者來說,他們在幼年遭遇的一些事件,和成年後的這份對失落的恐懼之間存在很大聯繫。

很多在童年時期失去過重要事物的人,成年後會變得過度依賴和黏人,他們再也不想嚐到被拒絕、被遺棄或是被忽略的苦澀滋味了。

一旦深信自己很難獲得自己想的東西,情感勒索者必須利用一切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他們會對受害者步步緊逼的原因。

03. 完美生活的缺陷

令人深感困惑的是,有些情感勒索者可以說是擁有一切的天之驕子,但他們卻總是想要更多。

我們經常遇到的一種情況是,那些受到細心呵護和過度保護的天之驕子往往沒有機會建立對自己有能力應對失落感的信心。因此,一旦感到一絲失去的前兆,他們就只會驚惶失措,自動拿起情感勒索的武器。

04. 自我中心

情感勒索者幾乎只會想到自己的需求和慾望,至於我們的需要以及他們這樣做的後果,他們根本不考慮。

只要我們沒辦法滿足情感勒索者的需求,他們就會像一部壓路機一樣,目不斜視、毫不留情地追求自己的目標。讓人很難把這樣的關係稱作“愛”。

05. 小題大做

對情感勒索者來說,每一次意見不合都好像會毀滅一段親密關係。 當他們發現另一半不願妥協,強烈的失望與挫折感就會湧上來,一個小衝突便足以讓兩人的關係蒙上陰影。

他們可能因為你不跟他們的父母吃飯,你對他們提出的計劃不感興趣而非常生氣。但事實上,我們必須試著瞭解,他們的激烈反應並非針對眼前的情勢,而是因為聯想到了以往類似的經歷。

06. 丟了西瓜撿芝麻

情感勒索者經常通過一些小技巧取得優勢,卻對雙方關係造成了不可彌補的裂痕。

大部分情感勒索者的行為都建立在一種“我想要什麼就得獲得什麼,什麼時候要你都得給我”的心態上,他們就像小孩一樣,無法預料自己行為的後果,也壓根不會考慮對方的感受。

07. 懲罰的好處

很多時候,情感勒索者的目標看起來並不是讓自己感覺更好,而是讓受害者感覺很差。

情感勒索者不但會向受害者提出要求,還會貶低受害者。而且為了強調他們所作所為的正當性,情感勒索者會批評我們的人格、質疑我們的動機,甚至當威脅手段比起針對我們更損害了他們自己的利益時,他們還會因此激發我們的罪惡感,讓我們乖乖就範。

08. 降低損失

最嚴重的情感勒索者通常是那些已經失去所愛,或是唯恐這些重要的人離開他們的類型。

面對失去年輕愛人的危機,眼見威脅手法無法奏效之時,情感勒索者就會貶低你的個人價值。如果能讓你變得不具吸引力,對他不再那麼珍貴的話,他失去的就不是多貴重的東西,失落感就大大減輕。

他們會率先發難,用咄咄逼人的態度來維持自己的強勢地位。這就像那個給自己找臺階下的策略:“在被炒魷魚之前,我自己辭職算了!”

如果以上好幾個情況都出現在你的另一半身上,你可能已經遇到了情感勒索者。這本《情感勒索》提供了不錯的應對方法。

方法一: 非防禦性溝通

我們面對情感控制者的吼、生悶氣、威脅或指責等方式,總會採用充滿防禦性的方式回應,但其實這隻會讓氣氛更緊張,激起更多情緒反應。

結果是,我們企圖保護自己,反而火上澆油。 不妨可以先試著從改變自己的口吻開始,用不那麼觸怒對方的語言,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方法二: 化敵為友

當情感勒索陷入僵局時,邀請對方一同解決問題以轉移談話方向, 往往是很有效的一招。

一旦你向對方請求幫助、建議或是信息,可能會發現從未想到的可能性,而且人類的本性決定,他們一旦參與了你的決策過程,會更樂意幫助你實現這個決定。如果在與對方溝通時,你抱持的是求知慾和願意學習的態度,你會很快改變充滿攻擊和辯解的對話基調。

方法三: 條件交換

當你希望對方改變行為時,你也要改變自己。

這種“條件交換”策略對情感勒索的最大作用在於,它排除了“改變的壓力必須全落在一個人肩上”這種認知。相反,在條件交換中,沒有付出就沒有獲得,沒有人會是輸家。

方法四: 運用幽默

在一段基本良好的關係中,幽默可以成為一種有效的工具,幫你抒發對對方行為的感想。

而回憶過去的幽默體驗則對關係有鞏固作用。使用幽默來和情感勒索者溝通可以讓雙方感覺放鬆,讓你們想起自己多麼喜愛彼此的陪伴,還能提醒你,讓你們感覺舒服的相處模式是怎樣的。

假如為了維繫一段關係,你只能讓情感勒索者不斷予取予求,那麼你就必須問問自己,這種關係中到底有什麼值得你付出自己的幸福來換取?

如果對方不希望看到你變得更堅強、更健康、更自信,那你極力維持的這段關係本質上是什麼?它又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呢?



END


女子力科學社


先來看一個案例:廣州道德模範尚丙輝,十幾年如一日地救助流浪人員。他經營著一家小小的廢品收購站,將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一都拿出來幫助別人。對那些想要回家的流浪者,他給他們買票,送他們走上回家的路。那些無家可歸又喪失勞動能力的流浪者,他給他們提供長期住所,每月給糧給油,每次都拿好幾百給他們當生活費。要是出現疾病,他上下奔走籌措醫藥費,竭盡全力。後來,尚丙輝做生意虧了十幾萬,手頭十分拮据。春節時,他請所有的流浪人員一起吃飯,每人送了100的紅包。一個被他救助三年多的黃老伯大為不滿:以前都是給500,現在是不是名氣大了,看不起我?於是,黃老伯直接到當地派出所報警。 警察找到尚丙輝後,尚丙輝好言好語勸慰了老伯一番,又拿了200元,這事才算完。不僅如此,尚丙輝後來因腿傷住院,老伯聯繫不上他,直接跑到他的廢品收購站大吵大罵。

曾有一句臺詞說得好:“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尚丙輝與老伯本來就沒有任何關係,幫他是在發揮人性善良的光輝,當尚炳輝陷入困境時,老伯不但不體恤他,還變本加厲以語言暴力攻擊他,嚴重影響了尚炳輝的生活和工作。在我們看來就是現實版的“農夫與蛇”,而在蘇珊•福沃德博士眼中,這就是情感勒索,為了達到滿足一己私慾,不惜犧牲他人。
蘇珊•福沃德博士,美國人,擁有45年以上的心理治療經驗,在她的職業生涯中,曾幫助過數以計千的人走出情感迷霧,並重新建立了健康的人際關係,找回了生活和工作的意義,也是今天這本《情感勒索》的由來,同時她還是一名演講家和作者,其他著作包括《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情感缺陷》、《有害的父母》等等。
蘇珊•福沃德的《情感勒索》 教我們不僅認清彼此之間的界限,更要了解自己,一味地妥協、滿足,換不來真正的幸福和快樂,還可能損害自我完整性,進而影響生活和工作,甚至可能會給社會帶來惡劣的影響。

什麼是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的六項致命特徵:一、要求,二、抵抗,三、施壓,四、威脅,五、屈服,六、重啟。在上述案例中,老伯就是情感勒索者,尚丙輝是受害者,尚炳輝因手頭拮据,春節紅包由500元變成了100元,老伯還是要求原來的數目,當他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時,老伯用報警來此威脅、施壓,後來尚炳輝不得不屈服了......
勒索的四種形態:施暴者:這類人表現最為明顯,一旦他們提出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馬上爆發自己的不滿,使用各種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上述中的老伯,就是典型的施暴者。 自虐者:利用別人愛他們的心情,虐待自己,讓對方感到痛苦,比如有些人在談戀愛過程中,一方提出分手,另一方馬上用自殺等手段威脅對方回到身邊。 悲情者:具有高超的演技,利用環境,上演一出我弱我有理,所有的人都應該同情並幫助他們,比如魯迅小說中的經典人物祥林嫂。引誘者:提出關於愛、金錢或升職這些承諾,如果不滿足他們的要求,最後我們什麼也得不到。

走進情感勒索者的世界

有這樣一個故事:A每次發了雞蛋都給B吃。開始B很感謝,久而久之便習慣了。習慣了,便理所當然了。直到有一天,A將雞蛋給了C,B就不爽了。她忘記了這個雞蛋本來就是A的,A想給誰都可以。最開始看到這個故事,很同情A,好人真不容易。當用情感勒索來分析,可以看出是A的一味縱容、滿足才讓B成為了勒索者。俗話說得好,一個巴掌拍不響。凡事有因必有果。受害的同時,也許我們本身就是罪魁禍首。因為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人有七情六慾,更因道德束縛、社會環境而讓我們多了責任感、罪惡感、恐懼感,蘇珊•福沃德博士將這三感稱為迷霧,當各種感交織在一起,我們自身陷入其中時,很難辨別孰是孰非。但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來看待問題,卻能理性地做出決策。正如古人所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那情感勒索者是如何進行表演的?第一種是二分法:在情感勒索者世界觀裡,不管我們做什麼都是錯的,而他們則是救世主,用他們所謂正確的價值觀來影響我們;第二種是病態化:因為某些原因無法滿足情感勒索這的要求,就被認為是病了或瘋了;第三種是聯合陣線:當情感勒索者一個人制服不了你時,他們就會聯合你所愛的人對你進行攻擊,直到你妥協為止;第四種是消極比較:在我們絕大數人成長的過程中,都有一個隔壁家的姐姐或哥哥與我們形影不離,不管做什麼,父母總是拿他們與我們相比較,優秀的永遠是別人。
萬家燈火雖有千萬個故事,相似的場景卻不在不停地重複上演。情感勒索者為了達到目的可能採用一種或聯用幾種方法,也可能因為情景不同而方法不同。

衝出迷霧,更好地工作和學習

在解決問題之前,我們還要意識到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自身不僅可能成為受害者,長時間地受害,生理心理、自尊、幸福感都將出現問題,這就是蘇珊博士提到的自我完整性,同時還可能因環境、面對的人不同而成為勒索者,將我們受到的傷害潛移默化地轉到我們最親密人的身上。既要不想受傷害,也不想給病人帶去痛苦,我們該如何做呢?
蘇珊博士是這樣教的,首先做一個課前準備:拿出紙筆寫下一份約定,這是對自己的承諾,同時大聲有力地說出:“我受得了”這四個字,還有一 系列自我肯定的話,比如堅強、驕傲、自信、無畏等等。
接下來就是做出改變及行動:第一步:停下來(stop):什麼是都別做,也不要給情感勒索者任何的回應。第二步:冷靜觀察(observe):當你不再參與勒索者的遊戲,你就真正做到了旁觀者,可以仔細觀察他們,並且收集你想要的信息,同時做出最理智的決定。第三步:制定策略(strategize):非防禦性溝通、化敵為友、條件交換以及運用幽默 。不管是哪一種策略,這裡面都涉及到一個人際溝通的問題,不僅要弄懂 別人話語的意思,還要與自己對話。
心理學家約翰·高特曼(John Gottman)認為,日常生活中,破壞人際關係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聊天中,某一方感到對方正在防衛。一方的防衛會讓另外一方也開始防衛,那聊天的氣氛就會被急劇汙染。人類是群居動物,不可能脫離社會這個大家庭而獨立存在。不管我們是誰,在社會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時刻都要與人相處、溝通、合作。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蘇珊•福沃德的《情感勒索》告訴我們與人相處過程中,不僅要保持自我完整性,還能建立起健康的人際關係,才是生活和工作的意義。

火涅國度


情感勒索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簡稱蘇珊)提出來的。它的定義就是:在一段親密關係中,一方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完全不顧及另一方的利益、想法與感受,利用情感手段或對方的情緒弱點,來使對方屈服。

比如:父母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停向子女索取,子女只要有不順從,他們就會給子女貼上不孝、無情的標籤,並以斷絕關係或讓子女身敗名裂來威脅,從而逼迫子女妥協;丈夫要求妻子不能外出工作,只能在家做家庭主婦,如果妻子想要發展自己的事業,丈夫就會說妻子很自私對家庭不負責任,並以離婚和孩子做為威脅,從而迫使妻子屈服;................

為此,蘇珊有專門寫了一本關於情感勒索的書叫《情感勒索》。在書中,蘇珊有對情感勒索做了深刻的剖析,並給出了應對方法,有興趣的可以去讀一下。

蘇珊在書中有表示,人們之所以被情感勒索的真正原因是在於:我們的無意識反應與情緒之間的聯繫,而勒索者正是通過這種聯繫來對我們進行控制的。

所以要想真正的擺脫情感勒索,從根本上就是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暗夜思考


情感勒索是親密關係的定時炸彈。

“你是唯一能夠幫我的人……”“我可以讓事情變得簡單,只要你……”我們能夠聽到類似的話語,被逼著做出一些行動,總是感覺到“我又沒能說出自己的想法!”或者是被一些狀況左右。即便如此,內心感覺到的是挫敗感和無力感。說出這種話的人可能是你的伴侶、父母、朋友、同事……但是感覺真的很不好。

很多時候,我們最親近的人總是以關心和體貼的方式來情感勒索。為何定位為情感勒索,是因為我們有我們的當初的堅持,但是對方拋過來的要求是違法原則的,如果我堅持自己的原則,他們會變向指責我們。但是,如果我們迎合他們,感覺依舊十分糟糕。

不過,在關係中無論是向我們情感勒索的人還是我們自己,都是受害者。是雙輸的情況。相信“勒索”這個詞是不好的,確實是不好的。雙方的感覺都不會好。即便是勒索者獲利了,當下,依舊不會好。

蘇珊·福沃德,是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師,同時也是一名暢銷書作者和演講家,她指出,這種情況是“情感勒索”,而我們是情感勒索的受害者。她在《情感勒索》一書中指出“情感勒索是控制行為中的一種最有力的形式,通常發生在親朋好友之間。勒索者會用直接或間接的手段,告訴我們若不滿足他們的要求,就會有苦頭吃。其中以各種面貌出現的威脅、恐嚇。”並從情感勒索的診斷、情感勒索的危害、擺脫情感勒索的方法三個方面教我們識別出情感勒索、勒索者常用的手段以及幫我們擺脫情感勒索,重新建立健康的雙贏的關係。

首先,情感勒索的診斷。情感勒索有六個致命的特徵,要求、抵抗、施壓、威脅、恐嚇、屈服和重啟。首先提出不合理要求,無視我們的抗議不斷給我們施加壓力,並用“恐懼感”“責任感”和“罪惡感”通過各種的手段來威脅和恐嚇我們,直至我們屈服,答應他們的要求。

其次,情感勒索的危害。勒索者在意的是自己的需求和慾望,無視我們的需要和這樣做的後果。而受害者因勒索者的手段被按到了情緒鍵,如追逐認可、和平主義、自責、毫無底線的憐憫等導致。危害我們的自我完整性、對幸福感的損害、賠上心理健康。暫時安撫的勒索者和一個做出讓步的受害者的看似平靜的表面下,其實正有一條裂痕在不斷擴大,讓任何親密關係不再安全可靠,喪失了親密。

最後,擺脫情感勒索的方法。

一份約定是對自己的約定,約定承諾自己不再讓恐懼感、責任感和罪惡感左右我的決定。

一份有力的聲明:我受得了。一系列自我肯定的話。

停下來,冷靜觀察。關注自己的想法、感受和引爆點。對要求進行分類,有意識的讓步,對影響自我完整性的要求,要聲明自己的立場。自問:這真的是愛嗎?在一些風險高的要求先宣洩再做決定。

策略是:一是非防禦性溝通宣佈你的決定。面對對方的威脅、負面評價、誘導解釋和沉默等情況先改變自己的口吻,試試這些句子“對不起,讓你這麼生氣”“我理解你的心情”“你絕對沒錯(即使並不那麼認為)”。通過非防禦性溝通,會緩和緊張的氣氛,為後面的溝通打下基礎。

二是化敵為友,邀請對方一同解決問題,用“猜想工具”來鼓勵對方跟你一起想象改變後的樣子,通過傾聽找出解決之道。

三是條件交換,希望對方改變行為時,要先改變自己。

有時候,情感勒索者的要求是他為了緩解內心的不安而提出的,有的要求是合情合理的,但提要求的方式讓我們難以接受。會讓我們感覺自己一直在被迫付出。這時,不妨採取條件交換,我答應幫你做這件事,反過來,你也要幫我一個忙。這樣,既滿足了雙方的需求,也可以體會到收穫的樂趣。

四是運用幽默。抒發對對方行為的感想。

縱觀應對與擺脫情感勒索的整個過程,最重要的核心就是要改變:改變我們固有的思維想法、改變過往形成的行為模式、改變潛意識的情緒觀念。

《情感勒索》指出,這不是一個兩難的境地,而是對我們的考驗。我記得有這麼一句話,所謂的狀況是我們的靈魂層面的選擇。沒錯,死穴一旦存在,說明這是我們曾經受過的傷。不去療愈,不去看見,它就一直在。這種狀況就不會好。我們要學會去看見我們的傷。不僅僅是關係上,而是在關係中讓我們更能夠去看見我們的傷和死穴。面對它。把它療愈好,之後才能夠正確的去處理外界的所謂的問題。問題之所以是問題,是因為它是包裹著包裝紙的禮物,只有我們去面對,忍痛去覺察到傷痛,我們才能夠從中獲益。

‘改變’是最令人害怕的一個詞。沒有人喜歡改變,幾乎每個人都對它心存畏懼。大部分人,都想盡量避開它。然而,如果不改變行為模式,我們的世界不會有什麼不同。光有想法並不會起任何改變,就算我們知道不該做出那些自我毀滅的行為,這種想法仍然不能阻止我們的行動。不斷地嘮叨或祈求另一方改變是不會奏效的,我們必須有所行動,必須率先朝著新方向勇敢邁進。”


因此,要想徹底脫離情感勒索,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與感受生活,我們就不能坐等別人改變,而是要從改變自我著手,你會發現,奇蹟是真的會發生,我們真的可以把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希望每個人都把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更多書評,請看個人微信公眾號:陳藤予。


陳藤予116


情感勒索,是一種以愛的名義進行的操縱、威脅、自私自利的行為。這個心理學詞彙是蘇珊·福沃德博士首創的。她早年是一名演員,後回校讀書,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成為一名知名心理治療師,有著25年的從業經驗,解除了無數人心靈方面的困擾。她還是一名暢銷書作家,用女性特有的敏感筆觸和人文情懷,寫出了《恨女人的男人和愛他們的女人》、《中毒的父母》等暢銷書,長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榜首。


蘇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這本書中,通過分析大量的心理治療案例,闡述了何為情感勒索,它是怎麼發生的,如何擺脫它,這三個主要問題。目的是幫助深受情感勒索困擾的人們,認識其危害性,採取有效行動,打破原有的行為模式、情緒模式,建立全新的健康的情感關係。

一、兩條標準甄別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描述的26個案例中,16個案例發生在夫妻或情人之間,5個案例發生在父母與子女之間,另有兄弟姐妹之間1個案例,朋友之間2個案例,老闆與下屬之間2個案例。很顯然,夫妻或情人之間發生情感勒索的概率最高,父母與子女之間次之,其他親密關係再次之。可以說,關係越密切,發生情感勒索的可能性越高。

俗話說,舌頭和牙齒也有打架的時候。一段親密關係發生矛盾、衝突是正常的,夫妻之間會爭執今年該去哪方父母家過年,孩子會因為暑假補習班的事兒鬧情緒,兄弟會因為借錢買房子而爭吵,等等。這些情形都是情感勒索嗎?不一定,關鍵是看是否符合下面的兩條標準。


標準一,情感勒索者只關注自己的需要,不惜犧牲對方的利益。

人們想從對方那裡獲得關愛、支持、安全感等,這些都不是問題,問題是他們獲得的方式。如果雙方意見分歧,爭吵不休,而也只是一般的情感矛盾,並不是情感勒索。如果一方堅持認為他(她)的品格和動機優於對方,問題的責任全在於對方,無視對方的尊嚴、人格和利益,那麼情感勒索就呼之欲出了。

簡而言之,情感勒索是一種強有力的操縱方式,勒索者會威脅我們:如果我們不順從他們,他們就會懲罰我們。

以這個標準來觀察,日常生活中表達自我感受和聲明原則的行為不屬於情感勒索。當一方提出不合理要求,另一方不願違背自己的意願,聲明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拒絕對方無理的要求。這種表達和聲明行為,並沒有損害對方的利益。當然,如果另一方的反應是懲罰性和控制性的,那麼被勒索者也可能變成勒索者。


標準二,情感勒索有六項致命特徵和四種形態。

可以說,從一般情感矛盾上升到情感勒索有6個發展階段:要求、抗拒、施壓、威脅、屈服、重複。滿足這六項特徵的行為,可以認定為情感勒索。

比如書中的例子,吉姆為了搬過來和海倫一起居住,通過懷疑她的真誠和暗示結束交往,讓海倫感到內疚從而屈服。吉姆發現了海倫的柔弱,只要施壓她就必然退卻。而海倫則發現,向吉姆屈服是減輕壓力最迅捷的途徑。於是一種需求、施壓,然後屈服的關係模式便固定了下來,一次次的勒索就此不斷地重演。

在不同情境中,勒索會以施暴者、自虐者、悲情者、引誘者四種形態中的一種,或者多種出現。就像是川劇中的變臉,他們會戴上幾層的臉皮,一計不成又施一計,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通過辨別情感勒索的特徵和形態,我們可以判斷自己是否正處於情感勒索之中。當然我們也要自省,自己有沒有以這樣的方式勒索過別人。在情感勒索中,勒索者與被勒索者身份是可能互換,一方威脅懲罰,另一方加碼報復。

二、雙方共同促成情感勒索

勒索是一曲雙人舞,而不是獨角戲。勒索者的脆弱和被勒索者的縱容,共同促成了情感勒索的發生。

從表面上看,勒索者性格強勢、自信堅硬。他們最瞭解對方的弱點、隱私,他們在親密關係中掌握更大的主動權和主導力量,他們可以使用的手段也是多種多樣、咄咄逼人的架勢。包括:

二分法,情感勒索者為自己的所作所為罩上光環,卻嚴厲的質疑對方的品格、動機。

病態化,有些勒索者會撒謊說,你之所以拒絕他們的要求是因為心理有問題,或者頭腦“燒壞了”。

聯合陣線,勒索者還會找來“外援”,把被勒索者關心的或尊重的人都拉攏過去,共同施壓。

消極比較,樹立一個比較對象,“你看看人家……”,讓你產生競爭性心理壓力,著急證明自己並不壞。

但實際上,勒索者內心是脆弱的。蘇珊·福沃德說,許多勒索者童年時遭遇過重大損失和失去情感依賴的人,成年後為了不再有被拒絕、拋棄或者被忽視的感覺,經常會變得貪婪和過分依賴。一旦他們意識到自己可能會被剝奪什麼,他們就會驚恐不安。特別在面對諸如分居、離婚、失業、疾病或退休等危機時,很多勒索者把自己視為受害者,極度敏感,自我保護意識強烈,情感勒索的可能性顯著上升。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下個結論:由於勒索者的自私自利,造成了情感勒索的發生?答案卻是否定的。

許多被勒索者根本沒有意識到,在這場情感的“拔河”角力中,自己應該負重要責任,是自己允許了勒索的發生。你要明白,情感勒索是建立在一系列試探的基礎上的。當你第一次放棄了自己的原則、尊嚴,向壓力屈服時,是你自己確定和準確地告訴勒索者:這個對我有作用,我總是會屈服於這樣的壓力。每一次你讓別人損害自己的尊嚴和原則時,你就是幫兇——幫助別人傷害自己。

蘇珊·福沃德告訴我們,許多人無法抗拒情感勒索是因為“情緒鍵”——人體內促使情緒生成的神經束。恐懼感、責任感、罪惡感,這三個“情緒鍵”就像三個充電電池,積蓄著我們的仇恨、內疚、不安全感和脆弱等豐富的情緒。這些都是我們的弱點,是由我們的基本的性格氣質和幼年經歷共同塑造的。

為了避免激活“情緒鍵”,我們養成了許多特殊的自我保護性質的人格特質,比如:對認同的過分需求、對憤怒的強烈恐懼等。具有諷刺意義的是,正是這些特質為情感勒索打開了大門,因為勒索者有機會通過各種方式,發現你的“情緒鍵”所在。當勒索者感到安全時,什麼都不會發生,但是當遇到拒絕後,你的“情緒鍵”信息就成了勒住你的脖子的韁繩。

三、兩步跳出情感勒索的怪圈

情感勒索也許不會危及生命,但會傷害我們的自尊、健康和快樂,傷害與朋友、愛人以及家人之間深厚的關係,特別是它剝奪了我們最珍貴的東西——自我完整性。為此,《情感勒索》一書給出了詳細的、實用的解決方法。破解之道是被勒索者要通過練習,改變行為模式和情緒反應模式;同時,離不開勒索者的反省和改變。


第一步,改變條件反射式的行為模式。

當你感覺快要陷入情感勒索怪圈時,趕緊發出一個SOS的信號:停下來(stop)、觀察(observe)和制定策略(strategize)。

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遠離壓力,並給自己時間思考。你需要學會說一些爭取時間的話,讓局面緩和下來。一旦你抽身其外,你就使自己處於了一個收集信息的觀察者位置,分析對方的要求,這將幫助你決定如何應對勒索者。

有四種終結情感勒索的行動策略可供選擇:非防禦性溝通,化敵為友,條件交換,以及應用幽默。這些方法都離不開與勒索者的溝通、談判,爭取共同解決問題。我們要相信,大部分的勒索者並不是惡魔,他們只是被心魔所驅使的,一時迷障了心靈。這是破解問題,從而重建健康親密關係的基礎。

正如書中我們看到的,當莎拉鼓起勇氣向弗蘭克念出自己的信時,弗蘭克從開始的試圖反駁,到驚呼:“你為什麼不早說?”採取有效的溝通策略,有可能解決掉多數問題。一旦對方同意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美好的親密關係將再度重現。


第二步,改變由於錯誤信念產生的情緒反應模式。

每一次由情感勒索引起的焦慮、悲傷、恐懼和內疚的感覺,都產生於我們的錯誤信念。具體過程是:首先腦海中閃現出一個信念,自己想要什麼不重要,別人比自己更重要。隨後便產生出諸如內疚、責任、同情的情緒。最終反應在行為選擇上——退讓。

過去的經歷已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對這些過往的反應方式。首先你必須找出哪個情緒鍵最能引起你的不良反應,恐懼感、責任感、罪惡感,這三種情緒中的哪一個或哪幾個是你必須努力應對的。

如果是恐懼感,要讓自己不再恐懼他人的不認可,你必須瞭解自身的價值,堅持自己的信念和渴望。要克服面對憤怒的恐懼,你必須以一個成年人的身份行事,鼓勵自己不要妥協,甚至不惜放棄一段有害的關係。要克服被遺棄的恐懼,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主動縮減投入這種黑洞想像的時間和注意力。一種有用的訓練方法,就是對最近一次因為害怕而屈服的情境進行重演,讓自己扮演一次勒索者,會減輕恐懼的壓力。

如果是責任感,要通過諮詢和練習,摒棄過時的觀念,解開自我的道德束縛,重新界定自己責任的邊界。如果是罪惡感,要仔細甄別是自己的粗心、不體貼等過錯,還是他人的惡意指控,採用退回罪惡盒、空椅子對話、寫童話故事等療法,發現荒謬,釋放自己的心靈。


蘇珊·福沃德像一個優秀的教練和富有創意的問題解決者,幫助備受情感勒索煎熬的人們重新找回高貴無比的自我完整性——自尊、原則、獨立與信念。如果你感到自己深陷“情義之網”,欲罷不能,那麼你需要從這本《情感勒索》書中,汲取力量,找到正確的方向,衝出層層的情感迷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