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車企賣身成趨勢,資本會看好誰?

汽車產業風起浪湧,不過四五年的時間,造車新勢力的大軍已經超過50家。這些企業全部成功登陸是絕對不可能的,業內普遍認為,最終搶灘成功的企業最多不會超過三家。缺錢是初創車企們面臨的最大難關,“賣身”求發展已經成為部分新創車企不得不選擇的路。新創車企陷入缺錢困境的同時,資本市場也在尋找好的投資標的。在造車下半場,哪些企業具有融資需求及投資潛力?我們來一起聊聊。

新創車企賣身成趨勢,資本會看好誰?

■ 缺錢是新創造車企業核心困境

對於新創車企來講,錢是第一道難關,有了錢後面才有團隊、有產品、有資質。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曾表示,造車至少需要200億元資金支持。蔚來汽車是對造車燒錢有最深刻認識的企業,也是目前新創車企中融資最多的企業,融資總額達150億元以上。這家融資額度最高的企業正在計劃尋求更多的資本支持,赴美上市已在暗中運作。毫無疑問,對資金的大量需求必然不是蔚來汽車一家的個別現象,而是全部新創車企普遍的需求。

新創車企賣身成趨勢,資本會看好誰?

▲ 蔚來ES8

沒有資金支持一切造車計劃都無法展開。目前,新創造車企業中已經有三家選擇“賣身”求發展,此處的“賣身”指的是因引入資本使得公司控股方更替

在蔚來汽車之前,樂視汽車曾是國內新創車企中熱度最高的一家,後因樂視體系資金鍊斷裂,賈躍亭逃往美國避債,樂視汽車業務隨即停擺。2017年7月,賈躍亭在失去樂視體系的一切控制權後,將自己的造車夢押注在FF上。

FF旗下首款車FF 91在2017年初亮相後,曾收穫業內一致好評,而缺錢直接卡住了FF 91的量產進程。已連續多次被列入“老賴”名單的賈躍亭,在獲得資本支持的道路上變得異常艱難。無奈之下,賈躍亭接受了恆大集團控股FF的提議,同時接受了殘酷的對賭協議,即若賈躍亭無法在2019年第一季度兌現首批電動車量產交付的承諾,將失去對FF的實際控制權。

新創車企賣身成趨勢,資本會看好誰?

FF 91

恆大集團投資FF,對賈躍亭來講或許是無奈之舉,而對於恆大集團來講,則是看準了FF背後的產品、技術和團隊,FF是恆大集團由地產公司進軍汽車產業的重要棋子。

在FF被恆大集團收購的前後,國內還有兩家新創造車企業悄悄的進行了控股股東的更替。2017年末,華夏幸福董事長王文學個人認繳出資3.3億元收購合眾新能源近53.4%股份。2018年7月,神州租車發佈公告稱,將以5.4億港元認購五龍電動車90億股,持有其22%股權,並將陸續擴大持股比例,成為五龍電動車最大股東,進而掌控五龍電動車旗下造車項目長江汽車。

與恆大集團看重FF背後技術、團隊不同,合眾新能源和長江汽車被收購時還沒有成型的產品上市,兩家企業被資本看中的籌碼是造車資質。當前,國家主管部門正在收緊造車資質的發放,因此造車資質正變得十分珍貴。

以合眾新能源為例,在2017年末被“知合系”投資控股的時候,產品、團隊等方面幾乎都沒有成型,最值錢的可能就是造車資質,

以3.3億元換53.4%的股份來推算,整個公司估值超過6億元,也就是說造車資質的價值可能高達6億元

新創車企賣身成趨勢,資本會看好誰?

哪吒N01

2018上半年,在獲得“知合系”資本支持後,合眾新能源造車項目有被盤活的跡象。半年來合眾新能源動作頻繁,一邊從各個車企挖高管,一邊推出了首款量產車哪吒N01。

長江汽車是第二家獲得國家發改委造車項目批覆的企業,其母公司五龍電動車已經連續八年虧損。在2016年5月獲得批覆後的兩年多時間裡,長江汽車幾乎沒有任何關於融資及人才引進的消息。2017年4月,長江汽車曾計劃上市一款純電動SUV逸酷,但一直沒有給出具體上市時間,直至今日,這款車是否會量產已經沒了下文。在今年北京車展上,長江汽車一口氣發佈了三款概念車,也還沒有公佈具體上市時間。引入神州租車的資本後,長江汽車是否會有新起色還有待觀察。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曾召集獲得純電動乘用車造車項目批覆的15家企業溝通交流,給造車進展較慢的企業敲了敲警鐘,如果未能在獲得項目批覆的兩年內有實質進展,被批覆的造車項目將面臨失效的可能性。因此,受制於缺錢無法推進造車項目的新創企業正在感到焦慮。

■ 前途汽車/陸地方舟具有融資需求及潛力

中國新能源造車浪潮集中湧現在2014年左右,但直至今日,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熱度尚未消減。而對於此時想入局的資本來講,從零開始佈局顯然有些跟不上進度,尋找合適標的進行投資收購似乎是更好選擇。

據筆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在公眾面前亮相的新創造車企業達50家之多。從FF、合眾新能源、長江汽車被收購的案例中可以發現,資本主要對產品技術及造車資質感興趣,而企業選擇“賣身”多受困於缺錢。基於資本市場和新創車企雙方需求,我們來著重分析下15家已獲得發改委造車項目批覆的企業中,還有哪些企業具備投資潛力。

在15家獲批覆的企業中,已經有北汽新能源、雲度新能源、江鈴新能源、知豆、長江汽車、前途汽車、合眾新能源、大眾江淮八家企業正式獲得造車資質。這八家企業可以看作是已經成熟運作的造車項目,其中,前三家企業背靠國有資本,幾乎沒有被收購的可能性。另外的幾家企業,知豆的背後是吉利集團,大眾江淮的背後則是大眾集團和江淮汽車,而長江汽車和合眾新能源剛剛獲得資本加持,這些企業短期內都不會是合適的收購標的。

新創車企賣身成趨勢,資本會看好誰?

雲度π7

綜合來看,八家企業中只有依託長城華冠的前途汽車項目在近期內有大額資本需求。前途汽車由長城華冠100%控股,2016年9月,前途汽車獲得國家發改委造車項目批覆後,還沒有公佈任何融資計劃。一位汽車行業分析師表示,通常來講,一家有研發實力的車企投建一座5萬輛產能的新廠需要20-30億元。新創車企往往在前期研發實力薄弱,則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持。而前途汽車的註冊資本僅為6億元,其母公司長城華冠更是連續三年虧損無力向其輸出如此大筆資金,預計在前途K50上市後,前途汽車會進行大規模融資。

新創車企賣身成趨勢,資本會看好誰?

前途K50

15家企業中的另外七家企業分別是奇瑞新能源、敏安汽車、萬向集團、金康新能源、國能新能源、河南速達和陸地方舟。奇瑞新能源是15家企業中唯一一家有傳統車企背景,但還沒有獲得獨立造車資質的企業。2016年,安徽上市公司海螺型材曾計劃收購奇瑞新能源,後因其獨立資質申請存在不確定性而選擇放棄。目前,整個奇瑞集團正在混改進行中,新能源業務可能不會單獨剝離出售。

敏安汽車和萬向集團被看作是15家新創車企中資本最雄厚的入局者,而如今這兩家企業的造車進展撲朔迷離,兩家企業幾乎未對外發布任何產品信息。隨著兩家企業的造車項目批覆將在今年11月、12月先後到期,預計下半年可能會有更清晰的動作。

金康新能源和國能新能源兩家企業的“套路”都是通過對國外造車項目的收購獲得產品、技術,再通過國內造車項目申請資質,然後將國外項目國產落地。目前,兩家企業的主要精力集中在造車項目建設上,尚未進入產品量產階段。

新創車企賣身成趨勢,資本會看好誰?

SF5

金康新能源是上市公司小康股份的全資子公司,今年6月小康股份剛剛向金康新能源增資30億元,使其註冊資本達到40億元。與此同時,小康股份還將其在美國的造車項目SF MOTORS股權100%轉入給金康新能源。這樣做的好處是,待金康新能源拿到造車資質後,可以將SF MOTORS順利引入國內生產。SF MOTORS旗下首款車SF 5已於近日在國內亮相,並計劃2019年三季度上市。有了小康股份30億元輸血,短期內金康新能源在資金上較為寬裕,後續的融資需求還要取決於其產品佈局情況。

國能新能源成立於2015年6月,註冊資本為24億元。國能新能源的造車策略是計劃引入已破產的瑞典薩博汽車產品技術。2012年8月31日,國能新能源控股公司國能電動汽車瑞典有限公司(NEVS)完成對薩博汽車有限公司、薩博汽車動力總成有限公司、薩博汽車模具有限公司資產的收購,包括薩博新型9-3與鳳凰平臺的全部知識產權、工裝模具、工廠以及測試和試驗設備。國能新能源的首款電動車就是基於薩博Saab 9-3平臺打造,未來還計劃生產基於鳳凰平臺的多款電動車和增程式系列產品。

新創車企賣身成趨勢,資本會看好誰?

NEVS 9-3

目前,國能新能源在天津的工廠尚未完工,其董事長蔣大龍又宣佈將在上海投資200億建設10萬產能的新工廠。目前,“錢從何來?”是外界對於國能新能源最大的質疑,國能新能源尚未給出回應。

河南速達是15家獲得批覆企業中爭議最大的企業。有媒體報道稱,河南速達已經在多年前就成為了靠政府接濟的殭屍企業。在2017年3月獲得發改委項目批覆後,河南速達正在抓緊時間推動造車項目建設。據中國汽車報報道,為了保住造車資質,三門峽市政府向河南速達注資10億元,爭取在今年9月向工信部申請驗收。毫無疑問,河南速達有融資需求,但在產品技術上一窮二白又飽受爭議的企業,有誰敢投資呢?

陸地方舟是新能源商用車、低速電動車企業升級乘用車企業的典型代表。在低速電動車監管政策不明朗的背景下,一眾低速電動車企都在尋求向上轉型,陸地方舟拿到國家發改委批覆後也在積極的為企業轉型升級做準備。據其內部人士透露,陸地方舟並不排斥優質資本進入。另有投資界人士表示,華夏幸福曾與陸地方舟有過接觸。結合這七家企業來看,陸地方舟具備融資需求和潛力。

新創車企賣身成趨勢,資本會看好誰?

▲ 陸地方舟V5

全文總結:新創車企造車大考即將進入淘汰賽,一方面是國家發改委對造車項目監管的收緊,一方面是市場競爭的加劇,不論是哪一方面都沒有足夠的空間留給50餘家企業。可以預見的是,已入場的企業將面臨優質資源整合、劣質資源淘汰,經過整合淘汰篩選後的企業將會進入下一輪考試,即與傳統車企的競爭,最終會有多少佼佼者勝出,我們還要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