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現在沒有再出現過對人類發展產生巨大變革的發明和發現?

何三畏


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你我生活在這個時代裡的,親眼目睹人類科技的一點點變化,而這些變化你我太習以為常了,以至於不會感覺到我們的科技有什麼大的變革!

這也就是所謂的量變引起質變的問題,質變不是什麼時候都有的,有時候需要長時間甚至幾代人的不斷積累!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如果你家增添了一個小寶寶,你每天看著他一點點長大,你就不會感覺到他有什麼變化,事實上他一直在長大,心裡智商身體機能等各方面都是如此!知道某一天你會發現你的孩子突然長大了,但你卻不知道是如何長大的!反正在你心裡他就是長大了,這就是質變!

而如果小寶寶生下來之後,你離開他10年,之後再相見時你會深刻地體驗到什麼叫質變!

而人類科技同樣如此。你可能感覺不到人類科技在進步,或者很大的進步,但人類科技每走的西部都是在為下一個質變做準備!

事實上,你所說的工業革命時代,還有牛頓,法拉第,愛因斯坦等的發現也是經歷了很長的時間才凸顯出來,牛頓的萬有引力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經歷了好幾百年時間!

而在工業革命之前,人類科技也有突飛能進的發展,只不過不能用我們現在的眼光去看那些科技,比如說造紙術,現在我們認為造紙術沒有什麼,但對當時人類科技的進步是非常巨大的,也是一種質變!

而人類歷史上,這種質變又發生了幾次呢?真的沒有幾次!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默默地積累!

而現代科技裡也不乏有基因工程,人工智能等好科技領域,十幾年前你能想象到人工智能會在圍棋領域戰勝人類嗎?那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人工智能不可能在圍棋上擊敗人類!

所以,還是那句話,什麼都需要量變的積累,而在量變積累的過程中,恰恰你我都在見證這種量變,所以會感覺到人類科技好像沒有什麼大的進步,就像你每天見證小孩子成長一樣。但終有一天,質變會到來,任何人都阻擋不了!


宇宙探索


這個問題不是有些答題者答得那麼簡單,認真分析起來還是蠻複雜的。題目說的是自從計算機發明以來,就沒有什麼大的發明和發現了。一些人回答說現在信息大爆炸,發展迅猛,手機支付寶等完全改變了生活等等,其實還是沒有弄清題意。

是的,現代社會發展和生活進步日新月異,一些科技新產品目不暇接。但仔細想想,還真是託了前人的福,由於幾百年來偉大的科學家們的發現和發明,比如牛頓的萬有引力、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哥白尼的日心說、居里夫人的放射性元素等等,還有蒸汽機、電力、機車、汽車、電話、電腦等的發明,都已經成為過去,我們至今的一切都是在這些發明發現基礎上的應用和推廣,是上世紀和上上世紀上上上世紀的一些發現和發明的延續,才有了今天的應用。

其實,真的是這樣的,人類雖然現在的發展日新月異,每天好像有新的發現和新的驚喜,但仔細去推敲的話,就沒有多少是我們今天的科學發現所推動的了。我們的科學發展已經到了一個瓶頸,要有新的發現和突破已經很難很難了。

但我們決不能妄自菲薄,還是有許多我們不為人注意,或者被人們忽略的發現和發明,正在悄悄地滲入和改變著我麼的社會,比如引力波、暗物質、人工智能、量子力學、大腦研究、基因工程等等,都取得了前人夢寐以求且沒有達到的目標。而且我們可以驕傲的宣稱,中國這個在近代史上幾乎沒有什麼重要發現發明的國度,也出了我們華夏血統的偉大科學家,他現在就是我們清華大學的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振寧。

楊振寧的一系列成就被世人矚目,他因為宇稱不守恆定理獲得了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大獎,由於他的理論研究輻射,後續有56位學者獲得了諾貝爾大獎。美國著名的數學家和理論物理學家,量子電動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弗里曼·戴森(Dyson)這樣評價楊振寧博士:“繼愛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後,楊振寧教授是20世紀物理學的卓越風格大師”、“楊振寧是我這一代物理學家的領頭鳥”。

所以,我麼沒有必要為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瓶頸而妄自菲薄,應用的突破也是科學的革命,隨著科學家們的不懈追求,科學精神的堅定和掘進,突破瓶頸巨大變革的日子正在到來,人類文明發展即將進入越來越快的幾何數級的變革時代。


時空通訊


首先要說,象牛頓、法拉弟那些人是不會再有了。以前是手工作坊式的科研,他們沒經費沒助手。就是自己作實驗搞研究,取得的成果100%屬於他們。現在都是大團隊科研,取得的成果很難算到個人頭上。比如美國的旅行者一號已經飛出冥王星軌道,但沒記得它的總工是誰。

但是,題主期待的顛覆性技術一直都存在,只不過一種技術從發明到成熟要有個過程,它對整個社會產生什麼影響更要由時間證明,不是一發明出來人們就判斷其價值。蒸汽機剛發明時只是給煤礦抽地下水,電影剛發明時只在馬戲班子裡放放,都不象是會有重大前途的東西。所以要給新技術一段時間。

在沒有實踐證明前,不妨推測一下今天的哪項技術將來可以徹底改變人類社會的面貌。

首先是行波堆核電技術。

目前核燃料的利用率只有不到5%,相當於一塊煤才燒掉表面就不能再用,退役的核燃料棒還要選址建庫封存。行波堆技術可以將核燃料利用率提高到50%左右。裝一次燃料棒可用六十年,而且今天全世界封存的兩萬多噸核廢料都可以再拿出來當燃料使用。無論從經濟角度還是環保角度,都是劃時代的能源技術。

其次是工業機器人。

人類從農業時代進入工業時代,財富固然大大增加,勞動者的勞動環境卻在退化。因為要從田間地頭進入廠房工作,噪聲、粉塵、毒氣等等會導致很多職業病。工業機器人的普及會逐步把人從高汙染的工作環境裡解放出來。

另外就是由於勞動效率提高,勞動者的勞動時間會大大縮短,很有可能降至半數以下。即每週只有三個工作日,生產效率仍然高於以前。這樣,工薪階層將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教育子女,發展個人的興趣愛好。人類會告別工作一定與家庭生活和個人生活衝突的時代。

再次是轉基因技術。

中國一直強調用全球7%的耕地養活22%的人口,但是和美國用幾百萬農民成為世界最大農業出口國相比,這個成就算不了多大。轉基因技術在美國農業奇蹟中佔了很大比例。這項技術會大大降低農業消耗,減少土地依賴。如果在全球推廣,將會使大量農田退出耕作,成為自然保護區。無論為了增產還是為了環保,這都是決定性的技術。


科技文化鄭軍


這個問題太粗暴了,事實上,現在對於人類發展產生巨大變革的發明和發現,不是少了,是非常多。

比如移動通訊技術的發展,產生了手機,而帶寬的增加,移動互聯網的速度大大提升,我們快要走進5G的世界,手機已經不是僅僅是打電話的工具,它還可以實現社群交流,可以傳輸文件、可以收看收聽新聞,收聽音樂,還有錄音功能。馬雲阿里巴巴公司發明的支付寶也是劃時代的,移動支付顛覆了過去傳統的金融模式,讓現金的流動變得更加快捷和便利。手機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我們可以用手機在網上的淘寶、京東等網上大商場輕鬆購物,也可以在餓了吧、美團等app購買食物,快遞員高效地將商品送到家門口。

還有基因的發現,也是對人類的醫學事業發展產生了巨大的變革,它徹底顛覆了過去對於醫學的認知,科學家們發現好多疾病的根源在於基因突變,有些是單基因突變,有些是多基因突變。近年來,人類基因組測序工程已經順利完成,科學家們逐步摸索找到了一些癌症的發病機理和治療方法,包括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等,在生殖健康上也有了全新的突破,人類可以避免生育帶有基因缺陷的孩子,減少遺傳疾病的發生。

還有量子通訊技術,這是一種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新型的通訊方式,確保了信息傳遞的高效性和安全性,這也是過去技術所無法比擬的。


科壇春秋精選


科學一直再進步,科技一直沒有停下腳步,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為什麼我們翻閱歷史會有一種現在社會發展已經不像過去幾百年間那樣猛烈了呢?有一句話,用來形容非常不錯:從0到1,“簡單並且刻骨銘心”;從1到10,“不容易並且難以明顯的察覺”。

從三次工業革命我們就能看出來: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以“蒸汽機”為核心,大部分傳統的人力被機器所取代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電氣時代”,發電機的問世,內燃機的出現使得交通工具更加普及,等等...

第三次就是涉及更為高端廣泛的領域的“信息時代”,並且我們現在還是處於這一基礎之上,以計算機的發明、核能的利用和生物科學的興起為主要代表,可以說所謂的現代化社會,就是靠第三次工業革命才出現的。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我們會感覺到科技的沒有以前那種飛躍的感覺呢?因為我們是當局者。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出現之前,我們經歷了數千年的傳統勞力時代;而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和第二次完成之間相差了大概一個世紀。



而從第三次工業革命(1950年)開始,我們現在才過去60多年,如果要達到那種科技飛躍的狀態,可能還需要半個世紀左右。這個時間不算長也不算短,因為科技飛躍的前提是基礎理論的革命,我們至今仍然在開發和實踐量子論和相對論帶來的福利。而基礎理論的革命不是想來就來的,這是一個量變的過程

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探索”+“等待”。終有一天,飛躍會悄然而至。


賽先生科普


這個問題說大很大,說小也小。

首先,題主太過悲觀了,當下幾十年來是出現過對人類發展產生巨大變革的發明和發現的,比如互聯網、人工智能、手機、人造衛星等等,任何一樣都是對社會發展產生重大變革的存在啊!當然,這些應該歸入科技應用行列,屬於發明。至於發現,應該指的是科學理論方面的進展,如果現代時間設定為二戰以後,那也很多啊,比如1946年伽莫夫等提出的宇宙大爆炸理論模型、1957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楊振寧及其學生米爾斯共同提出楊-米爾斯場理論、量子力學粒子標準模型理論、20世紀60年代解釋質量生成機制的希格斯場、超弦理論等等,其中任何一個理論都對人類認識自然產生了巨大的飛躍!這些理論發現的物理學家也一樣會載入史冊。

現代科學之所以給人留下不如19-20世紀初厲害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兩點:

一、牛頓和愛因斯坦等科學家,幾乎以一人之力建立起一個理論帝國,這種天才有其時代的因素,隨著科學的深入和細化,物理學家現在已經很難單打獨鬥了,加上現代理論科學研究燒錢越來越厲害,動不動就幾十億的投入,必然要求科學家之間要合作,才能出成績。

二、事物的發展都必然遵行客觀規律,有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自從20世紀初愛因斯坦建立廣義相對論和以波爾為核心建立量子力學兩座物理學大廈開始,現在正處於消化和完善兩大理論階段,加上科學技術條件的限制,暫時對理論中某些預言的驗證出現了困難,不過2015年基普索恩等三位科學家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的引力波的探測證實極大的鼓舞士氣的。

科學探索永無止境,隨著科學探索的不斷深入,量變到質變必然會在不遠的將來實現,那時,也許會有更精確的更包容的科學理論出現也不是沒有可能,關鍵是要對科學家有信心。


人擇原理



現代科技主要是已二戰為起點。以至於許多人都在疑惑為何二戰之後人類的智商突然提高了。所以,要說為何目前難以出現顛覆性科技,就首先要從二戰談起。



促成現代文明發展的主要就兩項顛覆性科技。一個是能源,另一個就是數字科技。能源,從一戰以前出現石油能源,間接的將人類推向一戰二戰邊緣。再一個就是核能,通過核能人類甚至知道了迄今為止最強大的核武器和核動力設備。再一個就是數字技術。大家很少知道其實電腦最先是被運用到戰爭中的吧?而數字技術更是創造了互聯網。

由上我們可以看出,最高新的科技都是從戰爭開始,可以說戰爭是科技的助推器。現代社會因為太和諧了,導致人們安全滿足的同時也使科技發展速度變慢了。但注意,不是停滯哦!我來舉個例子吧。

第一個例子就是電池技術。我們每天都可以看到最新的電池研發諮詢,但是就是不見新技術的電池問世,不是因為沒有研發,而是因為這些新電池需要數年時間的實驗才能推廣。那麼若是戰爭需要,這些新技術肯定就能得到應用。而大規模的應用本身也能促進問題的發現和技術的更替。

再比如醫學和生化科學。日本的生化科學的先進性甚至比美國都要強不少。雖然說出原因會讓我們許多人痛心,可是我們要看到,正因日本細菌部隊慘無人道的人體實驗,才鑄就了現代醫學、細菌學和生化學的發展。而在和平時期顯然是不可能的。



另一個就是人類現在幾近人類能力的極限。當智力無法提升還怎麼能研發尖端科技呢?就如同你不能指望一個傻子造飛機不是?不過也不用但心。人類目前正在傾盡所能製造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終將有一天達到自我更新的目的,甚至產生神志意識。人類也終將與人工智能相結合,達到超人類狀態。科技會從那時開始出現真正的顛覆性發展。而這一切我們都是可以看到的。只需要六十年,六十年後,世界會超乎你的想想。


二十二世紀網絡


答:這個問題,本身就存在誤區,因為對人類產生重大影響的發明和發現是增多了,而不是較少了或者沒有了!


產生這個誤區的主要原因是,我們身在其中不知其變,好比當局者迷一樣。

比如法拉利發現電磁感應現象時,部分人並不會認為電有什麼用,甚至還有諷刺他發現的人。

又比如相對論提出時,反對相對論的人也大有人在,沒有多少人會意識到相對論有何用,量子力學也是一樣。

這都是很正常的,一個新的理論,產生的貢獻,並不是一朝一夕就看出來的。

我們身在這個時代,新出來的發現和理論,我們很難區別哪些會對人類造成重大影響,這需要時間的檢測。

現在的新材料,量子計算機,移動支付,航天技術,理論上有超弦理論等等,都是重大成果,或許過了幾十年,人們才發現現在的某個理論居然是媲美相對論,媲美量子力學的理論,完全有可能。


艾伯史密斯


出現了,只是你不知道。我看了下大家的回答,他們都說是戰爭引發的科技大爆發。既是對的,也不是對的。原因如下:

1.要是發生了第三次世界大戰,所有國家正在研發的科技立馬拿出來,分分鐘吊打現在的科技。問題是現在的科技是國家秘密研究,研究的是軍工方面,怎麼可能拿出來給我們平民看,而且軍工方面的也難以運用到現實生活中,需要時間的打磨。

2.科技的發展需要能源的支持。可是去一次月球,我們都要幾千上萬億美元,地球的能源何以能支持。如果突破了能源的限制,我們的科技絕對又會上升一個檔次。


3.人類的智力水平,我發現現在學個東西,我們都要學到20幾歲,並不精通,以後也難以從事科學方面的研究,這是智力的侷限。所以現在科學我覺得應該集中人腦的開發,據說愛因斯坦也只開發到10%,如果我們開發到20%,又會發生什麼呢,如果30%,又會發生什麼。


4.各國對專利的過於保護,導致了科技的停滯。


朝菌童鞋


基礎理論不革命,就不可能產生劃時代的發明和變革。

要知道,電的發明改變了人類生活的方式,不說各種動力,各種照明,各種美化。就說高樓大廈也不可能超過十層。除非有內燃機在工作,假如真的有內燃機在工作,去想一想那個場景吧😄。

沿用以前的知識,深化研究,很難取得突破性發展,更加難有劃時代革命。除非有新的基礎科學的突破。

人工智能,我想很難超越“人工程序”,應該不是這個。除非真正解密了人腦的運行,仿生學真的有突破才可以,現在的人工智能擺脫不了程序,既然是程序,那就是死物。

到底是什麼?很難想象,說不定是個意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