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什麼行業最有紅利?

鄉村舌尖


目前根據鉛筆道DATA的統計,近半年來新成立公司最多的就是企業服務公司,區塊鏈公司和文化娛樂公司,說明創業者比較看好這三個行業未來的發展。企業服務公司是服務B端的公司總稱,一直以來的需求都比較大,在未來企業的解決方案仍然是一個比較大的需求,競爭雖然多,但市場可以容納的企業量也比較大。區塊鏈是通過分佈式記賬提高效率的方法,也是未來科技的一個可能的發展方向,同時具有投資價值,目前仍然是一片藍海,有很多值得投資的地方。而文娛行業一直以來需求量大,因為口紅效應未來可能會有更大的資金投入,所以也有很多創業者比較看好這個行業。


從科技發展趨勢來說,在未來硬件的變革仍然可能引起用戶生活方式的變化,所以新科技公司仍然有自己的機會。


鉛筆道


目前國內大部分人都是在從事依託實體產品的行業,比如銷售、採購、生產、研發、人事、財務等等,也就是依賴於工業本身,目前社會上大部分公司也是“產品公司”。

而看其他發達國家,就以我們的鄰國韓國為例,從韓劇裡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大部分人從事的都是服務業,比如《夏日香氣》是花卉設計師和燈光設計師,《浪漫滿屋》裡的李英宰是演員,韓智恩就是作家,《金三順》裡是蛋糕師,《豪傑春香》是首飾設計師。

而日本,就有更多的人從事動漫、遊戲產業。

美國也有大量的人從事電影、文學創作產業。

而中國,雖然也有人從事這些產業,但是並不多。並不是中國人不需要這些崗位,而是收到目前經濟發展的限制。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都是先於滿足“生存需求“,然後才滿足”情感和歸屬的需求“,中國的古人也說”倉廩實而知禮節“。飯都吃不飽的時候,大家都管有飯吃就好了,哪管是泰國香米還是東北大米。

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人一旦從生產需求這個層次解放出來,會越來越追求聲色犬馬,整個社會將會極大的向服務業傾斜。

這就是近年來說的“消費升級”,不但是實體產品的升級,也包含精神需求的升級。

在精神需求層面,就會對服務業產生巨大的需求,比如創意類服務,從而滋生大量創意設計類行業。

可以預見的是,中國社會的消費升級趨勢越來越明顯,服務業從業者特別是創意設計將會越來越多,將一步一步侵蝕以工業技術為依託的就業市場。

類似以下這些職業將只會越來越多。

產品外觀設計師,用戶交互設計師、漫畫家,畫家,活動策劃,開賽馬賽車的,風水師,禮品設計師,舞臺燈光師,木匠,壽司師傅,西點設計,雜誌編輯,小提琴手。

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培養一種創意設計能力為將來儲備是有備無患的,比如畫畫(手繪、平面設計等等),樂器、美妝、美食(中西餐、西點等等),家居設計、攝影、甚至程序設計(網頁編程、安卓編程,VBA等等),不但可以陶冶生活,還可以為以後創業積累資源。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史蒂芬的專欄」(ID:stehoue)。


史蒂芬的專欄


俗話說,站在時代的風口上,就是一頭豬插上翅膀也可以飛起來。那麼我們來看看未來五年最有紅利的五個行業:

一、互聯網服務行業

近些年,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同時也改變著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目前互聯網服務行業較熱門的有互聯網金融、電商、視頻等。尤其是Android和IOS語言的平臺開發,更是需要較多的人才。還有B2B、B2C企業對人才也有著非常高的渴求。再加上國家政策的扶持,在未來五年內互聯網行業都是紅利最高的行業。

二、教育培訓業

目前中國人對下一代的培養都是全力以赴,除了中小學的課業輔導機構外,各種類型的興趣培養課程也是吸引越來越多的孩子參加,大眾的有鋼琴舞蹈,小眾的有魔術古典樂器等等。除此之外,成人商業教育的發展也是走上了巔峰,越來越多的成人也加入了課外的教育培訓課,使得這個行業蓬勃發展。

三、醫療服務業

這個行業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內容,不僅有傳統行業演變來的新型醫藥還有最近熱門發展的健康管理以及老年用品和服務,國家層面上還有新型養老。可以說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健康的需求和關注已經逐漸建立起來,而且這個趨勢在未來幾十年都會有繼續上升的勢頭。

四、環境保護業

環境保護業是一個新興行業,通過技術支持實現可持續發展。新時代,在迅速發展中人們逐漸意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正所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境保護業是目前國務院高度重視的行業,每年的投資金額也是非常大手筆。行業中的發展和紅利也是不容小覷的。

五、旅遊業

旅遊業也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越來越被重視的行業。如今國家重點整治旅遊亂象,這勢必會使旅遊行業產生新的發展機遇。從人們的角度來說,攢夠了錢出去旅遊已經是非常順其自然的模式了。所以能在旅遊行業發揮特長,收到的回報也是成倍的增長。


鎂客網


我們在預測未來行業紅利時,我們得先對過往的紅利進行復盤,因為只有瞭解了過往的行業紅利情況,我們才能更好的對未來的行業紅利,做出預測。


那麼過去的10-20年經歷過哪些紅利呢?


很顯然,中國這些年之所以能迅猛發展,也離不開各行各業的行業紅利。這1-20年內,已經經歷過了“勞動力紅利”、“全球化紅利”、“城鎮化紅利”、“互聯網紅利”,通過這些大方向的紅利都誕生了一批巨頭企業,比如現在大眾所知的騰訊、阿里、百度互聯網三巨頭,就是靠著互聯網紅利迅速崛起來的企業。


那麼未來的一大波紅利會是什麼呢?在筆者看來,極大可能是製造業。為什麼呢?其實從2008年-2018年的一系列動作就可以看出來,在過往誕生富翁中,絕大多數是靠著房地產、互聯網、金融發家最好走上人生巔峰的,2008年-2018年可以說是經濟發展迅猛,但是同時也是槓桿增加的10年。而這些年出臺的一系列動作:

1. 突破供給管制

2. 提高供給效率

3. 淘汰落後的供給

4. 創造新的需求

....

這一系列舉措,也或許是在預示在2018年以後,製造業的紅利即將到來。我們可以從2017年的經濟數據簡單分析下,中國經濟哪些新產業在崛起,實際上。那些正在崛起的產業,我們很容易從生活中觀察到。

下圖是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7年中國GDP的構成,羅列了十大產業:

製造業毫無懸念是第一大產業,佔了GDP的29.32%。僅次於製造業的第二大產業是批發和零售業,77744億元,佔GDP的9.4%,增長為7.1%,和製造業總量增長是同步的。由於批發和零售也是銷售產品為主,這個可以看成是製造業和農業的衍生產業,本質上也是受制造業影響,這兩產業合計佔38.72%。由此可見,製造業是我國當之無愧的第一大經濟發展發動機。


要是在結合沒過對中國的一系列動作(比如制裁中興,本質還是制裁中國高端芯片),就更加能夠感覺到,中國大力發展製造業也是迫不及待的事。所以從這一方面或許也能從側面屬於製造業紅利的時代,即將到來!

(-42東南偏北)


天天說錢


第一就是金融,無論是傳統金融還是互聯網金融,這都是永不沒落的暴利行業。只要工商活動存在一天,它就一定是站在工商行業之上抽取紅利的角色。

說金融行業是潤滑劑也好,吸血鬼也好,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行業萬古長青,有利可圖,並且還是暴利。不過個人投資這種行業,是不太可能的。尤其是那些資金盤遊戲,最好不要參與。你要的是別人的利,別人要的是你的本。

第二大紅利就是信息技術。具體的來說就是互聯網。以後的世界分為兩個維度,一個是現實世界,一個是虛擬世界。網絡就是虛擬世界的一部分。

將來的世界萬物互聯。傳遞的不僅是電子信號,甚至可能是我們的思想。今天很多人還在討論電商,但其實這已經不用考慮了,將來不僅是商業活動,是人類的一切交互活動都將在網絡上進行。

對於眾多普通人來說,這就是最大的風口,也是最現實的吧。有金融畢竟太高大上,不是每個人都能玩的,而且風險非常大。互聯網就是一個平民化的項目。

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機會非常多。或者說這不是機會,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做就能贏得未來,不做就意味著被消滅。

個人比較看好的還是大健康產業,我經常開玩笑說,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一個行業,那這個行業一定和長生不老有關係。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對健康的要求和意識也越來越高,誰都想多活幾年,最好是長生不老。當住房這些基本條件被滿足之後,人最大的花費就可能是在健康上面,健康無價。

未來幾年,我的投資方向和創業目標就是進入培訓行業。因為大健康產業畢竟門檻比較高,沒有一定的資本、技術進入是比較難的。

未來的社會總體的來說就是一個知識經濟社會,沒有知識,沒有技術就很難立足,但人的知識是有限的,也跟不上社會時代的發展,所以這就意味著每個人的知識都不夠用,都需要不斷的學習補充和更新。

由於對知識的需求,所以教育培訓產業,會異軍突起。雖然現在已經很火爆,但大多數的教育培訓還是集中在補習。在我看來,這只是培訓當中的一個,很小門類。

市場也沒有到達飽和的時候,還有更多的深度市場需要我們去開發,還有更多的細分市場充滿機會。知識就是金錢,知識就是力量,在這個時代已經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

教育培訓實際上就是在幫人賺錢的一個行業。你能幫別人賺到錢,你自己肯定也能賺到錢。所以將來的人無論是為了生存去學,還是為了生活興趣愛好去學,都一定有這種需求。

這個行業現在的進入門檻也比較低,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幾千塊錢配一點講課的設備,就可以開始創業,所以對於中小投資者來說,如果能夠整合一些資源,還是一個比較不錯的選擇。

最重要的是,這個行業如果做成功,可以快速複製,迅速擴大規模。擴張的難度比較低,這不像搞工商業,每擴大一步都要有鉅額的資金投入。


凡鐵鑄兵堂


今天看到了三篇文章,馬雲,李嘉誠,王健林說未來眼前的風口,他們不約而同的說互聯網時代共享經濟分享經濟就是最大的風口。三位大佬一致看好分享經濟,去年12月份在深圳學習回來後就感覺共享經濟這個模式一定會快速的火起來,因為這個模式太好了,任何人都可以利用自己的閒置資源一分錢不花的賺錢,這個錢還不是小錢。他將帶來我們這個社會巨大的變革,遠超於前面任何一次的變革。



年初公司有個物流配貨平臺快遞物流第三方平臺“51快配app”採用分享經濟的模式來推廣。平臺的業務模式就是任何人只要通過平臺下單發貨任何快遞物流公司個體司機跑腿幫接單都有效,運費最低滿199元就可以享受平臺三年的分紅,預計可以年分紅高達五萬,很多人一看,這不天上掉餡餅嗎?反應一般。倒是很多發不出去貨不好找車的迅速的開始了使用軟件發貨,遠遠比參加分紅的會員多得多。

我們的社會怎麼了對新生事物的反應這麼遲鈍? 你本來就要發貨,這是你的閒置資源,平臺開始的時候司機物流公司少,也許不能匹配成功,發了訂單讓司機物流公司上平臺來接單,對你的貨物有了更加周全的一個保障,在這個過程中你付出就是讓司機物流公司知道了這個平臺,平臺節省了宣傳費。你就可以獲得也許5萬,也許十萬的分紅,連續三年,確實看起來是天上掉餡餅,但是很多人不敢撿。

再舉一個大家日常天天接觸的共享經濟的例子,你天天去購物的超市為了鎖定忠實顧客,規定只要上他哪兒購物累積滿或者預存滿一萬元就可以獲得超市的分紅,你反正都要購物不會額外支出你任何的東西。我預計這個模式很快就要火遍大江南北,但是幾個月過去了並沒有火起來。我在分析原因,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把自己的項目拿出來分享的。先知先覺的人太少了,分享經濟帶來的變革將超過任何一次變革,未來沒有幾個公司給你分紅你就out了。


創業特種兵


其實,每個行業只要你做出特色,做出新意,能提升用戶的體驗和滿足用戶更多、更深的需求,都會有紅利。所以這個問題,其實有點不好回答。

不過,我還是提出幾條意見,供大家參考:

1、新技術驅動型行業。大家都知道工業革命的巨大成就來源於科技的發展。包括上一輪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巨大發展也得益於技術的強力推動。今後,科技依然具有強大推動能力。其中,我比較看好的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目前已經有很多資金關注並投入,人才相對缺乏,應用行業非常廣泛,將會對人類未來產生重大影響。未來5年,人工智能應該會在某些行業獲得長足發展。

2、消費升級驅動型行業。中國人的消費層次正在改變,正在升級,消費升級意味著巨大的機遇。高質量的消費品、娛樂消遣、教育文化、旅遊健身等,未來肯定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運用新思路、新模式,在這些行業深耕,我相信一定能獲得巨大收益。

3、人口變化驅動型行業。中國正在變成一個老年化的社會,老年人也具有相當大的消費能力。

保健、醫療、養老等行業是老年人的剛需。只要不吭不騙,真正抓住老年人的需求,老年人的錢也是挺好賺的。


關注我的頭條號,一起抓住未來5年的機會。


豐禾刀投資


戰略性新興產業最有紅利!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這六個領域,大家仔細看!

一、大數據與物聯網

目前,國家和各大互聯網巨頭正在佈局,認為未來的製造業必須以大數據和物聯網為支撐,物聯網被稱為信息產業的第三次創新革命,它將現代網絡技術、感知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結合應用,讓人與物智慧對話。大數據與物聯網的結合,正在加速讓人工智能成為現實,改變世界的生產體系。所以,在未來五年,無論國家還是民間,對大數據與物聯網的投資會成倍增長,完全是紅利市場。如果你實在不懂,可以站在人群中吶喊助威或者賣賣冰棍什麼的,也能撿點外快。

二、生物醫藥健康

大健康時代,需要大健康市場。我國醫藥體制改革的意義就在於對現有的醫療、醫藥體系進行洗牌,加速健康產業的升級轉型,已經迫在眉睫,一切為了人民健康,一切為了國民體質,所以,在醫藥行業,需要的加速的技術革命,讓新技術、新產品為人民健康服務。

三、高端裝備製造

社會的發展離不開製造業的發展,所以,未來製造業的發展方向是裝備製造業的轉型升級,特別是人工智能的發展,為高端裝備製造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撐,具有感知、決策、執行功能的各類製造裝備,會支撐著整個生產企業領域,為中國製造提供更快、更穩的發展軌道。

四、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

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是未來交通工具發展的方向。能源的有限性給新能源汽車提供了發展的新空間,環保、節能的汽車是國家大力支持的領域,所以,新能源汽車將在未來市場上大展風采。

五、新材料

包括高性能裝備用的特鋼產品;鋁、釩、鈦、鎂等高端合金製品開發;高性能纖維及複合材料、新型功能材料、新型膜材料、高性能密封材料;超材料、石墨烯、低成本增材製造材料等。這些產品的研發和應用在未來幾年都會被廣泛應用。

六、節能環保

國家已經將環保產業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所以,涉及節能環保的產業在未來一定會成為一個發展迅速的領域。包括高效節能電機、節能監測技術裝備產業化、工業有機廢氣治理、煙氣一體化淨化、新型高效水處理材料及藥劑技術裝備、高性能環境監測技術裝備等。

未來的一切都以新技術、新產業、新行業為發展紅利,好好把握吧。


小民談


無論是國家的未來戰略還是目前經濟的整體情況下,毫無疑問的一點是傳統企業似乎迎來了不錯的發展機遇,我在其他的答案中也看到了傳統企業的字眼,但是個人認為羅列這些信息本身的意義不大,個人想深度的聊一聊。

對於目前的傳統企業而言,很多的傳統企業仍然不可避免的是競爭逐漸的加劇,即使在目前的供給側改革的條件下,很多優質的製造業工廠體現出了不錯的發展潛力,但是仍然存在未來發展掣肘的問題。

我想從目前的情況,簡單聊聊傳統企業下一步可能有哪些新的機遇。

這些機遇的優勢在於傳統企業多年來積累的行業優勢,而短板在於沒有新的模式供其突破目前的尷尬局面。

個人認為,對於傳統企業而言,大的機會有以下幾點(我會逐漸的補充)。

1.外部因素下,運營效率的提升

最明顯的例子是,網易嚴選、小米有品這些電商模式下對於製造業的機會。

優質的製造業以前更多的體現在加工的能力上,所以在品牌和渠道方面的劣勢比較明顯。在外貿單轉移的條件下,受限於渠道的製造業,受到的影響逐漸加大。

互聯網的發展,特別是線上電商的發展同樣遇到了瓶頸,用戶體驗變得不再那麼的優美,特別是競價排名之下,一些價格較高的產品目前很多消費者難以在電商平臺上勇敢的下單,在這種情況下,電商和製造業就有了合作的契機。

優質的製造業,可以實現更多的銷售單的獲取,而擁有流量的電商平臺,可以通過和優質製造業合作的契機,輸出優質的產品,這符合消費升級的邏輯。

所以,對於製造業來說,不妨增加和線上渠道的合作機會,並藉機輸出自己的品牌,如果你擁有比較好的工廠製造能力,那麼現在可以考慮在更多內銷的獲取下,嘗試品牌的輸出。

2.內部因素下,運營效率的提升

這一點,我在我以前的很多文章中寫過,就是物聯網。

這種信息化、智能化的模式下,降低的是企業的整體成本,而提高了企業的整體效率。

對於企業而言,效率和控制是並存的。

那麼一套全套的整體解決方案(物聯網)而言,對於人工成本和企業控制成本而言,具有較大的優勢。

所以,內部不妨考慮的是企業智能化或者目前叫做自動化和信息化的升級。

從上面來看,實際上很簡單,就是提高收入和降低成本,那麼也就增加了製造業的利潤空間。


芝麻想法筆記


我是河馬哥,就職於河姆渡智能建築(homedo.com),在弱電智能化行業摸爬滾打近10年,分享我見我聞。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根據個人的工作經驗及行業見解,簡單分析一下。


近年來,隨著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的飛速發展,建築智能化行業也迎來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尤其是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與深入應用,推動著智能建築逐步向智慧建築轉變。未來的建築應該是自學習、會思考,可以與人自然地溝通和交互,具有對各種場景的自適應能力,並且作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可以在更高的結構層次上高度互聯。當然,智慧建築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不斷的進行技術積累與改進。


來自Unearth Technologies的內容策劃師Nick Hertzman對這一趨勢進行了預測,並認為在未來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建築業就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隨著自動化的深入,人工智能與自動化裝備將逐步接管施工現場,並帶來一個高度自治的建築業新時代。

2018年:SaaS解決方案滲透整個行業

如果沒有合適的軟件,硬件設施是無效的。因此,在獲得任何其它進展之前,軟件必須對這個行業產生深度影響。

目前,我們已經看到軟件即服務(SaaS)或雲計算解決方案在建築業的應用。雲計算對自動化的一個主要貢獻就是,它具有從多個傳感器和設備獲得數據輸入的能力。隨著這些系統的普及,它們會逐漸與更多的先進技術相集成。

2019年:增強現實與物聯網成為主流

得益於日趨成熟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技術,以“物聯網+”為核心的“智慧工地”建設,在建築施工場地上蓬勃興起。

到2019年,我們應該會看到,建築工地利用無人機數據、HoloLens或其它增強現實設備,以及材料傳感器來試驗增強現實和物聯網技術,並用一張圖就呈現出整個工地狀況的可視化圖像

2020年:預製施工騰飛,3D打印紮根

預計到2020年底,比傳統施工方法成本更低、更高效、更環保的預製建築技術將走向主流,吸引更多投資者的關注。大多數主要承包商將會轉向這種最新型的建造方式。而轉向預製建築這一舉措也將成為建築自動化的基石,並讓建築項目通常難以避免的混亂狀態變得更加簡單和井然有序。

除此之外,通過3D打印,我們已經能在一天之內建一所小房子。幾年內,這一技術將發展到足以應付重要項目中的大部分施工場景。這一技術與預製結構相結合,將標誌著現代建築項目在流程上的最大轉變。

2022年:機器導向的建設活動增加

以自動化機器為導向的建設活動目前還處於雛形階段,但你應期待這一技術會以極快的速度發展,特別是隨著汽車行業爭先打造第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建築業也會從中受益。

到2022年,我們可能會看到包括挖掘作業在內的多種基礎作業會初步實現自動導向機器的應用。一旦證明這一舉措是安全而高效的,其應用將以勢如破竹之勢展開,並推廣到更多複雜的作業領域。

2023年:人工智能首次取得控制權

到2023年,建築軟件將開始推出能夠預測施工進展,並對簡單項目管理任務做出決策的第一版人工智能。

這一進展將帶來全面自治的建築工地的快速實現,因為人工智能具有快速學習和創新改進的能力。同時,人工智能將從之前各年度引進的各項新技術應用中收集、分析數據,不僅能夠實時比人類更加精確、快速地做出決策,還能學習如何改進施工進程。

2024年:完全自動化機器時代的到來

可以預計,自動化機器出現的前兩年可能不會對建築工地產生多大影響,但隨後,它們將開始完全接管大部分的任務,而這些任務主要由能夠監測和控制工地的人工智能系統支持。

從運來原材料和運走廢料的自動駕駛卡車,到自動組裝預製部件並轉移到預定地點的機器人,人類將開始在建築工地上為機器讓步。當然,留在建築工地的人員主要是為了在無人類參與的情況下,確保自動化的工地能成功打造出一個建築結構。

2025年:人類影響減弱,更多新技術崛起

有了無人機充當天空中的眼睛,傳感器充當地面上的眼睛,自動導向機器充當手臂,人工智能將把建築工地變為終極自治實體,並以比我們能想像到的,更快的速度和精確度來進行建造工作。

在那時,打造造一幢摩天大樓可能只需要設置一些初級計劃和相關的信息輸入,就像按下發射鍵一樣簡單。

到2025年,第一批自治建築已經完成,而人類在建築工地可能會被認為是一種安全風險,承包商將用機器員工來替代人類完成項目監控。在此時,我們還將看到我們更多完全陌生的新技術的崛起。這些技術會進一步快速整合,並推動建築業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一旦這一時刻到來,通用人工智能將開始把工作從人們手中奪走,涉及數以百萬計的工作崗位,如司機,放射學家,保險人員等。

看完2018-2025建築業自動化變革時間線,小編不禁唏噓,一旦這一時刻到來,通用人工智能將開始把工作從人們手中奪走,涉及數以百萬計的工作崗位,如建築工人、司機,放射學家,保險人員等。但也有專家預測:在21世紀的建築工地,可能還會有一些有創造力的人在工作,比如建築師和設計師。他們會通過電線或無線電把指令發送給那些會進行施工的機器,包括機器人瓦工。這些繁重、枯燥而危險的工作,已經沒有人會去做了。

作為智能建築領域的風向標,河姆渡一直以匯聚最新理念,網羅最熱產品,展示最強技術領跑全行業。在即將開幕的第三屆中國智能建築節,河姆渡將以超前的視角,為行業呈現建築人工智能與自動化技術及產品。讓我們一起擁抱2018,預建未來吧!


若有其他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倘若您對弱電智能化感興趣,也可關注河姆渡智能建築公眾號(homedo.com),更多行業乾貨、技術分享、前沿科技、產品信息為您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