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不斷調整,鉅額商譽很有可能是上市公司埋下的地雷,不少公司對商譽進行減值導致業績出現大幅下降,從而出現股價的短期大跌,本文為大家作解讀,供參考。
1、商譽風險產生的原因
沒有買賣就沒有商譽,一般所說的商譽是併購重組而來,雖然上市公司也會自己產生商譽,但這種自創的商譽沒有放到市場中進行公平交易,無法形成公允價值,出於謹慎考慮公司較少將這部份列入商譽。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隨著A股併購重組的增加,滬深兩市的商譽價值呈現爆發式增長的原因。
2014年到2016年是A股市場併購重組高峰期,且2014年-2015年間A股市場曾爆發一輪牛市行情,併購價格也隨二級市場估值的提升而水漲船高,一些併購項目估值遠高於賬面淨資產公允價值,由此產生大量商譽。而併購業績承諾一般是三至四年,隨著併購標的業績不達標比例提高,2017年至2018年或迎來上市公司商譽減值的集中爆發期。
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有約400家上市公司接到交易所的問詢函,對於上市公司商譽減值和業績承諾的實現情況尤為關注。因為不少公司對商譽進行減值導致業績出現大幅下降,從而出現股價的短期大跌。
2、鉅額商譽的兩大風險
商譽既可以成為公司追求超額利潤的聚寶盆,也會成為上市公司懸於頸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適度的商譽有利於上市公司改善經營業績,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過度的追捧商譽則面臨著商譽減值的風險。商譽減值將對上市公司以及相關投資人造成諸多不良影響。
一方面,商譽減值會直接減損上市公司當期利潤,容易引發業績變臉。根據相關會計準則規定,公司合併形成的商譽,應當在每年年終進行減值測試,且減值後的資產不得轉回,所以商譽減值會導致上市公司當期業績一定程度上的減損。
另一方面,商譽減值會損害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上市公司頻繁盲目高溢價收購,被收購公司為獲得高估值而出具過高業績承諾,暗藏了巨大的減值風險,最終將損害投資者合法權益。此外,由於商譽本身並沒有變現和償債能力,除了商譽減值風險外,投資者不能對公司真實的資產負債率水平作出準確評估,給投資者帶來潛在的投資風險。
3、高商譽風險個股名單
下表列出了商譽佔淨資產比重高於50%的公司名單,有137家。這些公司在年報預告披露期,應該儘量迴避,謹防業績變臉。
【作者】股助手(ID:guzhushou)
閱讀更多 股助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