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平台到底需不需要產業來支撐?

猛爺告訴你


致力於知識轉化力量,讓財經問答幫助更多的人,更多精彩回答請右上角關注。歡迎各位點贊,回覆,諮詢。

與其說P2P需不需要產業支撐,不如說金融需不需要產業支撐更好一些。

需要明確的是,有了錢多的人和缺錢的人,產生了最原始的金融,有了金融就利潤。但是,衡量一個人應不應該借到錢,能不能還錢就涉及它的償付能力了。那麼它的償付能力就是它借多少能還得起,再廣義點說還包括其諸如上市募資能給股東創造多少收益的能力,來決定它的股票有沒有人要,才有了最後的股票交易價格也就是股價。

而償付能力就是創造價值的能力,而創造價值的能力最後推演到就是其產業支撐的水平能力,這涉及第一產業農業的畝產量、質量、口味、抗病害能力等等,第二產業的技術水平、產量、銷量、競爭力、附加價值、發展空間、技術儲備和研發等等,第三產業的市場影響力,服務水平、技術水平等等等。

所以,無論哪種金融方式,最後都是要他到底有沒有能力創造價值為考核標準的,所以,實體產業與其密不可分。

而P2P是一個比較特殊的金融行業,它本人是借貸信息的中介服務機構,它本身屬於第三產業的服務業,它利用其自身的審核、審查能力區別借款人的資質和負債情況,再利用其影響力把借款人組成的標的介紹給出借人,由出借人投資,從而收取服務費(具體內容可以關注我,近期將推出頭條號文章專門介紹P2P)。本身它與實體產業沒有關係,它只要如實的反映借款人的資質就行了,借不借給他是投資人自願的行為。

但是,一旦投資人借出去了,能不能還上還是得看借款人(包括個人和機構)的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了,還款能力大於還款意願,沒有產業和收入就算其再有意願還款也是無濟於事的。

所以,P2P作為金融行業的一員,平臺本身有沒有實體都沒有關係,其最重要的是誠信,公正,公平,真是為了資、借雙方考慮,才能長遠發展。

但現在很多人為了快速募資,把P2P弄成了自己的融資平臺,虛標、假標充斥,一旦脫離投資產業,就算平臺自己有多少資產,也不夠償付的,自然就是跑路了。

所以,平臺的產業沒有關係,道德、誠信才是發展王道。


張小帥說理財


我認為網貸P2P並不需要實體產業做後盾。

網貸P2P是金融服務行業,而搞實體產業那是企業家的事兒,這絕對是兩個行當。

根據我粗淺的理解,網貸P2P是信息中介,他們要做的事就是對接資金提供者和資金需求者。

所謂的資金提供者,就是投資人。而資金需求者,就是借款人。

傳統上,借貸業務是通過銀行金融機構完成的。

但是,總有一部分人和企業,由於資信能力比較弱,無法通過銀行金融機構獲得貸款,但是他們又確實有前景非常看好的項目急需資金支持,也可能是未來的企業明星,也可能是未來新的商業模式等等。

此時,網貸就彌補了傳統銀行金融機構的不足。他們通過收集信息找到投資者為其提供貸款,從而覆蓋到這部分資金需求者,幫助這部分人和企業發展,為社會的創新發展提供幫助。

我想這是網貸P2P存在的真正意義,是被國家定位於普惠金融一部分的初衷。

題主所說的實體產業問題,讓我聯想到很多的非法集資、金融詐騙以及線下理財和傳銷活動。

他們都是這麼宣傳的,什麼實體工廠,什麼沙漠治理,又是國家支持的大開發項目,又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工程等等,名目多得很。前段時間倒閉掉的錢寶就是典型的例子。

其實,有類似宣傳的,大多數都是打著實體產業的幌子,八九不離十都是騙子編造的謊言,目的都是非法集資、金融詐騙。

真正的網貸P2P,核心在於信息技術和風險控制,要做好的是對接資金的需求雙方,把控好貸款的風險,保證借款人及時還貸,兌現投資者的本金和收益。這些事就已經夠忙活的了,哪裡還有時間精力和專業知識去搞實體產業?

反而是騙子們才有這個心思,搞幾個皮包公司弄虛作假糊弄投資者,或者把公司裝修的富麗堂皇欺騙不明真相的老百姓。

看一看我國排名靠前的網貸公司,瞭解一下踏踏實實開展真實網貸業務的頭部P2P平臺,規模做到幾百億上千億,惠及上千萬投資者和借款人,有的已經海外上市,但是他們好像沒有哪一家宣傳自己還在同時搞實體產業的。

我想,這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據,應該是對這個問題最有力的回答。


巴九言


任何放貸的根本是借款人用放出去的錢,能賺取更多的錢出來……如果借款人用借款賺不出錢來,即使以貸養貸也是不能長久的。

很多網貸平臺說自己有實業支撐,能夠鉅額盈利,投了錢就能發財……很多老百姓去實地考察,一看一片大好,就欣然解囊。………這個就有意思了。

飛刀想起一個故事……路邊的李子樹都是苦的。同理,如果有回報很好的項目,社會風投資金,各種資金會蜂擁而至,哪能到了去社會找老百姓融資的份上呢?…………記住,往往能輪上老百姓,一本萬利,收益很高的機會,大部分都是騙局。

網貸平臺不在於他有沒有跟項目,如果跟了項目,項目一定不是特別優質。當然老百姓表面看是優質的,不然你也不會上當。

網貸平臺沒有跟項目,對外純粹發放貸款,可能也存在一定風險。畢竟借款容易還款難。

一位領導說了,如果收益率超過年10%,就要準備損失本金了。



飛刀47號


這個問題正面回答起來會比較累,但是反向分析就會很簡單很多:

什麼樣的產業會去設立P2P公司?

目前市場上涉及到有產業設立P2P的,最有標誌性的就是陸金所,其背靠的是平安集團,其他很多都是房地產公司背景的P2P,少部分是其他類型的產業,比如聯想。

我們先來區分下產業進去的出發點,再看看P2P對產業意味著什麼。

戰略角度涉足P2P

平安涉足P2P,搞了陸金所,其出發點是從戰略佈局考慮的。平安立志於成為綜合金融集團,幾乎跟金融相關的子行業都做了佈局,那麼P2P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戰場,需要佈局。

另外,當年聯想戰略入股翼龍貸也是出於戰略考慮,但是後面因為翼龍貸負面纏身,聯想一直在尋求退出。

戰略的意味著如果發現錯誤的話是可以隨時放棄的,比如聯想在翼龍貸上退出,因為相對本體來說,不可能為了一個戰略佈局影響母體,引火燒身誰都不願意看到。

自融角度涉足P2P

除了戰略佈局外,產業涉足P2P大部分都是出於自融考慮的。這種現象前幾年在房地產業裡特別突出,那幾年房地產公司特別缺錢,一直找不到好的融資渠道,而P2P年化18%以內的利率在房地產領域屬於可接受的利率。所以,很多有地產背景的P2P應運而生,這種狀態後來延伸到了其他一些有融資需求的公司上,本質上,

不是P2P尋求產業支持,而是產業希望通過P2P拓寬融資渠道。很多人把因果關係搞反了。

P2P裡涉產業的,大部分情況下其實是減分項

與常規概念相反的是,P2P裡如果產業背景很深的,一定要釐清產業進入P2P的動機是什麼?如果動機很難解釋清楚,那麼,這種有產業的P2P反而更危險,因為一旦產業出問題反而會危及P2P,所以在我看來,有產業的P2P反而要更加謹慎,投之前要了解得更清楚才行。



金融筆記


反過來理解,如果平臺需要其他產業來支撐,只應該有兩種:

一種是平臺兜底,出現任何壞賬需要平臺墊付,壞賬過多,公司有責任區填補這個漏洞保障投資人的利益。此時若平臺的盈利難以覆蓋壞賬,就需要其他產業收入來彌補。

另一種是不兜底,並且壞賬過度出現的運營風險。借款人借錢不還了,投資人無法獲取收益。平臺有責任負責運營維護,催收,但是本質上是不兜底的。這種壞賬越多會導致用戶信任問題,最終導致運營癱瘓。這個是運營/存活的壓力迫使公司填補這個漏洞,此時也需要其他產業收入來彌補。

所以P2P是否可信,不在於是否有產業支撐,而在於公司本身的運營性質和運營效率。一般有資金存管,上市公司入股或者自身上市,現金流穩定的出現風險的概率較小。千萬不要小看現金流這一塊,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一些P2P的現金流,很有參考意義。


拍拍貸


P2P平臺絕對是個好東西,藉助互聯網方便了雙方。無論從哪個角度看,P2P平臺今後都會有大的發展。至於是否有產業支撐?我認為並不重要。因為規範的P2P平臺就應該是一個信息平臺,資金方在此尋找到需求方,而資金的需求方也在此尋找到供給方。雙方互相滿足,完全是好事一樁。為什麼一樁好事演變成老闆跑路、平臺被端哪?很顯然,出事的平臺要麼違規經營,自己設立資金池,幹起了金融機構即傳統銀行的勾當,但這些平臺公司又沒有金融機構的牌照,他們也拿不到牌照。因為金融牌照並非你想拿就能拿的!更有甚者,平臺老闆為了吸收更多的資金,完全乾起了詐騙的勾當。虛設項目,虛假成交,將資金偷偷地轉移境外,最後一走了之。因此,我認為,這次P2P平臺爆雷之後,大浪淘沙,一些存活下來的P2P平臺一定會大發展的。P2P平臺設立的初衷本就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為產業服務。在經歷了浴火重生之後,P2P平臺一定會得到人民的信任、政府的支持。


菅峰律師


P2P作為全新的互聯網金融創新融資工具,從它的名字(person to person)來看就能知道它的初衷是解決對第三方的融資的,再結合金融的三種屬性來看;


第一、金融就是理財和融資;

第二、槓桿、信用、風險;

第三、為實體經濟服務;

它想要成功的標準模式一直都是要將資本注入到能夠創造利潤的實體中的,只是這個實體可以是個人或企業,理財的本質是投資,投資是否能產生增值就看是否投入到實體經濟後平衡信用、風險之後設置了槓桿,實體經濟增長帶來了利潤,而槓桿放大了這部分利潤;

平臺的屬性應該是第三方的,不介入資本的運作的,但目前幾乎所有的暴雷P2P平臺要麼是自融資金池,要麼是提供類似擔保或剛兌承諾將自己帶入到鏈條中,而在運營(假設是投入運營中)後期出現問題後,整體受到牽連,導致無法償還;

所以沒有實體支撐的P2P多半是違法的資金池,有實體支撐得P2P,還要看具體標的,還是要看本身標的的商業成長邏輯不能光看保證,畢竟沒有抵押的擔保,都是一張紙,出事後驗資無法償還後,他的承諾久一點用都沒有,就是一句話:“我很想還錢,可我現在沒錢”。


大衛和保羅


p2p 平臺有產業支持是非常好的。大家最擔心的問題就是p2p 平臺暴雷跑路,讓所有投資人的投資瞬間化為烏有。這對所有投資人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而有產業支持的p2p 平臺,對於平臺出現的一些問題:比如逾期、資金周圍不靈等問題可以由平臺的產業提供幫助,幫助平臺度過難關。從這一點上來看,p2p 平臺的背景越雄厚越好。產業越多、能提供的保障也就越大。


櫻沐雨澤


都是假象,首先你要了解P2P 是什麼?

他是平臺,是互聯網金融的點對點的借貸平臺!就像淘寶一樣,賣家和買家支撐的淘寶平臺,淘寶需要實體企業支撐麼?

凡是說有實體支撐的,百分之百的,這家平臺存在,非法集資,傳銷等嫌疑!

好多傳銷,非法集資的平臺往往吹噓,自己有多少實體企業。

明白人都能看出,有名的企業不會幹這些事情的 。

如今就連P 2P 都以這個為噱頭,我敢保證,這樣的平臺絕對性的有問題!而且非法性極大!

如今P 2P 理財,要考慮周全,最好不要涉入。利潤只能改善生活,後果往往是自己承受不住的。




普通人的互聯觀


個人觀點:平臺本身並不需要實體產業支撐。

原因如下:

1、P2P平臺本身是為借貸雙方提供交易場所的地方,是將小額資金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方的一種借貸業務模式,相當於中間方。

2、中間方不是資金需求方,還款的是借款的人,而不是平臺。所以你投資的錢,不是平臺來還。平臺只是提供一些項目的風險評估或者一定的擔保,但是這是弱擔保,很弱。

3、平臺沒必要幹實業,替借款人還錢。

所以說,瞭解了這些平臺的基本原理後,想必大家明白了P2P平臺是不需要實體產業支撐。

若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啟發,請點贊、討論或者轉發。關注我,未來您將看到更多有意義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