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修復師如何破譯億萬年生物「密碼」

置身其中,仿若回到史前。一塊塊久經風霜的化石原石,在他們的手中逐漸被還原出定格時的模樣。

在地質博物館的古生物化石修復室裡,古生物化石修復師正在對一塊“魚龍化石”進行修復。顯微鏡下,氣動風刻筆精密的筆尖高速振動,與圍巖碰撞發出吱吱聲,部分魚龍骨骼已清晰可見。

化石修復師如何破譯億萬年生物“密碼”

“古生物化石修復師”這一職業在普通人眼中略顯神秘。“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專業的工具和技術手段對化石進行處理,使之可用於科研、展覽、收藏,有時也會到發掘現場參與發掘。

據瞭解,修復師首先通過觀察岩石斷面,判斷化石在原石中所埋的位置,對部分破損風化嚴重的原石進行加固,才開始進行精細的修復。填寫化石修復記錄表是修復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修復前,修復師會對每一塊原石信息進行登記並拍攝存檔,修復過程中,一些重要信息要隨時記錄,以便調閱翻看。

修復師需要尋找骨骼分佈的路徑,順著路徑將覆蓋在化石上的圍巖一點點剝離,對於脆弱的部分還要進行修補,這一過程需要慎之又慎,否則將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不同的化石標本有著不同的處理方式,修復精度、修復時間跨度也不一樣,但“保護為先”是化石修復始終不變的原則。修復化石主要用於科學研究,對於修復質量的要求極高,任何的殘損或者細微結構被破壞,都有可能造成無可挽回的後果,冒進是絕對禁止的,如果沒有較高的把握,一些化石甚至可以只做保護、暫不修復。

化石修復師如何破譯億萬年生物“密碼”

地質博物館47歲的古生物化石修復師黃髮忠從事修復工作已有19年,他的老家在貴州省著名的化石產地,1998年他開始接觸化石修復,2012年到北京大學進行了專業的培訓,2014年來到安徽工作。剛出土的化石都包覆在岩石中,我們通過岩石斷面,來尋找化石的蹤跡,儘可能還原其原貌,最終成為有科研價值的化石。黃髮忠手裡捧著一堆看起來平淡無奇的“碎石”,而這背後塵封了億萬年遠古密碼,卻躲不過化石修復師的“火眼金睛”。

黃髮忠說,化石修復有些只需要幾天,有些需要幾個月,甚至更長。日復一日的修復工作考驗著修復師的細心、耐心和責任心。儘管重複性很強,卻是一個追求精益求精的過程,當通過修復好的化石,提取到有價值的信息,發表文章、推動科學研究進程時,也是我們最有成就感的時候。

據瞭解,目前全國從事化石修復的專業人員僅百餘人,一名成熟的修復師需要長期積累,擁有豐富的古生物知識,逐步熟練掌握各類修復工具的操作,能靈活應對所有狀況,會合理制定修復方案,能培訓指導他人修復,最終具備獨立修復與統籌開展修復工作的能力。通常,專業化石修復速度遠遠趕不上發掘的速度,往往根據科研緊迫性來安排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