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手蔣介石

槍手蔣介石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民國成立兩週後,即1912年1月14日深夜2時,發生了一件驚人的大新聞,光復會領袖陶成章被人槍殺在上海法租界的慈恩醫院,脖子、腹部中槍,兇手逃走。

兇手是誰?是蔣介石,當時只有26歲的蔣介石。

有一本專門寫蔣介石的小說《金陵春夢》,對蔣介石刺殺陶成章事件,有一段極為精彩細膩的描寫,小說寫道:

蔣介石一聲不響,到法租界廣慈醫院前後左右裡裡外外打了個轉,找到了成章病房,明白了進出途徑。那正是宣統三年(宣統三年是1911年,蔣殺陶成章是在1912年,小說的有誤。——本文作者注。)的深秋,入夜寒風蕭瑟,夜涼如水,廣慈醫院庭園岑寂,幾棵法國梧桐落葉簌簌,燈影黯淡,工友倚牆假寐,護士也在休息,值夜醫生尚未巡房之際,忽地有一個黑影閃入院中,幽黯的燈影中只見來人頭戴氈帽,遮住眉毛,穿一件夾大衣,雙手入袋,迅速登樓,一直推開陶成章的病房房門,之後便聽見一聲槍響,全院震動,等到查出是陶成章遭了暗害,兇手早已逃逸去了。兇手就是蔣介石!

這一段描寫細緻生動,可畢竟是小說,也許可信度不高。蔣介石殺掉陶成章後,並沒有被抓,而是逃到了日本。他當然也不會交待行兇的細節,上面一段細緻的描寫只能憑小說家的想像寫出來。

後來,蔣介石的秘書鄧文儀為蔣寫傳記《蔣主席》,對蔣介石刺殺陶成章的事給了確實的承認。《蔣主席》第八章赫然就是“槍殺陶成章”五個大字,其中寫道:

那時陶成章匿居上海租界某醫院裡面,主席便到醫院去找他,先用嚴辭質問他,哪曉得陶成章不但是恬不知恥,反而還侃侃而談。主席怒不可遏,便掏出手槍,一槍把他打死。

鄧文儀是蔣的心腹,他寫蔣槍殺陶成章,自然是得自蔣介石的親授。換句話說,蔣介石通過鄧文儀的《蔣主席》承認當年槍殺陶成章,承認他就是殺死陶成章的兇手。

然而,當年的蔣介石尚未發跡,只是一個沒沒無聞的小人物,如何就敢槍殺光復會的首領陶成章呢?這必須從蔣介石跟他大哥陳其美的關係說起。

1906年,蔣介石首次東渡日本,認識了陳其美,從此蔣介石的命運發生轉折。1908年,經陳其美介紹,蔣介石加入孫中山的同盟會,成為孫、陳一派。蔣介石第一次立功,是在辛亥革命的“杭州舉事”。在辛亥革命時,陳其美給了三千六百元和一百名“先鋒敢死隊”,讓蔣介石攻打杭州衙門,戰鬥從1911年11月4日,當時的清朝官吏毫無鬥志,不攻而去。第二天就控制整個杭州市區,6日抵抗結束。蔣介石從杭州回來後,上海已經光復,陳其美組織滬軍第五團,成為上海都督,任蔣介石為團長,並跟蔣拜把子,結成兄弟。

民國元年,陳其美派蔣介石暗殺光復會首領陶成章。陳其美為什麼要殺掉陶成章?雖然陳其美跟陶成章在私交上也有衝突,但是,真正的原因,是陶成章的光復會與孫中山的同盟會兩派的衝突。

陶成章是光復會的副會長,對辛亥革命做出過卓越的貢獻,聲望極高,當時的浙江各界都支持陶成章任浙江都督。當時的名流在報上登出電報說:“吾浙倚先生如長城,經理浙事,非先生其誰任?”可見,陶成章的威望與實力,孫中山的同盟會難以抗衡,所以,為爭奪浙江都督的位置,必須除之而後快。陳其美作為孫中山的得力助手,自然看透這一層,所以大膽出手,派自己的小弟蔣介石幹掉陶成章。

孫中山在陶成章死後第二日,立刻發電報給陳其美,要求他從速查辦兇手。事實上,這只是孫中山在演戲。因為陳其美、蔣介石就是兇手,他竟要求兇手自己追查自己,怎麼會有結果?退一步說,即使孫中山事發當時不知道誰是兇手,可是蔣介石逃到了日本,這時孫中山應該知道誰是兇手了吧?但是,蔣介石在日本呆了不夠一年,1913年7月又回國參加反對袁世凱的二次革命,一點也不避暗殺陶成章的嫌疑,可見所謂查辦兇手,根本就是演戲而已。

蔣介石的日記中有這樣一段話:“我把陶成章殺掉,這件事我沒有向孫先生彙報過,孫先生也沒有和我談起過,但是,我想這件事符合孫先生的願望。這是他後來信任我的重要原因。”可見,暗殺陶成章這件事,孫中山、陳其美、蔣介石三人是“雞食螢火蟲——心知肚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