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地市場:30 年打造農批好品牌

與市民同呼吸 和商戶共命運 同三農心連心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本報記者 李洪華 葛顯勇)5 月 16 日,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下稱“新發地市場”)成立 30 週年總結大會在北京舉行。作為中國農批行業風向標,新發地市場承擔了首都 90%以上的農產品供應。記者梳理發現,新發地市場 30 年來只專注一件事:咬定農批不放鬆。

新發地市場:30 年打造農批好品牌

數據顯示,2017 年,新發地市場實現農產品交易總量 1618 萬噸,交易總額 816 億元,雙項指標穩居國內同類市場首位。新發地市場董事長張玉璽表示,新發地市場的首要任務是保障首都的“菜籃子”和“果盤子”日益豐盛,而且營養健康。同時,在當地政府統一部署下,與其他兄弟市場一道開創首都農產品流通新局面。

眾所周知,農批市場是連接農業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重要一環,也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農批市場還能帶動產地農業增效、產地農民增收、市場商戶致富。“從事這樣一個行業,做這樣一件事情,別說 30年,即使一輩子,誰會改行呢?”張玉璽說。

三個“15”助力新發地揚帆起航

總結大會召開的一小時前,來參會的兄弟市場贈送的一尊航舵擺件引起了張玉璽的注意。

張玉璽有著 6 年的軍旅生涯。與航舵的留影或許勾起了他的某種記憶。“1976 年轉業後,好像變了一個人:敢想敢拼、好強上進”。與張玉璽年齡相仿的同村人對他如實評價。幹一行愛一行,張玉璽先後當過電影放映員、財務統計員、漁場場長、車隊隊長、生產隊隊長……他深信,揮灑汗水總能收穫希望。

1985 年,北京市政府出臺了放開肉、蛋、水產、蔬菜等 5 種農副產品價格以及打開大門歡迎各地蔬菜進京的兩項舉措, 於是新發地村及周邊的菜農除了向政府交一些蔬菜外,剩餘部分便拿到路邊去擺攤出售。不知不覺中,新發地路口旁就自發形成了一個馬路市場。由於缺乏管理,既影響了環境,又堵塞了交通。在這時候,建一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想法在張玉璽心中產生了。

經村裡批准,1988 年 5 月 16 日,張玉璽帶領 14 個村民,用 15 萬元貸款,圈了 15 畝地,開始籌建市場。“剛開始建設市場那陣子,圍牆是鐵絲網,中間鋪的是焦渣,辦公室設在簡陋的平房裡。白天平整土地,晚上研究方案。一天下來,泥水、汗水流不停。”北京新發地副董事長楊洪凱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

彼時,改革開放的浪潮奔騰不歇,蘊有千帆齊進之勢。中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從農貿、集貿市場開始起步發展。新發地市場從摸著石頭過河逐步駛入了高效、快速、良性發展的快車道,為日後登上中國農產品流通中心舞臺奠定了堅實基礎。

農批巨擘推動首都餐桌升級

經過 30 年的發展,新發地市場已成為農批巨擘。一組簡單數字足以說明它的跨越發展速度:從 1988 年交易量不足 1 萬噸,到2017 年交易量 1618 萬噸、交易額 816 億元。

三項社會效應足以展現新發地市場心繫民生的情懷:創始至今,不僅成為引領中國農產品大流通的超級綠色航母,更催生了數千名商戶富翁,一年可帶動近百萬農戶致富。

幾個國家級的榮譽足以詮釋新發地市場在行業中的地位: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執行會長單位、全國農產品綜合批發十強市場等。

正是基於新發地市場的不斷髮展,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首都人民的“菜籃子”和“果盤子”供應更加充足、價格更趨穩定。從商超到集市,粗糧細糧一應俱全,果蔬魚肉水靈新鮮、副食零食品多樣——首都餐桌早已從“有啥吃啥”升級到“吃啥有啥”,而且更加安全、營養、健康。

新發地市場的大數據顯示,市場每天有1.8 萬噸 260 多個蔬菜大品種、1.8 萬噸 270多個水果大品種供應北京。“這是保障首都安全穩定供應最基本的數字。有這兩個 1.8 萬噸,北京農產品供應就是綠燈,否則就會變成黃燈或紅燈。”張玉璽說。

實際上,為豐富首都市民餐桌菜品,新發地市場在全國農產品主產區建立了 15 家分市場,使各地優質農產品、特色農產品源源不斷地供應北京市場。為穩定首都農產品價格,全方位便民惠民,新發地市場在北京市區內設立了 227 家便民菜店,開通了 320 輛通往小區的“菜籃子”直通車。同時,新發地市場積極整合優質資源,開通農產品流通“互聯網 +”模式,首都百姓在網上輕點鼠標就能吃到營養健康的放心農產品。

高質量發展樹立行業品牌新形象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近年來,新發地市場高質量發展號角嘹亮。新發地市場總經理張月琳表示,新發地市場緊跟時代步伐,在 2017 年提出“守法是底線,品牌是關鍵,文化是靈魂,發展靠奉獻”的發展方針,緊貼政策導向,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忘初心、砥礪奮進。

同時,新發地市場大力推進硬件建設,從平面升級為立體、最終告別露天交易。未來,新型蔬菜綜合交易樓、水果交易樓、冷藏功能區遙相呼應,一個與首都相匹配的現代化農產品交易市場將領跑農批行業高質量發展。

2018 年,新發地市場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北京市有關農產品供應和農業供給側改革精神,以高質量發展為新動力,進一步整合各種資源,樹立首都農批行業品牌新形象。

新發地常務副總經理顧兆學介紹,30 年來,新發地市場始終堅定不移的著力打造品牌農產品供應中心。目前,市場的很多農產品都已走上了品牌之路,像“悠樂果”獼猴桃、 “秋香”蘋果、 “安林”櫻桃、 “勇習”大蔥、“谷龍”毛豆等,這些品牌農產品實現了從“擺攤設點” “提籃叫賣”到“超市專櫃” “品牌經營”的轉變,產品越來越走俏,走出了農產品“豐產不豐收”的困境,實現了“叫響一個品牌、拉動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的使命與目標。

張玉璽表示,30 年是一個新起點,要學習新知識、新理念,研究新方法、新途徑,建設農產品大流通、大繁榮的產銷體系,更快更好地把產地農民種植的優質農產品、特色農產品、品牌農產品賣出去。為首都市民提供更安全、更營養、更優質的餐桌食材,為廣大商戶搭建更高效、更廣闊的農產品營商大平臺。

在未來發展中,張玉璽表示,新發地市場將加速市場的提檔升級和功能轉型,打造以果蔬經營為主的農產品新型供應保障體系。同時,積極響應落實國家號召,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牛鼻子”,為構建環京津冀 1小時鮮活農產品物流圈”貢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