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餐飲,維護品牌要像養娃,開門店要像養豬

2018年7月30日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每天一篇原創文章,這是第【074】篇

做餐飲,維護品牌要像養娃,開門店要像養豬

商標不是品牌

品牌是什麼?

設計個logo,打個®標,就是品牌了嗎?

NO,那個頂大算作商標。

品牌就是你在顧客心中的形象。

這個“你”,包含了產品,門店,還有老闆。

做不到顧客優選的,就不能稱為品牌。

做餐飲,維護品牌要像養娃,開門店要像養豬

維護品牌要像養娃

看一家店能不能長久,就要看老闆是否在一直為品牌投資,為品牌做積累。

其實品牌更重要的是一種信任的背書。比如問大家國產空調第一名是誰,估計大多數人都會說格力。

掌握核心科技,也是格力的廣告語,讓大家都記住這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而這種認知是如何來的呢?

除了央媒上的廣告外,更重要的是格力的研發實驗室,和為研發投入的鉅額費用,還有對企業的悉心經營。

多年苦心經營,才讓品牌深入人心,被世人所接受。

您看這維護品牌,是不是和養娃一樣呢?

開米線店的劉姐,從開店的那一天起,就堅持每天熬雞湯,不用香精兌。有些親戚朋友勸過他,說沒必要那麼較真,你這樣成本多高啊,別家用香精和雞架兌出來的雞湯一樣很香啊。

可劉姐不這麼想,招牌上就寫著雞湯米線,只要店還是自己的,就不能壞了這個規矩,砸了招牌。

後來呢,後來顧客就都記住了劉姐雞湯米線,還有孕婦專門來劉姐家,只要一碗雞湯。

其實,真正衡量一個店的老闆是否在建立自己的品牌,就看他是否每天都在為品牌投資,不斷的養大這個“商標”。

做餐飲,維護品牌要像養娃,開門店要像養豬

開店要像養豬

也許您看到這句話,不那麼理解,這苦心經營一家店,怎麼成了養豬了?

這些年來,餐飲店被收購的事情煩很常見。小店賣個幾十萬,大店賣上幾十億,屢見不鮮。

麥當勞中國不都賣成金拱門了嗎?

店開的好了,就會被人眼紅,一部分人是上來競爭,你賣什麼,他就跟什麼。

而另一部分財大氣粗者,看上了就來談價格了,你說多錢,賣給我,我來經營。

您看,這房子是租來的,裝修一下,開家店,用心經營好了,就能像賣豬一樣可以出欄了。

這不和養豬一樣嗎,包塊地,搭上棚子,把小崽養肥,賣給收購者。

也許到這裡您又納悶了,開店和做品牌不是一回事嗎?

做餐飲,維護品牌要像養娃,開門店要像養豬

品牌和店是一回事嗎?

不,當然不是一回事。這是兩套平行的系統,即相互依賴,又相互獨立。

初創階段,品牌和店是在一起的。

當店逐漸做大的時候,品牌和店的競爭力也同步成長。

做到一定程度,品牌可以衍生出子品牌,而門店也可以開分店,做加盟或直營。

再做大的時候,可能就會出現賣部分門店出去,或者整體打包出售。

當然,也有可能創始人希望做百年老店,繼續自己經營。

所以說,品牌和門店是即關聯,又獨立的兩個系統。

做餐飲,維護品牌要像養娃,開門店要像養豬

成功的娃和豬,不可複製

成功的案例,大家都喜歡拿來研究和分享,但只看到那些成功的光環,則很容易掉進幸存者偏見。

成功是結果,結果不可複製。

比如說,您這家店聘請了一位很優秀的店長,把目前這家店打理的井井有條,前景無限好。那麼這家店的核心能力,就是店長。

如果再開一家店呢?

一個人當兩個人用,也許累一點,扛得住。那再開三家五家店呢?

是不是就覺得力不從心了?

比如,一家小店,有兩個非常優秀的服務員,對人熱情,服務到位,能和顧客打成一片,這家店也深受顧客的喜愛。

那,再開一家店,抽走一個服務員貌似還湊合。第三家店怎麼辦?或者說這兩個服務員被對面挖走了怎麼辦?

您看,這兩種店成功的原因,一個是創始人,一個是服務員,但都不具備,也就限制了店的發展。

比如,您家的菜品口味很好,顧客非常喜愛,那如果再開一家店,掌勺的師傅總不能兩邊跑吧,還想擴張怎麼辦?

這些都是阻礙擴張的牽絆,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連鎖店做的很好呢?

做餐飲,維護品牌要像養娃,開門店要像養豬

養豬和養娃,核心都一樣

雖然成功的豬和娃不可複製,但其核心和經驗可以借鑑。

對餐飲來說,能否把品牌和門店做大,最重要的在於核心能力。

優秀的員工不是核心能力,培養優秀員工的方法才是。

優秀的店長不是核心能力,培養優秀店長的方法才是。

優質的菜品不是核心能力,做出優質菜品的方法才是。

麥肯系之所以能夠做到如此多的連鎖,最重要的就是產品的標準和流程化,他們把做好產品的技術標準化了。

而中餐最麻煩的就是這個少許,那個少許,幾成熱下鍋。雖然比較繁瑣,但不少品類已經能夠做到標準了,只要用心去做,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做好了,核心能力就有了。

所以一定要認清核心能力是什麼,您自己創造的核心能力是否具備複製性,才是做大的前提。

做餐飲,維護品牌要像養娃,開門店要像養豬

分開培養,互不干擾

就像昨天文章裡說的賣滷肉的大姐,她就把自己的核心能力流程化了,她上高中的兒子,只要按照她的流程圖,就能做出一樣的味道。

具備這個核心能力,擴張就是信手拈來的事情。您可能會問她怎麼不擴張呢?

您不知道,她教過的徒弟,已經上百了,僅僅學費的收入就超過了50萬。

滷肉大姐的做法,其實就是吧品牌和產品分隔開,品牌自己掌握,做產品的方法賣出去。

因為一直在為自己的品牌投資,所以做到了自己賣不完,別家不開張。

而“門店”的做法,就是賣豬的思維,把手藝賣出去。

您可能會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那您試想一下,徒弟在師傅旁邊開一家店,能不能幹掉師傅呢?

如果您覺得能,估計您忘了品牌的力量。

最後

一定要明確自己的核心能力是什麼,在哪裡。千萬別把偽核心當做真核心。那樣很容易盲目自信,得不到好結果。

養豬和養娃,一定要分得清。

我是大寬,每天一篇原創文章,解決一個餐飲問題。

歡迎你在評論區分享,與大家一起交流。

你有哪位朋友是不是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你可以把今天的內容分享給他,或許你能幫到他。

著作權歸張大寬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轉載請註明:作者:張大寬 ID: BG9FBG,頭條號:餐謀張大寬。轉載人的轉載行為,視為同意本條,轉載須附本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