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拼多多:創始人真的要轉出股份?

三問拼多多:創始人真的要轉出股份?

百度輸入“拼多多”,會出現一千多萬條相關信息。從誕生那天開始,拼多多就像生活在一個透明的“楚門的世界”裡,一路狂奔、野蠻生長,而全世界,都在看著這場直播。

拼多多登陸納斯達克市場的當天,創始人黃崢並沒有出現在紐約,而是安排了六位消費者於上海、紐約兩地同時敲鐘。“敲鐘就是一個過程、一個形式,我敲一下又不會怎麼樣。”心情不錯的黃崢說,有機會和消費者以及幫助過拼多多的人在一起,比自己一個人跑到美國的感覺要好。

“3年時間,從無到有,在商業文明中,拼多多隻是一個3歲的孩子,身上有很多顯而易見的問題,眼前充斥著可見的危險與挑戰。”面對危機和挑戰,拼多多真的準備好了嗎?

過高的持股比例?

預計IPO後,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崢將佔股46.8%,擁有89.8%的投票權,騰訊所佔股比為17.0%,投票權為3.3%;高榕所佔股比為9.3%,投票權為1.8%;紅杉所佔股比為6.8%,投票權為1.3%。

同時,拼多多實施“同股不同權”的AB股結構,即A類股票投票權為1:1,B類股票投票權為1:10,B類股票賣出時自動轉為A類股票。這種雙層股權結構也被谷歌、Facebook等多家公司採用。

黃崢46.8%的佔股和89.8%的投票權,彰顯了其控制權的穩固。黃崢對自己持股比較多的解釋是,公司成立時間短,隨著團隊越來越大,不停有資源進來,就會逐漸攤薄。同時,自己並不擔心股權稀釋,甚至打算轉一些出去,理由是這個東西看起來是財富,對個人來講沒有太大的意義,而且太多了之後可能有兩個問題:讓自己的生活受到一些不利的影響,在分配上也會存在問題。

而對於公司來說,佔股最高的這個人勢必會對公司影響過大。這背後就隱藏了一個巨大的風險,一旦決策出錯怎麼辦?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設一個獨立董事制度,就是做一個制衡,避免公司的“大腦”出問題。”

為此,拼多多主動改組了董事會,讓獨立董事也變成主導力量。黃崢闡述成立獨立董事會的原因,相當於能夠有一個制度,把自己先放進這個框框裡,讓大家都來監督。未來平臺越來越大,個人的影響力也在變大,首先要遏制的就是因為自己的變化而給公司帶來的不利影響。

而接下來,黃崢對媒體表示,會花更多的時間來思考,怎樣把公司體制建立起更健全的框架,同時有足夠的經濟力量去推動公司的新陳代謝,包括引進各種各樣的人才。為了公司的迭代發展,他甚至還設計了一個特別大的期權池。

有媒體問為什麼選擇在資本整體比較冷的時候上市,黃崢回應道,自己沒有感覺當前資本環境怎麼樣了。“冷和熱永遠都是相對的。在冷的時候,你有好的項目,也是會有很多人投的,在熱的時候,爛的項目同樣也沒人投。”

錢都花哪兒了?

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6月30日的12個月期間,拼多多GMV達2621億元,活躍買家平均消費額從674元增至763元。此外,2017年全年佣金及廣告收入為17億元,2018年Q1季度佣金及廣告收入則達13億元,較去年同期大漲37倍。

拼多多的營收能力在增強,但是仍有媒體發現,拼多多的獲客成本也在猛增:去年獲客成本是11塊,今年一季度獲客成本是49塊。對此,黃崢回應稱,錢花在了品牌廣告上,並且,這是一個長線投資。

從財報裡可以看出,拼多多marketing的開銷突然爆增。黃崢解釋是,在廣告收入增加的同時,拼多多要去尋找長期來講對公司內生價值最有幫助的東西。而從當下來講,可能品牌廣告對拼多多是有利的,因為拼多多相對於老牌的電商,在用戶心智的佔領上、信任度、知名度上都弱一些。

“我們花了很多錢做品牌廣告,從管理層角度來講,覺得這是一個長期投資。”黃崢堅信,持續花這個錢兩三年以後,拼多多在消費者心目當中就會變成信譽度比較高的一個品牌,只是這筆錢,短期來看並沒有帶來特別明顯的收益,“相當於你買一塊無形資產,但是在財務報表上,它只能作為營銷費用。”

另一塊比較大的開銷將會是技術研發。關於募資的用途,招股書上有一個標準說法,40%用於企業研發,40%用於業務拓展。黃崢希望加大研發,建立真正的分佈式人工智能系統,賦能上游商戶,模擬現實社會。而提到人工智能,自然會聯想到拼多多的獨立董事陸奇。針對陸奇在拼多多的具體事務,黃崢稱,陸奇是獨立董事,不具體負責什麼,而從自己的興趣愛好來講,希望有機會能夠和像陸奇這樣世界級的技術專家合作,做出不一樣的東西。

消費降級了嗎?

拼多多上市,刷新了中國互聯網企業最快上市紀錄,從2015年9月上線到登陸納斯達克,拼多多僅用了34個月。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僅用時2年,GMV便突破千億大關,相較之下,京東用時15年,而淘寶用時5年。

拼多多的彎道超車,在大部分人的理解中,是依靠了騰訊這棵大樹,在微信生態下,得益於微信流量產生裂變,迅速捕獲到了“三億”用戶。而面對“微信到底為拼多多帶來了多少流量”這個問題,黃崢首先對“流量”的定義表示了質疑:微信的傳播一部分是朋友圈,另外一部分是點對點的聊天,朋友圈可以當成是流量,但是點對點聊天,只是發一條消息也叫流量,有點牽強。

黃崢始終認為,騰訊是公平的。在C輪之前,騰訊沒有拼多多股份的,那個時候拼多多的發展更加艱難,對微信跟騰訊的依賴度也更高。當時騰訊已經投了很多電商,在那種情況下,拼多多也沒有受到不公待遇,所以騰訊入股之後,拼多多也不刻意尋求對自己有利的待遇。並且,現在拼多多體量越來越大,對微信支付也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兩個公司商業合作的領域更多,互相依賴程度也會進一步提升。

縱使有微信的導流,拼多多的成交主要還是在APP上。“長期來講,有可能會走線上線下結合的道路,但是拼多多不會跟風做新零售。”黃崢說。

“消費升級”的大潮帶火了新零售。不做新零售、並且假貨風波不斷的拼多多,被很多評論人士詬病為“消費降級”。“我不喜歡這個詞,我覺得消費沒有升級或者降級,只有消費分級。”黃崢反問,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活,難道用法國香皂就比用國產香皂更高級嗎?

中國電商的“頑疾”是假貨和商家治理,甚至阿里和聚美上市之後都遭遇過訴訟。“我們歡迎公開講道理的環境,如果是訴訟,事情反而容易講清楚,其它的形式可能更難講清楚。”黃崢似乎不太擔心訴訟的問題,甚至用夫妻關係來比喻:“如果真想解決夫妻之間的問題,應該早點吵架,早點把矛盾暴露出來早點解決,看起來整天吵架的人實際上離婚率比較低。”

經常吵架的夫婦是不是真的離婚率比較低,我們不得而知。只有3歲的拼多多,已經蹣跚的走到資本市場接受公眾的檢驗和監督了。“楚門的世界”好處是,進一步增加透明度,拼多多更多運營的狀況、數據將會拿到市場上去檢驗。需要注意的則是,一直曝光在公眾視線中,是否會對公司的運營產生隱形的壓力和過多的關注。不論怎樣,創始人黃崢是否能一直堅持“用戶第一,消費者至上,是拼多多不變的信條。”保證經營環境的公平,避免劣幣驅逐良幣,才是拼多多能堅持走的更遠的本質。畢竟,失了消費者,就等於失了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