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秀麗劇情難再現 萬國數據(GDS.US)強力回擊Blue Orca

遭遇Blue Orca做空事件兩星期後,中國領先的高性能數據中心運營商和服務商萬國數據(GDS.US)以一份漂亮的二季度業績做出了強力反擊。

8月14日,萬國數據2018年第二季度實現淨收入6.37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9.6%,調整後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增長至2.32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2.5%。

業績大增的背後,是大量優質客戶的支持。萬國數據目前服務的客戶已超過500家,主要包括大型互聯網及雲服務供應商、金融機構、電信與IT服務提供商以及國內大型企業和跨國公司。其數據中心分佈於國內各核心經濟樞紐,運營中的數據中心總機房面積超過127,000平方米,在建中的數據中心總機房面積超過41,000平方米。

由於業績的利好提振,萬國數據開盤後直線拉昇逾6%,但受中概股下挫拖累及公司虧損擴大的影響,收盤時跌5.82%,股價穩於120日均線上方。

與此同時,萬國數據再次重申了對Blue Orca做空內容的態度,其表示:做空報告中的指控嚴重失實,對萬國數據的業務存在根本性曲解,得出了錯誤而荒謬的結論。

事實上,這並不是中國上市企業第一次被Blue Orca盯上,但與Blue Orca以往做空不同的是,萬國數據得到了主要股東的力挺,且包括摩根大通JPM、加拿大皇家銀行RBC Capital Markets、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以及古根海姆Guggenheim Securities在內的數家全球頂尖投行紛紛發表研究報告聲援萬國數據,呼籲“買入”,並指出做空報告嚴重失實,缺乏數據中心行業基本知識。

在股東力挺及投行聲援的同時,萬國數據股價逐步回升,以做空當日(7月31日)的收盤價21.83美元計算,截至8月14日公佈業績前,股價已反彈近50%,多頭逐漸佔據市場上風。

收入強勁增長的第二季度業績,證明了萬國數據的深厚實力,但多空雙方的博弈仍在繼續,未來究竟誰能勝出?從萬國數據的第二季度業績中,我們或許能窺探一二。

新簽約面積創歷史新高,增長持續強勁

2018年第二季度,萬國數據實現了收入同比近90%的增長。如此之快的擴張,得益於新增簽約面積的持續強勁,且這已是萬國數據連續第三個季度實現新增簽約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

與此同時,公司2018年上半年新增簽約面積已超過2017年全年新增簽約面積的總和,創下歷史新高。

對於之後的戰略發展佈局,萬國數據也是下足了功夫。在第二季度中,公司新增了5個新數據中心項目,且從第二季度末開始,公司在一線城市新增了3個數據中心項目。此外,為了強化在香港的佈局,公司已收購了一塊位於香港核心樞紐地段的地塊用於建設數據中心。

在客戶群體拓展上,萬國數據依舊“穩紮穩打”。二季度中,公司運營數據中心簽約率達95.6%,在不斷獲取新客戶的同時,持續深化已有核心客戶關係,其中80%-90%的新訂單來自於已有客戶的續約,客戶滿意度較高。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業務擴張,萬國數據調整後的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率(EBITDA margin)較2017年第二季度提升了近7個百分點,盈利能力增強。

雲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逐漸成熟及5G時代的來臨,推動了企業數字化轉型,並驅動IT基礎設施變革。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將會帶來更多的IT建設需求。對於IT資源(技術、人力、各種IT設施)積累相對匱乏的傳統行業來說,選擇將業務遷移至雲上或託管至數據中心服務商將會漸漸成為趨勢。雲計算市場的蓬勃發展也會驅動對數據中心的大量需求。同時,在企業客戶從傳統IT向雲遷移過程中,人工智能和邊緣計算等新技術將為公有云帶來巨大的增長機遇。此外,2019年中國將實現5G商用的初步落地,人工智能與5G的結合將推動數據中心行業的極大變革。

市場研究機構Synergy Research指出,全球頂級雲計算服務提供商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成功,每家公司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至少達到每季度10億美元。IDC這樣的行業,大量投入才能保證規模化生產之後的盈利能力,在公司營收再創新高的前提下,萬國數據有足夠的現金支持其高速擴張。

同樣是被做空,為何投行的表現大不相同?

覆盤萬國數據整個被做空的過程,會發現幾個有意思的現象。

7月12日,萬國數據的股價創下歷史新高至46.18美元,後兩個交易日股價回踩10日均線。站穩均線後反彈,但並未突破前方46.18美元的高位,繼續回調。在這個過程中,成交量是比較小的,7月23日時,股價跌超3%,但成交量僅有66萬手。正是因為成交量少,為Blue Orca做空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7月24日,成交量明顯增加,較上一交易日高出近1倍至121萬手,當日股價下跌超6%,Blue Orca極有可能便是在7月24日開始建倉的。7月25日多頭反撲,但未突破30日均線,股價回落。

當股價跌破60日均線後,成交量再次翻倍至近300萬手,股價被一路打壓至120日均線上方。眼看跌勢已成,Blue Orca於7月31日公佈了做空報告,股價直接跌穿120日均線,重要支撐線告破,引起恐慌,股價掉頭直下。做空當日,成交量高至3160萬,Blue Orca順勢獲利出逃。

新秀麗劇情難再現 萬國數據(GDS.US)強力回擊Blue Orca

圖:萬國數據近期行情走勢(來源於富途證券)

不得不感嘆Blue Orca做空操作的細緻,這一套凌厲的做空手法下去,相信絕大部分成交量少的上市公司都抵擋不住。

其實早在今年5月24日,Blue Orca便在新秀麗(01910)上大顯身手,一度逼得新秀麗停牌對抗,但即使這樣,新秀麗兩個交易日股價仍跌超20%。與萬國數據被做空後得到各方力挺不同,大行對新秀麗的態度可謂是“冷眼旁觀”,麥格理研報給出的目標價26.7港元,竟然比新秀麗被做空後的收盤價還要低。

新秀麗劇情難再現 萬國數據(GDS.US)強力回擊Blue Orca

圖:整理於wind數據

不過,值得玩味的是,市場對待萬國數據與新秀麗的態度有迥異差別。

被做空後,萬國數據強勁反彈,新秀麗的走勢則要曲折的多。這不禁讓人反思,Blue Orca看似有理有據的做空報告是否有值得商榷之處。

看似合理卻漏洞百出的做空依據

對此,筆者覺得十分有必要將Blue Orca與萬國數據的“辯論”重新咀嚼一番。

Blue Orca懷疑1:數據中心使用面積及廣州1號數據中心(GZ1)的使用率遠低於Blue Orca的獨立檢查結果。

萬國數據回應:公司已與兩家客戶簽約承租廣州一號數據中心100%的機房面積,目前就其中94%的承租機房面積正在向該兩家客戶收取收入,符合萬國數據對於“數據中心使用面積”的定義。而Blue Orca所提及的兩家運營商則是與上述的兩家客戶中的一家租用機房面積。

轉租給零售租戶是全球IDC廠商的標準做法,而廣州新一代數據中心(GZIDC)也出面表示其在G6棟機房裡租用的僅是5樓的兩個機房模塊。不難看出,

其實GZIDC是被萬國數據直接客戶轉租出去的零售租戶,GZIDC的使用率與萬國數據沒有直接關係。

Blue Orca懷疑2:抬高收購標的價格,未披露交易關聯方。

萬國數據回應:公司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報備的文件中披露的已支付交易對價金額是準確的,國家工商總局申報文件僅反映了該交易的一部分。Blue Orca報告中提及的僱員、董事或股東並不是公司的關聯方。

對此懷疑,摩根大通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其表示,萬國數據在SAIC相關備案文件僅反映了部分與實際情況相符的收購價格。因為就國際市場而言,數據中心每平方米1萬美元的價格是合理的,這與萬國數據的收購支出高度一致。

Blue Orca懷疑3:負債比重過高

萬國數據回應:GDS Holdings在納斯達克上市,萬國數據通過該實體在海外籌集長期資本。根據相關法規,包括國家外匯管理局的規定,萬國數據只能按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准的方式將海外資金匯入國內。因此GDS Holdings在海外持有資金,直至有具體需求並完成境內資金注入時為止。

其實上述也提到過,全球頂級雲計算服務提供商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成功,每家公司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至少達到每季度10億美元,IDC行業是典型的重資產行業,且萬國數據保持業務的高速增長,自然會推高負債。摩根大通表示,諸如CyrusOne、Digital Realty等全球數據中心巨頭,在21世紀10年代初期的強勁增長期時,也有很高的負債比率。

Blue Orca懷疑4:未開票應收賬款過高

萬國數據回應:公司的應收賬款週期(包括未開票應收賬款)約持續70天。未開票應收賬款會在正常的業務經營過程中增加。未開票應收賬款增加反映了萬國數據的客戶類型向大型雲客戶轉型,主要為國內大型的互聯網公司。萬國數據的應收賬款天數符合業界慣常做法,且三年內沒有壞賬。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萬國數據的客戶確實囊括了國內的大型互聯網公司與雲服務商。摩根大通表示,萬國數據的解釋與他們瞭解的其他國際上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業務情況一致,向超大規模客戶的轉變中會由於更長的彈性測試時間產生更多的未開票應收賬款。

Blue Orca懷疑5:應付賬款週轉天數增至470天,遠高於同行。

萬國數據回應:公司計算應付賬款週轉天數的公式是:平均應付賬款餘額除以總採購額(基於經營和資本支出)後乘以360。根據該定義,萬國數據2015、2016、2017年的應付賬款週轉天數分別為119、106和122天。

萬國數據的應付賬款週轉天數公式與常規算法一致,從萬國數據披露的實際週轉天數看,公司應付賬款週轉天數屬正常範圍,且較為穩定,並不像Blue Orca所懷疑的那麼誇張。

當事人闢謠實力打臉Blue Orca

對於Blue Orca的做空,萬國數據毫無避諱一一做出回應,摩根大通基於自身對全球IDC行業的深刻了解力挺萬國數據,並將公司目標價定於45美元。

在萬國數據發佈2018年第二季度業績後,摩根大通又迅速發佈研究報告,繼續維持對萬國數據的買入評級,對萬國數據持續看好。

無獨有偶,古根海姆(Guggenheim Securities)關於萬國數據的研究報告與摩根大通的觀點較為相似,支持萬國數據,指責Blue Orca的數據缺乏對數據中心行業的基本知識。

就在萬國數據被投行力挺之時,自媒體也紛紛開始了各種報道。8月6日,網上開始流傳一篇《做空機構猛擊萬國數據:為何一家只在中國經營的企業65%現金都存在海外?》一文。文中翻譯了Blue Orca的部分做空報告內容,其中便包括與廣州新一代數據中心(GZIDC)的運營人員進行過通話,該運營人員表示公司租用了G6大樓的1.5層,並以大約60%的利用率運行。

隨後,廣州新一代數據中心(GZIDC)便就此文做出闢謠,表示做空報告提到的獲得公司人員的錄音和信息漏洞百出,純屬捏造,GZIDC與Blue Orca無任何正式的官方接觸,且並未接受任何專訪,文中提到的關於我司的情況也與實際情況不相符。

新秀麗劇情難再現 萬國數據(GDS.US)強力回擊Blue Orca

圖:廣州新一代數據中心官網闢謠截圖

縱觀Blue Orca整個做空報告,最有價值的部分也就是所謂的對於新一代數據中心(GZIDC)的調查,其他的部分均是停留在對公司財報的錯誤解讀上,但這“最有力的證據”卻遭到了調查對象的闢謠,指責其漏洞百出,純屬捏造。這不得不讓人懷疑。

一個成熟的市場,允許做空的存在是必要的,做空作為一種特殊的方式,能揪出證券市場中的“老鼠屎”,可對市場起到監督清理作用。但在鉅額利益面前,遊離於灰色地帶的做空機構慢慢變了味道。

嘗過做空短期獲得鉅額收益的甜頭後,部分做空機構不惜虛構事實來惡意做空一些正常經營的公司。被研究報告中的調查對象直接闢謠打臉的事例並不多見,而始作俑者卻已盆滿缽滿瀟灑而去。以做空為名頭,實則捏造事實撈錢的舉動將對上市公司及中小股東造成多大傷害?

萬國數據和Blue Orca的第二輪交鋒才剛剛開始,但正與邪的較量終會得出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