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會不會升爲直轄市?

閣中論史


中國目前一共有四個直轄市,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其中重慶是最晚設立的直轄市,1997年成立,此後再未設立過新的直轄市,我們現在再談直轄市已經和20多年前大不一樣了,因為強市越來越多,反而讓一些城市莫名的有了成為直轄市的念想,大家都在爭取,其實很多城市都不適合,武漢,就是一個註定做不了直轄市的城市。



大家仔細的分析一下北京,上海,天津,重慶這四個直轄市的歷史,北京是首都,成為直轄市沒有異議,上海是中國經濟第一強市,從清朝晚期起上海的商業地位便無可替代,民國時期上海毫無爭議的成為中央直轄市,在當時已經是遠東地區第一大城市,天津為北京海上門戶,自清朝時天津便已經跟北京捆綁在一起,建國以後天津順利成章的就成了直轄市,而重慶,因為人口,面積都堪稱巨無霸,在當時四川已有成都這個強省會的情況下,重慶的位置顯得頗為尷尬,事實證明重慶直轄是對的,經濟總量在直轄後躍居西部第一,增速高居全國前列。



武漢之前也有過一段中央直轄的經歷,抗戰初期汪精衛在武漢另組國民政府,公然與南京方面分庭抗禮,當時武漢的身份就是中央直轄市,建國以後武漢是公認的全國十大城市之一,副省級城市,湖北省省會,中部地區第一大城市,武漢作為湖北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實際上其重要性比作為直轄市更大,武漢去年的GDP是1.34萬億,湖北省內外另外兩座經濟大市襄陽,宜昌的經濟總量相加都還不到武漢GDP的80%,一個武漢的GDP就佔了湖北省的三分之一強,很難想象武漢一旦直轄了湖北的整體實力會變的多弱。

再者,武漢是著名的強省會城市,經濟實力高居中部第一,武漢一旦直轄,湖北省內哪一座城市可以挑起成為省會的重擔?是襄陽還是宜昌,但這兩座城市經濟體量和經濟輻射力都很低,遠不能和武漢比,武漢聚合了湖北全省眾多的優勢資源,政治,經濟,文化,科教的重心統統都在武漢,作為一省之中心,還去談什麼直轄不直轄,這完全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大國布衣


武漢升為直轄市,是歷史的必然!

不要不服氣,在中國,確實沒有第二座城市能承擔起這個歷史重任!

為啥?

首先,武漢地理位置優越,正好處於中國最中心的位置,正好處於整個中國的人口經濟地理佈局的中心!正好處於中國整個水資源流域的中心!中華民族的龍脈長江和中國的脊樑京廣線在武漢交匯,所以,武漢比任何城市更有資格成為中國的中心!

其次,武漢實力強大,規模龐大,基礎良好。武漢不處於沿海,卻發展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甚至是全球規模最大的中心城市!工農業生產、交通物流、貿易流通、科技教育都處於中國數一數二的位置。京武滬本身就是中國三大核心一線城市的代表!

再次,武漢成為直轄市,甚至成為首都,是即使演進的必然。武漢一直引進著整個中國的發展,不管是產業技術,還是社會變革。洋務運動,在武漢產生了一大批現代的產業,辛亥革命,從武漢引領了整個亞洲的歷史變遷!——亞洲的共和之火從武漢開始!

武漢的優勢,相比北京,不缺水!相比上海,國防縱深無限!相比成都重慶,地勢平坦,可開發空間大!相比廣州深圳,輻射力強,位置好!沒有理由,武漢會落後於這些城市! 武漢的復興,是即使的必然,更是引領整個中華民族的復興!

歷史上亞洲的第一個直轄市——武漢!必將重現!

總的來說,鑑於武漢的地位實力區位,還有歷史的作用。武漢成為直轄市,是時間問題!甚至成為中國首都,或者今後成立的亞洲同盟首都,也是歷史之必然!


武大東湖


武漢會不會升為直轄市,就好比集團高級經理會不會升為區域總經理,我認為會。如果一個集團公司發展的很大了,在原有的四大基地基礎上增設一個新的基地並非不可能。武漢處在長江流域的中心位置,東西兩頭分別有上海、重慶兩個直轄市,從方位上來看是可以增設一個,為東-中-西三大區域帶動極。
武漢“1+8”城市圈由來已久,是中部地區生態環境最好的城市圈,這是該市升職的基礎。

武漢城市圈是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作為全國性試驗區,武漢及城市圈完全可以勝任直轄市一職。
根據現有權威消息得知,
全國九個國家中心城市有四個是直轄市,佔比接近50%,由此預測直轄市數量有可能增加。

作為國家中心城市,武漢升為直轄市的機會較大。此前曾被認定為中部地區唯一一箇中心城市,我想這就是契機,也是一種榮譽。



相對而言,中部崛起戰略區六個省份地域龐大,也需要一個直轄市來支撐。

華北地區兩個直轄市,華東和西部各一個。理論上華中和華南還需要一個。

由此可見,武漢是可以代表華中地區成為直轄的候選城市。


民間查訪專員


這個問題我會答過不止一次了,

現實

以現在湖北的情況上來看,武漢直轄是不可能的。一方面如果湖北的版圖不調整武漢肯定不會直轄的,而另一方面湖北目前還找不出能代替武漢的城市,武漢是湖北的交通,科教,政治,經濟中心,如果武漢直轄了,對整個湖北影響可想而知。如果這樣就完了,肯定不行。畢竟關注和回答這個問題的人特別多。


遐想

如果武漢直轄了,肯定要划走武漢城市圈的成員城市,面積不到湖北省三分之一的武漢城市圈,集中了全省一半以上的人口、六成以上的GDP總量,是中國中部最大的城市組團之一。這樣一來就和重慶市差不多了,武漢會成為我國重要的城市之一。
所以湖北要麼被劃分到其他省,要麼把河南的南陽,信陽,駐馬店劃給湖北,這是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方法。這樣一來河南的人口壓力,湖北的人口問題,都迎刃而解。(河南三市能給湖北帶來GDP 7119億元,人口2337萬人口)



而且這三市不是河南中原城市圈的成員,再把省會定到襄陽,(襄陽城市規模,地理位置優越七省通衢,南船北馬,交通樞紐,都是僅次於武漢的,城市基礎好),然後組成襄陽城市圈,輻射全省。反之宜昌,荊門,荊州方法一致。


科技零食工


大武漢將發展成為祖國的直轄市,已是事在必行,是國家發展的需要,武漢既是長江流域的中心,也是中國的的中心地段,上世紀五十年代第一座長江大橋就建立武漢,大橋雄偉壯觀沿用至今,武漢足一座英雄城市,有著光榮的歷史傳統,武漢地處中原,地理位置和戰日各位置十分重要,是中原地區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如果直轄後長江流域將有三個中央直轄市,長江中游將會增添又一顥燦爛的明珠,長江這條藤飛的巨龍,上海就成了龍頭,武漢一躍成為了龍身,重慶就成為巨龍之屋!祝福長江這條巨龍為偉大祖國的復興夢大顯神威!


林海雪原185164327


對比四大直轄市的發展,北京最牛叉,上海其次,重慶再次,天津最末,依照武漢現在的風頭正勁,何必介意是否升為直轄市?

武漢歷來是中國的重鎮,在近現代史上更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而且武漢不缺人才,高校眾多,企業也不少,地理位置又處於沿江經濟帶,離長三角珠三角不遠。武漢是中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截至2014年,在漢高等院校98所;其中普通高校和本科院校數僅次於北京居中國第二,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數量居全國第三, 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總數107.26萬人 ,居世界第一。

在中國經濟地理圈內,武漢處於優越的中心位置,猶如圍棋棋盤上的天元,被譽為中國經濟地理的“心臟”。

武漢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擁有鋼鐵、汽車、光電子、化工、冶金、紡織、造船、製造、醫藥等完整的工業體系。武漢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公路、鐵路網輻射全國,也是中國最繁忙的國際空港之一。

武漢是中國首批沿江對外開放城市之一,是外商投資中西部的首選城市,在武漢所有外商投資中,港資比重最大。武漢是法國在華投資額最高的城市,佔法國在華全部投資的三分之一。

武漢是同時具備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產品三要素的城市。

而且武漢環境優美,是國家園林城市,旅遊資源眾多,城市建設成熟,文體娛樂醫療衛生產業都很豐富,宜居程度很高。

所以說依照武漢現在的風頭正勁,何必介意是否升為直轄市?

機會都是蘊含著挑戰的,直轄市頭銜也是雙刃劍,畢竟加強城市自身造血功能才是根本技能,指著國家財政撥款輸血總是不夠硬氣。

武漢人民應該有這個實力和信心實現家鄉新的騰飛!


異域少女小漁


武漢會不會直轄,以下都是我個人觀點:

如果國家真的有直轄計劃,我們可以使用排除法來逐一排除。

首先這個城市必須具備一定的人口、經濟體量和地區影響力,GDP至少要在6000億以上吧,人口至少600萬吧不然說不過去啊。那麼達到這個要求的城市就有很多了,GDP排名前30的26個非直轄市都能基本滿足,再加上30開外的有地區影響力的徐州瀋陽廈門,有29個城市進入這一區間。

2017年城市GDP排在30的是哈爾濱,總量6609億,所以排名48的廈門首先排除,畢竟4300億和400人口的旅遊城市,在其他領域的影響力和表現力上難以承擔直轄大任。

第二就是新直轄市一定會考慮與現有四大直轄市至少距離兩百公里的一小時經濟圈開外,輻射範圍儘量不重疊,天津是個特例,畢竟有拱衛首都的職能,所以這29個城市要排除蘇州無錫常州南通杭州唐山6城。

第三新直轄市一定會在多極省份產生,就比如當年四川的雙子星成都重慶。一個城市在本省一家獨大,直轄以後就沒有其他城市替代省會了,雙城合併做省會這種事中央應該不會考慮,地理上能滿足非省會城市多城合併替代省會的也寥寥無幾,除了鎮江揚州基本沒有了,所以要排除西安武漢成都哈爾濱長春合肥長沙7城,鄭州雖然在河南一家獨大,但洛陽從發展潛力和綜合角度上來說還是能夠勝任河南省會的。

第四要考慮相近城市輻射範圍,佛山東莞肯定比不上廣州,煙臺肯定比不過青島,所以佛山煙臺東莞3城排除。

第五同省兩個城市勝任直轄的,首先排除現有省會,畢竟換省會不是一件小事,中央會盡量保留,所以可以排除廣州瀋陽福州濟南4城。

還剩下深圳南京青島寧波鄭州泉州大連徐州8城進入決賽圈,繼續排除。泉州相對來說影響力有限,大連近些年發展停滯,被青島甩老遠,寧波綜合實力不足,只剩下深圳南京青島鄭州徐州。

徐州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華夏九州五省通衢淮海明珠,徐州都市圈重要城市,教育資源也相當豐富,還有蘇北地區旅客吞吐量最大的觀音機場,綜合實力在蘇北和淮海地區首屈一指,做省會偏居江蘇一隅不太合適,如果直轄,對蘇北魯南皖北還是能起到一定的帶動作用,但徐州及周邊地區一貫以來都沒有得到從中央到地方應有的重視,連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歐亞橋頭堡、一帶一路交匯點城市連雲港都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可想而知徐州的直轄概率微乎其微。

按直轄後與現有直轄市距離遠近,輻射範圍是否重疊,那麼深圳和鄭州在第一檔,南京與青島在第二檔。所以個人認為最有可能直轄的是深圳,因為華南地區目前沒有直轄市,直轄深圳可以充分做大做強粵港澳大灣區。第二可能選擇鄭州,因為鄭州在我國的十字路口地理中點,區域優勢明顯,再加上中原地區尚未有城市直轄,洛陽也能勝任河南省會。南京作為民國首都,從統戰角度考慮也是一個直轄的好選擇,既然現在外界笑稱南京為江蘇安徽臺灣三省省會,乾脆名正言順直轄吧。

以上均為個人觀點,沒有地域歧視,條友輕噴。


一條固執的魚2018


首先要明白啥是直轄市?

直轄市屬於省級行政單位,是直屬中央政府管理的省級行政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共有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特別行政區4種省級行政單位,其中,共有4個直轄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慶市。中國直轄市的中共市委書記一般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任。直轄市名稱主要被中國、朝鮮、韓國、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所採用。


成立直轄市主要要具備以下條件:

第一條,明顯的區位優勢和經濟政治優勢,在國內主要城市中經濟體量靠前,直轄後能夠輻射,帶動整個地區的經濟的發展。

湖北省幾乎是聚全省財政之力支援武漢建設。尤其是近幾年,光谷商圈基本集中了湖北所有高新高科技創業企業。沌口開發區幾乎是把十堰二汽整個搬過來了。漢口就不必說了,整個湖北的金融系統的大腦都在。武昌,95所高校,集中了整個湖北最優質的教育資源。這一條滿分。

第二條:人口不少於200萬人,且是所在區域最大的城市。

武漢流動人口加上常住人口超2000萬,有幾個省人口還不到2000萬。叫武漢省都不為過。

第三條:非省會城市優先考慮,且城市和人口規模經濟體量綜合實力等超越所在省省會城市,長期居省內第一位置。

非省會優先,不是說省會不可能。武漢城市和人口規模經濟體量綜合實力等超越所在省省會城市,長期居省內第一位置.武漢市2017年GDP為13410.34億元,省內一枝獨秀遠超於其他城市.

這GDP數據讓湖北其他地級市無言以對。能不能稍微平衡一點……

第四:省會直轄後本省它城有能力肩負省會職責。

這一條零分,湖北除了武漢沒有一個城市能替代武漢的地位。理由見上圖。

第五、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至少達到自足水平,便於往後政府調控。

這一條滿分,簡直是廢話。

第六、儘量不破壞所在省的行政版圖。

這一條零分。如下圖,怎麼摳都摳不出去。


藏香豬場主


行政級別上,武漢是國家中心城市,同時也是中部六省市中唯一的副省級城市,距離直轄市僅僅一步之遙。行政級別上的優勢也反映了武漢受中央的重視程度,同時也意味著武漢在公共資源的配置上有著無比的優勢!具體可以反映在事項上就是高等院校和大型企業的擁有度。目前為止,武漢擁有高等院校82所,在全國範圍內排名第二,其中不乏像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這樣的985知名院校,武漢“科教重鎮”的榮譽稱號實在是實至名歸!如此強大的教育實力,讓武漢每年輸出的優秀人才也越來越多,武漢的發展潛力不容小覷!高等人才上的優勢,加上當地開放寬鬆的投資環境,也讓武漢成為了眾多大型企業落戶的不二選擇。比如華為、騰訊等世界級的互聯網大企業也選擇在武漢建設基地。

國家戰略上,武漢作為中部六省市的執牛耳者,同時又是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肩負著帶動整個中部崛起的重任。作為中四角的領頭羊,武漢將與長沙、南昌和合肥形成合力,一起將這片區域打造成區域經濟群之一乃至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隨著產業升級的逐步完成,武漢的經濟腹地也必將得到擴展,屆時武漢將成為真正的中部城市霸主。

地理交通上,根據2016年出臺的《中長期鐵路線規劃》,2020年中國將形成“八縱八橫”的鐵路網格局。武漢也將因為“米字形”的鐵路網成為中國的高鐵中心之一。到那時,武漢將打造“3小時都市圈”,與上海、北京和廣州等大都市的直線距離將縮短好幾倍!在新的交通網絡的佈局下,武漢的城市發展必將邁出新的一步。

最後是經濟總量上。去年武漢的GDP總值已經踏入“億萬城市GDP豪華俱樂部”了,名列全國前十。到2030年,武漢的GDP更將取得爆發式增長,直衝3萬億。政治、經濟和文化體量如此大的武漢,升級為直轄市,依貓哥來看,是指日可待了!


百曉生貓哥


不會。

我們先來看看上一個直轄市重慶是怎麼變成直轄市的。

首先重慶的自身條件適合劃分出來做直轄市。本身它就偏居四川省東部,而非四川省的腹心,容易進行行政區劃的再劃分。

而且重慶的經濟條件好,和成都能夠分庭抗禮,這就導致了它能分出來也能立起來。

當時四川是中國第一人口大省,人口1.2億,佔全國人口的1 /10,作為一個省管理比較吃力,把重慶分出來減小了管理難度。

其次,重慶變成直轄市遇到了很好的歷史機遇。三峽大壩的建設,讓移民安置成為了一個問題,設立重慶市有助於安置三峽移民。

我們再看武漢的條件。

先看人口,2016年末湖北省常住人口5885萬人,光武漢就有常住人口1076.62萬人,武漢人口占了全省人口六分之一還多,湖北省沒有管理不過來的問題,分出去武漢反而會損失很多人口。

再看經濟。目前武漢就是盡全省之力扶持出來的。2016年武漢地區生產總值11912.61億元,而湖北省全省2016年完成生產總值32297.91億元,武漢佔了全省GDP的三分之一還多,去掉武漢,湖北經濟將受到很大打擊。失去武漢的湖北想把經濟第二城宜昌扶植到現在武漢的程度就更不容易了,因為2016年宜昌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709.36億元,遠遠不及武漢。

再看行政區劃。武漢不是鼓勵的位於湖北東部,要是成立直轄市估計得把黃岡劃出去,湖北省損失更大,估計更不會答應。

而且湖北省現在沒有三峽這種超級工程或者國家級戰略,需要在行政區劃上作出妥協。哪怕是“千年大計”的雄安,也沒分出去成立直轄市,更何況武漢。

目前武漢待在湖北省是更好的選擇,繼續依託中部崛起戰略,全省扶持武漢與鄭州、成都競爭,這才是武漢的正確選擇。目前武漢已經壓倒鄭州和長沙,和成都的競爭也在關鍵時刻,湖北應該和武漢共同努力,競爭過成都才是正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