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備課,是把要點寫在課本上實用,還是抄教案範例更實用?

逢時而生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明確兩點:

其一,抄教案除了應付檢查,一點意義都沒有,純粹浪費時間和精力!

題主的問題本身也是存在問題的,拿“把重點寫在課本上”與“抄教案”比較,這很不妥,如果要比較,應該是拿“把重點寫在課本上”與“寫教案”比較,寫教案是教師自己在備課,而“抄教案”不是!

其二,備課不等於寫教案,寫教案只是備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備課除了寫教案外,還要備學生,某知識點,哪些學生可能有難度,哪些學生需要多給一點才能吃飽,都是備課的內容。

明確了以上兩點,我們就可以得出哪種方法更實用一點的答案了。哪種方法更實用一點呢?應該是因人而異,因習慣而異。

一般的,年輕教師,對教材的知識體系把握不夠,在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方面還沒有什麼經驗,應該寫教案,寫的詳細一點,注意的地方用不同顏色的筆標註一下,起到上課時提醒自己的作用。這是一個新教師教學成長的必經之路,沒有捷徑可走。

你讓一個剛走上講臺的新教師,把需要注意的地方寫在課本的空白處,結果是密密麻麻,不上課在那裡看都吃力,還能起到提醒的作用嗎?還能讓他很好的實施這一課的計劃嗎?能完成教學任務嗎?都是不可能的。

而對於成熟的教師,對教材體系瞭然於心,對需要突出的重點和突破的難點,都有豐富的經驗,他們需要的,是上課時不要因為管理學生等其它因素忘記了,所以寫在課本空白處作為提醒。他們寫的不僅僅是上課內容,還有學生情況。

如一位教師在空白處寫:王1、李3、趙3簡算4,張3、趙4、王2應2,這樣的文字別人看不懂,但是老師很清楚,1組的王同學、3組的李同學、3組的趙同學、簡便運算的第四題重點關注,可能有難度,3組的張同學、4組的趙同學、2組的王同學應用題的第二題要關注一下。等等,你能說這個不實用嗎?恐怕比抄一百遍教案都實用吧!

在備課這個問題上,我們的教學管理者一直沒有解決好,檢查把教案抄寫是否工整、環節是否齊全作為重要的評判標準,而不是把實用實效作為重要標準,導致把備課庸俗化成為抄教案,目的純粹變成了應付檢查。

此風不可長,此風可休矣!


教師妹子一枝花


這是一個很實用的問題。作為一名初中語文高級教師,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按規定寫教案,是教學常規的基本要求。教師備課,是有固定的要求的。為什麼這樣說呢?每個學校都有教學常規檢查吧,教學常規檢查所依據的往往都是“教學六認真(也有七認真)”的,在這個“六認真”或者“七認真”中,第一條就是“認真備課”。你總不能說,我的教案在書上吧?備課,一般通俗的說是“四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考試,每一個“備”,都需要認真思考乃至研究,你想,抄一本別人的教案,能起到這個作用嗎?但教案的範例,可以借鑑。就以教學目標來說,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坦度與價值觀,看起來容易,抄也容易,可真正落實到一節課上,那都是大學問!

其次,不照著教案念,是教師的基本功。教室上課,是不能照著教案唸的。一般在中小學,教師拿著一本教案,三五分鐘唸完了,學生雲山霧罩,啥都不知道,你說是不?我當年實習的時候,同組有個同學,一節課的教案,寫了好幾周,好幾千字,稿紙都用了十多篇。上課的時候,10分鐘,唸完了,剩下30分鐘,大眼瞪小眼。再說了,拿著教案講,小學的孩子可以糊弄,到中學,你就糊弄不了了,學生會看不起你的——你都搞不清楚還給我們講?不然,為什麼還要照著念呢?

學生都看不起你了,你還教什麼教?

再次,將兩者結合,是可以收到好效果的。那麼,既需要認真地寫教案,又不能照著念,那不是多此一舉嗎?那還不如直接寫到書上呢?我的觀點是,先在教案本上寫一遍,把各個環節想清楚,把教學的目標、重難點和教學的方法想清楚,之後,再把有些重要的內容,寫到課本上,這樣,就兩全其美了。再說,這不就相當於“二次備課”嗎?備了兩次,你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是不是更清晰?你對教學方法的運用,是不是更得心應手?你對教學目標的實現,是不是更手到擒來?

(我是三水三心,

語文高級教師,

資深教育人,

一起討論教育問題。)


三水三心


教師備課,到底寫在哪裡,這不能一概而論,這與老師的教學經驗,教學能力有莫大的關係。

一節課的教案就像是一個策劃,如果沒有寫,沒有策劃,在上課時教學重點及教學目標不能很好的把握和明確體現,學生的課堂活動安排存在很大的隨意性,條理不清、輕重不分,教者思緒不明,學者一頭霧水如果策劃的好,目標明確、條理清晰、層次分明,那麼在教案的實施過程即上課時就能得心應手、有條不紊、中心明確。

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無論你準備的多麼充分,教學過程都不一定按照預設的程序進行(除非你自導自演,不讓學生活動),可能靈光一現,有更好的辦法處理某一環節,或者某知識點處理失誤,課後要記下來,進行反思,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寫教案可詳寫,可略寫,但必須要寫,這是有教學經驗及水平決定的,

學校在教學管理中,每學期都要檢查教案。這主要是杜絕無教案上課。這樣還有個別人無教案,使用舊教案,抄教案,或者說寫在書上。

對於敬業的老師來說,教案寫在哪裡都可以,而對於責任心較差的老師,教案還是寫在教案本為好。


小眼看教育


要點的要寫錯了。

你這是兩個完全不相干的問題啊!備課就備課,跟抄教案有什麼關係?

一般教師備課前都會參考教參,教參上會提供本課中的重點,或者說要點,這些重點其實說白了,老師不看教參,單看教材也應當知道,因此在課本上進行標註,會對上課更加適用,這是針對上課拿書的老師的。


還有些老師,上課都不喜歡參照書本的,比如說我,英語課一般一節課重點也就那麼幾個,備課的時候研究教材,參考教參,重點已經爛熟於心了,制定學習目標,然後寫教案,教師的心中早已經有一套上課流程了,最多就是上課時如果卡殼了就瞄一眼備課本,你說寫在書上實用還是備課本上實用?

還有一些科目的老師,經驗非常豐富,比如說文科歷史老師,他們都是帶著故事來上課的,不用書不用備課本,用他們的故事征服學生,你說要點該寫哪裡?

另一個問題,抄教案範例,這個我不發表意見,因為很多老師對手寫教案都很排斥,我自己的想法就是,備好課是對學生的尊重,如果對自己上課沒有把握,在備課本上寫一下教學流程即是對學生的負責,也是對老師本身負責,而且流程這種東西,完全可以簡要寫,每節課都寫一次,積少成多也不必等到檢查時猛補,對不對?


因此,你得轉變觀念,老老實實備課,假以時日,一定會對這方面更熟練的!

祝你成功!


shagua1011


教師備課,教案寫在哪裡更實用呢?這與個人的教學經驗和教材熟悉程度有關。

一,年輕教師應該認真書寫教案,理由是

年輕教師教學經驗相對不足,需要考慮怎樣把本節課的知識有效的銜接起來,將知識系統化,使課堂知識有機的連成一個整體。

各知識點間的銜接或者新知識點的引入,需要用生活實例、精彩的語言描述、故事趣聞等,將新舊知識自然的連接起來。這些方法課本上是沒有的,是自己備課過程中反覆思考,對比選擇出來的,是自己獨特的方式方法,對自己提高教學能力非常重要,需要一點點積累起來。這些方法因為字數多,不適合記在課本上,需要在備課本上記下來,並把備課本保存好。

也就是說,年輕教師應該認真書寫教案,並做為資料保存起來,

同時也要把學到的別人的好的經驗及時記錄下來。

備課本即是年輕教師的勞動成果之一,也是教學的財富。

二,老教師教案可以少寫,理由是:

工作多年以後,教材非常熟悉了,能夠熟練的駕馭課堂了。以前的備課本也留了不少,且年年改進,需要在備課本上寫的東西逐漸減少了。把課堂重點,思維的亮點,寫在課本上更方便一些。這樣可以把有限的經歷用在查閱資料,提高教學經驗上。

如果遇到教材變更,我認為老教師也要在備課本上寫教案,課本上寫字的地方不足以把該記的東西都寫下來。

這是我教學中的做法,不知是否適應別人。


青草悠悠666


教師備課,是把要點寫在課本上實用還是抄教案範例實用?作為一名工作多年的一線教師,

我認為吃透教程把握好本課的知識點,把重點寫在課本上有針對性的給學生講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多半老師寫教案都是應付差事,起不了大作用。

因為教師這一職業比較特殊,每天上班不只上課這一件事,課前要備課,課後要批改作業,平時要管理學生還要應付上級的各項檢查,經常弄的身心疲憊,所以對於學校要求的書寫教案對於教師來說是一大負擔,教案學校要定期檢查,不得不寫,老師就只得擠時間,加班加點來搞突擊,往往是照著教參上的案例抄寫下來,慌慌張張抄完,其實對於抄的內容全然不知,白白浪費了紙張,時間和精力,還不如認認真真的鑽研一下教參,把握好重難點,把重點標註在課本上更實用一些。



二,別人的優秀課例未必適合你的學生。

每個地方的教育機制都有所不同,每個地方的學生接觸的教育方式也各不相同,每個地方的孩子也都存在著個體差異,所以說別人的教學案例再好再精彩也不一定適合你的學生,所以講課一定不可以照搬別人的案例,只可以用來作參考,教師要根據自己班學生的真實學情來制定適合他們的教案。


綜上所述,我建議取消教師書寫教案這一制度,讓老師把精力真正用在研究課上,研究每課的重難點,研究怎樣把知識教會給學生,我是旅途中的見聞,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歡迎大家關注我,歡迎留言評論!


旅途中的見聞


教師備課,多數討厭每天寫教案。

我個人覺得把要點寫在課本上比較實用,寫在教案上沒多大用處,對於老教師而言教案多數是為了應付檢查。


不過新教師不同,新教師五年內必須寫詳細教案,堅持寫詳細教案會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像我備課,都是把本節課的重點用紅筆劃起來,並且標註如何突破,或者學生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或者考試中會如何考。反正我基本不寫在教案內。


再有,我上課很少看課本,基本在備課時就把這節課的教材記在腦海中,打開課本只是為了給學生展示今天要學得是哪些美容而已。


賓哥數學


題目中有一個字是錯的,希望以後提問題時要注意。教師將備課寫在課本上,或者說抄寫在教案上。這要根據老師的工作態度來決定,有時候還決定於老師的工作經驗。



首先對於新教師還是抄寫教案更容易一些,有的人覺得抄寫教案實在浪費時間,在實際上中國有句古話。讀書千遍,其義自現。另外,中國歷史上有個名人叫劉向,寫後漢書的那位。他有一個典故,就是抄書。抄書能夠給人以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一些知識與能力。新教師參加工作之後,在抄寫教案的時候,如果用心的進行思考,那麼會提升很快的。正如孔子所說的,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所以說,抄寫教案並不是有的人認為的那樣浪費時間,把時間浪費掉,沒有時間去想去做。老師通常會教育學生,書到用時方恨少,但實際上,老師作為一個專業的教育人員,教育別人多讀書的時候,用心寫字的時候,多思考的時候,往往自己也沒有做到,所以說抄寫顯得對新教師更好一些。

1



其次,對於老教師來講抄寫和在書稿上隨手記要點都是必要的,抄寫的重要性在上一段已經描述,隨手記要點是不要放過自己的閃光點。在教育教學與課堂教學中,我們通常有許多的靈感,這些靈感如果不隨手記下的話,那麼很快就會消失。所以我建議老教師或者說新教師也要在書稿上隨手記,對於一些成熟的想法,更要養成一種寫小品文的習慣。這樣的話才能夠不斷提升自己。寫字的時候,也就是思考的時候。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是優秀的,但是有的人到最終變成優秀的人,而有的人,時間長了就變得沒有優秀的,小學階段,我們曾經學過一篇語文上的文章,叫猴子下山。有許多老師或家長都可能還記得這一段兒。如果記不得的話,那我可以上網上去搜一搜。其實無論做老師還是普通人,堅持總結與思考都是可以得到提高的。



最後對於這是在課堂上學之前是否寫教案,或者將教案如何形式來寫,每個人都應當結合自己的實際來完成,另外,由於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將按的形式是否必須以書面的形式完成,也是值得商榷的。抄寫教案,只是針對,還沒有實現信息化的課堂,如果已經實行了信息化,那麼多思考,隨手記,多交流才是新教師的成長之路,對於抄寫可能的確顯得有些多餘。

以上是我對教案的一些看法,總之,任何事物都要與時俱進,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唯有學習與思考,才能改變自己。


懂科學的歷史狗


這個要看老師的個人水平,就新教師而言還是規規矩矩備課為好沒有一定的基礎,沒有學會走就跑是不合適的。

至於老教師也要看水平,其實現在很多地區正在推行一些授課模式,這也是實踐中摸索出來的,一個群體他的水平也是參差不齊的,比如郊區大多數的老師的水平有待提高,需要通過一定的形式來固定,然後來提高老師的整體水平。像這種情況,初期用教案來規範一下,也是可以的。

而等到了老師們已經熟悉這種模式了,舊案新用也不錯。

還有一種老師他的水平較高,上課就不要規定模式了,他們可以自由發揮,往往這樣的課堂更有實效!也更為學生喜歡,課堂也更容易生髮出新的生長點。這些老師在書上寫寫劃劃是可以的。

自己屬於哪一種,排排隊吧😜


琴島教育


教師鑽研教材以後,形成的課堂教學方案叫教案。無論是寫在課本上(簡案的一種),還是嚴格按照教案格式抄錄(詳案),都是教案的形式,無可厚非。但從教學“精細化管理”的角度來看,顯然寫在課本上太過簡單,應付不了檢查,難以交差。

一節課效果好壞,與備課是否周詳息息相關,而教案又是備課的過程痕跡體現(記錄)。對新進職老師而言,最好使用詳細教案,課堂上才不容易遺忘之前備課時的靈感。

事實上,如果學校推崇人性化管理前提下,有經驗的老師多數使用簡案,一堂課的難點、重點、例題心中有數,對學生的接受程度更是有預見性的心知肚明,很多公式、過程和要點都是個性化符號來體現;有些人甚至連課本都不需要,每一節課仍然精彩絕倫,效率很高。但從“精細化管理”的角度來看,他她的態度責任心顯然就不行了-------你你你連教案都沒有,說明你沒備課,還有師德師風嗎,你不配當老師,扣你績效!!!

別問為什麼,森哥還真遇見過檢查教案時只認手抄本、不認電腦打印版的鬧劇。呵呵。電腦的作用是什麼?第一,可以上網借鑑同行的思想精華,站在巨人肩膀上備課,不更有高度深度嗎?第二,融入自己的靈感以後,鼠標輕輕一點,整個教案就打印出來了,效率多高!

然後騰出了時間,可以批改作業,可以泡杯茶輕鬆片刻,也可以瀏覽網頁收集學科相關知識,有助於上課時隨手拈來,營造課堂小高潮。

而手工撰寫詳案,需要花費很多時間,主要體現在抄錄上面;所以簡案就能成倍數節省時間,因為字數少。

如果拋開“精細化管理”,森哥支持簡案。課堂執行簡案時,往往更能跳開之前備課時的侷限,更能吸引學生,進而提高課堂效率。

對森哥的觀點,估計最不爽的就是校長們了!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