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她把核桃樹變成搖錢樹,讓農民產量翻了4倍,產值翻了6倍

她用專業的技術為村民們解決問題;她用智慧的頭腦為村民們普及知識;她用勤勞的雙手為村民們鋪墊致富路。她就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翟梅枝教授。

7年,她把核桃樹變成搖錢樹,讓農民產量翻了4倍,產值翻了6倍

翟梅枝教授是河南人,但她將她的青春都奉獻給了陝西商洛的土地。望著滿山坡枝繁葉茂的核桃樹上掛滿了綠油油的果子,翟梅枝便情不自禁地笑了。

商洛市位於秦嶺腹地,核桃產業發展歷史悠久,早在西漢時期就有栽植核桃的記載。到了2000年前後,商洛的核桃產業遇到了瓶頸。原先的核桃由於品種老化,種植戶又捨不得砍去栽植多年的老樹,核桃產量經常出現“大小年”的現象,當地種植戶們漸漸對核桃產業失去了信心。

7年,她把核桃樹變成搖錢樹,讓農民產量翻了4倍,產值翻了6倍

2006年,翟梅枝教授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派遣下,考察商洛核桃發展。2007年商洛核桃試驗站成立,翟梅枝教授這一呆就是十多年。翟梅枝教授主要通過保留原有核桃樹主幹,用嫁接的方式改良核桃品種,同時疏除過密的枝條,把遭受過晚霜危害的枝條及時清理,避免病蟲害的發生,以達到連續豐產及抗病的效果。

“十年光陰,三千多個日日夜夜,我從山區人眼裡的翟大姐變成了如今的翟阿姨,看著他們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紅火,我不後悔。”這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翟梅枝教授對自己駐商洛核桃試驗示範站十年工作的總結。

7年,她把核桃樹變成搖錢樹,讓農民產量翻了4倍,產值翻了6倍

今年42歲的王峰種植著6畝核桃園,他也是商洛市第一批接觸到翟梅枝教授高接換優技術的種植戶,勤學好問的他很快就掌握了這項技術,並在當地組建起了專業的嫁接隊。嫁接隊不光為商洛當地的種植戶進行服務,甚至將這項技術傳遞到了河南、湖北等地。“翟老師常常來到地裡以後才打電話告訴我們,不管在辦公室或在地裡為村民培訓,和村民關係都非常融洽。她一點也不像個大學教授,倒像是我們種植戶身邊的知心大姐,不管遇到什麼問題她總是第一時間幫我們解決。”

7年,她把核桃樹變成搖錢樹,讓農民產量翻了4倍,產值翻了6倍

十餘年來,在翟梅枝教授的精心幫扶和商洛政府的帶動下,商洛核桃種植面積從2010年的180萬畝,年產3萬噸,產值5億元,上升到2017年底的326萬畝,年產12.8萬噸,產值達到28億元,核桃成為當地人發家致富的主要來源。

有句名言曾說:“像蠟燭為人照明那樣,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忠誠而踏實地為人類偉大事業貢獻自己的青春。”翟梅枝教授不正是這樣的人嗎?用自己的熱量溫暖商洛農戶,用自己的光芒照亮致富路!

7年,她把核桃樹變成搖錢樹,讓農民產量翻了4倍,產值翻了6倍

歡迎大家選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深造,更多資訊請關注頭條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招

部分素材來源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