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麓湖畔,呼唤海的孩子

杞麓湖畔,呼唤海的孩子

“那达慕”是蒙古族庆祝丰收举行的文娱大会,勇士们齐聚一堂,大展身手,显示着力与美的融合。潘泉/摄影

从蒙古草原到红土高原

历经游牧牛羊、驰骋疆场

变服从俗、撑船捕鱼、上岸农耕

建筑扬名等种种难以预料的生存变化

跋涉过难以想象的心路历程

云南蒙古族像一朵北方草原飘来的白云

历练成为南方水边的彩虹

更像一颗远方飞鸟衔来的种子

苦苦寻觅生根发芽的土地

最终孕育成为通海杞麓湖旁璀璨的明珠

云南蒙古族:海的呼唤

玉溪是条河,清澈透亮的河水浸润着缈若云烟的田野,日日夜夜里流金淌银的水轻轻描画着滇中这块富庶土地。玉溪素有“一地四乡”之称,分别是生命起源地、聂耳故乡、云烟之乡、花灯之乡、高原水乡。玉溪得名于珠江上游玉溪大河,境内河流密布,大小湖泊星罗棋布,“三湖一海”的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阳宗海珍珠般闪亮在南盘江的银线水脉里,书写着云南蒙古族一页又一页精彩的历史传奇。

杞麓湖畔,呼唤海的孩子

杞麓湖属断层陷落湖,是通海县人民的“母亲湖”,也是云南蒙古族的宝库,拥有多种土著经济鱼类。潘泉/摄影

云南曾经是海,伟大的地质造山运动,在这里的高山之巅、湖泊深处,埋藏对海最深沉的情怀。如今的云南无海,可处处都有海的呼喊,对海子(hǎi zhī)的命名如同母亲对孩子的声声呼唤。

有人说世界上的水都会重逢,其实世界上的水还在云中牵手,这是世界上的水在天空不分高下的相聚。从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的蒙古大草原,到湛蓝的天空彩云飞舞的古滇王国,历史的风云把他们紧紧相连,连绵的山水把远方和故事带到三迤大地。云南蒙古族在玉溪通海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延续着成吉思汗的血脉,以它独特的历史文化成为云南少数民族中罕见的特殊群体。

杞麓湖畔,呼唤海的孩子

高原明珠杞麓湖,是5000多蒙古族同胞的美丽家园。潘泉/摄影

云南蒙古族历史上称卡卓人,其语言“卡卓语”是傈僳、哈尼、彝、汉、蒙五种语言的综合体。据《河西县志》载:“今河西下渔村(今兴蒙乡)居住的水边民族,自称为蒙古族,是否为蒙古族,待请后人考证。”1956年,蒙古国著名学者达·纳楚克道尔吉确定下渔乡地区是忽必烈时期蒙古勇士南征时遗留下来的后裔。现保存于兴蒙乡三圣宫的《敕授宣慰司总管始祖公讳阿喇帖木耳蒙古右旃》墓志载:“吾家籍原蒙古,随大元入中国,官于陕西西安府长安县,于至正二十年始祖公讳阿喇帖木耳蒙古右旃奉命平滇,任宣慰司总管。”此外保留的《以垂永久碑》等都清晰地在石头上刻下了蒙古人在云南通海的历史足迹。1987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复成立兴蒙蒙古族乡,云南蒙古族的地位得以正式确立。

杞麓湖畔,呼唤海的孩子

玉溪市通海县,是云南蒙古族的聚居地。潘泉/摄影

通海是云南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杞麓湖成为通海县城最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自元代以后,通海杞麓湖就把云南和蒙古族紧密连接在一起,云南蒙古族便与当地的世居民族如水乳般交融为一体。通海县兴蒙乡是云南唯一的蒙古族乡,位于杞麓湖畔凤山脚下。

“杞麓”源自蒙古语“记麓”,意为“湖里长出的石头”,因元代时湖水高过杞麓山,故湖以山得名。唐代把杞麓湖称为“海河”,后称“通湖”。传说,古时通湖的水浩渺无涯,人们没有可以种植的土地。后来神仙用锡杖在湖底戳开一个洞,湖水从落水洞下泻,顺着地下河一直流到南海,水把湖和海连通在一起,所以通湖自然变称通海。随着水位的下降,渐渐露出了土地,为保留人们生产生活必需的水,大意的神仙忙把一口锅倒扣在洞口,才止住湖水的流逝。今天杞麓湖的湖底中央仍保留着向上隆起的锅底形状。

未完待续


联系人:刘艳飞

邮箱:[email protected]

杂志订阅、广告合作与应聘

联系人:王瑞琨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众号:jianghezazhi)


分享到:


相關文章: